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otian
MakerDAO 提出其Endgame 要推出一條NewChain 時引發了全行業熱議,很多人不解MakerDAO 此舉究竟意欲為何?為什麼不基於以太坊做layer2 擴展?為什麼要脫離EVM 體系親近Solana?包括Optimism 和Uniswap,那些曾依賴以太坊做大做強的品牌協議,最終都會趨向獨立應用鏈嗎?
在此不展開細節,簡單探討一下:
作為公鏈基礎設施,理想發展線路是長出很多應用,且它們都圍著公鏈底層轉,任何想逃出公鏈控制的出逃都不受待見。然而,礙於以太坊鏈底層性能的Bottleneck,應用的「出逃」似乎又是必然的,如何出逃呢?回顧過往區塊鏈infra 演變發展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種「出逃」方式:
1) layer2 擴展模塊化「出逃」:這種依賴以太坊主網作為安全共識層且提供Data Availability 能力的擴展方式,其實也是一種出逃,但layer2 以ETH 為Gas Token,和主網有深度利益上的捆綁,因此被視為一種在控制範圍內的同盟關係。 Layer2 陣營越壯大,ETH 被作為Gas Token 的細分場景就越多,主網地位也就越鞏固。
但要釐清,layer2 擴展為有限擴展,layer2 鏈的承載量無論多大都受限於內置於以太坊主網內Rollup 合約。甚至稱Layer2 就是一個合約也不為過,因為無論Layer2 Batch 到主網的交易量有多大,頻次有多高,都得遵循以太坊單合約可調用EVM 執行資源的上限。目前以太坊的Gas Limit 上限為30,000,000,假設一筆交易消耗21,000Gas,一個區塊可處理約1,428 筆交易。
這意味著,Rollup Solution 受主網合約Gas Limit 上限控制,目前單個區塊可容納1,000 筆交易左右。目前各家layer2 的交易量都在範圍內,尚沒有容量上限的困擾。因此layer2 擴展是主流認可的「出逃」方式。 (此前有說法一些不依賴以太坊Data Availability 被逐出L2,其實也是以太坊性能受限下,部分模塊化擴展方案的選擇)
MakerDAO 作為DeFi 基礎設施,交易相對低頻,按理說完全可以通過layer2 來解決擴展憂慮,但MakerDAO 卻想獨立搞NewChain,關鍵在於Rollup 解決方案無法實現硬分叉,道理很簡單,若layer2 受到嚴重的黑客攻擊,資產受到嚴重威脅,並無法說服主網以硬分叉的方式挽回資產。在MakerDAO 的算盤裡,一個絕對可控的安全決定權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其想做NewChain 的根本原因。
OP Stack 構建SuperChain 思路是劍走偏鋒,它沒想突破以太坊的性能限制,也沒妄圖獲取分叉主權,而是通過共享Sequencer 組件戰略確保自身在layer2 幫中核心長老的地位,不管將來會有多少條layer2,最好能夠共享Sequencer,並按OP 的意願做利益分配。
2)鏈下+ 鏈上構建專屬交易Router「出逃」:以Uniswap 為例,現在以太坊有近乎60% 的交易和Uniswap 有關,Uniswap 已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但Uniswap 確受「礦工按Gas 高低收費」底層制度的困擾,這種挖礦制度確保了礦工挖礦的積極性,但卻助長了MEV 套利機器人的存在,這會造成交易Gas 費不穩定,影響用戶交易體驗。
所以,Uniswap 做Wallet、搞UniswapX 鏈下預處理和鏈上結合方案,其實也是一種「出逃」方案。試想若以後60% 的以太坊交易在上鍊前都要經過Uniswap 的鏈下環境預處理,那執行Uniswap 預處理的去中心化環境就是一條Uniswap Chain。對Uniswap 而言,想要定義規則(免Gas、Pool 荷蘭拍競選機制,抗MEV)等,構建新生態也是一種必然。不過大概率不會makerDAO 那種安全分叉級別的需求,Uniswap 即使搞Chain 也會和以太坊深度綁定。
3)構建全新共識公鏈「出逃」:這部分就不展開了,似乎那些試圖做layer1 公鏈的,正在以EVM 兼容,以layer2 歸攏的方式重新回到以太坊的懷抱了。比如:Polygon 2.0,opBNB;儘管做獨立共識公鍊是一種最為徹底的出逃方式,但事實證明,以太坊的性能瓶頸和生態根基是個兩難選擇,現階段選擇其生態根基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最後補充一點:Arbitrum 以及ZK Stack 甚至Stacknet 未來全面的layer3 戰略,雖然看起來更定制化,更主權化一些,比如可以使用自主Gas Token(內置轉化邏輯),但都是在以太坊的控制範疇內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