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gas:無止境造詞創新,能引領新敘事風潮嗎


在加密貨幣領域中,質疑敘述、理解敘述、參與敘述是經典的三步驟。 Paradigm作為頂尖VC,透過引入各種概念和詞彙來引領產業發展,如意圖概念和千兆性能概念。他們提出了以GPS取代TPS作為衡量區塊鏈效能的標準,並試圖將GPS提升到1 gigagas。他們的技術方案包括垂直擴展和水平擴展,旨在提高以太坊網路的效能。然而,即使有了高性能,真正吸引用戶的關鍵仍是產品體驗和用戶流量。

質疑敘述、理解敘述、參與敘述,是加密貨幣炒作中經典的三步驟。

但一個敘述的產生,往往最初源自於某個高大上的詞彙,例如簡單、瘋狂化……聽起來很強烈,讓人似懂非懂——要的就是這種性感的技術觀感。

但如果你要問這些詞彙來自何處,頂尖VC Paradigm 必須配得上一個「造詞大師」的至高座標。

去年7月,Paradigm 介紹了自己關注的十大趨勢,其中首次提到了以意圖為中心(intent-centric)的概念。

於是,意圖概念迅速流行起來,專案們紛紛往熱詞靠上,「讓使用者體驗變得更好」這個普通訴求只需用「意圖」二字就能盤點的如此美妙;基於意圖的XX協議也成為了新專案者推特簡介的必備註腳。

近日,造詞大師Paradigm再次出手,其CTO發布了一篇名為《Reth’s way to 1 gigagas per second,and Beyond》(直譯Reth邁向每秒1千兆之路)的文章,其中的關鍵詞,自然是「千兆」。

Giga直譯過來為常見的數量單位,即十億或千兆;而gas顯然是眾所周知的gas費。

但兩個字一合體—十億瓦斯?

嗯,還是那種熟悉的簡短的句子、言語簡意賅、似懂非懂和不明覺厲的感覺。

從TPS到GPS,造詞大師新標準

特別是,新範式提出了千兆,與區塊鏈的性能有關。

在固有的思維下,我們說一個區塊鏈快不快,都是在用TPS(每秒能處理的交易速度,也就是每秒能夠處理的交易數)。

但Paradigm 的CTO 認為,「每秒能消耗的Gas」(Gas Per Second, GPS)是一個更為精確的緩慢標準。這是因為:

計算工作量的迫切性:Gas是快速執行操作(如交易或智能合約)所需計算工作量的單位,因此GPS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網路每秒可以處理的計算量。容量和效率的體現:採用GPS作為效能指標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區塊鏈的容量和效率,有助於評估系統成本。抵禦DOS攻擊:將效能指標標準化為GPS可以更好地預防潛在的服務拒絕(Denial of Service, DOS)攻擊,這種攻擊可能會利用較不精確的攻擊來利用。跨鏈效能比較:使用GPS有助於比較不同的EVM相容鏈的效能,因為不同的鏈可能在交易處理方面有不同的運算複雜度。

因此,以GPS 取代TPS區塊鏈的表現會更好,而Paradigm 在文章中建議EVM 社群都創建採用每秒Gas 量作為標準指標,同時結合其他Gas 定價維度來形成一個綜合的效能標準。

如果按照Paradigim的思路,用每秒能消耗的gas量來全面評估EVM網路效能,同時捕捉計算和儲存成本的話,那麼當前主流的L1和L2,GPS的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以太坊

*深潮注:表中的數據mg指的是毫加斯,即「千分氣體」之一。數值越大,表示區塊鏈網路每秒可以處理的計算量越大,即效能越好。數據顯示,opBNB 是上線所有網路中最高的。

這意味著比起其他區塊鏈網絡,文中opBNB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執行更多的計算、處理更多或更複雜的交易和智能合約。不過,效能的評估也應考慮其他因素,如網路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以及費用結構等。

