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Web3社交的機會與使命


Web3社交領域存在著不斷探索與嘗試的過程,雖然目前面臨技術不成熟、規模化困難等問題。但隨著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進步和中介軟體的發展,Web3社交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內容、社交、代幣化等多個面向進行探索與實踐,展現了豐富的實驗與發展機會。未來Web3社群可望藉由黏合曲線、內容代幣化等創新方式,推動社群媒體進一步發展,實現更多可能性。 Web3的使命是為每個自然人提供自由選擇的權利,透過創新、科技提升使用者的社交體驗。

作者:Armonio,AC資本

前言:

近期Web3的輿論裡,充滿了戾氣。在局內和局外人的眼中:好像web3就是一個大型的韭菜場,交易所、專案方、機構以及一般投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割。甚至有Web2我的朋友直言不諱地告訴我:“Web3 社交就是詐騙”

在我眼中,龐氏騙局是中性的,是降低專案營運成本的融資技術,是為了專案最終走向成功而的護駕手段。無論是DeFi,社交或其他同類,一直都有持續奮鬥的建設者。前進的步伐已經停歇,Web3革命就依然沒有失敗。所有的科技創新都是堅定式的堅定。一個短期的web3科技支撐低谷,足以證明產業缺乏前景。我們篤信加密的力量,期待去中心化的未來。

在web3 產業受到質疑的今天,論文想從發展的角度,以文學者的視角,梳理近8 年以來的兩個週期,Web3 建設者們在社交領域的建樹,整理經驗和教訓,並用藍圖尋找潛在的機會。

在我看來,Web3社交雖然沒有瓜熟蒂落,產業發展的成果依然可圈可點。對Web3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許,有人希望更好的體驗,獲得更棒的精神鴉片,需要有人保護更多完整的個人資料主權。在Web3科技不斷進步、勞動力和成本不斷降低的過程中,真正的產品保障或許就在此時此刻。

Web3社交的底層需求理論

任何成功的產品都是建立在艱苦的需求之上的。 Web3計畫被人詬病最多的一點就包括無法和實體經濟結合。為了打破「Web3就是割韭菜」的偏見,我們需要從根基上去證明社交對Web3的需求。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是有社會需求的。這個結論是被社會產品反算的。

人需要與他人建立鏈接,需要透過鏈接,感知他人的情緒、態度以及心理活動,需要透過連結獲得資訊回饋,修正自己的情緒、認知。這需要就像吃飯、喝水、呼吸一樣,是人所不能離開的,是幾千年進化史刻入我們基因裡的。這就是人對於社交的基本需求,簡而言之就是連結、心智解讀、以及自我協調。

持有代幣是一種全新的連結方式。開放可驗證的資料庫拓展了我們從連結中能夠獲得的資訊維度。全新的資訊環境會孕育全新的社交伴侶,全新的互動方式。

我們看到網路上大部分社交行為的心理動機可以歸結於:自我展現的需求、情緒宣洩的需求和尋找認同的需求。相較於傳統離線社交,網路世界透過多媒體,創造了更多的社交場景。網路一路走來,從論壇、BBS、聊天室到部落格、即時通訊(IM)、社群媒體、遊戲空間。中國的bilibili甚至創作了彈幕。全新的場景,包含不同的相互關聯透過網絡,不同的內容以及呈現方式,打造了一批成功的項目。

綜觀網路社交發展,規模經濟是其顯著特徵。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能在一組特定人群中、特定目的下的社交活動中建立規模經濟的社交項目或產品,是無法生存的。

相較於數以百萬計的全球web2社交聚會,Web3社交聚會的規模甚至還不到其一個零頭。規模經濟是一座大山,不能在某些場景下形成規模經濟,就無法擺脫困境到死的結局。以及內容的規模決定了社交天性和社交動機是否可以更好的實現。沒有規模的產品如何幫助用戶拓展社交關係?如何實現個人展示,如何與他人達成共情?

