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一個線上討論,討論內容是一個正在開發的BTC質押協議。該協議基於UTXO實現,利用OP_RETURN、OP_CLTV和PSBT等技術實現本地質押和協議代幣發行。討論中提到安全性和適配性等方面的優點,以及質押資產與發行代幣之間的關係。討論也涉及質押者回報、TVL能力、去中心化等議題。最後指出協議面臨的挑戰和局限性,需要協議方進一步考慮與改進。整體來說,該協議在質押和代幣發行方面具有吸引力,但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改進。
參與了一個線上討論,關於某個正在開發的BTC質押協議。
根據介紹,該協議基於UTXO的實現原理,利用OP_RETURN重新標記、檢查鎖定的時間驗證(OP_CLTV)和部分簽署的BTC交易(PSBT)等技術,實現BTC資產本地質押,並實現協議代幣的資產發行。
聽完介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觀點,比較好理解的面向:
1.安全性:這是本地質押,雖然在一定時間內資產因質押受到約束,但資產控制權仍掌握在使用者手中。
2.適配性:由於基於UTXO實現,質押資產可以適用於所有基於UTXO的資產協議,如與Ordinals、ARC20、RUNES、RGB++等協議資產互通和進行資產質押。
從介紹的功能來看,主要就是透過質押而進行協議代幣發行,而該協議可以成為其他資產的Lanchpad。
就此提出幾點看法:
1.資產感染:質押資產與待發行的資產其實沒有直接感染。就好像質押BTC等資產實現了協議代幣的發行,但協議代幣跟所質押資產沒什麼關係,這跟在Merlin SEAL上質押各種資產進行$Merl分發是一回事。
2.手段與目的:質押是手段,以此凝聚各類資產社區以增強發行資產的共識是目的。一旦參與質押,就會屁股決定腦袋,更容易產生共識。
3.TVL能說明什麼? TVL程式設計可以參考公認的強項,在這個意義上,協議方有各種行銷措施擴大資產種類、提高TVL的動力;TVL程式設計的優越性在於說明公認的強項。這需要協議方的營運和資源整合能力。
但本質上,TVL既不反映代幣市場價值,也不反映代幣流動性,無法反映或形成代幣真實價值。
4.公平與去中心化:透過質押進行代幣分發,簡而言之,代幣分發的結果不一定是公平、去中心化的,資金實力決定獲得代幣的數量,而許多其他人獲得代幣,加劇代幣分發的壓力。
5.可程式組合的DeFi能力:由於是本地質押,發行的也是基於UTXO的資產,期權質押資產,還是協議資產,都缺乏可編程能力和可擴展性,難以進行DeFi能力的拓展和組合,代幣如何賦能? 目前尚不知道協議方對此的考量。
6.資產發行、流動性與代幣價值的偏見:對於這個加密貨幣週期,BTC 的流動性是一個重要的評估,但目前看來,經過BRC2O、ARC2O、RUNES 等資產發行,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這是一個創新的資產類別,但如何能夠持續為代幣價值提供長期共識和價值,這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這個問題沒解決,其實整體上來說,資產發行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也就是大家追逐所發行的新資產的迅速回消退,比如RUNES類資產,雖期盼已久,但上線就火了兩三天。
7.質押者回報:從回報方面來說,該協議的質押方式,雖然也是本地質押BTC類優質資產,但跟Babylon質押BTC不同,在Babylon中,BTC為各類POS鏈增強了安全性,以此可持續獲得POS鏈提供的持續回報。
該協議的宗旨是透過協議代幣發行,將協議代幣回報給服務代幣。但這只是一種分發方式,質押什麼資產跟協議代幣並沒有獲得BTC的關係,協議代幣並沒有獲得BTC的賦能加持。
這意味著質押者回報其實充滿了誘惑,短期跟質押收益有關,中長期取決於協議的共識、流動性、價值收益等績效方式。
銷毀,釋放BTC的能力是限制,其他BTC資產的能力受到限制。
具體來說,如果不能從協議機制上打通,她就無法自動運行,就得靠鏈下的運營去完成,這就變成了「苦力」活。
但話說回來,由於討論中,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押挖」這一闡述,分析也是基於此,分析可能面或不正確。
或許人們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考慮,那就再說,這裡先做個記錄。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Web3世界的拓荒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