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解讀LSD/LST 賽道的發展趨勢

LSD 領域的競爭和創新還在進行中,儘管目前Top 5 的LSD 協議佔了80% 以上的LSD 市場看似不可撼動,但用戶對於去中心化的信仰,對疊加收益率的追逐,對多鏈體驗由割裂到統一的期待,定然會重塑LSD 的格局。

距離上海昇級已經過半年了,LSD War 還在持續升溫。由於千億市值的巨大體量,LSD 一直是個競爭激烈的領域。前有Lido、Rocket Pool 等老玩家不斷撕逼,後有新玩家Puffer、Stader 等人加入牌桌。那麼LSD 領域有哪些新趨勢,新玩法呢? LSD 賽道將往何處去?什麼樣的專案會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LSD 賽道的終局是什麼?

去中心化:一桿政治正確的大旗

今年7 月份,LIdo 對Rocket Pool 展開炮轟,指出其合約存在sudo 權限,團隊可以對關鍵參數做任意的修改,指責Rokect Pool 不夠去中心化。而緊接著在8月份,Rocket Pool 聯合StakeWise 等5 家以太坊LSD 協議,以維護以太坊去中心化的名義,發起倡議,各LSD 協議的質押份額限制在22% 以下,這項倡議的矛頭直指業界老大Lido,因為只有Lido 的質押份額超過了22% 。

Lido 並未對此做出正式回應,但其社區支持者反駁: Lido 不能被視為一個單一實體,而是一個協調層。

去中心化始終是包括LSD 協定在內的所有DeFi 協定的主要敘事點之一。在加密領域,「去中心化」是一桿政治正確的大旗,誰能證明自己比對手更去中心化,誰就可以比對手更理直氣壯。這種「風氣」也的確促進了協議在去中心化方面的努力。

事實上,Rocket Pool 是最早在節點層級實施無授權機制的協議,而Lido 已經在其V2 版本中實施了Staking Router 機制和雙層投票制。二者在去中心化層面都有一定建樹,而且還在努力中。

LSD 協議的去中心化包含四個層面

  • 其一是節點自身層面的去中心化,指向的是DVT/SSV 這樣的技術,它們允許多人控制一個節點;
  • 其二是協定選擇節點層面的去中心化,協定是否允許節點自由准入?能覆蓋多少個節點?他們的地理分佈怎麼樣?
  • 其三是協議治理層面的去中心化。協議誰說了算,誰來決定協議的變更和升級,誰來決定如何選擇節點?協議開發者是否擁有超級權限?
  • 其四是LSD 協議的多樣化,對於一個公鏈來說,如果大多數的Token 在一個協議當中質押,的確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Lido 真的無法理解為一個單純的協調層。

在Lido 和Rocket Pool 的鬥爭中,作者並不站位哪一方,只是覺得,這種競爭,互相“監督”,其實也是在促進大家都往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四個層面的去中心化,都是有益的。

DeFi 增強:目標是最大化收益率

LSD 資產所攜帶的基礎報酬率取決於區塊鏈底層定義的質押獎勵,以及LSD 協議所定義的分配方式(驗證者、協議、用戶三者之間的分配比例)。在這點上,大多數LSD 協議都是接近的,有一些協議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補貼(如Frax Finance),以提高基礎收益率,但一定不可持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講,比基礎收益率更重要的是「疊加收益率」。所謂的疊加收益率,就是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透過某些DeFi 組合策略,所能獲得更大的收益率。

目前被採用最多的策略是透過借貸協議進行循環質押。例如在Lido 中質押ETH 獲得stETH,將stETH 抵押到Aave 或Compound 中藉出ETH,再回到Lido 進行質押。這個操作可以循環很多次,直到借貸利率與LSD 的收益率持平,透過循環質押,疊加收益率可以遠遠超過基礎收益率。本質上,這是一種息差套利行為,也是一種Leveraging 行為。這樣操作的風險在於,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多,清算風險會被放大。

一些協議為LSD 資產的持有者提供了收益最大化策略管理工具(甚至可以對循環質押的Leverage Rate,即循環次數,進行管理)。 LSD 持有者可以不必手動循環質押,而是可以透過這些協議一鍵完成。比較具代表性的是DeFiSaver、Cian、Flashstake,他們都為LSD 提供了多樣化的DeFi 增強策略,也提供了Leverage Rate 管理工具。

Cian Dapp 截圖

除了循環借貸,使用者也可以將LSD 資產用於其他生息行為。例如放到DEX 中提供流動性,或放到Index 類別協議、收益聚合類別協議中生息。這裡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LSD 暗藏「七重收益」,APR-War 終局為TVL 10X 成長》

這些以LSD 為基礎資產的協議,有時稱為LSDFi 協議。未來, LSDFi 協定和LSD 協定會相互融合、交織。一些LSD 協議會推出自備的LSDFi,或整合其他的LSDFi 協議,在自己的介面為用戶提供組合收益策略。反過來,LSDFi 協議也會整合LSD 協議,支援用戶拿ETH 這樣的基礎資產一鍵執行收益策略。

對於LSD 協議而言,不應把LSD War 視為基礎收益率層面的APR War,而是應該試圖推動其LSD 資產在更多的LSDFi 協議中被LIst 出來,使其能夠被組合出更優的疊加收益率,以滿足Yield Maximers 的需求。

