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相關的法律問題有很多,但跑不出去這三個:AI技術提供方、AI產品本身、AI使用者。
本篇圍繞這三者,極簡普法知識產權方面需要注意的事。
AI使用者的法律風險
AI服務提供方創業的目的不是為Ai發電,更是為了商業化賺錢。作為用戶,使用AI工具需要遵守該軟件的《用戶協議》或其他相關協議。
一般而言,AI服務提供方對於AI作品的版權歸屬和商業使用權有一定的限制,如果使用者超出協議授權範圍或者不當使用AI工具,就可能構成侵權行為,所以在使用AI工具之前,要仔細閱讀《用戶協議》。
例如,百度開發的文心一格AI繪畫工具明確規定:“不得用於商業用途,版權歸屬於百度公司。”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解決方案是為用戶提供商業化套餐,購買套餐的高級用戶可以商業使用。
律師建議:
-
養成註冊產品時閱讀用戶協議的好習慣,知曉自己使用AI創作的軟件版權歸屬和可使用範圍;
-
如果自己使用AI產品創作的目的是要用戶商業目的,可當人民幣氪金玩家,或者使用CC0等明確可用於商業的產品,避免被釣魚執法。
AI技術方的法律風險
AI服務提供方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挖掘與學習,雖然互聯網精神之一是免費與共享,這並不屬於《著作權法》中免費使用別人作品的合法理由。
如果數據、素材庫中包含了他人有著作權的作品,AI技術提供方對這些作品的使用必須獲得權利人許可,否則會侵犯該作品的複制、改編、信息網絡傳播權等。
2023年1月,全球知名圖片提供商華蓋創意起訴繪畫工具Stable Diffusion的開發者Stability AI,稱其未經許可從網站上竊取了數百萬張圖片。此外,還有3位藝術家對繪畫工具Midjourney,以及藝術家作品集平台DeviantArt提起訴訟,稱這些組織在“未經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從網絡上獲取的50億張圖像來訓練其人工智能,侵犯了“數百萬藝術家”的權利。
律師建議:
-
AIGC技術提供方應注意數據庫中是否存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若有,則應當取得相關著作權人的授權,不要覺得自家爬蟲無所不能。
-
對於AIGC的著作權歸屬問題,可在用戶協議或者合同中明確AIGC的著作權歸屬,向使用者聲明著作權的歸屬方,雖然用戶一般不太看。
-
如果別人主張你數據庫中作品侵權,建議早點下架與認慫。
AI生成作品的法律風險
技術無罪,但可被用於犯罪。利用AI換臉、語音模擬、視頻生成等技術,可能會被用於惡意生成虛假信息,進行違法犯罪等行為。
同時,生成的AI作品也存在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在司法實踐中,判定著作權侵權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接觸”和”實質性相似”。首先,需要證明侵權人曾經接觸過原作品或有可能接觸過,存在抄襲的可能性;其次,需要證明侵權人的作品與原作品構成實質性的相似性。但是,要證明AI曾經接觸過原作品或可能接觸過原作品是非常困難的。
律師建議:
-
作為AI技術提供方或者平台,對於著作權人主張的侵權通知,務必重視,及時處理侵權作品。
-
作為AI技術提供方可在用戶協議中明確禁止用戶利用AI製作、發布、傳播含有違反法律法規以及公序良俗的信息,並做好免責聲明。
-
限制用戶輸入及通過自建庫或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加強對生成內容審查及過濾,對於不當使用的用戶,可以採取警告、限制功能、暫停服務、關閉賬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