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了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和Web3項目中經濟模型的變化。傳統的Tokenomics模式逐漸被Pointomics取代,但Pointomics存在一些問題,如模糊的權益、不透明性和效益不可流通性。文章強調了項目方信用對於忠誠點內涵價值的重要性。同時,指出Pointomics雖然降低了專案營運成本,卻容易導致對使用者的剝削。最後,文章提到了一些嘗試為忠誠度積分賦予流動性的項目,並呼籲Web3社群重視剝削問題,保持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的核心價值。
前言
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個歷史上最快的加密貨幣週期,從熊市進入牛市僅用了不到兩個季度的時間,BTC的價格從不到30000瞬間快速拉升至歷史最高,這個過程的核心推手自然而然源自於在聯準會緊縮週期結束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大量BTC ETF的通過,為市場注入了新的大量資金。而在這個大投機的過程中,Web3世界也悄悄發生變化,由此可見新的的敘述層出不窮,從Ordinal到BTC Layer2,再到Restake,都創造了又一個財富神話,另外,Web3項目最典型的基因也在悄悄發生改變,這也是我們今天希望深入探討的話題,那這就是Web3計畫引以為傲的神祕飛輪,看起來正在經歷從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轉變。而在我的目光下,這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妙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論題,所謂通證經濟,是指「通證」和「經濟」的結合,即以發行一個鏈上的通證作為核心標的物,並圍繞這個標的物構建一個經濟模型,通常是這個經濟模型建立的核心目的包含以下三點:
1.透過對有利於專案發展的使用者行為給予一定的Token激勵,促進專案成長;
2.透過Token發行比例的設計,為專案方解決融資需求;
3.為Token賦予一定的治理權,實現相對去中心化的使用者與專案共治管理機制
其中大多數Web3專案的成敗通常都在於第一個核心目標是否能夠完成,一個好的代幣經濟學設計通常可以實現一個漫長的,對於專案核心行為會帶來較為穩定的效果,而且對於專案方來說維持這種效果的成本較低。對於此類中的佼佼者,我們通常認為其擁有一個具有正回饋能力的飛輪,透過不斷的使用ik取發展的能量,實現專案的冷啟動。
而Pointomics是作者自己命名的詞,其定義忠誠點作為核心激勵標誌的物的經濟模型,其行為強化用戶對關鍵行為的激勵以促進協議增長,其設計模式通常與Tokenomics中的用戶激勵部分的設計類似,但將所圍繞的標記物從一條鏈上的代幣變成了一種存在於專案方中心化伺服器中的激勵點數字(通常稱為忠誠點)。
在最近可能期限內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近期的明星Web3項目在項目啟動的過程中都選擇了用Pointomics取代了Tokenomics,而且這些項目通常數據表現良好。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選擇一些代表性的項目數據來說明這個趨勢,我們最火熱的以太坊Layer2項目爆炸和重新奪取兩週的EigenLayer 和EtherFi 為例。他們都選擇了以忠誠度點作為其核心飛輪,並且這些項目的TVL 的外圍和知道均遠超其他選擇Tokenomics啟動的項目。
那我們是否可以說Web3的新飛輪從Tokenomics轉換到Pointomics了呢?我認為現在下這個論斷還為時過早。
Pointomics源自於熊市下計畫方不得已的選擇
首先指出的是,我認為以中心化的忠誠點替代代幣作為需要核心系統,所謂的Pointomics並不是Web3項目成功的充要條件,其源於熊市下項目方不得已激勵的選擇,
讓我們仔細研究一下Pointomics和Tokenomics的不同,雖然兩者想要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本質上卻發生了很大的不同,其區別在於:
1.模糊的權益:不像Tokenomics,以忠誠點為核心飛輪的一些項目方通常不會給出準確的價值承諾,而只會選擇模糊的軟承諾,例如可能會有預期的空投,可能會給回答某些助推效果等,而這在選擇Tokenomics作為核心飛輪的項目中並不常見,因為獎勵的標的物在開始已經被公開流通,當價值被市場通過交易定價後,其投資機收益已經被量化,這對用戶的參與有相當的價值。
2.不透明的:有相當部分項目方甚至對忠誠點的激勵機制沒有做準確說明,由於忠誠點機制位於中心化伺服器中,其對用戶的激勵機制只能說是一個黑盒子,用戶看到一個數字卻無法得知獲得該數字的原因和計算過程,因此很難探究其中是否公平和準確。而在Tokenomics中,機制激勵是透過智慧合約實現的,這保證了用戶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了自我檢測能力,並保證了整個獎勵過程的公開透明。
