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傅盛:大模型的世界不只有愛因斯坦,還有普通人

最近無論走到哪兒,傅盛都在包裡裝一台Mac電腦,空閒時讓ChatGPT教他寫程序。

劃重點:

  • 傅盛認為大語言模型核心要理解的是:它並非“聊天工具”、“知識庫”,而是通過對知識學習建立一整套邏輯能力。
  • 傅盛稱做“大模型”會分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科技巨頭們搞的“愛因斯坦”很高端、很專業;另一個則是“平民化大模型”,數據量不會那麼高,能一些特定領域能達成某種效果。
  • 在如何理解“大模型”給我們帶來哪些革命性改變的問題上,傅盛認為它的出現是人類第一次把電能變成了腦力和通用智力。

騰訊新聞《潛望》張小珺

最近無論走到哪兒,傅盛都在包裡裝一台Mac電腦,空閒時讓ChatGPT教他寫程序。

ChatGPT替代了書籍。 “我最近都沒怎麼讀書了,天天直接就問GPT。”傅盛說,有問題找它,有論文要讀丟進去讓它總結,還問它各種雞兔同籠、蒼蠅和兔同籠、蜈蚣和兔子同籠的邏輯問題。

甚至,他問ChatGPT:當年Google效果不錯,你們卻很差,是什麼讓你們堅持自己的道路?

我們正處於人類技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傅盛是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 、獵戶星空董事長,在他看來,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電能轉換成通用智力,哪怕互聯網的變革意義都不能與之比肩。大模型應與蒸汽機一較高低。

同時,傅盛提出了一個新命題。就像過往每一次技術革命是從實驗室裡的高精尖向普及化過渡,技術的神秘面紗隨之被揭開。這次的大模型會不會也這樣,一部分人創造“愛因斯坦式”的超級大模型,另一部分人生產“平民化大模型”?

“世界永遠是這樣,一段特別牛的,一段一些草根想辦法去顛覆,從低端去搞你。低端這條路永遠沒輸過,高端那條路也永遠存在,所有的商業基本是這個邏輯。”他說。

傅盛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的創業者、一個頗為性情的CEO。過去,他會為恩怨哭、為市值不服氣,也會帶著2000多位員工坐遊輪出海、去迪士尼。隨著2020年Google下架獵豹旗下多款產品,這場劇烈的風波令其公司市值遭受斷崖式下跌。另一邊,早在2016年傅盛開始尋找新增長點並創立了獵戶星空,將精力逐漸轉到機器人和AI賽道,這是這次訪談的起因。

這次,我們和傅盛從這個偉大的AI變革開始聊起,也聊到了他所擅長的交互界面變革、他的最後一次創業,以及人生的起伏和心性轉變。如今,他放下了很多個人恩怨,反而是看到一些感動小事容易動情,理解了他人的艱辛與不易。看《新喜劇之王》他就哭得厲害。

“那就是小人物的奮鬥史啊。”傅盛說。

以下是對傅盛的訪談。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做了一些字句修改。

01 做大模型有兩條路:造一個愛因斯坦vs 平民化大模型

騰訊新聞潛望:ChatGPT爆火後,整個社會對人工智能達成共識有點太快了,這幾個月你的生活有變化嗎?

傅盛:我現在出門就要背一個Mac電腦。讓ChatGPT教我寫程序。

大語言模型大家核心要理解的是:它不是聊天工具,不是知識庫,而是通過對知識學習建立一整套邏輯能力。邏輯能力是人類獨有的。

達成共識這麼快,是因為大家認為這是人工智能第二個里程碑。第一個里程碑是AlphaGo突破了機器人識別,但識別不是人和動物的核心區別,狗、猩猩也會識別;邏輯能力才是人的核心,也就是所謂“智能”。第二個里程碑難度比第一個大,到今天也沒有完善理論能證明,現在有個詞叫“湧現”——這是為什麼只有OpenAI當時選這條路——如果有理論證明只要加到1000億參數就能產生智能,大家早就上了。

騰訊新聞潛望:今天能證明這件事嗎?只要加到1000億,其他人能複制。

傅盛:這條已經趟通了。現在這麼多做大模型,都能做個大概。

騰訊新聞潛望:你們會做嗎?

