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M七年磨一劍如何打造BTC Layer2的精湛?

最近,Crypto交易所Bybit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BTC將在2024年繼續跑贏其他大盤,預計本輪牛市BTC計畫成果也將蔚然成風。

的確,BTC上的Ordinals和Runes等計畫的成功表明,機會和創新可以推動社區發展。然而,隨著當前BTC網路的主導地位以及受歡迎程度飆升,與可擴展性和交易效率相關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BTC Layer2:難題與未來格局

回到區塊鏈的本質問題,要實現Layer1區塊鏈的高效流暢體驗,不僅需要核心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還需兼顧網路可擴展性、吞吐量和低Gas費用。但基於三者目前很難達成平衡,這也被稱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因此,需要一組建立在Layer1鏈上的Layer2解決方案來提高區塊鏈效能。時下熱門的BTC Layer2為就是在BTC的基礎層(Layer1)之上構建的擴展性解決方案,其目的在於解決比特幣網路的吞吐量限制以及高昂的轉帳費率。

相較於Layer1聚焦於共識機制、資料不可篡改、網路激勵等底層區塊技術的運行,Layer2更注重圍繞Layer1的「應用層」以及「合約層」去擴展,進而提高區塊鏈的可擴展性,而不受限於Layer1平台框架。其中比特幣在Layer1公鏈中也屬於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因為它不支援智能合約,所以比特幣受此限制一直未能發展出較為成熟的生態,而Layer2技術的發展就給比特幣帶來了新的曙光。

Layer2解決方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概念,其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15年提出的BTC閃電網絡,主要用於解決BTC的支付場景,但它不支援智能合約。為了滿足智能合約高效運作和更高的交易速度要求,BTC側鏈因此誕生,可以將主鏈部分的工作量轉移到側鏈進行。

隨後ETH生態的爆發塑造了層出不窮的應用,例如Web3遊戲、NFT、社交應用等。但也為以太坊網路本身帶來了瓶頸,以太坊也急需做出擴展,因此借鑒了比特幣的一些擴容方案誕生了雷電網絡和Plasma,雷電網絡的特點類似於閃電網絡,支持所有ERC20代幣交易,而Plasma是另一個擴容框架,用於提高以太坊的網路吞吐量。

之後,以太坊的Layer2發展就走在了比特幣擴容的前面。目前,相對較新的以太坊Layer2技術主要是Rollups,OP Rollup和Zero-Knowledge (ZK) Rollup,由於帶來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性能提升,並且也能讓擴容的Layer2上使用智能合約。以太坊的Layer2終於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進而迅速發展起來。

在以太坊等Layer2解決方案的成功驗證後,隨著2021年BTC Taproot升級,為BTC擴展和橋接帶來了更好的解決方案,以太坊的成功經驗終於能夠在比特幣上實踐出來。當前市場的趨勢又回到了區塊鏈的初衷—BTC Layer2的基礎建設。

縱觀以太坊Layer2的市場規模,其融資估值大致30億美金起步,市值規模已經達到了數百億美美金,OP、ARB、Starknet的市值(FDV)已達100億美元以上,而大部分Layer2總鎖定價值(TVL)也普遍在2億美元以上。此外,目前以太坊Layer2總市值已達到約1,000億美金,TVL也高達100億美金,根據投資公司VanEck預測,到2030年,以太坊Layer2市值將達到1兆美元。

相較之下,BTC Layer2尚處於起步階段,2023年至今湧現的許多項目,例如龍頭Merlin鏈已經吸引了許多關注和投資,最高鎖倉價值約35億美元。但就BTC Layer2整體市值規模和TVL而言,相對較低,市場空間仍然龐大。

目前,ETH Layer2已經湧現了近百個項目,而BTC Layer2項目才陸陸續續開始搭建生態。然而,考慮到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龍頭地位,以及Layer2技術在提升交易速度和降低費用方面的重要性,可以預見未來的故事也很有書寫性。

從投資者和創業者的角度來說,BTC Layer2目前是最好的風口。首先,BTC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領頭羊,具有巨大的市場基礎和用戶群體,這為資金流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入口。從技術角度來說,相較於重新開創一條新公鍊和一套新的共識玩法,在已有的Layer1共識機制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更為可信和實用。

目前針對Layer2的生存技巧,可以總結為四種主流模式。首先是生態商業閉環模式,例如Arbitrum打造的多元資產GMX衍生品,能夠讓使用者和社群自發性地驅動其永續發展。第二個是品牌塑造的一種敘事,例如OP Chain基於OP Stack實現一鍵發ETH Layer2,目前已佈局在多個領域。第三是技術敘事模式,例如Starknet和zkSync的zk技術,透過技術創新吸引使用者和資金。另外,還有暴力鎖倉增加TVL模式,如Blast和Merlin,透過鎖定資金來提升總鎖定價值。

相較於ETH Layer2早在上一輪牛市已經百花齊放,BTC Layer2在近一年才不斷演進。對於建造者和社區來說,憑藉BTC龐大的市值,BTC Layer2的落地和擴張本身就十分有底氣。

從打法到生態,誰是BTC Layer2下一個龍頭?