1 gigagas,VC自己成交量基礎建設

,Paradigm 嘗試的,遠不止上表的數字,而是將GPS 做到1 gigagas,即時區塊鏈每秒就可以消耗10 億單位的Gas。

早年,Paradigm 著手與Rust 開發Reth,一個以太坊的執行客戶端。

Reth的目標是優化執行效能,提高每秒可以處理的「gas」單位數量,從而增強整個以太坊網路的效能。

以太坊

從文章公開數據來看,Reth已經能夠達到每秒100-200MB的gas(包括發送方恢復、執行交易和計算各個區塊的trie);因此,要實現每秒1Gigagas的目標,需要再擴展10倍。

Paradigm給的辦法是,對自己研發的Reth做縱向擴展和水平擴展。

至於擴展具體怎麼做,由於這部分技術過剩,並不適合一般讀者,所以我們做了簡化處理,以快速了解事情的大概。

所謂垂直擴展,就好比是給一個機器換上更強大的引擎或增加更多的內存,從而能夠承載更多的工作量。主要目的是提升原有單一伺服器或節點的處理能力。

Paradigm能想到的具體方法有:

JIT / AOT EVM:透過即時編譯(JIT)或提前編譯(AOT)EVM,減少了EVM解釋器的開銷,從而加快了單執行緒交易處理的速度。故障將執行時間減半。大量EVM:利用多核心處理器執行EVM,可以同時執行更多交易。這是因為歷史上多達80%的EVM交易沒有相互衝突的依賴關係,可以同時執行更多交易。模擬、修改、後的狀態根:減少了計算狀態根時的開銷。狀態根計算佔了出塊時間的大頭,超過75%,所以這一點的最佳化是顯著提高效率的關鍵步驟。
以太坊

而擴展,相當於是為系統增加更多的處理單元,就像在大型工廠中增加更多水準的生產線。透過增加更多的處理單元來分擔工作負載,達到在不增加單一節點壓力的情況下擴展系統的整體能力。

Paradigm能想到的具體方法有:

佔用Rollup Reth:減少了運行多個rollup時的操作開銷,意味著在同一進程中可以啟動多個rollup,從而將運行數千個rollup的運營成本降至最低。雲端基礎Reth:透過將任務去中心化到多台機器上,擴展了容量。這類似於雲端運算架構,允許系統循環自動擴展,使用雲端物件儲存來持久化數據

看明白這些其實也沒關係,我們只需要了解,這件事的本質是:

Paradigm自己開發了一個以太坊客戶端,自己提出了一個快速EVM性能的新標準,並想透過各種辦法把這個新標準(GPS)提升到1 gigagas。

VC帶頭成交量基礎建設、堆性能,最終實現了比現有以太及其他EVM公鏈快的執行效率,使得單位時間內區塊鏈能夠消耗的坊gas更多,執行的任務更多,為鏈本身能夠承載大規模應用鋪路。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範式既投錢讓別人做L1/L2,自己也下場投資源搞性能開發,多方下注,讓基礎建設更好稀疏。

造詞從未停止,客戶從未開始

顯然,gigagas 是個更嚴格的概念,遠不如誰能做到一步的意思。

日後或許各條L1/L2會獲得自己的性能能達到1 gigagas甚至更多;但應用層項目可能與這個詞並沒有直接相關。

在敘述中缺乏重點,多一個概念,也多了一些搶奪注意力的可能。

潘老師也敏銳的指出,加密貨幣造詞需要易朗讀、易理解具有原創性。從這個角度來看,gigagas的幾個條件都滿足,確實讓人覺得新奇。

只是,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L1/L2,有了這麼多關於性能的新故事和新概念,你追我趕、此起彼伏之後,把我們手上的應用放在哪裡?

還是說只要基建夠給力,應用遲早會跑出來的,所以大家應該先成交量基建?

據稱,gigagas的重要性,或許不如gigauser(十億用戶)。效能或許是實現用戶規模的前提條件,但效能不一定能帶來用戶。

加密貨幣產品實打實的體驗提升與用戶流入,仍任重道遠。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深潮TechFlow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