傅盛:我們現在不會。這是“大平台的核戰爭”,你走跟它一樣的路,肯定被它碾碎。

我認為大模型會分兩條路。一條叫越來越牛的大模型,是“造一個愛因斯坦”。誰都怕“愛因斯坦”出來,大公司都得上,不斷進行“核戰爭”——從GPT-3.5到GPT-4再到多模態。

但很多工作崗位不需要“愛因斯坦”,大學畢業生就能做。這是另一條路。業界最著名的是“羊駝”,幾十億參數、一塊GPU卡訓練出的效果,在一些專業領域也不錯,實現快速平民化落地。我們可能走第二條路。我們從去年底開始推進與機器人的結合,近期會出產品,具體做法不能說太多。我相信一定有大量的人做“平民化大模型”。

騰訊新聞潛望:如果“愛因斯坦”出來,會不會對其他是一種碾壓?

傅盛:這個問題今天我沒有確切答案,但從邏輯上不那麼可能。因為它的成本。 “愛因斯坦”永遠需要更大的參數、更好的算力、更貴的服務。你看GPT-4比3.5,服務首先慢,其次收費,還限制條數,現在在封賬號。當然你說如果到了終級狀態是不是有又便宜又好用的,可能有,但這種狀態會持續很長時間。

3-5年肯定會。你就這麼想,GPT-5年底發布,從GPT-4到5一年過去了,明年再來個6。到現在GPT-4發布兩個月,非但速度沒有快,反而在裁減用戶。

騰訊新聞潛望:能不能試著精確定義一下“平民化大模型”?它和大模型所需要的條件差異是什麼?

傅盛:參數量會少,數據量不會那麼高,在一些特定領域能達成某種效果。一定要把模型叫做一種邏輯能力,在某種領域的這種判斷力,門檻沒那麼高。最後競爭力來自場景、應用,在某個行業深入了解需求。

你都把文檔傳給一個大模型,數據安全是不是有問題?以後會不會有私有化部署的大模型?如果有,GPT-4那麼消耗算力,誰部署得起?一定會有便宜、但能力不錯的出現。

世界永遠是這樣,一段特別牛的,一段一些草根想辦法去顛覆,從低端去搞你。低端這條路永遠沒輸過,高端那條路也永遠存在,所有的商業基本是這個邏輯。

騰訊新聞潛望:可以簡單理解,這個世界不只有愛因斯坦,還有很多一本、二本畢業的人。

傅盛:現在的GPT-3.5說是9歲智商,GPT-4到10多歲,以後像愛因斯坦。這個技術一旦被趟通,有很多人研究它。以前沒人研究,所以第一波上了一定不是最優方案,有很多可優化的。慢慢優化發現,比較便宜的模型也能實現中學生或本科生的智力水平。

當然,這裡有一個東西得看——沒有足夠的參數是不是能湧現這種智能?是不是1000億是個檻?

騰訊新聞潛望:是不是呢?

傅盛:不知道。我覺得可能不是,可能只是1000億試出來了,後來發現500億也不錯,以後200億也還可以,就訓練一個垂直任務——好比回答我們公司的客服問題,地球怎麼樣你不用管。

騰訊新聞潛望:大模型看起來非常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湧入?

傅盛:它沒有非常之難。語義理解有兩條路:“教育”神經網絡和神經網絡“自學”。憑直覺第一條路是對的,教它語法結構、知識圖譜,教足夠多,就把語言搞定了。比如教它“中國”、“北京”、“首都”這幾個詞的關係,不斷有人幫牠整理——就跟我們學外語一樣,你過了四級、六級、八級,是不是就掌握外語了?實際這條路最後走不通。

第二條路是扔給它,讓它自己學,小孩扔在一個環境裡就學會了。這條路大家沒見過,它沒有嚴格理論支撐。第二條路它文本越多,要燒的錢越多,OpenAI都把非盈利變成盈利了,20億美金已經砸進去。你說全球幾家公司能在看不到前景的情況下投20億美金?

騰訊新聞潛望:有人說,大模型只有博士、豪華學歷的人組團隊才能做。

傅盛:2016年,我們組建人工智能團隊,那時人挺貴的,做的語音效果不錯。到2017年,一個普通做人工智能工程師的工資可以一年漲2-3倍,外面挖人是double或triple挖,不漲工資留不住人。我們人才大量流失。

這個事完了以後,我們冷靜看了看,那段流失反而對我們是好事。流失完我們留下一些較普通的人,也做出了不錯效果。我意識到,所有技術都是從大家不知道向普及化的過程。我當時招那個頭兒跟我說,這東西只有博士能幹。我在獵戶星空招過的博士比我之前見過的博士都多。後來博士走得差不多,我們就搞了一些好的本科生,也能幹——慢慢神秘的面紗被揭去了。

對學歷,開創性要求很高,但它一定會降下來,這是我為什麼堅定“平民化大模型”會出現。

騰訊新聞潛望:對創業公司來說,造“中國OpenAI”的船票是什麼?