多鏈化:從多鏈部署到全鏈架構

我們在討論LSD 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默認指ETH LSD,因為以太坊的市值巨大,也是以太坊的PoS 轉型促成了LSD 的爆發,但實際上LSD 是一個古老的賽道。早先採用PoS 共識的公鏈上很早就有LSD,只不過那個時候還叫「Staking 衍生品」。

事實上,發跡較早的LSD 協議,都不止支援一條鏈,即便後起的LSD 協議,也在不斷的向多鏈擴展以擴充自己的版圖。

Lido 現在除了支援Ethereum 之外,也支援Solona 和Polygon,使用者可以透過Lido 在Solana 上鑄造stSOL,或在Polygon 上鑄造stMatic;Stader 支援7 條鏈,包括: Ethereum、Polygon、Hedera、BNB Chain、Fantom、 Near、Terra 2.0;Ankr 支援7 條鏈,包括Ethereum、Polygon、BNB Chain、Fantom、Avalanche、Polkadot、Gnosis Chain;發跡於Cosmos 生態的LSD 協定StaFi 支援Ethereum、Polygon、BNB Chain、SolRFana、Atom、HUUA IRIS、Polkadot、Kusama 9 條鏈;發跡於波卡生態的LSD 協定Bifrost 支援Ethereum、Polkadot、Kusama、Filecoin、Moonbeam、Moonriver 6 條鏈。

這裡,Bifrost 的多鏈化策略有點特殊,與其他LSD 協定都不同。 Bifrost 並沒有在多鏈上重複部署Bifrost 協議,而是採用了一個全新的架構。

Bifrost 擁有自己的一條鏈,稱為Bifrost Parachain,是Polkadot 的一條平行鏈。 Bifrost 只將主協定部署在Bifrost Parachain 上,然後在其他鏈上部署一個支援遠端存取的輕量級模組。 Bifrost 協定鑄造的LSD 被稱為vToken,當使用者在其他鏈上鑄造vToken 的時候,會透過遠端模組跨鏈存取Bifrost Parachain 的主協議,主協議鑄造好vToken 之後,再跨鏈傳回使用者所在的鏈。

使用者感受到的是在本地完成了LSD 的鑄造,而背後的過程則是包含了一來一回的跨鏈傳輸。根據Bifrost 的文章《以Bifrost 為例,解析全鏈應用新典範》的描述,Bifrost 之所以這麼設計,主要是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為所有鏈鑄造的vTokens 的全局狀態都在Bifrost Parachain 上,而不是分割在不同的鏈上。數據的統一帶來更好的跨鏈可整合性。任意鏈上的dApp 都可以透過與對應的遠端模組對接,整合到所有鏈的vTokens,而不必一一整合不同鏈的vTokens,使用者也可以在任意鏈上鑄造任意vToken,例如在Ethereum 上鑄造vDOT;

所有vTokens 的流動性全部在Bifrost Parachain 上,這樣Bifrost 就不需要在不同鏈中引導流動性。其他鏈上的用戶想要兌換vToken,都透過遠端存取Bifrost Parachain 上的流動性池來完成。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流動性割裂帶來的深度不足的問題。其他鏈的借貸類dApp 如果整合了vToken,也可以透過遠端存取Bifrost Parachain 上的統一流動性池來完成清算,由於流動性沒有分散,清算時的折損率將會更小。

Bifrost 把這樣的架構稱為「全鏈架構」。在該架構下,dApp 僅部署在一條鏈上,不做多鏈部署,其他鏈的使用者和應用程式透過遠端存取來使用該dApp,但體驗上與使用本地鏈應用程式一致。 Bifrost 認為該架構具有更好的跨鏈可組合性,且具有流動性統一的優勢。

作者認為,Bifrost 的「全鏈架構」無疑是多鏈應用的正解,可能是未來的更通用的應用形態。這種架構體現了一種新的應用建構思維,那就是把多鏈互通當作前提,把dApp 在不同鏈上的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去設計,而非只是簡單的把單鏈應用複刻到多鏈去跑。

透過「全鏈架構」卓越的跨鏈可組合性,Bifrost 可以為vToken 實施更複雜的、跨越多鏈的DeFi 收益策略。說到這裡,讀者有沒有聞到一股「Intent-Centric」的味道呢?

但這種架構對跨鏈橋基礎設施有較高的要求。必須有足夠安全、高效能的跨鏈協定層,才能支援高頻的跨鏈互通。

小結

在加密世界對「去中心化」的文化驅動下,LSD 協議會繼續朝著著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以獲得敘事點和印象分;

使用者對於LSD 協議的使用,不限於用它來獲得基本的Staking Reward,而是會透過循環借貸等各類手段,制定DeFi組合策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此時,LSD 協議之間的競爭,也轉向了可組合性和疊加收益率的競爭;

為了擴充業務範圍,LSD 協定傾向於在多鏈上部署,但也有“全鏈架構”這樣的方式,可以實現“單鏈部署,多鏈訪問”,它具有更好的跨鏈可組合性,也具有流動性統一的優勢,代表了未來的多鏈應用範式。

LSD 領域的競爭和創新還在激烈的進行中,目前,儘管Top 5 的LSD 協議佔了80% 以上的LSD 市場,光Lido 一家佔了ETH LSD 份額的70% 以上,看似不可撼動,但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使用者對於去中心化的信仰,對疊加收益率的追逐,對多鏈體驗由割裂到統一的期待,定然會重塑LSD 的格局。

展開全文開啟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