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有人說,美元即將走向終結。

因為美聯儲向銀行系統提供緊急流動性,這意味著重啟量化寬鬆政策。這一次,美國將無限印鈔,美元將比舊金山的風投機構在矽谷銀行失敗時向美聯儲發送推文的速度更快地崩盤。

最著名就是Balaji 質押:3 月18 日,Coinbase 前首席技術官Balaji Srinivasan 與匿名推特用戶James Medlock 達成關於比特幣價格預測的賭約,根據提議的條款,如果比特幣的價格未能在6 月17 日之前達到100 萬美元,Medlock 將贏得價值100 萬美元的USDC,同理如果比特幣到該日期至少價值100 萬美元,那麼Balaji 可以獲得1 枚BTC。這個40:1 賠率的質押為期90 天,沒有行權價或觸發價,非常諷刺。

作為一個前對沖基金經理,我也希望自己每天都能開這種質押。然而,Balaji 說得也有道理,「就像2008 年一樣,銀行家們再次撒謊了」,「央行、銀行與監管機構都知道一場巨大的崩盤即將到來,但它們從未通知儲戶」,「任何押注長期國債的人都死於2021 年,而現在,任何押注短期國債的人都將死於2023 年。如果你將大量資產鎖定在三個月的國債上,那處境將會極其糟糕。大銀行提供的約5% 利率是一個陷阱,對於那些追隨美聯儲的國家來說,大多數法定銀行賬戶現在也是陷阱」。

的確,部分準備金制度天生就容易受到我們過去稱之為「流動性擠兌」的威脅。

然而,注意到一件事與理解其運作方式(或在條件發生變化時的工作方式)其實是非常不同的兩個角度。 Balaji 所認為的金融系統缺陷實際上是該系統的一種特徵。

想像一下,你可以用價值100 美元的資產來支付2000 美元的消費嗎?現在的情況是,你不必通過價值100 美元的資產來支付100 美元的消費,只需要用5 美元的就可以了。當資產供不應求時,這是個不錯的方法。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沒錯,正是從事此類行為的金融機構(稱之為槓桿或部分準備金銀行或現代金融系統)天生就容易受到「擠兌」的威脅。通常情況下,存有2000 美元的儲戶並不會同時取款,所以為什麼要存2000 美元呢?然而,當所有存了2000 美元的儲戶都要求提現時,問題就出現了。但正是在「那又怎樣」的情況下,Balaji 的「邏輯錯了」。

事實證明,我們幾乎唯一能確定的是銀行擠兌(或更廣泛的去槓桿化)會產生通貨緊縮,因為去槓桿化的過程(在較小程度上的貨幣緊縮)是破壞貨幣的過程。當存有1000 美元的儲戶要求提現而銀行只有100 美元的「錢」時,它們只有兩種選擇:

向其他銀行求助為其債務提供資金支持;

出售資產。

問題在於,如果存有1000 美元的儲戶從一家銀行要求提現,那他也有可能向其他銀行提出同樣的要求,因此很難找到願意在銀行擠兌期間(尤其是以之前的利率)借給你錢的人。因此,銀行只有一個選擇:出售資產。隨著系統流動性的流失,資產價格也會下跌。作為決策者,這種現象並不意味著它是一種漏洞,而是一種系統特徵

因為美聯儲的工作不是幫你賺錢,相反,貨幣緊縮是減緩或破壞貨幣與信貸創造的過程。關鍵就在於,大家現在手上可用的錢變少了。美聯儲與鮑威爾一直在強調未來幾個月的可能面臨的糟糕情況,但銀行卻一直忽略。如果你不做好準備,市場就會予以懲罰。

看看美國通脹史就更清楚了。在過去200 年的經濟史上,大約20 次通縮時期中有15 次是金融危機的直接結果。事實上,這種「恐慌」過去極為常見,預計每5 至15 年就會發生一次。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因此,儘管我們仍然不知道這次銀行系統的壓力是否真的是系統性的,但如果確是如此,緊隨其後的將是通縮而非通脹。特別是對新興經濟體而言,現在要注意的是銀行危機導致資本外流,甚至是貨幣基礎受到傷害。這是Balaji 可能想到的。

當你考慮到沙特以人民幣結算石油與最近俄羅斯將用人民幣來結算貿易的消息時,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大國正在盡最大努力消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譬如,3 月10 日,中國推動伊朗與沙特恢復外交關係。

但他們忽略的是,全球儲備資產的絕大部分仍然是美元。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同時,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債務也以美元計價的。 (請注意,由於形勢正在快速變化,這種情況需要更新。)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這取決於你如何計算,但全球新興市場的債務規模大約在5 至65 萬億美元左右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當人們用美元進行借貸時,這意味著銀行危機中出現的流動性擠兌創造了對美元的迫切需求

這就是為什麼在歷史上,處於危機時期時,美元會升值。

美元將走向終結?一文淺議Balaji的百萬質押

簡而言之,如果你像我一樣擔心全球金融體系的狀況,那也許並不想做空美元(至少現在不要做空)。

原文作者:Alexander Campbell

原文編譯:Peng SUN,Foresight News

來源:星球日報

資訊來源:由0x資訊採集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Odaily星球日報”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