傅盛:那天跟他們(通用大模型創業團隊之一)聊,覺得這個事創業公司要做,估值要很快拿到20億美金。如果融不到那麼多錢,就不要談了。當然這只是他們的看法。

02 大模型的意義:可與蒸汽機比肩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電能轉換成了通用智力

騰訊新聞潛望:在互聯網時代,一些平民化公司長成了巨頭,大模型時代的創業環境跟那時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不一樣在哪?

傅盛:不一樣,巨頭已經長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沒有出現幾個大巨頭,還是互聯網時代起來的。互聯網把信息鏈接起來,那幫巨頭千年不老的感覺。

騰訊新聞潛望:我看到你說,如果今天沒有大模型,就不能說自己是平台公司,這句話能展開講講嗎?大模型未來會出現中國OpenAI這種公司,還是只是各個公司像雲一樣的板塊,是巨頭的疊加?

傅盛:大模型會變成平台公司的底層操作系統,也會成為用戶的操作系統——本質是操作系統。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天我們買機票或叫外賣,不是從某個App上叫,而是我晚上6點回家,要一份香辣雞翅,手機幫你準備好了,現在那些巨頭價值會降低很多。大模型調度給誰就是誰,誰靠近用戶誰就有調度力。為什麼微軟對OpenAI這麼重視?是它操作系統重構的核心點。

我們一直在爭論,到底以後是一個語音助手夠了,還是多個?現在沒有結論。用戶習慣很難摸清。當然,有些提供服務的公司,比如一些專業公司,跟大模型合作就好了。但會不會一部分用戶選某一家,另一部分用戶選某一家?只能說有可能。局勢怎麼演變還看不清楚。

騰訊新聞潛望:今天相當於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哪個時候?是iPhone時刻還是有人說的黑莓時刻?

傅盛:肯定是iPhone時刻,跟黑莓沒啥關係。現在除了它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其他技術條件都具備了。但這次有巨頭微軟加持,會比iPhone還快。你要知道,微軟去年9月就看到GPT-4的效果,比爾·蓋茨不都震驚了嘛。

騰訊新聞潛望:之前是大家不認為這事能成,OpenAI成了;現在大家都認為這事能成,會發生什麼?

傅盛:就是“核戰爭”。阿里發大模型,沒有知識圖譜的包袱(即“教育”神經網絡的第一條路),反而可能重新構建。你在原來做了大量知識圖譜,這套體系捨不得扔,扔了要從頭開始。但以前的知識圖譜、切詞技術都用不著了,現在唯一要管的是:數據怎麼更乾淨,牠吃哪類數據效果好,中間哪些Transformer是開源模型,做哪些所謂參數調優能讓它更好,訓練速度怎麼更快——把原來的積累都打掉了。這是Google這麼緊張的一個原因。

騰訊新聞潛望:知識圖譜沒有用。

傅盛:真的沒有用。

騰訊新聞潛望: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優秀的產品經理,大模型依次和哪些業務場景匹配度高?未來會怎麼演變?

傅盛:第一波是搜索場景。

騰訊新聞潛望:如果Chat和搜索在一個入口,Chat會分食很多搜索的流量。

傅盛:對,以後可能不是分流,有可能你首先看到是綜合的——就像你打開一本書,看到裡面各種12345,底下列參考資料,你自己要看就去看,不看拉倒。以前我們是看完參考資料自己總結前面這段內容,現在等於總結了前面這段內容再給你參考資料。

第二個場景是辦公,大量的白領在辦公,微軟就是這樣做的。

騰訊新聞潛望:社交呢?

傅盛:短期不會有太大影響,以後可能是我的助理和你的助理溝通。這對於它今天不是剛需,但微信會獲得在網上找不到的數據,那些回答都是人類的回答。這要做很長時間。

此外,現在已經有虛擬女朋友/男朋友。還有一些失戀了,親人去世了,模擬這個人跟你交流。這不算社交,算是情感陪伴。社交影響比較少,騰訊反而不是最急的。

騰訊新聞潛望:大模型創業者的機會在哪?