3.收益不可流通:當獲得用戶忠誠度後通常情況下是無法交易的,要兌現現收益只能等到專案方主動兌現其軟承諾,然而這個過程通常是拓展且充滿變數的。而在Tokenomics中,用戶的獎勵以Token的形式發放,這賦予了用戶用腳投票的能力,允許用戶直接透過交易的方式兌現自己的收益。這反過來也對專案方努力優化專案給使用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這看起來不太美好,那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發展呢?我認為其傳承於熊市下項目方為了降低項目運營成本不得已的選擇,回溯到一年前,Blur 和Friend.tech 是當時的現象級別項目,其中Blur 是一個NFT 交易所,而Frien.tech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媒體平台。有別於當時的大多數項目,兩者均選擇用了中心化的點作為標的物,鼓勵用戶使用其產品,並且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認為他們基本上塑造了當前Pointomics的基本範式。
究其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引起專案運作和設計的成功,另外我認為主要是由於當時加密貨幣市場仍處於熊市末期的階段、市場流動性以及用戶的購買意願均比較低的階段,交易然選擇將Token作為激勵分發將面臨比較大的市場壓力,為維護項目激勵的結構所的成本相對加大,而選擇Pointomics則有效的降低了這種成本,因為在冷啟動階段項目方沒有市值管理的壓力,收益是在啟動成功後才需要兌現,這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項目方在項目早期的運營成本,然而這會損害用戶收益,一定程度上打擊用戶參與意願當市場快速進入新一輪牛市週期時,使用者參與專案和購買Token的願望都得到了恢復,此時由於市場慣性的存在,使用者對Pointomics抱有一定的容忍態度,這也使得其近期表現尚且良好,但將Pointomics視為Web3項目成功的充要條件而一味採納就有些粗暴,當市場充斥著大量未兌現的隱匿的中心化點時,填充的用戶將反噬加密貨幣世界。
忠誠度積分的內涵價值是項目方信用
我們接下來需要討論,一個成功的Pointomics設計的關鍵是什麼,或者說是忠誠點的內涵價值,我認為答案是專案方的信用。根據下文的分享我們選擇知道Pointomics的項目通常不會為其忠誠點賦予了一個明確的權益,而只是以一些模糊的描述來敷衍了事。這當然能夠為專案方帶來更多的主動性,可以視專案的運作狀況動態的調整最終的權益交易所方式,從而在成本與效果之間保持一個較為適當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依然保持對虛幻的忠誠點的熱情就存在對專案方未來將為點分配適當的獎勵的信任,而信任的強弱決定了專案的點組學是否被激發有了用戶的參與熱情。然而,這通常和項目的背景密切相關,一個獲得了豪華的風險投資,某個生態強大的支持或者擁有強大的背景團隊,相比之下將具有更強的信任感,而對於那些墮落者來所說的,社群驅動的專案來說,這個在專案啟動之初通常是很難擁有的,這就解釋了選擇Pointomics並取得成功的專案通常都是大型的Web3寡頭,你可以很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在重新奪回慘烈如此。
因此我認為相較於選擇Token直接作為激勵標的物,Pointomics的信任成本更高,更適合壟斷項目,但這也為這些寡頭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剝削用戶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工具和條件;
Web3寡頭透過忠誠點剝削用戶換取主動性,卻捨棄了網路效應
那麼這種對Web3用戶的剝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1.時間成本:由於Web3寡頭將實際的獎勵狡猾的拖曳的麻煩的未知的未來,而且對於大多數Web3項目來說,TVL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因此對資金參與的是一個普遍的激勵手段。來說,需要將自己的資產透過某種方式參與到專案中以獲得潛在的收益,這也墊高了用戶的時間成本,因為在寡頭切實的公開承諾收益兌現之前,你將不得不繼續對他保持期待,而且越來越高的時間成本使用戶更難做出退出的確定。
