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EU) 最近見證了其成員國、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之間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AI) 法案進行了一場有爭議的辯論。這項旨在規範歐盟內部人工智慧技術部署的關鍵立法受到了讚揚和批評。
人工智慧倡導顧問Mher Hakobyan 對他認為錯失了保護人權和隱私的機會表示失望。
《人工智慧法案》中爭論的焦點之一是臉部辨識技術的監管。嚴格人工智慧監管的倡導者最初呼籲無條件禁止即時臉部辨識。然而,該法案的最終版本未能滿足這項要求,允許在某些保障措施下有限使用臉部辨識技術。
Mher Hakobyan 認為,這種妥協令人非常失望,因為他認為沒有任何保障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與臉部辨識技術相關的潛在侵犯人權行為。他聲稱,未能全面禁止臉部辨識技術代表著錯失了保護歐盟人權、公民空間和法治的機會,他認為所有這些都已經受到威脅。
有害人工智慧技術的出口
《人工智慧法案》的另一個有爭議的方面是人工智慧技術出口的監管。一些批評者認為,該立法在阻止可能用於社會評分等有害目的的人工智慧技術出口方面做得還不夠。 《人工智慧法案》允許歐洲公司出口在歐盟境內可能被視為非法的人工智慧技術,這造成了Hakobyan 認為危險的雙重標準。
哈科比安表示,允許歐洲公司從其本國被認為對人權造成不允許的損害的技術中獲利是令人擔憂的。他認為,應該採取更有力的措施,確保歐盟內部開發的人工智慧技術不會被用來侵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權。
儘管辯論存在爭議,但關於《人工智慧法案》的臨時高層政治協議已經達成。然而,在其成為法律之前,將舉行密集的技術會議以最終確定立法文本。
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加強保護
國際特赦組織與歐洲數位權利網路(EDRi) 領導的民間社會組織聯盟一直倡導在歐盟建立強有力的人工智慧監管,優先考慮並保護人權。他們呼籲全面禁止使用、開發、生產、銷售和出口用於識別的臉部辨識技術,這一直是他們倡導努力的焦點。
《人工智慧法案》的結果反映了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在促進創新和保護基本權利之間尋求平衡所面臨的挑戰。在保障措施下允許有限使用臉部辨識技術的決定承認人工智慧的潛在好處,同時試圖降低其風險。然而,Mher Hakobyan 等批評者認為,這些保障措施還不夠,有必要徹底禁止某些人工智慧應用,以防止侵犯人權。
圍繞《人工智慧法案》的爭論也凸顯了在全球範圍內監管人工智慧技術的複雜性。儘管歐盟正在採取措施在其境內監管人工智慧,但人工智慧技術的出口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支持歐洲創新和防止人工智慧工具在國外濫用之間取得平衡是政策制定者持續應對的挑戰。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RYPTOPOLITAN。版權所有,作者Benson Mawira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