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Friend.Tech的創業思考:看好Web3粉絲經濟出現破圈應用

最近twitter一半以上的內容都是Friend.Tech,試了以下之後覺得確實有很多不錯的概念,可以對未來社交方向的創業和孵化提供一些啟發:

  1. Friend.Tech有哪些亮點;

  2. Friend.Tech有哪些問題;

  3. 基於Friend.tech有哪些更好的創業方向;

Friend.Tech亮點在哪?

首先,Friend.tech是社交行業裡面非常適合加密市場的賽道:粉絲經濟。雖然它的slogan是“Your network is your net worth”,看起來更像是面向普通用戶,但是無論是其商業模式還是推廣方式,粉絲經濟都是它起來的立足點,因此我更願意說他是一個粉絲經濟平台。

為什麼粉絲經濟非常適合加密市場?

社交一直是很多人看好的方向,但是迄今用戶數比較多的都是基礎設施類項目,比如社交圖譜,錢包等。應用類為什麼這麼難,因為Web2應用的護城河已經太高了,用戶沒有動力去遷移,vc們看不准,不願意投資。

而加密市場的精髓在金融,過去跑出來的應用defi、gamefi都是同樣的道理,但是過於金融化又難以持久,因為你項目吸引來的不是真正的目標用戶,而是為了賺錢來的投機者。

因此很重要的點是如何讓你的用戶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

但是大部分的社交場景和錢無關,用戶不會為了日常的普通聊天去花錢。真正用戶願意付費的大社交場景,一是dating,二是粉絲經濟。當然dating免不了涉及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相比之下粉絲經濟就非常適合,用戶有真正的付費意願,而且傳統的直播打賞,明星自創潮牌等等現像都說明了,粉絲願意直接向明星付費。

其次,粉絲經濟自帶流量。 Web3創業什麼最重要,自然是流量。項目上線13天(到8月23日),累計交易量接近4萬個ETH,使用地址數接近10萬,協議inflow超過66million,手續費(協議收入)3.34million。除了剛上線時數據的一波增長,從8月19日宣布paradigm投資開始,數據更是一飛沖天。為什麼?因為paradigm現在就是市場上流量的指南針。 Friend.tech本身的目標用戶就是很多KOL,而KOL又有流量,和他產品的市場路徑是吻合的,做KOL推廣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Friend.Tech具備吸睛的商業模式

那麼任何項目做粉絲經濟都會成功嗎?顯然也不是,一方面他背後有coinbase的支持,是base上吸引流量的重點應用,另一方面他引入的商業模式也是很容易吸引人眼球的概念。以往看到比較多的是鼓勵用戶使用應用獎勵代幣,KOL和普通用戶都受益於平台代幣的增長。但是這需要很強的對代幣的掌控,後期代幣的下跌會對產品產生比較大的損害。

Friend.Tech則並沒有發行自己的代幣,而是用戶直接用eth購買別人的share,擁有share之後可以進行聊天,加入KOL的group,KOL share的交易手續費會直接進入他的錢包。這對於KOL這種核心流量方來說是非常直接的獎勵,所以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強。

而用戶如果在早期買了KOL的share,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在後期賣掉,賺取收益。 Friend.Tech用bonding curve保證了價格隨交易上漲,激勵了用戶早期購買。尤其是當有新的KOL註冊應用,出於對其流量的預期,會有很多用戶購買他的share。

當然平台用戶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因為持有share不僅有賣的預期,更能夠與KOL對話,這是粉絲真正願意付費的地方,這使得他的應用有價值支撐。

這部分的邏輯其實有點像之前的NFT,創作者可以通過版稅掙錢,而很多用戶買NFT不僅僅是為了賣,更重要的是為了進入這個圈子。

其他Friend.Tech的優勢

此外,Friend.Tech還有一些小的巧思,例如其直接綁定twitter賬戶,可以非常方便地把twitter的流量導流過來,而且有利於用戶發現早期投資機會,進一步推動用戶增長的飛輪。