2.機會成本:我們知道在牛市即將到來的階段流動資金的重要性,因為市場向來不缺乏熱點,對於Alpha收益的捕獲相對容易。然而要想獲得潛在收益並被鎖定的資金將使得用戶面臨很大的機會成本,試想一下,你本來可以用自己的10ETH 參與A項目並實時獲得15% 的APY,然而卻選擇了參與B項目所得積分並希望獲得潛在的回報,然而當個回報在未來獲得被公佈時當你發現,回報只有1%。就在不久之前的另一個明星計畫EtherFi社群中,就在上演這樣的悲劇。
3. 高風險低潛在收益:在專案啟動之初往往是脆弱的,這在Web3領域非常嚴重,我們已經見過很多明星項目在短期內取得了很多的TVL,但卻因為某些智能合約漏洞或操作失誤,最終導致資金損失,而這些錯誤最終都是由參與早期的用戶買單造成的。因此這些往往面臨著比參與一個成熟專案更高的風險。然而由於Pointomics為專案方帶來了積極性,其可以很容易地在專案啟動成功並平穩運行後,拋棄他的早期參與用戶,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價值並成為了負擔,而假設專案啟動成功,為了節省成本,項目另外選擇需求壓低實際因此這個過程對用戶來說是一個高而低潛在收益的危險遊戲。
然而這種剝削對專案來說就是完美的麼?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忽略了網路效應。我們知道Web3世界的核心價值是去中心化的、共治的、公開的。透過區塊鏈將未知封閉的資料庫切換為公開透明的開放平台,透過公平的激勵機制(通常是Token),充分發揮社群的力量共同建設,這已經創造了許多奇蹟,而這些關鍵就在於網路效應然而選擇中心化的忠誠度點將使整個激勵系統封閉起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倒退,尤其是對網絡效應的重視,我可以斷言使用Pointomics的項目如果無法成功完成對Tokenomics的切換,或者說這個過程不能讓用戶滿意,將無法擁有一個有活力的社區,更無法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生態,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更大的損失。
對於Web3專案的Loyalty Point賦予流動性且不可忽視
我認為加密貨幣社群已經關注到這個現象並行動起來了,究其原因是利用忠誠點的中心化特性使其失去了流動性和公開透明,從而造成了用戶的行為,那麼透過某些方式為忠誠點賦予流動性就十分有趣。而且區別於大多數Web2專案的忠誠點計劃,由於Web3專案的關鍵用戶行為大多是鏈上行為,這些資料都是開放透明的,因此也為透過某種鏈上代理,將鏈下的點鏈上化帶來了可能性,而這在Web2世界中是很難完成的。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有趣的項目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例如WhaleMarkets、Michi Protocol 和Depoint SubDAO,其中在WhaleMarkets 的Point Market 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圍繞Point 收益賬戶的交易,同時Michi Protocol 更是獲得了ETH Denver黑客鬆的獎勵,這說明痛點確實成立了並且有比較大的市場潛力。總結一下,這些項目大致上分為兩大核心思路:
1.透過創建某個鏈上代理說鏈上錢包,並將這個鏈上代理NFT化,從而實現對這個帳戶或者所有收益權的鏈上封裝,通過購買某個鏈上代理的賬單,用戶就可以獲得該帳戶所有的所有未來權益,而賣方也可以提前將自己的未來收益貼現,鎖定利潤,從而降低自己的時間和成本機會。如WhaleMarkets和Michi Protocol。然而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NFT這種載體的流動性較差,無法形成有效的二級市場,而圍繞著NFT的金融創新並沒有很成功的案例,所以相對的網絡效應潛力也相對較低。
2.與第一個想法相同,但透過對鏈下的Loyalty Point直接Token化,發行相應的鏈上ERC-20代幣直接對Loyalty Point進行數量映射,並透過某些機制設計讓Token的價值和忠誠度點的價值綁定,使得用戶獲得Token就現實獲得了對應點未來兌現收益的能力。如Depoint SubDAO,相較於第一種思路,這種方式讓二級市場具有了更好的流動性,而且潛在的金融創新潛力也更強,但是如何解決忠誠度積分在代幣上的映射就更為關鍵,雖然大多數Web3項目的點組學激發的關鍵用戶行為通常是鏈上行為,但也不能排除很多鏈下操作,例如關注X等,進入社區,這就給映射的覆蓋範圍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綜上說,我認為是時候Web3 Degens們是時候對剝削引起重視了,透過這種努力,我們已經奪回了網路的避免,了Web2寡頭們無情的監控與剝削,切莫丟掉Web3引以為傲的根本。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馬裡奧看Web3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