Web3的發展方向從概念提出就已經定下,一言以蔽之,就是可信的開放資料環境所支撐的產業生態以及用代幣支撐的金融環境。這樣的環境如何孕育出全新的產業格局?以跨資料庫、跨組織的基礎資訊支持,自由選擇接入的、可組合插拔式的社交介面是Web3社交的獨特優勢。代幣是web3的典型特徵,以社交支援代幣發行,以代幣量化作為內容核心的權利互動,組織社交關係的場景是web3 社交的獨特應用場景。

近來,Web3 產業為了在局部社交市場獲得規模優勢,真的是費力了心機。

Web3社交的發展脈絡

本章節證明Web3社交是一直在進步的,首先想說明,行業增持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持續進步的技術,讓我們不斷推推行業近爆發的奇點。

由於Web3環境為創業者提供了優勢,社交計畫的發展呈現兩條平行線的發展趨勢:

如何發展去中心化的社交技術標準如何利用社交建立代幣共識

深入探索Web3社交的機會與使命

去中心化社交技術標準的競爭

如果我們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的訊息輸入,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那麼,網路社群平台的權力簡直是巨大的。我們不敢想像把這個權力遷移公司和政府會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失去了社交資訊的主權,我們失去了認知和選擇的自由。劍橋資料分析公司主導的Facebook 個人資訊外洩門告訴我們,我們的意志是多麼容易被整理。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是如何需要自己掌握自己的資料主權。因此,在未來去中心化社交科技解決方案是剛需的。

要實現去中心化社交,必須在通訊協議、數據以及應用程式上做出突破。區塊鏈為達成全局共識採用的通訊技術不一定適用於去中心化社交的通訊。因此,在STEEM的經驗之上,新一代的Bluesky、Nostr、Lens、Farcaster等項目,都給出了自己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透過放棄資料部分屬性去中心化,所有協定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任何一家協議上,都修改web2 的社交工具都是問題,甚至因為實現了中心化,用戶的自主性不再更強。在系統內部有權力去維護自己的無形資產。然而,正如前文所說,Web3 的業務面臨著多麼巨大的挑戰的規模劣勢。

技術不是問題。如何搬開通往成功之路、規模經濟的大山,是所有解決方案專案方所面臨的挑戰。為了探討這種劣勢,代幣激勵短期內成為了所有項目最直接的手段。

代幣激發革命遇阻

代幣的誕生,開啟了潘朵拉的魔盒。所有的web3用戶從踏入產業的一刻起,便被迫面臨複雜的金融環境。而對專案方來說,採用代幣是可以滿足用戶的慾望充作主權,降低專案的營運成本。

代幣激發的革命在社會環境中面臨困境:

社群內容極具價值難以判斷,代幣引發了質疑。

代幣引發威脅女巫攻擊。

這個問題時至今日已徹底解決,有兩個我們推出一個案例,有助於我們理解。

STEEM區塊鏈可以算是整個Web3 社交產業的先驅。迄今為止,它提出了許多理念和結構設計仍然為現在的專案模型和數據,而且孕育了區塊鏈應用的團隊以及專案。 2016年,STEEM區塊鏈最初在代幣激勵內容、代幣激勵真人策展、資料可用層、帳戶分層安全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創新嘗試。

建立在STEEM區塊鏈上的應用是一個社交媒體,媒體的內容品質由以代幣質押數量為權重的用戶。在專案本身,專案創作始團隊無論在直播上或以質押代幣的數量上都表示絕對那時候基於代幣質押權重的內容生產和過濾推薦是有效的。而大多數採用代幣激勵的項目類似,巨大的財富效應會引來蜂擁而至的魔咒。然而STEEM區塊鏈的代幣押權包含懲罰權力,可以一定編程免疫女巫攻擊。

效果是建立在資產和權力中心化和思想鞏固的基礎上。當創辦人BM出走,創始團隊分崩離析,專案賣給了名聲狼藉的孫宇晨後,發生了思想崩塌。前期,思想崩塌導致更嚴重的崩塌。多的個體選擇了女巫攻擊的方式收益:持幣用戶互動點贊,代理挖礦橫行。升級,當演算法推薦系統和AIGC技術成熟時,這種基於代幣投票投票的內容生產和推薦系統就到了退出歷史階段的時刻。現在的頂流社群媒體已經做到了用戶內容千人千面,這種精細化的內容精選是人力資源+嚴重依賴內容標籤的內容排序所無法企及的。

STEEM 之後的許多項目都用發行代幣加速平台的規模擴張,像Torum,BBS,凡事嘗試規模的,都採用代幣刺激。當然升級也有像Lens 協定一樣與白嫖的一樣。這些刺激違背了社交實驗顯示:外在物質會降低內在心理的回報,這使得社交內容中摻雜了非社交內容。社群連結就是資訊管道,社群平台的價值在於聚合社群管道內部的社群管道資訊。而這種沙子的直接導致的反而是社會效率變低。讓一個原本就資訊匱乏的信道還要面對更多的噪音,沒落是順理章的事情。

