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區塊大小戰爭區塊鏈的製衡哲學啟示錄

直到今天,區塊大小都是區塊鏈開發者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一個區塊能存下多少內容,涉及節點的硬件需求,進而對整條鏈的去中心化成都產生影響。針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也帶來了不同的共識設計,當然,也產生了許多我們熟知的分叉。而追溯加密貨幣短暫的歷史,這一切的開端或許可以從八年前的今天算起。

2015 年的8 月15 日,兩位比特幣的早期技術先驅,Gavin Andresen 和Mike Hearn,聯手在博客中宣布,他們的新版BitcoinXT 會實現BIP-101 提案,而這並不需要經過礦工的投票,直接就會激活。這一天,後來被大家稱為「區塊大小戰爭爆發日」。

區塊鏈的十字路口

自2009 年比特幣誕生以來,比特幣社區就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陷入了意見分歧。其中,圍繞著比特幣區塊的大小問題,展開的辯論最為激烈。此爭議最早起源於比特幣的設計初衷。神秘的創始人中本聰為了預防無意義的交易和數據膨脹,設置了每個區塊大小為1 兆字節的限制。但隨著比特幣的普及,這一上限開始顯得捉襟見肘,導致網絡交易擁堵和確認時間增長。事實上,早在2013 年,核心開發者Jeff Garzik 就曾提議將區塊大小加倍至2 兆字節,引發了比特幣社區對區塊大小的初步討論。

2015 年,爭議進一步升級。支持擴大區塊的開發者發起了Bitcoin XT 項目,試圖直接將區塊大小增加至8 兆字節。

一方面,Gavin Andresen 和Mike Hearn 這兩位與中本聰有過深度交流的原始開發者,傾向於將區塊大小提高至8 兆字節,作為應對交易量增長的策略。另一方面,如Greg Maxell、Luke-Jr 和Pieter Wuille 等核心開發者,警告說過度擴張可能會導致較少的節點能運行全節點,降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程度。甚至提出硬分叉可能會導致網絡的混亂分裂,無限追求擴大區塊也不是可擴展性的最佳方案。

與此同時, 2015 年也見證了以太坊的誕生。其創始人Vitalik Butarin,雖然是個大區塊的堅定支持者,但他的想法卻落在了以太坊鏈上。他認為,鏈的擴展性應當沒有邊界,一切智能合約和數據都應當被納入鏈內,同時提供更大的區塊和更低的交易費用。

這場爭議隨後演變為比特幣社區的嚴重分裂。雙方圍繞區塊大小展開了多輪激烈討論,但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區塊大小戰爭最初只是關於網絡如何擴展以處理交易量增加的爭論,後來卻演變成了關於比特幣最終目的哲學辯論,以及關於如何管理這個開源項目的「政治戲劇」。

2017 年,支持大區塊的開發者發起了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的硬分叉,將區塊大小直接提高到8 兆字節。這導致比特幣社區正式分裂為兩派陣營。支持小區塊的人繼續維護比特幣的原有區塊鏈,而支持大區塊的人則營造出新的比特幣現金區塊鏈。至此,比特幣區塊大小爭議導致區塊鏈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分叉。

在分叉後,兩條鏈各自發展,區塊大小爭議仍有延續。比特幣保持1 兆字節的區塊大小不變,而比特幣現金則在2018 年將區塊大小進一步擴大到32 兆字節。最終這場區塊大小戰爭以小區塊方獲勝。但其實打贏了一場,並不意味著戰爭永遠結束,因為新的BIP 仍在不斷被提出,「小區塊陣營」和「大區塊陣營」之間仍有許多爭論。

Brc 20、Ordinals:權力鬥爭的新陣地

比特幣Taproot 升級無意中開闢了一個新的設計空間,它允許用戶在區塊鏈上刻上任意內容。 2023 年,比特幣生態獲得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玩法,brc 20、ordinals、比特幣NFT。隨著這些玩法的出現,新的爭議隨之出現,並愈演愈烈,但這些卻被不少人稱為是另一種形式的區塊大小戰爭。

首先,由於這些玩法的出現,導致Gas 費用飆升。從礦工的角度上來說,這是一件毫無疑問的好事,因為從2021 年夏天到2023 年初,比特幣區塊空間幾乎是一片荒地,礦工的收入十分可微。但對一些支付不起高額Gas 費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我主要是在非洲入職。他們沒有像您這樣的特權來支付這些高額費用。他們真的需要BTC,而你們這些傢伙只是在玩。」比特幣教育家兼Anita Posch 在推特上寫道。

更重要的是,BRC 20 與比特幣NFT 讓原本為1 M 限制區塊大小受到了挑戰。最顯著的例子是,Meme NFT Taproot Wizards 的創始人Udi Wertheimer 目的地策劃了比特幣歷史上最大的區塊和交易,近4 MB 的區塊大小,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比特幣區塊」,也被不少人指責這是對比特幣的攻擊。

