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認為sol和btc生態有機會超過ETH以態-從經濟複雜度視角來看鏈之間的競爭

作者:閃電HSL

今年對超越以太坊的呼聲越來越高了,特別是sol和btc生態,我覺得它們做不到。

經濟複雜性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國家做什麼的都有,而這些經濟行為交織在一起。經濟複雜度指數越高就表示這個國家的經濟越安全,越有創新能力。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雞蛋放多個籃子裡理論的國家版本。就像中國,什麼都能幹,製造業、農業、服務業,高科技、低科技、0科技,吃的、玩的、搗亂的……什麼都有,那整個經濟體就能槓住巨大的災難。

就像恆大搞出2.4兆¥的爛賬,這麼大一筆錢,在其他國家早就變成全國性系統性金融危機了吧,但這事在中國並沒有特別嚴重,雖然很多買了恆大爛尾樓的家庭及恆大供應商很慘。

另外一個案例是華為,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軍事和經濟雙強國,舉全國之力製裁華為。在去年(2023年)華為發表Mate 60手機後,盤活了一大票華為的供應鏈商家,也可以反過來說這些供應商拯救了華為。

華為和這些供應商是交織在一起,這就是榮辱與共,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去年有大量的相關報道,各個手機供應鏈如何和華為共進退的新聞。其實這不是愛不愛國的關係,而是命運共同體關係,華為倒了,這些供應商也很難有個奔頭了。

供應鏈越是複雜,大家就越能交織在一起,互相綁定在一起,經濟就越穩定,這就是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

我之所以認為以太坊生態目前是能夠應對sol和btc生態的挑戰,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以太坊形成了非常複雜的經濟生態,生態上的各個項目相互交織,相互綁定在一起,形成了高度複雜的經濟體。

在去年curve.fi的老闆,因為自己質押了大量的crv幣去借款,crv跌到了快要爆倉了。整個defi生態都不希望curve.fi倒下,很多人都向curve老闆伸出了援手,透過OTC向他買了大量的crv幣,幫他躲過了爆倉。

這種場景,在其他鍊是看不到的。相反,其他鏈上有某個項目快要掛了,大家想的是你趕緊死,死透了我來幹一個。

BCH生態上就出現過這一幕,在2022年BCH價格下跌,到了某個抵押bch做多bch的大戶被清算了,並且他在bch生態上有產業(但這些都不是鏈上行為,所以不像crv那樣有充足的證據),結果BCH生態上大家想的是一鯨落,萬物生。

如何分析以太坊鏈上經濟體的複雜性呢?為什麼我要說以太坊生態經濟複雜性遠高於sol和btc生態呢?

我是defi愛好者,常常會使用多個defi產品,也因此會大量觀察ETH鏈上交易。

在以太坊同一個區塊裡,會有大量的相互關聯的合約交易,例如一筆交易同時涉及uniswap、aave、makerdao,這三個合約。

幾乎每一個以太坊區塊都包含了一定數量的交易同時涉及多個合約。

我們可以說一個合約就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而一筆交易同時穿了多個合約,這些合約就是相互交織的關係。它們誰都不希望其他合約死掉。

在sol上也很少看到一筆交易同時關聯多個合約,更多的還是各個專案方自己的用戶自己玩。 (不過,我不是sol的深度用戶,只是貪財簡單使用過幾個項目,所以我的觀察未必靠譜,如果要給個準確度的話,我覺得80%靠譜吧。)

但在btc上,完全不存在這樣的交易。

sol和btc這樣的經濟生態,也是一鯨落,萬物生。如果灰度遇到危機,大家都願意看到它死,除非你開槓桿做多比特幣。

或許,如果有數學厲害的人,可以給區塊鏈建造一個經濟複雜度的數學模型。

就觀察一個區塊當中有多少交易穿了多個合約,或者1萬筆交易當中穿多個合約的交易佔比多少。

用這個數據當成是區塊鏈的經濟複雜度指標。

還有另一個參數是單筆的gas費,gas費高低和交易的複雜度是正相關的。

這個指標,或許可以充當區塊鏈健壯指數,可以用來炒幣呢。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