在當下BTC Layer2的發展中,各種方案層出不窮。從Blast引出的暴力鎖倉資金策略,旨在拉動社區熱度和用戶情緒,在牛市到來之際確實表現出強勁有力的效果。除此之外,也有像BitVM和RGB協議主打技術創新,但這類專案往往需要成熟和沈澱時間,也許經歷下輪牛市週期才能真正成長落地。

當然,許多人期待BTC Layer2能夠像ETH一樣打造出一套擴展和應用遍地的神話,目前也有很多從以太坊Layer2照葫蘆畫瓢式的BTC Layer2解決方案。但可曾想過,為何不用BTC原生的技術來實現Layer2的擴展?

據觀察,當下唯一的代表項目應該是BEVM——完全基於BTC Taproot技術組合且兼容主流區塊鏈技術的Layer2。 BEVM的核心是將BTC Taproot升級時的Mast合約、Schnorr簽名、BTC輕節點網路等一眾比特幣原生技術以及時下最廣泛應用的虛擬機EVM組合成一套解決方案,從而實現去中心化的BTC Layer2 。此外,BEVM採用與OP類似的品牌敘事道路-BEVM-Stack可實現一鍵發BTC Layer2。

在BTC Layer2生態大爆發之時,BEVM主網已於今年3月上線,為100多個BTC Layer2項目提供了一站式服務。此外,BEVM Stack還可以客製化Gas,支援使用各種幣種作為Gas,例如BTC、Sats等,為BTC Layer2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BEVM渴望打造像Optimism的生態閉環,也為BTC的生態創造一個像以太坊一樣的商業帝國。目前BEVM生態有兩個重要應用:BTC流動性質押協議Bido和BTC穩定幣協議Satoshi Protocol。

Bido允許BTC Holder在Bido上質押BTC來支援BEVM網路節點的運行,類似於ETH上的Lido,為質押者提供了更多的再質押選擇。一方面透過質押的模式可以維護Layer2的安全性,另一方面BTC質押者可以獲得Layer2平台上的Gas費用——目前在Bido質押的用戶可獲得整個BEVM網路的50%Gas收益。

而Satoshi Protocol則是BTC的去中心化穩定幣,利用BEVM平台的去中心化質押產生穩定幣,可以解決閃電網絡上BTC支付波動的問題,同時兼容USDC CCTP的全鏈協議,可以讓BTC去中心化穩定幣像USDC一樣流通到任意公鏈VM平台。

以BTC為根基,BEVM何以嶄露頭角?

因篇幅有限,前文只是簡單提及BEVM與其他BTC Layer2計畫的不同。最近,BEVM也引起了廣泛的資本關注,4月宣布獲得包括比特大陸在內的眾多知名機構上千萬融資,使其估值高達2億美元。

BEVM上線主網後,與Binance Web3錢包展開鏈上空投活動,並成為Binance首個接入的BTC Layer2項目,根其官方公佈的數據,本次活動有16萬用戶參與,也提供了豐厚的獎勵。

種種吸睛的數字表明,首個基於Taproot Consensus構建的以BTC為Gas且EVM兼容的BTC二層網絡似乎大有來頭,能在眾多BTC Layer2項目中脫穎而出,BEVM究竟有何獨到之處?

1、雄厚的技術累積與開發歷程

或許與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專案背景有關,BEVM七年的技術累積和持續的開發歷程,正如「錦上添花」般在這輪牛市中給到加持。

BEVM的最早身形其實要從2017年的波卡跨鏈專案ChainX開發說起,當時的ChainX可以稱之為Substrate第⼀鏈,做的是把BTC去中⼼化與波卡框架相結合,此時實現了Bitcoin rust SPV輕節點。

在2018年-2020年期間,讓Bitcoin SPV輕節點融合進Substrate的Auto + Grandpa BFT共識,且讓波卡的治理模組為BTC SPV輕節點所⽤。當時ChainX已經實現了超過10萬的BTC跨鏈,不過當時的行業熱點和敘事還沒有集中到BTC,ChainX沒有達到預期中的發展。

