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tech如何讓社群成為新一代「線上奢侈品」?

作者:Hill

編譯:倩雯,ChainCatcher

此篇文章並非是為了Friend.tech 吹捧,筆者並不認為該產品目前的形式能達到取代Twitter 的程度(也許它的初衷並非如此)。但它的確給具有奢侈品性質的社交媒體打了一針強心劑,並有可能激發新一代在線奢侈品性質體驗的發展。

什麼是Friend.tech?

目前已有許多內容可以介紹Friend.tech 的工作原理,本文將只介紹筆者在社群中看到的一些常見誤解。

誤解一:Friend.tech 是一個獨家內容平台——它表面看起來如此,但並非這方面最好的使用案例。除了持續的訂閱收入,要透過其他方式維持獨家內容是很有挑戰性的。要長期發展就要求不斷生產新的優質內容。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資訊套利,維持統一的使用者成本不可或缺。 Friend.tech 不為創作者提供持續的訂閱收入,相反,它只允許透過交易費獲得收入。

誤解二:Friend.tech 是一個讓創作者獲得人氣的平台——是的,創作者可以登上「熱門」或「趨勢」榜單。然而,隨著密鑰價格的上漲,能夠負擔得起密鑰的用戶越來越少,因此創作者的內容能觸及的用戶逐漸變少,無法擴大用戶群。

要弄清楚Friend.tech 究竟是什麼,我想先從Friend.tech 用戶與一般社群媒體用戶的最大差異說起。值得注意的是,Friend.tech 用戶把購買金鑰的資金投入認為是投資而非支出行為。然而,當他們投入資金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用這筆投資的全部金額來支持創作者,而非只使用了實際的5%手續費。

因此,我認為Friend.tech 是一個具有奢侈品屬性的社交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透過投資獲得與創作者深入交流的機會。

奢侈品屬性

奢侈品的定義各不相同,有些人從奢侈產品的角度來定義:奢侈品的需求隨著其價格的上漲而增加。也有人將其稱為“韋伯倫商品”(又稱“炫耀財”,veblen goods),它與前者屬性相似,同時會影響擁有/使用該物品帶來的社會地位。我們在奢侈品中看到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像是,用戶支付的價格遠高於產品的純粹效用。名牌包和普通包一樣能裝很多東西,但前者的溢價來自於它的實用性之外,它彰顯了一種身份。 Friend.tech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買一把密鑰成本很高,當一個人的密鑰越來越貴時,就會有更多的買家來追逐利潤。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創作者會互相比較自己的密鑰價格,越貴的密鑰越有炫耀的資本。人們會覺得自己花全款買了金鑰,實際上,他們只花了5%的費用,遠低於購買金鑰的全部投資金額。

社交屬性

Friend.tech 是一個有趣的社群平台。只有當使用者持有創作者的金鑰時,創作者和使用者才能相互交流。用戶不能直接與其他用戶交流。創作者可以與所有使用者交談。使用者與創作者所處地位並不平等,相反,創作者位於頂端,可以接觸到所有訊息,而使用者只能接觸到創作者發布的有限資訊。

投資屬性

用戶不是一次性/按月投入X 美元,而是投入X美元的100 倍。這個金額大得多,使用者的利益與他/她進行投資的內容息息相關。這象徵著一種信任,如果投資賺了錢,用戶還可以降低使用平台的實際成本。

與創造者深入交流的機會

與創作者建立聯繫並不困難。用戶可以在推特上給創作者發訊息,或在他們的推特下留言。然而,與創作者建立深度連結卻是一項挑戰。因為無法百分之百確保,用戶向創作者發送訊息時創作者能看到並回覆。

Friend.tech 創造了這樣一個平台。這並非首個「為作者的時間付費」的平台。如果使用者想吸引創作者的關注,Patreon 和OnlyFans 都是很好的平台。只不過,Patreon 和OnlyFans 並不是一個市場,創作者沒有簡易的方法為用戶設定「恰當」的准入門檻,他們通常會隨意定價,無法吸引到合適的人群。 Friend.tech用金鑰的價格設定准入門檻。使用者的優先程度由密鑰價格來判斷,以此衡量他們與創造者對話意圖的強度。密鑰的所有權代表了一種可交換的物品,它開啟了與創作者對話的權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基於個人社交關係創造市場的首例。代表這種社交關係的密鑰是一種奢侈品,也是一種可投資的工具。

對社交應用程式的啟示

社交領域中的某些內容可投資。

社群或內容平台上的經濟活動一直都是單純的支出,例如為YouTube Premium、WhatsApp、OnlyFans、Tinder 上的SuperLikes 付費。它們都不允許使用者「投資」或「交易」某項權利或物品。而在Friend.tech,用戶可以投資社交關係,也可以交易社交關係。這就帶來了基於市場的定價機制,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價格。

