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虧損不斷,科技公司盯上了AI智慧學習機


原文來源:多鯨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大模型的「戰火」,燒到了教育硬體產業。

在2023年10月17日舉辦的2023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了小度青禾學習一體機,將大模型技術、教學方法和個性化教育結合,致力於成為孩子一對一的AI家庭老師。

第二天,阿里旗下天貓精靈也推出了真智能大屏護眼學習機Z20,兼具大模型與多模態AI感知能力,可承載「精準強化」與「自主探索」兩種學習方式。

百度和阿里相繼推出AI智能學習機絕非偶然。隨著科技的成熟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動,教育資訊化日漸成為教育產業的新潮流。科技公司正積極佈局的大模型技術,恰好契合了教育資訊化的時代需求。

而隨著雙十一的來臨,經主播帶貨,學習機也確實擁有空前的熱度。 2023年10月28日,「北大才女」 劉媛媛在抖音帶貨學而思學習機,售價5199元,尚未講解結束,就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整體而言,由於價格不菲、在教學上的價值尚未被家長普遍認可,目前泛AI終端的滲透率並不高。這或許也意味著,AI智慧學習機很難成為科技公司大模型打通商業閉環的理想終端。

科技公司之所以紛紛「跨行」,切入教育賽道,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隨著科技的成熟以及政策的推動,教育資訊化產業正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教育產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不一的背景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

網路、AI等科技成熟催生出的教育資訊化,具備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等優勢,因而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

例如,因教育資源有限,傳統教育模式或許很難照顧到貧窮、生理缺陷、語言閱讀障礙等學生,反觀規模化的AI技術則可以低成本地給這些學生提供個人化的輔助教學,進而填補教育鴻溝。

正因為看到教育資訊化擁有上述優勢,相關部門正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畫》顯示,「因應資訊科技特別是智慧科技的發展,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堅持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建立健全教育資訊化永續發展機制」。

無獨有偶,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也進一步明確表示,「利用智慧科技加快推動人才培育模式、教學方法改革,建構包含智慧學習、互動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

一方面,教育資訊化產業可以實現教育平權,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大力推動教育資訊化產業發展,相關產業擁有極為高遠的想像空間。中商產業研究院揭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中國教育資訊化市場規模從2,947億元成長至4,72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9%。預計2023年,相關市場規模將達5,573億元,年增8.28%。

由於本身就處於資訊化賽道,趁著教育資訊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熱潮,許多網路、科技企業其實早已開始積極佈局教育資訊化相關業務。

早在2018年,百度就發布了百度教育大腦3.0,基於AI、大數據和雲端運算,賦能教育產品和教育場景。至於阿里,在疫情期間,更是靠釘釘教育服務,滿足了廣大學子「停課不停學」的需求。

自2023年以來,伴隨著ChatGPT爆火,許多科技公司都已開始積極佈局AI大模型相關產品。

2023年3月16日,百度發布了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一個月後,阿里也推出了一個超大規模的語言模式「通義千問」。

2023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揭露的數據顯示,國內已經發布了79個大模型,堪稱「百模大戰」。

許多科技公司紛紛緊鑼密鼓地佈置新技術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由於大模型的訓練成本異常高昂,目前大部分大模型相關企業都面臨虧損的困局。

OpenAI揭露的數據顯示,GPT-3的知識來自3000億單字的訓練語料庫。國盛證券測算,GPT-3訓練一次的費用約為140萬美元。 《財星》雜誌揭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OpenAI虧損5.45億美元。

不只OpneAI,《華爾街日報》報道,微軟首批生成式AI產品中的GitHub Copilot也深陷虧損泥潭,該業務每個月向使用者收取10美元,但平均每個月在每個用戶身上還要倒貼20美元,有些用戶甚至高達80美元。

儘管國內的大模型相關企業並沒有詳細揭露自家大模型業務的具體財務數據,但在當前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或許也都難以實現獲利。 2023年10月25日舉辦的高通峰會上,榮耀CEO趙明就點評道,「今天還沒誰說網絡大模型已經是盈利的,因為算力的消耗還是太多了」。

在此背景下,許多科技公司自然需要不斷探索前沿的業務模式,以打通大模型商業閉環。例如,華為盤古大模型致力於政務、金融、製造等產業;百度的文心一言也積極和車企展開合作,接入長安、吉利、嵐圖等車機中。

由於先前部分網路企業在教育資訊化賽道有一定的增持,教育硬體自然也成為相關企業AI大模型落地的關鍵一環。也正因此,最近一段時間,百度、阿里等企業緊鑼密鼓地推出AI智慧學習機產品。

儘管政策端正大力推動教育資訊化產業發展,但AI相關終端的市場表現其實並不十分亮眼。

艾瑞諮詢揭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為5,825億元,泛AI產品的市場規模僅211.1億元,滲透率僅3.6%。

在此背景下,部分教育企業的AI相關終端業務也難以獲得亮眼的表現。以讀書郎為例,2023年上半年,其營收為1.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52%,其中學生個人平板營收1.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55%。

無獨有偶,2023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營收78.42億元,年減2.26%,其中教育產品和服務營收22.85億元,僅年增3.63%。

之所以中國教育產業泛AI產品的滲透率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相關產品的價格昂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AI在教學上的價值尚未被家長普遍認可,直接付費意願不強。

以小度青禾學習一體機為例,該產品的零售價高達9,999元。如此高昂的費用,對比一般家教並不具備吸引力,更何況,AI智能學習機的效用還沒有得到市場層面的有力印證,廣大家長自然很難接受相關產品。

事實上,正因為消費者市場的回饋不理想,部分教育企業甚至開始另闢蹊徑,希望透過AI智習室,盤活自家AI學習機的使用率。

一方面,AI智習室是教育企業在智慧硬體設備、教育資訊化等領域經歷多輪技術沉澱、市場檢驗後的「資源集合體」。所謂的「精準學、精準提升」等概念在幾年前才初具雛形,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使得AI智能輔學逐漸呈現出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最後落地到AI智習室這產品上,則使得學生可以脫離真人老師在AI的輔助下進行學習。

而另一方面,由於校外學科訓練受「雙減」政策嚴格限制,C端補課意願不減,一時間釋放了大量需求。 AI智習室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校外補習」的平替,也成為一些機構轉型的緩衝地帶。

2023年8月9日,讀書郎2023年AI智習室計畫招商會召開,全國共35個營運中心與讀書郎簽約。據悉,讀書郎的AI智習室提供線下學習場地,學生可透過讀書郎平板在個人化精準提升系統學習。

雖然AI智習室的商業前景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純粹意義上的AI智慧學習機業務,目前還難以打通商業閉環。

總而言之,科技公司不約而同地推出AI智慧學習機產品絕非偶然。一方面,這些企業看到了教育資訊化的熱潮,自家的大模型技術十分契合時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模型業務虧損的現實,也要求科技公司需要積極探索商業閉環。因此,AI智能學習機成為教育產業的一個風口。

但問題是,受限於價格和認知,AI智能學習機的市場接受度很有限,本行業內的玩家都需要不斷探索其他商業模式,以推廣相關產品。

這似乎預示著,科技公司希望藉AI智慧學習機打通大模型商業閉環,並不會如理想般順遂。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