就像Farcaster 上的Degen,部分代幣透過打賞送出。這是用Meme 代幣引發的社交項目web3 強調金融功能(而非內容創作或推薦),透過引入加密貨幣社交的金融屬性,創造財富效應,引發生態繁榮。一個平台只能有一個代幣,地下水可以有無數個Meme代幣。 Meme代幣可以撲街,但平台代幣不行。用Meme代幣助推社交項目,將成為更重要的項目的代幣啟發平台項目技巧。 Degen的財富話題框架了上的創新可能性,讓越來越多的建設者參與farcaster來,引發了Farcaster的生態繁榮。可以說,無論如何,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場重要的防疫戰役。防疫所帶來的生態保障不可忽視。此外,生態上已經產生了包括NFT 存錢筒、各種式串流媒體(語音聊天室、短視訊、動)雖然,我沒有發現Farcaster 突破Lens 的業務邊界(當前的行業瓶頸)的格局,但這種支撐值得重點關注。

內容自主革命性鍛煉

Web3主打一個去中心,放在商業裡就是去壟斷。

Web3社交的起點應該在2016-2017年。此時,Web2社交產品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上兩個週期中,社交項目都在打內容的自主敘述。各個專案都在嘗試做「上鍊內容」,並且在內容「上鍊」的基礎上,可以做內容資產化的工作。

誕生於2016年的STEEM,因為專案團隊分崩離析,開發進度落後。雖然,在專案上線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內容上鍊。但本身沒有EVM環境,無法運作智能合約,在2020年開始的DeFi夏季後逐漸增加隊伍。內容上鍊的頭把交椅讓給了Mirror。 Mirror的點在於,它為一個強調文字內容編輯環境。我們用錢包簽名發佈自己的文字內容。內容上鍊、無人可以改造。其他用戶可以訂閱和追蹤某個帳號。其中包括將內容鑄造成NFT,在NFT市場交易。此外,這個計畫持續運營,流量有所下跌,不過一些Degen玩家依然用經濟成長發布一些內容,展開一些內容NFT的鑄造活動。

Mirror 是一款優秀的web3 產品,其設計貫徹了極簡主義精神,並且將可信賴且開放的資料庫利用了極佳。任何人都可以透過錢包簽名對網路上的內容資料確權。確權後的內容可以發行NFT,在EVM 環境下的NFTfi 環境下交易。鏡像的用戶流失本質上是1,相對於傳統Web2 內容運營商,解除運營能力不足,而且,本來文字內容,尤其是長篇大論,就缺乏流量,是垃圾文化時代的棄子。同時期,也有專案從聲音和影片著手做內容上鍊。不談內容啟發的無效,龐大的資料量就讓專案營運成本難以為繼。做內容正題,就是做媒體。或者你有好的內容吸引用戶,或是你有大量的用戶,吸引好的內容。簡單的提出一套技術解決方案是不可能成為商業的。

在2013 年底,又一個以內容為基礎的計畫橫空出世。 Bodhi,也是一款極簡主義的產品。 Bodhi 受到Friend tech 的啟發,不再統一按照價格鑄造關聯內容的NFT,而是採用了Bonding曲線技術分價格銷售,銷售的越多,價格越貴。還有CloudBit這樣強迫把web2的內容複刻在區塊鏈上,產生NFT資產。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他們都試圖將內容轉變為可確權的資產。但他們無法改變,在網路時代,內容可以確權,但內容所承載的資訊卻很容易轉移。甚至直接盜取內容、施行焦點的情況下,內容上鍊提高違法成本於事無補。因此,直接以內容為價值發行資產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案例。

讓市場對內容資產化不敏感的另一個原因,還是因為時間不當。雖然理性告訴我們個人資訊價值是昂貴的,但使用者其實並不那麼關心內容本身的至高無上。

焦點主導的新旅程:內容推薦系統的發展

STEEM 的出現,鼓勵並啟發了一批區塊鏈項目。 STEEM 的主要創意之一,是用代幣質押數量加權的投票為內容排序,建立清單。此類創意在被其他不同項目重複分享。

一個更形式的傾向內容推薦的項目:是的,以社交插件的存在。透過發行代幣,用戶透過這個web3 的插件與內容互動激發靈感。利用這些互動訊息,加上代幣質押權重,將其他Web2 平台上的內容重新設置,重組在自己的清單下。

