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Protocol Guild:177名會員,獲贈逾1億美元,以太坊L1研發維護的堅實後盾

作者:Karen,Foresight News

ether.fi、Taiko 等項目紛紛向Protocol Guild 捐贈以及LayerZero 強制要求空投用戶捐贈的舉措,在社區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不解和疑問。

Protocol Guild 作為以太坊L1 研發與維護的堅實後盾,其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那麼,這個神秘而有力的組織背後的成員資格要求、獲贈情況以及捐贈釋放機制究竟是怎樣的呢?本文將帶您一探究竟。

Protocol Guild 是什麼?

Protocol Guild 是一個專為以太坊L1 研發維護而設立的組織,致力於透過以太坊生態計畫的原生代幣激勵,為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核心貢獻者提供資金支持,確保以太坊網路的蓬勃發展和持續創新。

自2022 年年初開始,Protocol Guild 就完成機制設計並開始招募會員。同年5 月,Protocol Guild 開啟試點Protocol Guild Pilot 試點計劃,經過兩年的精心運營與不斷完善,2024 年1 月底,Protocol Guild 披露官方承諾並結束試點項目,同時啟動PGv2,旨在使以太坊L1 研發貢獻者在鏈上直接可識別,並透過使用時間加權清單和明確的成員資格標準,展示目前正在為協議做出貢獻的人員及其貢獻時長。

Protocol Guild 承諾顯示,建議基於以太坊的專案方將1% 的原生代幣用於捐贈給Protocol Guild ,主要原因是吸引和留住高品質的貢獻者,為他們提供更可觀的預期潛在回報,並且能夠確保這些代幣最終流入有價值的貢獻者手中。值得一提的是,這1% 的原生代幣並非一次性釋放,而是將分4 年逐步釋放。

為何選擇1% 這一比例? Protocol Guild 的考量在於,若33% 至66% 的項目能夠採納這項捐贈標準,那麼平均每位成員每年可望獲得50 萬美元至100 萬美元的收益。

目前,Protocol Guild 已累計獲得價值7,600 萬美元(當前價值)的捐贈。在過去的一年裡,會員們獲得的中位數捐贈金額高達5.4 萬美元。同時,Protocol Guild 的成員隊伍也從最初的90 名壯大至如今的177 名。

Protocol Guild 目前有誰?

Protocol Guild 至今已匯集177 位會員,他們主要來自以太坊基金會成員以及以太坊主網用戶端。

其中,客戶端包括Geth、EthereumJS、Erigon、Hyperledger Besu、Lighthouse、Lodestar、Nethermind、Prysm、Reth、Nimbus、Teku 等,每個客戶端內有6 位到15 位貢獻者被納入Protocol Guild,這使得客戶端貢獻者在整個Protocol Guild 成員中佔據了近60% 的比例。

除此之外,Protocol Guild 的成員還涵蓋了以太坊基金會應用研究小組(ARG)、ethPandaOps(以太坊基金會子小組)、Ipsilon 研發團隊(專注於EVM 研究)、以太坊基金會的Portal Network (致力於重新定義資源受限設備參與以太坊網路的方式),以及Protocol Support、Cryptography、Consensus R&D、Robust Incentives Group、Testing 等多個關鍵團隊。

其中,一些耳熟能詳的成員包括來自以太坊基金會Protocol Support 團隊的Tim Beiko 和Danny Ryan,以及共識研究團隊(Consensus R&D)的Justin Drake 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Vitalik Buterin 目前並未列在Protocol Guild 的成員名單之中。

Protocol Guild 會員獲得了哪些捐贈?

Protocol Guild 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眾多項目的慷慨捐贈。那有哪些項目對Protocol Guild 進行了捐贈? Protocol Guild 會員獲得的捐贈如何?

ether.fi 作為第一個承諾向Protocol Guild 捐贈的項目,在今年1 月底Protocol Guild 承諾披露之前,承諾將1% 的代幣供應捐贈給Protocol Guild,以支持以太坊的持續發展。

隨後,DeFi 抵押借貸協議PWN、基於zkRollup 的以太坊Layer2 專案Taiko、去中心化借貸池Ethereum Credit Guild、模組化去中心化儲存Layer2 專案EthStorage 以及另外幾個Meme 專案也紛紛效仿,將1% 的代幣分配給Protocol Guild。

除1% 的代幣承諾外,Protocol Guild 還在試點期間獲得了50 萬枚UNI、20 萬枚ENS、200 萬枚LDO、300 萬枚ARB 等在內的多種捐贈。

