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麻煩正在導致歐洲右傾


曾經被譽為歐洲經濟燈塔的德國現在發現自己正在努力應對一個多年前就已經擺脫的標籤:“歐洲病夫”。

從汽車行業日益嚴峻的挑戰到大膽、或許過於熱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德國正在應對一系列加劇其經濟困境的問題。

當它在這些動蕩的水域中航行時,該國的政治格局呈現出明顯的右傾傾向,這表明公眾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

德國的經濟困境:不僅僅是暫時的困境

雖然一些經濟衰退是周期性的,但德國正在經歷的不僅僅是暫時現象。這些挑戰的核心是汽車工業。將此行業視為德國出口的命脈。

去年,汽車是出口的主要產品,占出口總額的15.6%。對於一個行業來說,這不是一件小事。

然而,2022 年5 月,德國發現自己處於陌生的境地:幾十年來首次報告外貿逆差。儘管出現了反彈,該國報告2023 年6 月的貿易順差為187 億歐元,但其出口仍然停滯不前。

可持續發展目標:過於熱心還是必要?

德國的經濟挑戰不僅僅限於汽車。該國雄心勃勃的環保努力,尤其是到2045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烏克蘭衝突後,歐洲試圖與俄羅斯天然氣保持距離,德國放棄俄羅斯天然氣的願景似乎不僅雄心勃勃,而且對一些人來說近乎幻想。

對可再生能源技術(尤其是風能和太陽能)的重視並非沒有問題。這些來源雖然是綠色的,但變化無常。它們並不一致,這種不一致可能會給依賴穩定電力供應的行業帶來麻煩。

建議的解決方案?雙能源結構,平衡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但這意味著成本加倍,這對於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這裡存在明顯的危險。如果德國的能源成本飆升,工業界可能會轉向其他地方。天然氣和電力更便宜的地方,如美國或沙特阿拉伯,可能會變得更具吸引力。

儘管一些人認為當前的政策和經濟問題不會長期困擾德國,但目前造成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

政治轉變:經濟不滿的後果

但德國的麻煩不僅僅局限於經濟。政治風向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但其方向卻出乎許多人的預料。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邁向更可持續的歐洲會讓普通人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出現了明顯的“綠色抵制”——公眾對激進的綠色政策的抵制。

天氣晴朗。德國民眾正在轉向右翼,尋求替代方案來替代他們認為不可持續且不切實際的政策。右傾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受歡迎程度的飆升證明了這一轉變。

他們在六月的區議會選舉中獲勝,是時代的標誌——公眾對似乎優先考慮意識形態而非實用主義的政策越來越警惕。

德國正處於十字路口。它的經濟挑戰是真實的,它的政治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問題依然存在:德國能否找到回到中間的道路,或者“歐洲病夫”的標籤是否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存在?只有時間會給出答案。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RYPTOPOLITAN。版權歸作者Jai Hamid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