Wormhole3 也是其他內容類型推薦的插件。相反是的,它支援用多種代幣作為內容推薦的。整個激勵代幣完成了程式碼實作。不同的激勵代幣在Wormhole3 的官網上擁有獨立的標籤列表,實現了內容推薦的信念。在Wormhole3 的模型裡面,假設持有不同代幣的人對應的社群,代幣質押的數量決定其在社群頻道內的話語權。部分代幣的分配權力也由話語權控制。

包括Matters、Torum、BBS、幣乎等一系列做以代幣激勵內容列表式推薦的項目,均走向失敗。本質上等於透過代幣激勵的列表式推薦方式無法取得焦點。在焦點市場裡,上一代的簡單排序+標籤分類的內容推薦已經很難與智慧演算法內容推薦競爭。而作為廣告系統,Web3專案為了追求中心化、程序化,未成熟的演算法對廣告位的定價其實沒有web2的專業演算法更準確。廣告市場的壟斷性,不像中心化交易所那麼強。 ,包括像QuestN,RSS3等項目利用數據影響內容分發的項目最終也各自轉向。

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西方是用淺色的代幣啟發的,也必須是先進的生產方式。 Phavor 仍然支援web3 的資料庫做跨資料庫的建議中間件,內容系統推薦是任何一個社群媒體所需要的代幣激勵不是web3推薦系統的關鍵,但持幣結構和鏈上行為是。鏈上資料參與系統決策低是Web3與Web2推薦系統的本質差異。相較於空投,鏈上社交成本極低,因此誕生了女巫套利攻擊。

用代幣控制內容推薦,背後的權力邏輯是:注意力由組織掌握和個人掌握。我個人認為:根據組織需求分配內容是像釘釘、飛書那樣的組織工作通訊平台。所以說是社交工具,不如說是DAO 的工具,所有的投票體現的都是權力。失去信任地管理組織的權力無疑是區塊鏈因而是web3 的優勢,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基於組織(平台或社群)的內容激勵推薦。

一般人愛用的社交工具已經被針對個人的注意力方案所取代。目前任何一個新一代的社群媒體都是針對個人進行主動內容刻劃,根據個人每時每刻對內容推薦的好惡調整內容。推崇1V1的內容主體,那麼鏈上資訊應該作為更多的內容和使用者的標籤原始資料。

這裡要提到BlueSky創造的「訂閱流生成器」。它是一種推薦演算法與通訊協定的結合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為通許協議提供自研的推薦演算法。用戶根據需要,訂閱自己喜愛的推薦演算法。

Debank 的社交模組非常有潛力。雖然很多人都把Debank 作為一種數據工具來用,但它推出的徽章,帳戶展示結合直播達到了很多專心做徽章項目所無法企及的行業高度。那些長期玩的NFT 的玩家說的關於NFT 的資訊肯定比其他人重要。一個根本根本不參與DeFi 的使用者如何能夠給別人DeFi 指引。當鏈上的活動越來越多時,透過帳戶將鏈上行為作為資料來源修改使用者資料以及內容數據,會提高整個內容推薦系統的準確度。 Debank現在缺乏有效的推薦系統,其前期的累積將有助於其佔領推薦系統的高地

整體來看,去中心化的社會發展現況是

代幣激勵規模化的策略並不順利,目前尚未找到能突顯獨立用戶群的規模化優勢。

內容上鍊,用戶自主擁有自己的社交資產,在沒有規模的情況下,用戶並不在乎。

內容推薦系統持續發展,經過多輪迭代,找到一點曙光。如果我們能做一款社交產品,更好的服務於有鏈上的交互,用戶將是去中心化社交項目構建的第一步。

在Web3的用戶裡,找到我們web3社群強調的規模優勢,我看行。最大的優勢是代幣的介入,重視引入了金融,更重要的是基於代幣全新的關係以及可以互動的可能性。

這裡面,提了兩個積極的苗頭:

TGbot:將交易直接引入社交。社交與交易無縫契合,非常適合用戶按頭買幣的交易。多說不如多做。以前的線上行為無法成​​為社交的互動,而現在可以了。

Farcaster:將資產引入社群場景,追蹤Farcaster 上的投資人發布,同時前往twitter 尋找Alpha,不如直接在Farcaster 進行交易所,建立社群。更多的團隊願意將專案遷移到Farcaster,專案的架構正在進行中發生。