還有他的應用其實是網頁版,但是會讓用戶在桌面生成app,避免了app store的問題,又有app的體驗。

另外,應用裡面集成了跨鏈橋,可以直接在應用內調用跨鏈功能把主網上的eth存入base中,無需再去單獨去跨鏈橋上轉賬。

Friend.Tech有哪些問題

我個人認為Friend.Tech主要有以下三點問題,

產品體驗一般

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用戶在吐槽Friend.Tech很難用,例如頁面要刷新好幾秒,經常出現bug,不能用電腦登陸只能用手機。

而且,每個新用戶註冊平台會自動生成一個新的錢包地址,本來我以為是為了讓更多不用crypto的人低門檻的使用,但是後來發現還是需要先有自己的eth主網地址,而且要有eth,再跨鏈到base上,步驟比較繁瑣,不利於傳統用戶使用,而對於crypto用戶來說,不能綁定已有的地址,還得新管理一個地址,也更麻煩了。所以我個人很難理解設置這個功能的原因,猜想也許和share交易的設置有關。

產品功能單一

Friend.Tech目前除了買賣share,唯一的功能就是聊天。如果用戶不買別人的share,那麼這個應用就是個空殼,什麼都做不了,這對於想要嘗試的用戶來說是一種阻礙,如果能有一些免費的內容供用戶瀏覽,則用戶的活躍和參與度都會大大上升。

金融化屬性過強

金融化屬性過強是我認為Friend.Tech最大的問題。一方面體現在其金融的功能佔比太大,也就是上面說的產品功能單一。雖然它瞄準了粉絲經濟這個用戶願意付費的賽道,但是粉絲也是需要培養的,但是現在產品沒有這個渠道。而且金融佔比太大會使得吸引來的投機用戶大於真實用戶。

其次,Friend.Tech的share交易bonding curve設置的太過陡峭,100多的share持有者,share的價格就到了1-2ETH,對於用戶後期購買是一種阻礙,使得單個KOL只能在平台上吸引小規模的粉絲,再加上其沒有培養粉絲的內容渠道,使得產品更像已經成熟的KOL向私域流量收費的新場地。

基於Friend.Tech的創業思考:看好Web3粉絲經濟出現破圈應用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Friend.Tech,詬病他又是一個新的土狗盤子,很快就會泡沫破裂。當然我不認為會有泡沫破裂,畢竟它也沒有發幣,頂多就是漸漸沒了聲音,作為為base引流的dapp,它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後續數據不再理想,更多也是上述這些問題導致。

基於Friend.Tech有哪些更好的創業思路

Friend.Tech的出現可能會重新帶領一波對社交賽道的關注,因此很多創業者或投資人會開始關注這個方向。

我始終認為粉絲經濟是Web3社交最有潛力破圈的應用,無論是它自帶的流量,還是目標用戶的付費能力,都可以更容易地進行用戶增長和平台發展。而難點則在於如何積累第一波的KOL。 Friend.Tech正好帶來了一個不錯的商業模式,能夠開啟用戶增長的飛輪,此外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場景依托。

群聊是一個不錯的場景,此外,還有很多傳統經濟中已經論證過的粉絲經濟模式,比如直播、短視頻、長文或短文分享、群聊等。

但是粉絲經濟的文字平台已經有了twitter,其被馬斯克接手後對創作者的激勵加大,而且大家都對它有發幣預期,已經非常接近Web3,因此我認為該領域很難在twitter的統治下跑出來。

因此還可以考慮的是直播等視頻場景。同時傳統世界中這些平台的內容非常嚴格,Web3產品可以相對更加自由。

其次,在產品設計上,應該選擇有門檻的用戶付費,需要有一些有免費內容來吸引和培育用戶,對於高級的內容再嘗試類似Friend.Tech的購買內容,逐步提高用戶的粘性,同時也激勵普通用戶慢慢做自己的影響力,並從中獲益。另外,基於拓展用戶規模的考慮,可以讓KOL自己來決定bonding curve的形態,以匹配不同的內容質量和目標用戶。

最後,Web3的社交平台應該面向更廣的用戶群體而非僅僅是Web3用戶,這要求足夠低的用戶進入門檻,錢包、支付等功能都是重點。當能夠做到便利的產品使用體驗和對KOL的足夠激勵,把大量的傳統KOL引入應用,很有可能形成新的粉絲經濟範式,創造真正的破圈應用。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