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BOME和SLERF結束了瘋狂拉升,市場再次經歷和見證了又一輪暴富“淘金”,儘管MEME的熱浪尚未徹底退去,但市場也短暫恢復了一些冷靜。

除了感慨「幣圈一天,傳統金融一年」 的漲幅和收益之外,不少「老韭菜」都在討論一個問題:「這一輪週期MEME幣的發力為什麼這麼早?」 根據過往幾個週期的板塊輪動來看,當一個新概念和新敘事的熱度達到頂峰之後,伴隨著MEME幣的接力,繁花散盡,是牛市終章的序曲。但在這個週期中,板塊輪動順序似乎被重新編排,MEME幣不按套路出牌,在這一輪週期的初中期就成為了主線。

在「價值投資」的理論中,MEME幣和土狗幣歷來是被邊緣化的存在,即使是在充滿泡沫的幣圈。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理解到底什麼是MEME,更無法理解MEME幣和土狗幣的差別。

從DogeCoin的狗狗圖案到今天的銘文,MEME已經成為幣圈一種獨特的文化標誌和溝通方式。那麼,這些看似滑稽甚至荒誕的文化元素是如何在加密世界中獲得如此顯著的地位呢?本文將探討MEME與區塊鏈的關係,以及對加密貨幣文化的影響。

01MEME就是基因

1.1 MEME概念的由來

每每說到MEME的誕生與起源,Richard Dawkins絕對是個繞不過去的人。

在1976年,Richard Dawkins在其開創性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了MEME這個概念。在《自私的基因》的最後一章中,Richard Dawkins引入了「MEME」這個概念,將其定義為文化傳播的單位,類似於生物遺傳中的基因。 MEME可以是旋律、想法、服飾風格、語言習慣、科技或其他任何文化傳播的現象。它們透過模仿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從而在人類文化中複製自己。 MEME的成功和生存,就像基因一樣,取決於它們的複製精確度、持久性以及其對於宿主的「吸引力」或效用。

用更通俗易懂的話來說,MEME可以是一個梗,一個段子,一個表情包等等,在廣泛傳播後形成的一種次文化。而MEME幣則是將這種次文化價值化的一種方式。

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興起,MEME成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播的速度和範圍遠遠超出Richard Dawkins 的初衷。今天,MEME以其幽默和諷刺的形式,不僅快速傳播娛樂和訊息,還在塑造公眾意見和文化現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領域,MEME的影響尤為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紀念3 月26 日Dawkin的生日,社區特別推出了名為“Dawkoin”的MEME幣,Dawkin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個消息,沒有表現出抗拒和反感。

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1.2 比特幣是最早的MEME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加密代幣都具有MEME含量,只是含量不同,50%以上的是常態。」這是區塊鏈產業最早一批媒體藍狐筆記最近發表的觀點。若以0-100來看,以pepe、doge代表的MEME含量在99.9%以上;AI有90%MEME含量;BTC L2有80%MEME含量;Defi有30-50%MEME含量。

所以,比特幣也可以說是最早的MEME嗎?

我們都知道在2009年1月,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台小型伺服器上,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系統,並挖掘出了第一個區塊,這也被稱為“創世區塊”,最初的50個比特幣也宣告問世。從技術上來說,比特幣是打開區塊鏈大門的鑰匙,依賴近半世紀以來逐漸成熟的密碼學、分散式儲存、共識機制等技術。

但如今人們提起比特幣,並非只會討論其技術演算法。作為第一個成功的加密貨幣,比特幣背後的哲學意味、匿名創始人中本聰、以及對抗傳統金融體系的精神,都賦予了它超越技術的意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比特幣本身就是最早的MEME,它代表了對權力、自由和系統變革的追求。這種象徵意義超越了它作為貨幣的功能,成為了一個文化和社會運動的象徵。

也有人說MEME幣是「注意力經濟」,越能吸引人注意力的MEME幣就是越好的MEME。經過15年的發展後,在價格突破71,000 美元的歷史新高之後,比特幣市值已躍升至1.398 兆美元,超越白銀(1.379 兆美元),躋身全球第八大資產。比特幣所代表的加密貨幣總市值百分比達到了49.8%,比特幣在加密產業佔據強大的主導地位。

隨著今年年初比特幣ETF的通過和比特幣生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和投資者正在「返璞歸真」,將注意力和流動性重註到比特幣生態。

比特幣是加密產業最吸引人注意力的代幣,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特幣何嘗不是MEME呢?