社會資產代幣化

Web3社交的另一條發展路線就是利用社交進行發幣。對專案來說,發幣是一種融資手段。而對用戶來說,發幣不一定不是一種產品。發幣是一種金融產品。發幣本身就是很簡單的事情,困難在於如何讓市場建立代幣的價值認知,如何讓代幣具有流動性。

社交建立價值共識:

如何讓市場認可代幣的價值,這是每個項目方都想了解的加密貨幣強化金術。歷史的經驗給了三個秘方。

注意力代幣化:

焦點代幣化既是Meme 幣的秘密方。如何能創造焦點,創造代幣焦點的要素:內容、KOL、社群和財富效應。其中前三點都與社交有關。無論是Farcaster 的框架框架將社交帶貨(代幣)直接入口平台,ERC404採用的圖幣一體(內容與代幣直接融合),甜甜圈嘗試的銘文推薦關係上鍊,都是從個個技術層面去增強發幣的Meme含量。

Meme代幣的共識很好建立,但難以持久。不考慮外部環境,Meme代幣不存在消費者,Meme代幣建立的是資產的流動性,除非Meme代幣上線中心化交易所,從無主代幣變成有主代幣(中心化交易所必有做市商),否則當熱點高峰過後,Meme代幣就會陷入難以挽回的價值與流動性的螺旋線圈陷阱。

社交代幣化:

如果說Meme,這種文化流行價值掛鉤代幣讓一般人感到虛無縹緲,那麼將社交關係的價值注入代幣就是立足立足點。首先不談web3、互聯網,在經濟學裡,「關係」也是一種資本社交代資本貨幣化是水到渠成的考量。

首先讓我關注社會關係代幣化的是DAO。 DAO專案對DAO的定義比較寬泛,市場普遍的認知裡,把DAO矮化成為用代幣機制治理的圈層組織。持有我的代幣就是我的人,持有不同的代幣,不同數量的代幣就賦予不同的權利。代幣所講究的就是這個組織中的權限。無論是兜售高端人群價值連結的FWB(獲得身分要的)依賴申請審批制度,還要花一筆錢),或是圍繞優質投資資訊的月鳥DAO,都是從社會關係的許可入手,建立代幣的價值。 Friend.tech 的這一週期崛起也沿著這條路脈絡做探索。相較於傳統組織建立龐大的組織體量,Friend.tech 專精於小規模組織市場。從它的聯合曲線的報價可以看出,一個群體超過200 人以後,每增加一個會員的成本都非常高。這與前期透過NFT 鑄造+ 掛單模式建立的動則千人的組織相比,規模小了很多。

內容代幣化:

內容代幣化與內容援助焦點代幣化的本質差異在於內容化代幣強調代幣與內容標題的關係。從Mirror,Paragraph等上一代產品到目前的Lens,Farcaster,從來沒有放下對內容的要求產權的資產化功能。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個功能非常的簡單。現實裡卻沒有人應用。版權是一個RWA的事情。這個產權是從鏈下到鏈上的。當鏈上產權大量存在時不確定的時候,當鏈上頭銜增加維權成本的時候,這些功能就是擺設。只有當大部去中心化業務遷移到區塊鏈,維權路徑成熟,規模經濟發揮,內容才代幣化才會表現出經濟價值。

內容代幣化也沒有財富效應,無法用財富效應加速產業成熟。在AIGC氾濫的全社會,內容並不稀缺,稀缺的反而是注意力。缺乏稀缺性就阻礙了財富效應。

黏合曲線解決流動性:

聯合曲線雖然不是基於社交的創新,但聯合曲線解決了小規模專案的流動性成本問題。由Friend.tech 提出的陡峭版本的聯合曲線,不談造就了小規模資金下的財富效應,確實極大地實現了有了個人代幣提供了流動性的運營成本。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項目都在各自的領域嘗試全新的價格曲線。形成影響力較小的案例有:例如Bodhi 做了對內容估值的債券曲線,DeBox做了社群發資產的Bonding curve。

雖然,Friend.tech(FT)運行節奏的問題,導致高級的注意力被遠距離玩家所奪走。但黏合曲線的影響是必然的。 FT的嘗試讓我們知道,不同的代幣應用場景,俱樂部有更適合的黏合曲線。任何一條黏合曲線都有有利弊端,要結合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的曲線。 Friend.tech 的V2 也順應這樣的意見,各方嘗試對多中心,網狀式的社群發布資產(club),又增加了一條更陡峭的結合曲線。