社交關係也可以具有奢飾品屬性。

Friend.tech的產品具有社交層面的優質特質,代表著很高的地位,隨著價格走高,吸引力也加大,用戶也覺得自己不僅為純粹的實用性付費,更是為社交屬性的溢價付費。從本質上講,用戶為創作者花錢是一種投資行為。這種支出在Patreon 或OnlyFans 等Web2 平台上都只是消費行為。

創作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信任是可以公開展示的。

將Friend.tech 體驗與Twitter 相比,這種奢侈品性質體驗金融化帶來最重要的一點是,社交圖譜現在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定價。在Twitter 上,不同使用者的社群圖譜是相同的。創作者不知道哪個用戶比其他用戶更熱情。而在Friend.tech,創作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誰是最早期(早期以低價購買)、最「重量級」(後期以高價購買)和最忠實的支持者(堅定持有者)。這為發行者和購買者/持有者之間帶來了新的信任感。

買方實質上是把自己的資金存入極度受發行人影響的資金池,因此造成了雙方利益的交會。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存在利益連結時,才能彰顯這種深層的信任關係。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上定價,這更令人興奮。

如果你正在建立Web3 中的社交應用,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你可以從Friend.tech 身上學到的東西:

信任是一種稀缺資源,在Web2 社交應用中被低估/不存在。

奢侈品能夠提高社會地位,進而推動高價值用戶群的採用。

從根本上說,投資行為非常適合Web3 環境,因此有必要在去中心化和無信任的環境中運作。

Friend.tech如何讓社群成為新一代「線上奢侈品」?

為了便於理解,以下舉幾個例子:

如果你正在建立Web3 的Spotify,那麼為了與其他服務商進行區分,你最好能夠提供精心策劃、獨家取得的音樂。為了獲得最佳的策劃效果,同時也為了讓平台更具參與性和趣味性,你可能需要激勵會員幫助平台進行策劃,並讓他們在策劃中獲得收益,從而使個人和團體的激勵措施達到最佳效果。為了找出最好的策劃者(curator),你可以追蹤並獎勵平台上能夠彰顯知識廣度與深度的特定行為。

Marine Snow允許會員使用他們的包月和包年套餐參與平台建設,幫助平台針對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和音樂藝術家進行策劃,並對平臺本身擁有DCA 的所有權。 Spotify 的音樂策劃曾經是一種消費行為:用戶花時間聽音樂。現在,這是一種投資行為,用戶每月為歌曲和音樂家付費。

Friend.tech如何讓社群成為新一代「線上奢侈品」?

如果你正在打造豪華版的Bumble(線上約會軟體), 支付5 美元獲取更多配對機會的效果可能並不理想。相反,更好的選擇是要求使用者根據點數(lucky point)的聯合曲線(bonding curve)充值,點數越高,匹配的人數越多,品質越高。

例如,Mercurius Club正在建立一種與陌生人社交的新方式,在這種方式中,發送和接收的每一句訊息的過程都是金融化的。用戶根據收到/發送訊息的比例獲得獎勵,並將獲得的獎勵投資到社交地位項目中。從本質上講,用戶並不是花錢與其他用戶建立聯繫,這是一種消費行為。相反,用戶將時間和精力投入有意義的對話中。隨著對話的深入,用戶就能更好地將獎勵投入社交地位項目中,從而獲得更多的「對話投資機會」。

Friend.tech如何讓社群成為新一代「線上奢侈品」?

如果你要建立一個Web3 廣告平台,請使用者花時間觀看一段廣告並等待實現轉換率,其效果是無法超越Twitter 廣告的。相反,給用戶一個有意義的預期回報,讓他們投入時間觀看廣告,可能是促進Web3 獲客的獨特Web3 方式。

例如,Vessel是一個允許使用者從平台上品牌的任何內容中收集NFT 的平台。這包括從品牌文章或活動中鑄幣。用戶“耗時行為”不再只是花時間閱讀內容,而是變成了一種“時間投資”,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收集”內容中,隨後可能會在與品牌的升級互動中獲得回報。這使得觀看廣告變得真正有意義。

Friend.tech如何讓社群成為新一代「線上奢侈品」?

以上所有這些案例都可以將消費行為轉化為投資行為。這有助於透過所有權建立信任,並透過持有奢侈品建立社交地位。

Friend.tech 所取得的成果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線上/鏈上奢侈品體驗創新。

附註:此文貢獻者還包括Friend.Tech 上本文作者的朋友和金鑰持有者,以及Superscrypt 的Siddharth、Mercurius Club 的Hongyu、Marine Snow 的Tony 和VESSEL 的Steph。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