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革命期間,我們用自主權換取了便利。然而,回想起來,我們似乎應該在同意之前更仔細地研究這些特定的條款和條件。
《紐約時報》揭露了一個令人不快的事實:數百萬人在未經明確同意的情況下一直分享他們的數據。無數網站和社交平台已經因收集並向第三方出售個人數據而被罰款,並且越來越多的訴訟以巨額罰款為威脅——例如,Meta 被起訴索賠31 億美元。
在Web2 的世界中,用戶對其數據發生的情況的控制有限,但由於去中心化,我們似乎擁有了收回主權的工具。
什麼是個人主權?
所謂的“自我主權身份”(SSI) 術語出現於2005 年,當時微軟系統設計師Kim Cameron 描述了安全數據模型應該是什麼樣子。簡而言之,個人主權意味著擁有和控制自己的在線身份,並決定誰有權訪問該個人信息。這也意味著不需要更高級別的權限來驗證或驗證數據。例如,以太坊地址可以是自我主權的,因為它可以在沒有更高級別權限的情況下創建,並且可以在沒有更高級別批准的情況下驗證簽名。
從Web2 基礎設施轉向個人主權需要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技術。與中心化系統不同,去中心化通過提供對數據、身份和憑證的單獨控制來增強新興Web3 應用程序的價值。
公司應該承擔責任並向用戶提供個人主權的原因有很多,但在沒有法律干預的情況下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低。許多公司,甚至整個行業都從我們的數據中受益,儘管存在高風險和頻繁的違規行為,但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Web3 的更廣泛採用,預計不會有太大改變。
收回個人主權
Web2 等中心化解決方案從根本上是通過對身份驗證的控制來定義的。存儲和訪問數據的系統通常由單個組織(或個人)擁有,這使其能夠完全控制數據,無論它對數據的使用做出什麼承諾。
然而,從教育用戶到完善智能用戶體驗設計,Web3 成為主流之前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
該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構建真正的基礎設施並採用新的編碼範例。除了讓技術發揮作用之外,簡化用戶體驗也很重要,這使得去中心化網絡更具吸引力並促進技術的傳播。
儘管人們最常關注的焦點是Web3 與區塊鍊或加密的關係,但事實上,個人主權更為重要; 正如我們的自由一樣,我們必須不斷努力不失去它。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ITCOINBAZIS。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X簡體中文版:個人主權: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數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