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ChatGPT,今年最具爆發力的賽道來了


原文來源:星圖研究院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智能汽車可能會成為市場中下一個最具爆發力的新賽道。

繼大眾牽手小鵬之後,智能出行領域再次迎來重磅的聯姻。 8月4日,媒體報導豐田中國與小馬智行、廣汽豐田簽訂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總額預計超過10億元人民幣,聚焦於智能駕駛相關的業務。

從近幾年的產業發展來看,智能汽車的發展正在來到一個關鍵的拐點,產業走向爆發期。政策的鼓勵、產業拐點的臨近和產業投資的爆發,或將驅動智能汽車成為下一個階段的主線。

首先是政策鼓勵。對國內任何產業的發展來說,都避不開政策的影響,典型如新能源行業,正是在“雙碳”目標的實現下,才開啟了過去三年新能源爆發式的增長。而年初至今,政策對智能出行的鼓勵不斷在加碼。

6月,工信部在新聞發布會中提出“支持L3級和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7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宣布,正式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未來還將推動高速路的無人駕駛開放……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商業化試點;

同樣在7與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強調今年年末就可以實現全面自動駕駛;

7月末,工信部及國標委聯合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在第一階段(至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第二階段(至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指南》所給出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行業標準形成,後續的智能駕駛L3+的商業化應用和行業立法都將會水到渠成,政策對於汽車未來“智能化趨勢”的定調已經毫無疑問。

所以,從汽車行業未來發展來說,汽車從傳統燃油走向電氣化,再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已經確定無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拐點的臨近。

從近幾年汽車行業的發展來看,新能源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新能源車造車已經成為紅海競爭的格局下,汽車智能化成為所有絕大多數車廠押注的下一次產業變革。因此智能汽車概念在前幾年就曾經階段性的被市場熱潮,但從資本市場上的反應來看,市場並不買賬,階段性的熱炒之後,智能汽車概念並未在市場形成主流。這其中關鍵原因就在於,在前兩年,智能汽車的概念可能過於超前,產業內對智能汽車技術的探索尚未成熟,產業鏈上下游也並未有實質性業績的兌現。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新能源賽道,在2020-2022年的三年間,新能源不間斷的上漲背後除了政策的鼓勵外,是產業鏈上下游淨利潤每年翻倍的增長,也正是基本面的強勁,才支撐了新能源行情的持續。而對於智能汽車產業而言,政策鼓勵和產業發展拐點的臨近,可能使得智能汽車的基本面迎來拐點。

而這種拐點的臨近可以從幾方面一窺究竟:

第一是產業蝶變的基礎——汽車的電氣化。電氣化是智能化繞不開的基礎,以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數據來看,在過去幾年新能源車銷量快速增長下,目前新能源車月度滲透率已經穩定在30%以上的水平上(即月度汽車銷量中超過30%為新能源車),這就使得汽車的智能化有了基本的基礎。

除了國內需求,海外銷量同樣成績斐然,我國新能源汽車正由全球汽車產業“追趕者”蛻變成行業“引領者”,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韓國;2022年,超越德國;今年一季度,實現了對日本的超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汽車企業實現出口21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有了躋身於全球車企前列的銷量,是國內車企引領汽車智能化的底氣。

第二,汽車智能化從概念走向現實,智能化真正的為汽車貢獻增量價值,除了特斯拉外,眾多造車新勢力和老牌車廠紛紛推出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如馬斯克在“X”平台上發布貼文提到特斯拉目前正在開發“FSD 人工智能(AI)拼圖上的最後一塊拼圖”——“車輛控制”,有望今年年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理想宣布下半年將推出無圖版本的城市NOA(即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通勤NOA;

小鵬下半年將推出無圖的全場景XNGP(小鵬智能駕駛系統);

華為下半年的ADAS2.0同樣將實現無圖化的全場景自動駕駛;

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產業鏈玩家要在算法領域全面引入大模型的等等。可以說,智能輔助駕駛正在迎來百花齊放的階段,就像是鋰電池創新階段一樣,這種百家爭鳴的競爭將會極大程度推動產業走向商業化。

第三,汽車智能化滲透率不斷在提升。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今年4月中國新發乘用車的L2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約為34%,依然處於較低水平,並且很多相對高級別的智能化設備滲透率更低,例如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滲透率約為12.2%,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滲透率約為7.0%。在城市智能輔助駕駛大範圍推廣的過程中,這些設備的滲透率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智能汽車滲透率的提升,相關的汽車零部件也將會極大的受益,並進而帶動產業鏈利潤的提升。

最後,則是產業投資的催化。在近兩年的時間,我們能在產業層面看到眾多資金入局智能汽車領域,以及對國內智能汽車發展的認可。除了我們在前文中提及的大眾和小鵬的聯姻,豐田中國、廣汽豐田、小馬智行的合資,還有奧迪和智己的合作,沙特和高合的合作以及阿聯酋對蔚來的注資,都表明了汽車行業主流玩家乃至全球大資金對於“新勢力”的價值認同。這些資本雄厚的傳統老牌車企和產業投資基金的注入,必定會加速智能汽車的落地。

以投資的角度去看,智能汽車產業鏈還有一個優勢,當前資金對於智能汽車交易的擁擠度極低,鮮少有大資金大規模進入智能汽車。以智汽車指數(930721.CSI)來看,以指數為基準的產品,規模尚不足30億,提前佈局完全不需要擔心擁擠度過高的問題。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易所,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註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