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到底是個啥?

Web3是近兩年來科技領域最火熱的概念之一,但是目前對於Web3的定義卻仍然沒有形成標準答案,相當多對於Web3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虛擬貨幣行業(即俗稱的“幣圈”)的邏輯基礎之上的。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的核心理念,是在互聯網上推動建立一個新的公共層,服務於各行各業、各種類型的分佈式應用,並最終打造下一代分佈式互聯網。基於這一理念,BSN對於Web3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今天我們將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探討Web3究竟是什麼,希望在Web3正蓬勃發展的這一時間節點上,將我們的觀點分享出來,為統一Web3相關的標準和概念做出貢獻,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Web3,也更好地理解BSN。

01

“Web3”一詞的由來

1.互聯網早期技術術語

“Web3”最早作為一個互聯網技術術語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互聯網的主要作用是展示數據,即供人閱讀的網頁。然而在一些技術先驅看來,未來的互聯網應該能夠處理數據,並且是大規模地讓機器來處理數據——這一理念部分程度上在今天已經由AI大模型實現,於是他們提出了Web3的概念。

最早的Web3定義包含了兩個核心理念:一是數據應該能夠被機器讀取,而不僅僅是供人閱讀,因此當時出現了XML、RDF等格式,用於將數據標準化,以供機器識別和處理;二是在大多人對互聯網的認識仍停留在網頁階段的時候,Web3這一概念已經在構想“Data Web”,即數據網絡,思考如何讓互聯網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的問題。當時的人們認為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分佈式的文件存儲網絡,文件被存放在各處,用戶通過調用IP地址來獲取文件內容,類似於瀏覽器獲取網頁內容的過程。而基於Web3的設想,未來的互聯網應該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庫網絡”,數據不僅是以文件的形式被存儲和調用,還應該能夠大規模地被機器讀取和運算,從而提高人類的生產力和數據處理能力。

2.幣圈話語體系下的Web3

今天大部分人聽到的Web3事實上主要是幣圈的一種市場宣傳手段。 2014年,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之一Gavin Wood在參加一次會議時提出了Web3的概念,並基於Web3向前逆向定義出了Web2和Web1,從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幣圈邏輯的Web3敘事。

在這套敘事邏輯中,從互聯網出現到2004年屬於Web1,主要特徵是以靜態網頁的形態提供內容,用戶只能瀏覽;Web2則是從2004年一直到現在,核心是內容不再僅由網站提供,用戶也可以生產內容,但是這些內容數據仍然儲存在各個網站的私有數據庫中;而未來的Web3則強調用戶不僅生產數據,基於分佈式技術,用戶還可以擁有並控制數據,並通過虛擬貨幣的通證經濟和價值轉移,讓數據產生價值。

由於虛擬貨幣自身的屬性特點,這一Web3的定義實際上僅局限於應用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主要是作為一個市場推廣概念而存在的。

02

BSN所理解的Web3

1.廣播式通訊與分佈式技術

人類在1873年發明了電話,最初電話只能用於兩個人之間的通訊。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當有多個人需要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就一件事情進行討論時,首先需要通過多個兩兩之間的電話來同步信息,而任何一個人提出意見或做出反饋,就要再重新進行一次多個兩兩之間的電話告知,甚至告知不同的意見和反饋的順序不一致,也會對最終的討論結果帶來影響。反复幾次之後,就會導致通訊變得非常混亂,很有可能在打了無數個兩兩之間的電話,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之後,仍無法達成最終的結果。

人們開始意識到,如果能夠讓這些人在同一個電話中進行討論,效率將會大大提高,於是在1980年前後,電話會議終於被發明出來。同樣的場景,在電話會議的幫助下,可以讓所有人同時參與討論,短時間內高效解決問題,而不再需要打成千上萬個電話。

站在數據傳輸的角度,兩兩之間的電話可以理解為點對點通訊,而電話會議則是廣播式通訊。目前的互聯網邏輯就類似於兩兩之間的電話,互聯網上所有的數據傳輸都是點對點進行的。

比特幣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通過互聯網的點對點結構模擬出了廣播式通訊邏輯。正因如此,比特幣才能高效地達成各種共識。人們常常將共識作為比特幣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事實上共識只是基於高效的通訊帶來的結果,沒有廣播式通訊,就無法達成共識。正是因為這種通訊方式的變化,帶來了數據傳輸效率、準確性和可信性上的極大提升,進而大幅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

