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

任何一個新技術誕生後,人們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這個新技術如何能應用在現實生活中解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期待亦是如此:從最早對比特幣有這樣的期待,到後來對以太坊有類似的期待。人們的熱忱一直沒有中斷。

我還記得2017年1CO瘋狂時,除了遍地的「以太坊殺手」很叫好之外,另一個熱門的領域就是用區塊鏈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很多項目都打著「去中心化」的大旗,旨在用當時的以太坊顛覆農業、顛覆電商、顛覆傳媒、顛覆製造業、顛覆網約車、顛覆政務處理、顛覆辦公方式……

雖然那時候的我極其青澀,但至少還對這類幌子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凡是對打著這類口號來召喚投資的項目是來一個拒絕一個。

為什麼?

因為那時候的區塊鏈技術連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根本不可能支撐那樣的應用場景。

後來,業界又出現了一股熱捧聯盟鏈的風潮,說是聯盟鏈能夠用較為中心化的方式大幅提高交易的處理效率,能很好的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對此,我也是極度謹慎:聯盟鏈失去了區塊鏈的精華,在我看來就不能被稱為區塊鏈。實際上所有能用聯盟鏈的場景都可以用傳統的分散式技術來解決,那不是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

再以後,我們就很少再聽到有人提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

區塊鏈到底能不能以及會不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呢?

我堅信是一定可以的,但它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一定要完善和夯實到一定地步才可以。

那什麼樣的地步才算可以呢?

這就太難判斷了,只能期待人類的慢慢探索與實踐。

但我相信終有一天,這個轉折點會到來。

最近,一則報道讓我隱約看到了希望。

其實這則報道是前年4月份的新聞,算起來距今已將近2年了,作為圈中人的我現在才發現。這實在令人汗顏。

或許是因為我們在加密世界中一直埋首沉迷於DeFi、NFT、薅羊毛、擼空投,太久太久了,我們都忽視了這個拐點或許正在向我們緩緩走來。

2022年4月,《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名為《Swarm learning for decentraliz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ancer histopathology》(《癌症組織病理學中去中心化人工智慧的群體學習》)。

這篇論文由27位不同的貢獻者撰寫。

文章列舉的實驗使用了以太坊進行癌症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以太坊被用來管理和組織位於北愛爾蘭、德國和美國三地的醫療數據並將其在英國進行匯總合併,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替代中心化管理,極大提高了異地合作的效率,並保障了資料的隱私和安全。

論文原文對以太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這麼描述的:

「Unlike in FL (註:federated learning), there is no central instance that always merges the parameters. Instead, smart contracts on an Ethereum blockchain (https://ethereum.org) enable the network to select any offormpeers to per parameter merging at every sync stop. In this setup, the blockchain maintains the global st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del.”

和聯邦學習不同,本案例沒有使用中心化實例合併參數,而是採用了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它允許網路在每一個同步站點選取任何參與者執行參數合併的操作。在這個設計中,區塊鏈維護了全局的狀態資訊。

在這個案例中,三地的研究者無需將本地病人的資料上傳,只需要將參數上傳以太坊用以優化模型,這保證了病人的隱私和資料的安全。智慧合約的全球同步運作保證了三地研究者的狀態同步,實現了全球異地的同步合作。

相較於一眾“顛覆這”、“顛覆那”,這樣的實際案例才是區塊鏈技術走入實際應用真正值得關注和追蹤的進展。

這個案例已經是2年前的了,我相信一定還存在更多在專業領域恐怕已經眾人皆知,但我們卻毫不知情的案例。

或許這個轉折點真的已經來臨,更偉大的創新和應用正在前面向我們招手。

參考連結:

《Swarm learning for decentraliz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ancer histopatholog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768-5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