Pump.fun實際上發明了架構式的鍵合曲線,當光照不及2萬U的時候,採用一條陡峭的鍵合曲線,在達到2萬的時候,直接跳到恆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這也是流動性募集上的一種創新。

綜上,兩個週期一路走來,Web3社交已經在多個領域多個角度展開了豐富的實驗。

Web3 社交的機會與使命

週期一路走來,Web3的兩個社交雖然在崎嶇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失敗。但是,進步依然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的前端,從PC端跳到行動端,從APP轉變為漸進式的Web應用。錢包登陸從助記詞走向了MPC和抽象帳戶。用戶登陸web3社交的交通越來越低。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進步不僅讓記帳成本倍數下跌,交易完成的時間幾乎幾乎於立即完成。社群協議層的建構者為了實現中心去化社交可用,甚至主動搭建適合自身特性的layer3,依照資訊網路的傳播內容直接提升了使用者的體驗,從文字到多媒體,網路也可以接受更多使用者去的傳播訊息。

嵌入社交場景也是業界嘗試的創新。因為是開源專案、開源資料庫,自備消耗許可的樂高品質的組合性。我們已經能夠把任何的互動嵌入社交中去(例如我們可以在社交裡直接進行NFT)買賣,社交數據),也可以將社交嵌入任何互動中(在遊戲中嵌入另一種社交工具)

我們在中間件上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各種鏈上數據的整合、分析、標籤化,基於博弈論的代幣行為管理,中部的流動性提供方案。

相較於我們上一個週期的基礎設施和工具更加完善,Web3 的原住民不斷增加,更接近理解用戶的Meme 代幣,NFT 已經用一個音箱不斷地教育著潛在的用戶。

社交創新不是死路一條,每個時代總有挑戰者。例如像最近推出的ReelShort,主打用狗血劇情的短劇吸引用戶。做一個主播,一個MCN,一個傳媒公司本來可以塑造自己的社群媒體平台。有合適的推薦演算法靈活導流,形成聯邦式的網路結構。

講講,乾巴巴地,沒有什麼畫面感,讓我們結合流量密碼,我心目中的藍圖。

多巴胺,大眾的鴉片,Web3的解藥

前面的文的論述,都是中規中矩地基於Web3產業下的社交發展。投入整體的社交產品競爭格局裡,包括用社交發行Meme幣,簡單得容器處女。我來給乖寶寶們看我所看的到了社交場景。

從串流媒體出現以後,我們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基於文字和圖片類的純社交平台了。

深入探索Web3社交的機會與使命

平等是在串流媒體中,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在最頂流的短視頻平台裡,我們看到了包包內容?霸道總裁愛上我,深夜大擺錘,一人喝酒醉。你再看看Farcaster,STEEM,Mirror上有一個說人話但凡是為了消遣,不是為了點Web3的理想和狗屁的空投收益,我一坐都不願意浪費。是的,Web3社交發展樹點偏了,但不是科技的鍋子。技術大規模採用的閥門價值正在被接近。想要讓web3 社交大規模採用,就需要取代web3 社交接上內容。

我們原本以為的引入內容,是我們給予內容的創作者空缺,給予一群不能創造流量內容的創作者大量的刺激,美其名曰打破平台壟斷。實際上卻是1%的超級KOL創造90%的流量卻得不到獎勵。

在社交領域,一些細節的技術其實沒那麼重要。舉個例子,如果今天抖音說用自己研發的錢包登陸,用MPC亦或AA就沒那麼重要。誰有流量,誰就是王者。誰擁有能夠創造流量的內容,誰就擁有。沒有一種可能,產業的組織方式不是由技術導向的協議、專案去運營一個類似「web2」的平台,而是每個內容創作者都居於一個小的經濟循環其核心地位,它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內容業態的協議和工具,然後將所有的協議和工具更有機地組合起來,讓其他社交參與者透過代幣參與自己的經濟循環。

典型的粉絲經濟,在現實生活裡其實很早就出現了這樣的雛形:

