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Web3.0大熱,熱到讓部分不太關注區塊鏈行業的朋友都開始有點蠢蠢欲動。
按理說春末夏初,你稍微動下是可以的,但如果動的太多,可就容易扯淡了。
最近紅林律師接到不少關於香港虛擬貨幣相關的法律諮詢,其中部分創業者的心態,讓我切身感受到這波熱潮之下市場是有多麼的不正常。
其一是深圳的一家創業公司,初創沒幾年,每年的收入額在千萬級,利潤情況不詳。他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幫助他在香港發幣募資,募資金額暫定是在1億元人民幣左右。我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問題,說:你是說你想募資1個小目標?
他說:是。
我說:這個融資金額定的依據是?
他說:我朋友跟我說,現在香港搞區塊鏈投資的人特別多,酒店都貴了。
聽到這話,我的第一想法是:區塊鏈行業裡錢多不多不清楚,但人不傻是真的。
另外一個情況稍微好點。是一個朋友好心介紹客戶給我,說他有個朋友有家公司,最近剛在北京股權募資了幾百萬人民幣,但可能覺得不過癮,準備再去香港發幣再來募一波。剛巧他說的那個投資基金我最近剛打過交道,知道他們的投資偏好。
我問:他們公司的投資方知道他們要去香港發幣融資嗎?
他說不知道。
我說:你們的合規預算有多少?
他說他們在香港那邊打聽了下,市場報價5萬塊。
我問:這5萬塊錢的收費都包括什麼內容?
他說不清楚,對方只說在香港能發幣。
兩個吐血的案例讓我意識到:這波香港的招商引資搞的也真是成功,成功到都不等鐮刀伸過來,韭菜們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脖子給伸過去。
作為Web3.0的從業者,我自然希望行業往好的方向去發展。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好中國自然好,錯失四五年後,香港鼓起勇氣再次主動探索區塊鏈行業的合規發展,這本身是好事,但要讓香港一飛沖天,恨不得比特幣幹到10萬刀,這顯然有點難為香港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香港據說是要成為加密金融之都,可不是想成為虛擬貨幣的澳門。諸位不必對香港這波能夠開放項目方發幣融資這事予以過高的期望,不是要給各位創業者潑冷水,而是希望大家清醒一點認識市場的現狀。
但凡正常一點的金融市場都不會允許這樣的創業騷操作。初創團隊整個白皮書就能全球募資這事聽起來是挺性感的,但這一點也不靠譜。不是說咱不支持網友用愛發電,而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從來套路得人心。但凡香港敢開這麼一個口,留下來的絕對是韭菜殘,滿地傷。
和很多業內的朋友交流下來,我有個比較務實的個人觀點:香港這一波對行業來說可能是個機會,但並非是所有人的機會。傳統金融機構/老錢們的入場,對於目前業內的那些“加密基金”的朋友們來說,未必是好事。
未來一段時間,香港能夠實現主流的數字資產(BTC、ETH、穩定幣)面向個人買家,進行合法的法幣與虛擬貨幣間的交易就是行業的巨大進步了,畢竟成功讓萬億級的加密資產市場有新鮮的血液(韭菜)入場。
至於其中多少能夠是北方資金南下?這事可真的不好說。畢竟香港再大,也不過是坐北朝南的試驗田而已,風向稍有不對,踩個剎車就行。內地資金想大量的往香江流去進行所謂的資產配置,這事腦子裡面自嗨一下想想也就可以了,香港是中國的沒錯,但左口袋的錢跟右口袋的錢那可不一樣。
錢在內地,對於政府而言,更有底氣。
我就發現,趁香港這波熱浪想渾水摸魚的,要么是To VC的自嗨型創業者,要么是做商業服務的乙方(那些據說搞合規、申請牌照的人)。不是想找你接盤,就是想割你韭菜。
都是千年的狐狸,扯什麼聊齋呢?某位指點江山的幣圈老大哥,說到底,無非是成功落腳香港之後,替自己所謂持牌合規的場子站台來吆喝,希望各位朋友多入金,成為他尊貴的VIP。
憑本事賺錢,不寒磣。但自我感動真將自己扮演成行業教父可就是你的不對了。
Web3.0企業,賺錢的商業模式除了發幣還有什麼?這是創業者必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創業的終點不是發幣或上市,真正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創造商業價值才是。純靠忽悠投資人的企業也活的不會很長久,也請各路鐮刀仙人們饒幣圈一命。
那些妄想6月1日後發幣募資,擔任上市公司CEO,贏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伙伴們可以洗洗睡了。要知道,香港選擇6月1日是有很深刻的寓意,因為那天是國際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