來源:Dune https://dune.com/protocolguild/protocol-guild

就連美國現貨比特幣ETF 發行商Bitwise 最近也將其發行的太坊廣告NFT 收益的50% 將捐給Protocol Guild。無獨有偶,去年9 月份,另一ETF 發行商VanEck 宣布計劃將其推出的以太坊期貨ETF 10% 的利潤捐贈給Protocol Guild,以感謝以太坊貢獻者近十年來的付出。

而在前幾日,LayerZero 基金會也在代幣空投認領過程中實施強制捐贈,要求空投用戶為每枚ZRO 捐贈0.1 美元USDC、USDT 或原生ETH,該筆捐款將直接用於Protocol Guild。這將導致向Protocol Guild 捐贈約1850 萬美元。此外, LayerZero 基金會將匹配所有捐贈,最高可達1000 萬美元。

根據Dune 數據顯示,Protocol Guild 所獲得的捐贈總額目前價值超過7,600 萬美元,其中ether.fi 和Taiko 的捐贈佔了66% 的份額。如果再加上LayerZero 的強制捐贈,Protocol Guild 獲贈金額將超過1 億美元。

探秘Protocol Guild:177名會員,獲贈逾1億美元,以太坊L1研發維護的堅實後盾

截至本月,Protocol Guild 的每位會員在過去12 個月內獲得的中位數捐贈金額為5.4 萬美元,預計未來12 個月內將成長至8.1 萬美元。未來四年內,將有5,700 萬美元的捐贈資金歸屬並釋放給Protocol Guild 成員,而這也僅限於目前已收到的捐贈資金。

成為Protocol Guild 會員需要哪些資格?

Protocol Guild 可視為針對以太坊研發維護者的一種捐贈和資金分配機制。那麼,成為其中一員需要具備哪些資格呢?根據Protocol Guild 官方文檔,以下是一些基本要求:

  1. 所在的專案/ 組織完全開源;
  2. 定期活躍於以太坊規範儲存庫、研究論壇、功能原型設計、常規以太坊協議調用等;
  3. 專注於研究協議規範、以太坊核心協議維護與開發(例如為Erigon、EthereumJS、Geth、Hyperledger Besu、Lighthouse、Lodestar、Nethermind、Nimbus、Prysm、Teku 和Reth 等以太坊主網用戶端實施做出貢獻等) 、與潛在協議變更相關的研究和實施實驗或Protocol Guild 研究等。

然而,滿足以上條件只是基礎,並不足以確保獲得Protocol Guild 的會員資格。申請者還需在相關組織/ 專案中連續工作至少6 個月以上,並預期這份工作將持續進行,且貢獻中斷期間不得超過一個季度。對於非全職會員,其收益權重將按實際情況相應減少。

Protocol Guild 成員的收益份額與其為以太坊貢獻時間的平方根(以月為單位)成正比,確保了貢獻與回報的公平對應。

目前,Protocol Guild 中,新成員的加入似乎需要透過現有成員的邀請和提名,隨後所有現有成員將進行審查和討論。若提名人與被提名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需事先進行揭露,以確保流程的公正和透明。

Protocol Guild 捐贈如何釋放?

談到Protocol Guild 的獲贈資金釋放機制,其核心在於其智慧合約架構。 Protocol Guild 借助Splits 創建的智能合約來管理捐贈資金的歸屬、分配和流向。所有捐贈都透過主網上的4 年歸屬合約進行,該合約將資金歸屬於一個指定錢包(Pass-Through Wallet),然後該指定錢包將資金發送給分割合約,以根據成員們的貢獻份額進行分配。

其中,分割合約包含所有Protocol Guild 成員的地址以及他們各自的既得資金份額,每季度更新一次,以反映成員資格的變化、成員的增減以及各成員權重的調整。

探秘Protocol Guild:177名會員,獲贈逾1億美元,以太坊L1研發維護的堅實後盾

此外,Protocol Guild 使用DAOhaus 的Moloch V3 合約進行鏈上治理,賦予每位成員平等的投票權,可以批准或否決鏈上會員資格的變更。一旦決策達成,Protocol Guild 的多重簽名將負責處理這些更改,並透過更新分割合約來反映最新的成員名單和資金分配。

在以太坊的廣袤宇宙中,Protocol Guild 以其獨特的捐贈和資金分配機制,吸引了致力於以太坊研發和維護的核心貢獻者。作為連結資金與貢獻者的橋樑,Protocol Guild 不僅確保了資金的合理分配,也為以太坊生態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參考:https://protocol-guild.readthedocs.io/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