一個高級的「異性情感按摩師」可以同時Twitter 帳號、TG 群組、Onlyfans 和Pornhub 的頻道。它們在消費者面前的商品定位不是擁有性需求的妓女,而是提供一整套解決性幻想的性夢想解決方案提供者。這些工人,透過社群媒體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透過販賣自己的限制短影片、直播時間引導付費習慣,然後在女友體驗中,角色的服務裡流量變現。社群、媒體為這些人提供了數倍的勞動增值,同時,由於自媒體帶來的流量,為平整平台剝削提供了幫助。

再舉一個更近的例子,日本有一個藝人直播帶貨平台叫Zaiko。平臺本身也採用了去中心化技術,藝人可以透過平台發行NFT。平台也可以為發行平台代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平台的創辦人在這個計畫就是持續成功的創業者,之前的一項事業與日本的許多藝人建立了業務往來,所以Zaiko根本不缺用戶。現在Zaiko正在進行直播的帶貨能力達到上百萬樣子。去中心化技術,從另一端開始改變我們的社交業態。

我們一直在講奪回平台對內容價值的壟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內容建立平台,平台之間透過第三方策展或推薦工具去形成連結。讓我們來暢想一個web3可能的藍圖。

Web3 社交的藍圖

深入探索Web3社交的機會與使命

花花大錢請到一個爽文寫手,寫狗血劇本《重回2010:我在幣圈掀波瀾資本》,把這些多巴胺、荷爾蒙的流量因子加進去。不等劇本寫完,高調劇本劇本爆倉跑路。後續項目繼續推進,開始拍劇。為了規避監管,專案採用了去中心化的媒體(如farcaster+livepeer)解決方案,水面早期的觀眾進行內容代幣空投。持有一定代幣幣的用戶可以影響劇情走勢,可以參與投票決定新的角色演員,可以早一步看到新的熱烈和各種週邊。對於某些電視劇,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在劇中透過框架出售主角的同款時裝、房產等客製化產品,劇情中的主角都有自己的粉絲代幣,在friend.tech或者其自建的粉絲系統中溝通,如果需要什麼聊天服務、獨家視頻、伴遊等服務,單獨再談劇中的熱血視頻,需要用粉絲代幣+內容對應代幣去解鎖。劇情中,發行新幣,現實裡同步以pump.fun出發。屬於這部劇的獨立串流媒體,作者:Tako,phavor等策展工具去出售、出租自己的外溢流量。這些短片經剪輯合規後同步在Web2平台上映。

身為一個Web3 的用戶,我們可以想像我們的社交體驗會有多好。我們看劇可以獲得代幣,用這些代幣去增加劇情中我們所持有的Meme 曝光,挖礦獲得流量收益。支持我們所喜歡的演員,與我們喜歡的演員姿勢、負距離溝通。甚至可以把自己塞進劇組做一個不足以輕重的群演,滿足自己的cosplay慾望。這種體驗,不是沒有參與感的Web2所能達到的。

不過,我們所需要的是更便利的登陸、重要的內容儲存成本、重要的延遲等技術的支援。

Web3的使命

Web3不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也不是拯救世人的彌賽亞。 Web3革命的底蘊是自由主義。博彩無錯,付費交友當然也無可厚非,看看上癮的小短片加人之常情。上帝給人選擇,我們Web3也是為了提供更多的選擇。寬門、窄門,地獄與天堂,都在人們的一念之間。我們Web3的使命,就是把被中心化奪去的權利還給每個自然人,不用給自己加戲,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強加於人。

結語:

Web3 社交不是騙局,但Web3 也不是小朋友玩的過家般的實驗。 (即使是我的Web3 社交結構也被某些朋友笑稱為典型的過家,但行業的成功就是在這次可笑失敗中爬出來的。)

目前,web3 社交的困境主要來自於科技的不成熟,我們的成本還沒有降到夠低。相較於web2,我們的推薦機制還是個嬰兒。另外,我們即高舉了創作受人尊敬的大旗,在產業的組織形態上,卻依然以科技平台為核心。社交必然是圍繞著人性的,單一尊重人性是產生不了冷啟動的流量的。因此,從內容借流已經成為行業通用的手段我預計:未來的社交媒體內容發佈方為核心,圍繞用戶以及關聯服務。

另外,我們對如何採用Web3技術,增強用戶社群的互動性還沒有結論。互動性是Web3社交除了自主性、抗審查性之外的重要屬性,如何利用良好的互動性,提升使用者的社群體驗,將尋找內容與社群在去中心化科技搭建的新環境下如何更好地交互,將決定Web3能否聚集流量,能真正落地的關鍵。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AC Capital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