區塊鏈技術源於比特幣,可以讓IT系統進行廣播式通訊,就如同為IT系統召開“電話會議”,改變了IT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方式,這也將為IT系統帶來新的形態。從IT架構的角度來看,目前互聯網上的IT系統大多數是由一家主體控制的單方系統,或者稱為私有信息化系統,每個系統管理著自己的業務和數據。而基於高效的廣播式通訊,以區塊鍊為代表的分佈式技術,會促成多方系統,或者稱為公共信息化系統的形成,屆時將由多個權利一致的角色共同管理一個系統,以及該系統的業務和數據。由此帶來的透明、可信、互操作等優勢,讓IT系統之間可以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更高效地協作,從整體上提高了效率,並能夠帶動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提升。

2. 什麼才是真正的Web3

目前的互聯網技術體系只能有效地服務於單方系統,而與多方系統的要求存在衝突。在不改變互聯網底層物理設施的前提下,為了運行多方系統,雲環境、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等均需要發生變化,要有分佈式雲環境、分佈式操作系統,數據庫也需要變為多方共享的數據環境。

BSN所做的,就是構建多方系統所需的基礎分佈式雲環境,而區塊鏈則是目前最適合作為多方系統操作系統的技術。因此,BSN全面兼容了公鏈、聯盟鏈、開放聯盟鏈、私有鍊等各種類型的區塊鍊及其底層框架,如何選擇取決於用戶自身的業務需求。

未來的互聯網必須能夠處理分佈式應用和運行多方系統,因此BSN的核心理念認為互聯網將會形成兩層結構:一層是基於點對點通訊的私有層,專門處理單方系統和傳統的互聯網應用;另一層可以稱為公共層,基於廣播式通訊,用於處理多方系統和分佈式應用,分佈式技術在這一層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一層才是真正的Web3。

這並不意味著傳統互聯網的消失。在幣圈的Web3邏輯中,Web1、Web2與Web3之間是相互迭代的關係,新的體係將會徹底替代原有的。而BSN理念中的互聯網私有層和公共層將是共存的,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和不同的數據處理需求,任何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任意選擇將IT系統部署在私有層還是公共層,或是同時部署在這兩層。

03

下一代互聯網應有更為廣泛的定義

隨著幣圈的Web3定義廣為傳播,逐漸帶來了一個後果,就是Web3與“下一代互聯網”之間概念的混淆。從Web1、Web2再到Web3的提法,使得很多人誤認為Web3就是下一代互聯網,這實際上是不准確的。

在討論下一代互聯網時,首先必須明確互聯網的本質其實是一個通訊工具,是數據傳遞的基礎設施,它的作用是讓數據能夠從一個點傳輸到另一個點。而人們平時使用的社交、購物、支付等,與虛擬貨幣一樣,都只是一種應用。幣圈所謂的Web3基於虛擬貨幣的業務邏輯,而虛擬貨幣本身只是基於分佈式架構的一個應用,因此幣圈的Web3定義的其實是下一代互聯網上的應用,而不是互聯網本身的下一代。

不能因為一項應用是某個基礎設施上的第一個或主要應用,就將這項應用與這個基礎設施混為一談。就像早期互聯網上的電子郵件一樣,整個互聯網基礎設施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基本都是用於收發電子郵件,但並不能因此就將電子郵件視同為互聯網。

定義下一代互聯網,應該從互聯網的本質出發。就通訊層面而言,下一代互聯網將會是私有層和公共層並行的雙層結構,而分佈式技術是公共層的核心。就像現在互聯網上有數以億計的網站一樣,下一代互聯網的公共層上,也會有數以億計個分佈式網絡環境,而BSN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基於分佈式技術的項目,BSN希望通過推廣互聯網公共層的概念,構建多方系統所需的基礎分佈式雲環境,為未來所有基於分佈式技術的新型操作系統、通信協議、數據庫、開發工具和應用場景的創建建立基礎,最終推動下一代分佈式互聯網的建立,為互聯網技術、生產力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

-END-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區塊鏈服務網絡BSN 原創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