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ectric Capital
編譯:Felix, PANews
要點
- 截至2023年6月1日,每月有2.13萬名活躍的開源開發者。
- 自2022年6月1日以來,開發者的數量同比下降了22%。
- 最近離開加密行業的開發者,多是在加密領域工作不到12個月的新人,並且只負責所有代碼提交的不到20%。
- 相比之下,在加密領域工作了1年或更長時間的開發人員會繼續進行開發。他們貢獻了80%以上的代碼。
截至2023年6月1日,每月活躍的開源開發者數量為2.13萬。如今,每月活躍的開發者數量比2021年11月加密市場創下的歷史新高還要多。然而,開發者數量在過去一年中有所下降。
- 自2022年6月1日起(1年前),減少22%
- 自2021年6月1日起(2年前),增加25%
- 自2020年6月1日起(3年前),增加92%
儘管從長期看是增長的,但自2022年6月以來發生了什麼?
從事加密領域1年以上的開發者繼續貢獻,但許多新人離開
通過比較開發者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提交代碼的時間,來劃分每月活躍的開發人員在加密領域工作的時間。
- 新人:從事加密行業不到一年的開發者
- 新興開發者:在加密領域工作1到2年的開發者
- 成熟開發者:在加密領域工作2年以上的開發者
新興開發者正在增長,成熟開發者則趨於穩定。去年月度活躍開發者的下降主要是新人。
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
- 新人:下降48% (減少約7730名開發者)
- 新興開發者:增長44% (增加約1650名開發者)
- 成熟開發者:增長2%(增加約150名開發者)
新人為何減少?
進入加密領域的開發者越來越少
首先,新人數量有所減少,是因為嘗試加密行業的新開發者越來越少。
下面按月查看新開發人員。 2023年5月,有2900位新開發者嘗試了加密貨幣:
- 同2023年2月比:減少20%
- 同2022年11月比:減少42%
- 同2022年5月比:減少50%
從歷史上看,熊市中的開發者保留率較低
其次,新人減少是因為2023年新加入的開發者停留時間不長。可以繪製2021年1月以來開發者每月留存率的圖表。
列表中的大多數新開發人員一般多少個月會離開(<20%的保留率)?
- 2021年:6至10個月
- 2022年:3至6個月
- 2023年(迄今為止):3至4個月
2023年的留存率比2022年或2021年要差。但如果縮小範圍,2023年的留存率並不反常。
如果從2015年開始進行留存分析,就會發現在熊市期間加入的開發者離開得更快。
新開發者在2023年離開的速度比2022年或2021年要快,這是熊市的典型現象。
新人往往在市場高峰期佔比高
市場週期也解釋了新人、新興開發者和成熟開發者數量之間的佔比。
新人在市場高峰期的佔比:
- 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70%
- 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60%
一旦處於熊市,在加密領域工作超過一年的開發人員(新興和成熟的開發人員)就會佔多數:
-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0%
- 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60%
但是,儘管月度活躍開發者整體下降,但離開的開發者有多重要?
留在加密領域的開發者比離開的開發者提交更多代碼、推送代碼的天數更長,並且在加密領域工作的時間更長
如果開發人員兩個月內沒有貢獻代碼,就可以說他們“離開”了。
2023年3月之後停止貢獻的開發者,僅佔歷史提交量的不到20%。
持續貢獻代碼的開發者有什麼特點?通過分析2023年4月和5月貢獻的開發者可知:
- 貢獻大部分代碼
- 活躍天數較多
- 從事加密行業的時間更長
下面看看具體細節:
首先,最近在2023年4月和2023年5月貢獻的開發者,在以往歷史上貢獻了大部分代碼提交(80%以上)。
其次,2023年4月和5月貢獻代碼的開發者,推送代碼的天數多。
將最近離開的開發人員與留下來的開發人員分開,並繪製他們積極推送代碼的天數。
開發人員主動推送代碼的中位天數:
- 繼續工作的開發者:13個活躍週
- 離開的開發者:2個活躍週
第三,2023年4月和5月貢獻的開發者從事加密貨幣的時間更長。
可以將最近離開的開發人員與留下來的開發人員分開,然後細看他們的任期。
開發人員從事加密貨幣工作的中位天數:
- 繼續工作的開發者:19週
- 離開的開發人員:8週
從開發者角度來看,2023年到目前為止,哪些生態系統不斷發展?
Osmosis、Sui、Aptos、TON、Optimism 和Aztec Protocol 同比增長
月度活躍開發者數量增長最快的生態系統(2023年6月與2022年6月):
- Osmosis:+56%
- Sui:+159%
- Aptos:+90%
- TON:+102%
- Optimism:+27%
- Aztec Protocol:+267%
相關閱讀:解讀Web3開發者報告:2022熊市之下,是否適合進入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