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Bitcoin Core 開發者LukeDashjr 等人認為這會造成比特幣區塊鏈大小迅速膨脹,運行全節點的設備要求大幅提高而導致全網全節點減少,抗審查性下降。同時,超預期的巨大交易和巨大區塊會衝擊錢包、礦池、瀏覽器等生態設施,導致一些設施出現異常,比如某些交易未能正常解析。此外,礦池或礦工為了減少同步和驗證巨大交易和區塊的時間,可能選擇不下載,不驗證該交易和區塊的情況下出塊,帶來安全風險。

他們甚至嚴厲指責Taproot Wizard 該行為,表示:「這是對比特幣的攻擊,比特幣區塊有1 M 限制,Taproot Wizard 的4 M 數據是放在witness 中上鍊的,區塊和交易都繞過了1 M 限制, 4 M 可以, 400 M 也可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不是創新,是對漏洞的攻擊!」

對此Udi 的回應是,他自己擁有大量的BTC,這麼做是為了使其變得更強。就像任何抗壓的事物,不會殺死它的東西會使其變得更強。他想證明一個觀點:圍繞比特幣的活力已經停滯,他想改變這一狀態,深知如果像他這樣的人真的對比特幣構成威脅,那麼比特幣應該失敗。

再來看看BRC 20 ,雖然最近BRC 20 的熱度較幾個月之前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小的影響力。自2023 年4 月23 號(BRC 20 開啟交易的時候)以來,比特幣的UTXO 集已經從5 GB 膨脹到了6.8 GB。

比特幣愛好者Ajian(@AurtrianAjian)認為,BRC 20 的這種設計對協議的安全性、經濟性(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都有重大影響。首先,因為它不附身於UTXO,自然也就無法依賴於UTXO 本身的抗重複花費機制。 BRC 20 整個建立在基於區塊交易排序的「先到先得」原則上,沒有這種「先到先得」作為最終的後盾,它就根本無法防止負餘額這種重複花費形式。

但也有不少支持者的聲音存在,投資公司Castle Island Ventures 的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 曾談到,一些比特幣支持者今天拒絕將網絡用於像Ordinal NFT 和BRC-20 這樣的新型資產,這是錯誤的。考慮到比特幣運動的加密自由主義基礎,它可以追溯到經濟哲學家Murray Rothbard 和上世紀90 年的密碼朋克文化,要求對這些非經濟用例進行審查是不可理喻的。

權力平衡:誰決定比特幣的未來?

這些爭論的背後,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分歧,更深層的是關於比特幣的目的和其背後的哲學理念。治理去中心化的開源項目仍然是一個挑戰。比特幣的未來到底由什麼決定?開發者?礦工?節點?社區?

我們都知道比特幣沒有CEO,比特幣的治理結構由支付交易費用的用戶、構建比特幣區塊鏈的礦工以及驗證交易賬本的節點運營商組成。這種分權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比特幣的安全和去中心化,但也為治理帶來了挑戰。礦工的立場不用多說,更多是由激勵層面出發,他們根據得到的激勵來選擇對比特幣未來的共識。

對於核心開發人員,德國的工程師、企業家和投資者MICHAEL 認為,我們可以欽佩他們,我們可以向他們捐款,但我們絕不能把他們視為我們的盟友。因為核心開發人員是軟件開發人員。所有開發人員的本質都喜歡修補和改進代碼,添加新功能和刪除舊功能。我們顯然需要他們的工作,並且應該獎勵它。然而,我們更必須監督和批評他們的工作,由於我們永遠無法確切地知道何時以及哪些核心開發人員屈服於「I Can Fix Bitcoin Syndrome」,因此我們需要假設他們都有並且不信任他們編寫的每一行代碼。

再從節點和社區的角度上來說,比特幣改進提案流程似乎是一個非正式程序。只有不到1% 的比特幣用戶操作節點, 99% 的比特幣用戶只是在託管賬戶中暫時擁有比特幣的「休閒」用戶,他們完全脫離了討論。如果他們不操作節點,他們的觀點仍然重要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比特幣會爭辯說他們的觀點並不重要。區塊大小大戰將99% 的比特幣用戶與技術上的1% 的人對立起來,當99% 的比特幣中的一些人成為節點運行者時,導致了硬分叉。

從各種角度和背景的人們,對比特幣的願景和期望都無法被阻擋。比特幣的”區塊大小戰爭”為我們揭示了區塊鏈世界中技術觀點的劇烈衝突和交匯。這場爭辯不只重新塑造了比特幣的發展脈絡,更促使眾多人洞察到,在構建區塊鏈技術時,必須精心權衡各種設計目的和策略。如何在未來的區塊鏈社群中,就核心議題找到共識,並沿著技術路徑上展開健康的競賽,這條路仍舊長且遠。

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比特幣的精神和文化決不會因為社區的意見分歧而凋零。我們每一個人不僅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深處其中的參與者。

參考內容:

  1. https://www.coindesk.com/consensus-magazine/2023/05/09/theres-no-such-thing-as-high-fees-on-bitcoin/;

  2. https://michaelantonfischer.com/i-can-fix-bitcoin-syndrome;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