2021年,BTC網路經歷了2017年隔離見證(SegWit)以來最大的升級-Taproot。此次更新的主要特點是引入了Schnorr簽名演算法+MAST合約+最新BTC腳本技術,每項技術都增加了區塊鏈的隱私性、可擴展性和可組合性。

BEVM嗅見了BTC生態未來的格局,在2022年左右成功註冊並獲得BTC Taproot的專利,並透過原生Taproot技術塑造了BEVM的Taproot Consensus Layer2技術。到這時,BEVM已經為BTC的擴展性和去中心化打下了穩固的技術基石。

2023年至今,隨著Ordinals、銘文等BTC協議的爆發,BEVM看到了BTC生態的的機會和需求,正式以BEVM的品牌對外宣發。目前已推出其主網,為100+ BTC生態項目提供服務。

2、Taproot Consensus的創新

Taproot Consensus技術似乎是BEVM專案獨創的底層技術,目前只有他們在運用。這是一套基於Substrate框架,同時匯集BTC原生Taproot三大技術:Schnorr簽名、MAST合約、SPV輕節點網路而成。

具體來說,Schnorr簽名提供更有效率和更私密的比特幣簽名演算法,可以讓比特幣多簽地址拓展到1000個,實現多簽地址的分散化;MAST合約透過程式碼化來實現多簽管理,可以提高網路安全性和隱私;而SPV輕節點讓用戶能更方便驗證支付。

因此,Taproot Consensus不僅有助於提升BTC的擴展性和隱私性,BEVM網路也能保障鏈上交易資產的安全性。此外,BEVM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有獨特的定位,例如結合了隱私通訊協定Signal。

3、BEVM Stack:一站式解決方案

BEVM Stack作為全新的技術堆疊服務,為BTC Layer2的部署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透過融合EVM、WASM、Cario、Move等創新語言,BEVM Stack使BTC得以與各種區塊鏈技術相鏈接,為BTC的生態建設帶來更安全和高效的方案。正如BEVM在白皮書中所提到的:BEVM Stack旨在為開發者和專案簡易、低成本地部署BTC Layer2,讓更多專案能夠充分享受比特幣網路共識的安全性和EVM部署應用的便利性。

此外,BEVM Stack還可以融合Zkstark擴展性、XCMP等多鏈區塊鏈技術,以及LayerZero、Wormhole等全鏈訊息協議,實現了BTC與其他區塊鏈技術的無縫銜接。這個一鍵式解決方案的推出與OP Stack如出一轍,而BEVM將會主要弘揚其Taproot方案,為後續BTC的廣泛應用和建設奠定根基。

4.讓BTC成為“全鏈資產”

BEVM技術為BTC的去中心化資產全鏈流通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透過BEVM的中轉,BTC可以實現全鏈流通到任意區塊鏈創新平台。

目前, BEVM已能夠透過其生態應用OmniBTC實現低價且快速的BTC跨鏈,它支援許多底層協定如LayerZero、Connext等任意跨鏈。而BEVM可以實現融合各種全鏈聚合流動性協議、以及底層使用LayerZero、Wormhole的全鏈互通訊息協議,為用戶提供了更廣泛的資產運用場景。

儘管背後的技術邏輯看起來很複雜,但BEVM讓使用者明白,只需要使用BTC做Gas,就能完成與各大創新鏈,如ETH、SUI、Starknet、OP、BSC等進行任何互通體驗。類比於網際網路中的萬維網,使用者只需要輸入⼀個網域就可以存取www聯通的任意網路。萬鏈互鏈,所有區塊鏈技術和BTC這個去中心化貨幣融為一體。

BTC Layer2風起雲湧

全覽BTC Layer2的發展歷程,不少專案已經展現出了極為豐富的技術細節和獨到的市場觀察,但筆者認為,Merlin、BEVM的出現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回到Crypto的初衷,回看BTC——第一個也是最著名的加密貨幣,自2009年問世以來,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金融的格局。隨著去年美國SEC首批批准了BTC ETF,以及上個月香港也批准了BTC ETF,也讓去中心化、DeFi、GameFi、跨鏈這些名詞變得不那麼小眾。

而當開發者和更廣泛的社群不斷創新和採用新的解決方案,BTC Layer2解決方案將在未來打造爆炸性應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我們正站在新時代的風口浪尖,如行船揚帆之際,隨著科技的推動和社區的激盪,將見證BTC和Crypto未來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