1.3 銘文與NFT:MEME的「衍生性商品」

既然MEME可以看做是基因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MEME就一定會有分化,這在前文中提到的MEME起源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中也能找到一定的理論基礎:MEME和基因在傳播和演化機制上的相似性,兩者都透過複製過程傳遞,都經歷選擇壓力,且在某些條件下會發生變異。

回顧幣圈MEME幣龍頭,DogeCoin最初作為比特幣的一個輕鬆版的概念而創建,以流行的“Doge” MEME(一隻名叫Shiba Inu的狗的圖片,配以內心獨白式的文字)為其標誌。它的創始人沒有想到這個基於笑話的貨幣,會被馬斯克「青睞」,最終成為如今市值最大的MEME幣。

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加密產業經歷了十二年後,已經有了一套慣有的邏輯,創造出新概念和新敘事後的專案方們,與VC機構們擁抱捆綁,「擼毛」刷空投預熱之後,再各種做局讓二級接盤。這波牛市也是只有TIA 和SOL 才算符合老韭菜心目中的好項目—— 有團隊、有好VC、Binance 上線、賽道有炒作的預期。

在這一切理應都按照常理繼續的同時,MEME賽道卻經歷了一系列變異和衍生,作為「攪局者」的銘文誕生了。比特幣生態中的所有「銘文」的出現和火熱,完全出乎意料。

從誕生起,「銘文」就天然帶著「公平發射」和「first is first」的社區精神,而這也恰巧是MEME的slogan。從3 月誕生開始,偏見就緊緊伴隨著比特幣生態,但似乎一直沒有放棄說服所有人:「如果你有偏見,那就讓比特幣生態漲到你沒有偏見為止」。

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打一張ORDI(1 張包括1000 幣)成本在2 到3 美元,以現在1 個ORDI 60 美元的價格計算,目前一張的價格為6 萬美元。一年過去了,如果至今沒有賣出,以現在的價格計算,這是一筆超過兩萬倍漲幅的投資。

而銘文其實不是MEME的第一次變差和衍生,MEME的多樣性在NFT賽道也可以體現。作為上一輪週期最大的新敘事,NFT也經歷了一輪牛熊,NFT 龍頭BAYC一度跌破13 ETH,更不要說更多沒有資本支持的NFT藝術家如今的境遇,因此他們也在為自己尋找各種出路。

從最近爆火的BOME和SLERF也能看出,MEME幣給持有者帶去的文化價值,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哺NFT的流動性。雖然呈現出來的形式不一樣,但本質上NFT和MEME幣所傳播的文化屬性都是一樣的。

除了這種更廣泛形式的衍生,我們也能在一些更具體的MEME上看到系列的文化衍生,例如Pepe the Frog。

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這張圖像最初只是漫畫家Matt Furie在2005年的一本線上漫畫中的一個角色,但隨後它演變成了網路上一個廣泛認可的MEME象徵。不同於那些有明確創作者背景的MEME,Pepe the Frog背後聚集了一個由無數匿名藝術家組成的社區,他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Pepe形象,這些形像在不同的文化語境和社交媒體平台上扮演著多樣化的角色。

Pepe the Frog的演變過程展示了MEME文化中的一種獨特現象:一個單一的圖像如何能夠催生出一個龐大而多樣化的文化生態。這種文化衍生並不僅僅是複製原始圖像的簡單行為,而是一個涉及創造性重構和文化再解釋的過程。

02流水的幣圈敘事,鐵打的MEME文化

在深入探討MEME的本質及其與區塊鏈的關係時,我們發現這兩者在加密世界中共同建構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和情緒生態系統。區塊鏈不僅是科技的革新,它也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情緒場,MEME不僅僅是娛樂性的梗,也在區塊鏈產業中塑造市場敘事、吸引社群參與、以及推動加密貨幣價值上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1 幣圈是情緒和敘事的放大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情緒。