傅盛:就看這些做大模型的創業者能不能殺出來。他們拼的是創業公司效率高。不潑冷水了。李彥宏有次訪談說了一段話,還挺中肯的。他說OpenAI有機會是大公司都不覺得這事能成;現在它做出來了,大公司都覺得能做成,(大模型)給創業者的機會就不多了。

騰訊新聞潛望:說回來,這次是微軟投資的OpenAI做出了這個事,而不是Google,你覺得為什麼?

傅盛:可能Google對自己AI能力太自信了,我的確不知道原因。 Google對AI的重視度很高,Transformer模型也是他們發明的。微軟採取了投資策略,非常典型的後來者投了顛覆式創新的例子。

騰訊新聞潛望:你們肯定對OpenAI做了很多研究,為什麼是這家公司?

傅盛:黃仁勳採訪的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有聖教徒般的信仰。你能感覺到,黃仁勳跟他講話的時候,他沒有任何表情、一句都不笑,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就跟GPT一樣。每個詞蹦得非常堅決。

關於這件事,我問了半天GPT呢。我說你們在以前效果不好,為什麼能堅持?尤其是Transformer出來, Google用了Bart (Bidirectional and 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是Google推出的一種基於Transformer的神經網絡模型),你們這個效果很差。它回答說,雖然效果不好,但團隊看到中間有亮點,找到一些火花了,根據火花持續投入。同時,Bart是很好,他們在GPT-3借鑒了Bart的一些做法。

騰訊新聞潛望:怎麼理解大模型這次帶來的範式轉化和革命意義?

傅盛:這次革命的意義,不能拿移動互聯網比,它更像蒸汽機出現,是范式轉換。互聯網的出現把信息變得高效,移動互聯網讓高效再高效,從辦公桌上的設備變成手機,本質是鏈接信息。它是生產關係重塑。

但大模型是生產力重塑。蒸汽機是人類第一次把熱能變成動能,以前你燒水就只能燒熟了,你要動能去搞騾子搞馬,動能一直上不去,所以你對物理世界的改造非常有限。結果蒸汽機一出現把熱能變成動能了,動能就源源不斷地來,工業化就開始了。而大模型是人類第一次把電能變成了腦力和通用智力,因為今天的生產力實際上腦力勞動佔了絕大部分,它實際上是在增加腦力勞動的不斷輸出。

Sam Altman(OpenAI 首席執行官)發過一條Twitter說,未來每18個月宇宙間智能爆發1倍——人不可能每年多生1倍。那天我說是生產力革命,底下人有人說你讓它挖挖土地試試,我說它是不會挖土,但有一天它跟挖掘機聯繫起來,就可以讓挖掘機更高效。再深入想,如果讓它去生產挖掘機呢?是不是組建工廠更高效了?人還得睡覺、休息,還得各個圖紙之間來回弄,它可以全部給你搞完。

騰訊新聞潛望:今天我們正經歷的,是一個比互聯網更大的浪潮,面對巨浪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

傅盛: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要做任務型的工作。任務型工作基本會被取代掉。同時要有學習心態,駕馭它——以後只有駕馭AI的年輕人和沒有用的年輕人了。

不過,現在說的有很多是不實的,比如說它有情感、有自我意識,都不太可能。它還是一個算法生成器。只是說算法生成器恰好符合了人類的邏輯和推理能力,你就把它用好。就像,有一天你變成超人,你的超能力來自於你僱傭了幾千個助理幫你幹活,一個人就能解決好大一攤事。

03 交互界面的變革正在發生,家庭機器人最終能降至一台手機的成本

騰訊新聞潛望:來說說機器人創業的進展吧。上次採訪你是2017年,你剛開始做機器人,今天發展怎麼樣?

傅盛:我2016年投身機器人,但人工智能過去2-3年有些低谷。大家認為圖片識別完了,語音識別就能完成,語音識別完了自動駕駛和語義理解都能完成。但圖像和語音完了以後,就過不去這個檻了,所以一直講“弱人工智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人一點點去教它,它才會這麼點,沒教就不會。這次OpenAI把範式變了,不用教,自己學,學完真的可以,這叫“自學習”。

服務機器人總體是兩個能力,一是從A點到B點的遞送能力,這個已經被市場證明,只不過去年行業融了太多錢使勁燒,搞得有點烏煙瘴氣;二是語音交互能力,GPT的出現讓機器人真正像人一樣回答問題。你上次見我還不具備這個技術條件,只具備語音轉文字的能力,但文字的理解力和回答不行——這個比我們預想得慢,現在到了。

騰訊新聞潛望:機器人產業要經曆三步走,從工業機器人到服務機器人再進入家庭,ChatGPT能多大程度縮短進入家庭的時間?

傅盛:我們現在到服務業,接下來進家庭,至少壓縮了3-5年。

騰訊新聞潛望:從2016年開始all in機器人,到現在為止,你關於AI的哪些判斷事後驗證了,哪些失誤了?

傅盛:第一,我認為交互界面變革是人工智能帶來的,當時沒實現,現在實現了一點點。

我做交互出身,始終把應用性放在第一位。 2016年我們是亞馬遜做Alexa後,中國第二個做智能音箱的,第一個是科大訊飛。那時語音界面實現了“遙控器”的功能,就是命令它聲音大一點/小一點、聽哪首歌,但不具備複雜任務交互界面。

今天ChatGPT帶來的交互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人不再圍著機器轉,而是機器圍著人轉。以前所有界面人必須學習——從學鍵盤的盲打,到學圖形界面、鼠標、左右鍵,到iPhone變成多指觸摸。雖然喬布斯說every app is UI,但還是要學。 GPT使對語義的理解就是你的意圖,通過自然語言機器完全能理解,只要分散給不同任務就可以。所以,這次是巨大的交互變革,機器人會進千家萬戶。人類只要有最正常的表達就能獲得知識性、內容性、功能性的各種服務。

騰訊新聞潛望:什麼時候能實現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機器人?

傅盛:要看家庭購買力。

騰訊新聞潛望:預計價格是多少?

傅盛:最終應該降到跟一個手機差不多。

騰訊新聞潛望:這個最終是10年還是20年?

傅盛:我覺得3-5年肯定可以。我們現在餐廳的機器人已經是1000多塊/月租給你。你看汽車,你以前想過2萬塊錢買台車嗎?人家MINIEV不也做出來了?

騰訊新聞潛望:這是一個預判,有第二個嗎?

傅盛:每個家庭最後要智能化,但不太可能所有東西都智能——一盞燈也有對話能力,很難做到。智能硬件今天是一些聯網硬件,但最終每個家庭會有符合這個家庭成員特徵和喜好的終端、一個智能hub。

為什麼手機不容易?因為它是一個私屬設備。家庭成員需要共享設備,這個設備既知道家庭成員喜好,又有對話能力,是一個house keeper,除了做家務不太行,其它都可以。而且,做家務隨著GPT出來,也加快了進程。它有決策力,使以前很多難突破的今天有機會做到。比如,對環境的識別,幫人類處理任務型工作,和物理空間接觸,以前機械臂抓杯子算法很難,現在可能加速。

包括我們也在聊對自動駕駛是突破,以前自動駕駛要標註,以後可能就跟學這個一樣,給它足夠多的攝像頭數據,司機剎車和加速,它學足夠多,不要再標這叫“車”,這叫“人”。標註是無論怎麼標,有些數據都不符合。

騰訊新聞潛望:你覺得自己做機器人做早了嗎?

傅盛:肯定是早了,但沒覺得多麼不好。 OpenAI也做了這麼多年。不過,我們應該更謹慎一點。中間我出現了一個誤判,跟行業那個誤判一樣,認為語音圖像解決了馬上就是語義,中間這個gap讓我們等了2-3年。

騰訊新聞潛望:人工智能在2016年很火,中間的低谷是怎樣的?

傅盛:2018-2019年有點泡沫破滅。

騰訊新聞潛望:現在AI浪潮終於來了,接下來準備怎麼做?

傅盛:在養老行業,我們去年試點很多,當時能力有限——幫老人播節目,在屋子裡找老人,老人摔倒了報警,現在可以陪老人聊天。再往下,可以讓語言模型告訴他最近血壓怎麼樣,要注意哪些生活節奏。另一個是孩子,我女兒以前天天問我們家機器人,但很多問題都答不上來——我女兒說我做了個“人工智障機器人”。現在語義理解終於突破了,以後陪孩子不是十萬個為什麼,而是十億個為什麼。

騰訊新聞潛望:今年,你對團隊說什麼了嗎?