幣圈擁有瘋狂的泡沫和上下插針跳動的k線,這裡不僅是資金的聚集地,更是一個被放大的情緒高壓鍋。

從投資人對未來科技的熱情,到對市場波動的恐懼和貪婪,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興的科技和金融領域,放大了這些人類基本情緒的影響力,進而影響市場動態和投資決策。

MEME天生有著傳遞情緒的作用,從狂熱到恐慌,以幽默、諷刺甚至是誇張的形式,MEME 能迅速在社區之間傳播,引發情感共鳴,從而在無形中影響了市場的走向。

在短時間內,一則成功的MEME可以吸引大量的關注和討論,進而推動投資者的購買行為,導致價格的短期上漲。這種現象尤其在加密市場中常見,其中市場情緒往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價格波動。

記得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書中曾說過,智人最初是透過「八卦」和方式,互相交流人際訊息,透過對別人評頭論足來知根知底,從而建立起穩定緊密的人際組織。

後來,人們透過“講故事”,形成了共同的想像,來建構更普遍的信任,例如宗教、國家、貨幣、公司等等。同樣的,加密社群中的個體也可以透過共享的MEME和敘事來形成強大的群體認同和目標。

這種基於共同想像的信任正是MEME能在幣圈產生價格的關鍵因素,也是其能吸引大量幣圈投資人和用戶參與的原因。

2.2 MEME不需要公鏈,公鏈需要MEME

從BTC到Solana鏈,以及之後的TON鍊和Base鏈,每個大熱公鏈都需要MEME幣,鼓勵甚至創造MEME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olana 聯創Anatoly, 去年的Solana 社區年度高峰會開幕當日,正值西方萬聖節當天,Anatoly 以一身綠色恐龍裝扮出場,成為了峰會上最獨特、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Anatoly 站在眾人面前,自我介紹道:「I’m Anatoly, and I’m a silly dragon」,說完這句話,Anatoly 不好意思的笑了,整個會場的觀眾也被逗笑。

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

而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silly成了那段時間最火熱的MEME幣,社區重新發現在Solana上炒幣真的很絲滑,“以太坊殺手”重回社區視線成了“SBF甄選” 。

Solana之後,大家發現公鏈透過MEME來建構品牌認同和社群凝聚力,是行得通的。一個強大的、圍繞特定MEME構建的社區可以有效地推廣項目,吸引新用戶,同時增強項目的市場地位。

而現在也能看到TON鍊和Base鏈也都蠢蠢欲動,想要在MEME幣的交易流動性中分一杯羹,TVL均創新高,鏈上活躍度和鏈上交易量也都有了指數級的成長,而TON 基金會也公開宣佈在招聘MEMECOIN 生態負責人。

2.3 我們終於對各種概念祛魅了嗎?

最近的一個段子:“看到zk+DEPIN+rollup+ai 這些概念疊加,幣圈的VC便按捺不住興奮之情”,這個段子的背後也讓我們不禁思考:我們是否真的對加密貨幣領域的各種概念進行了深入的理解與祛魅?

而MEME的持續火熱,就像是對這些所謂的核心圈們群的局子發出的訌諷。這份諷刺,不僅質疑了技術本身,更深層批評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對於新技術的盲目熱情,對其實質應用的忽視。

「反正也看不懂,還不如炒MEME」 社區的老韭菜顯得力不從心,新韭菜就更不懂了。一輪輪流水般快速迭代的幣圈敘事下,反而MEME文化卻長盛不衰。 BOME 上Binance 的神速讓更是讓許多加密項目「破防了」,辛苦耕耘了幾年還沒能上所,但BOME 三天就做到了。

回到最近社群常做出的提問:「區塊鏈的終點是MEME嗎?」抑或是「價值投資已死,MEME永生?」。雖然這些問題的提法顯得絕對,甚至有些極端。但不得不承認,十年內區塊鏈最大的作用仍是投機炒幣,或許是一句實話。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通報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絡微信:VOICE-V。

來源:Biteye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