傅盛:我說,我們的春天到了。不僅春天,夏天到了。

04 最後一次創業和心態轉變:對覺醒的創業者來說,肯定不是最好的時代

騰訊新聞潛望:獵戶星空是你最後一次創業嗎?

傅盛:是。

騰訊新聞潛望:這次創業和上一次(獵豹)有什麼不一樣?

傅盛:最大不一樣是時代變化更快了,跟互聯網普及有關。我最早進入互聯網,互聯網還是邊緣行業,人的認知差巨大,只靠認知差就能做好一件事。我最早發現美國App做得不如中國,我們就出海了。但現在,認識差維持不了多久。

第二是複雜度在增高。以前認知差就是know-how,你知道一個點,人家不知道,只要這個點做好就行。但現在,你要做好真的是你要考慮很多——行業變化、大公司怎麼做、社會變化,尤其這幾年疫情和世界格局。以前不用關心,只做好一款產品就可以。

第三個週期也變長了。像以前獵豹移動3年多上市,這種事幾乎很難發生。所以心態上不能說佛系,但更能客觀地面對,學會接納困難,出現問題就解決問題,不會想那麼多——活在當下。

騰訊新聞潛望:現在創業是一個更好的時代,還是一個更壞的時代,尤其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說?

傅盛:對覺醒想創業的創業者不會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競爭更激烈、更卷。對於還沒有參與創業的人,是好一點的時代,因為創業門檻低了很多。

大公司摸索了一整套如何找到新趨勢和應對的方法。所以做一個小創業,可能會好一些。

騰訊新聞潛望:小創業是指小生意嗎?

傅盛:對,只要你勤奮夠學,主動一點,可能就能做一個不錯的生意。

騰訊新聞潛望:你今天創業是哪一種心態?搏一個大的還是做生意的心態?

傅盛:我在兩者中間,我放棄了做一個所謂大的邏輯了。這個對天時、地利、人和要求太高。

騰訊新聞潛望:你以前會因為一些恩恩怨怨哭,最近三年哭過嗎?

傅盛:哭過,但不會因為恩怨哭了。我現在看到一些感動的事很容易哭。

看電影什麼的會哭起來。 《新喜劇之王》哭得比較厲害,那就是小人物的奮鬥史啊。你慢慢理解了很多人不容易。看有些勵志片很容易動情。你知道就算他取得了成就,背後有很多艱辛。

騰訊新聞潛望:獵豹3年半上市,上市那一刻是沒有這種感覺的。

傅盛:上市那一刻還是很清醒: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能成功?當時還總結趕上了好時代。但你要真從人性上講,不管你怎麼說趕上了好時代、運氣好,潛意識覺得非我莫屬。

等後面經歷了一些苦,你會發現原來不是水到渠成。我是身心特別積極的人,最難受的時候我突然理解,為什麼有的企業家會輕生?不一定是欠了錢,因為情緒上面對落差感接受不了。好的時候別人簇擁著你,差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問題。當然我接受了,只是在那一刻有了同理心。

騰訊新聞潛望:你有過不想面對的時候嗎?

傅盛:去年我生日寫了一封給自己的對話,跟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自己。那時也有很難的時候。高考失敗算一次。來北京北漂,住了1個月的院,生命安全都是問題。 2008又從老東家一氣之下出來了,孩子剛出生,老婆也沒工作,哪想過未來怎麼樣——但你不會有那麼大情緒。

後來就總結一條,因為你過去得到比較多,就認為這些你不該失去。反過來看,就算今天這些都做得不好,你還有挺多,那不就挺好嘛?這不是一天想通的,是不斷修煉的過程。

騰訊新聞潛望:我記得你過去經常做一些瘋狂的事(比如,帶2000多名員工坐遊輪出海、去迪士尼),今年有做過任何瘋狂的事嗎?

傅盛:那時候有錢嘛。你這麼講有個稍微瘋狂一點的事。我今年過生日,3月份幾個好朋友去香港,提前兩天慶祝一下。晚上都訂好機票要走了,大家覺得聊得很開心,此情此景,最後所有人把機票改成第二天早上7-8點。而且在現場改了幾個人,後來我們說這幫人特別可愛。

今年總體就瘋狂加班。我好多個週末都沒有休息。這個時代好像睡覺都在浪費時間一樣。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