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介紹了機構DeFi的發展趨勢與關鍵概念。 DeFi作為區塊鏈產業的核心創新之一,已成為金融領域的熱門話題。機構DeFi強調受監管組織管理資產、進行KYC/AML,並由專業人士進行治理。傳統金融界將受監管的DeFi視為成長工具,能降低成本、增加便利性。文章也探討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分歧和機構參與的挑戰,以及新興市場結構的發展。最後,文章強調技術、法規和監管的重要性,以促使DeFi轉型為機構化。整體而言,機構DeFi為金融領域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
原文連結:https://corporates.db.com/publications/White-papers-guides/the-road-to-institutional-defi
翻譯:bocaibocai.eth
先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曾表示,央行將把金融市場轉向全球化,而金融穩定理事會(FCA)和世界銀行(WTO)則將金融市場轉向全球化,並將金融穩定機制轉變為數位貨幣。
除了通證化這個技術過程和後端之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為區塊鏈產業的核心創新之一,也成為傳統金融領域的熱門話題。因此,一個新的概念「機構DeFi」應運而生,近期德意志銀行發表了一篇關於機構DeFi的研究報告,並對此報進行了翻譯。
與原生DeFi 的無存取、由智慧合約保管資產、由DAO 組織治理的特性不同,機構DeFi 強調由受監管的組織來保管資產,透過數位身分形式進行KYC/AML,並由專門的組織和專業人士進行治理。傳統基金將這種受監管的DeFi 視為一種新的成長工具,能夠降低成本、增加監管的便利性。
文章也批判了原始的DeFi領域中的「去中心化幻覺」現象,即高舉「去中心化」旗幟以DAO名義進行治理,則極度中心化,話語權和治理Token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種現象筆者早已註意到,業內大多數人對此也視而不見,得以“房間的焦點”,因此受到了值得反思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認為,去中介化的DeFi被「去除中介」用來展開金融業務起初看似可笑的事情。但狡猾一想,DeFi 中的借貸畢竟是由一批人提供底層資產流動性獲得借出資產的收益,另一批人提供質押資產並出智能合約中的底層資產並支付利息。在這個過程中,中介只不過是被智能合約取代,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但中介並沒有消失,由許多人運營DeFi 協議並非切實際的事情,而是為許多人提供的工成本和流程。
」 傳統商業銀行透過信貸進行信用貨幣化的能力是原生DeFi 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但在商業層面上難以實現。 這背後涉及信用評估與一系列社會制度約束,以及治理層面的問題。 在無質押貸款在信用貸款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信用貸款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信用評估是企業信用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評估是企業信用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機構DeFi正是解決這問題的路徑。而許多可以透過受監管的DeFi協議降低企業和個人參與金融的門檻,實現金融服務普惠,並降本增效,站在央行和政策制定者的角度,這對於整個國家社會經濟一開始就意味著意味著未來傳統金融領域通證轉型的一個大趨勢。
要實現這一目標,科技並不是核心障礙,治理和法律法規才是關鍵。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和政府開始了一系列通證化計畫試點和監管框架的製定,相信真正大規模應用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正文————————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機構應用有潛力創造一個基於合作、可組合和開源程式碼原則的新金融範式,機器開放的、透明的社交網路基礎。在白皮書中,我們深入探討了DeFi的歷史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並重點介紹了這項機構金融服務。
前言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演變及其在機構金融中的應用潛力引起了行業觀察家的極大興趣。他們認為,新金融範式的提出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種範式基於合作、可組合性、開源原則,機器開放、透明的社交網路基礎。作為一個進入聚光燈下的領域,利用DeFi進行監管的金融活動道路正在建設中。
一方面,宏觀經濟和全球監管環境阻礙了DeFi的廣泛應用,主要原因是加密貨幣零售領域或透過孵化沙盒為背景。然而,在未來一到三年內,機構DeFi有望起飛,其數位資產和代幣化的廣泛採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DeFi的廣泛應用。
這一路徑受到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以Global Layer 1 或Interlinking Networks 的形式容納了監管合規要求下運營的組織。解決關鍵安裝程序問題也在出現,包括合規和資產負債表要求,以及區塊鏈錢包的安全性和公共區塊鏈上滿足了解你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要求。隨著這些討論的深入,越來越明顯的是,中心化金融(Ce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不是二元對立;在金融領域機構端全面採用可能只對那些在監管中具有中心化營運治理混合模式的組織可行。
在機構圈子裡,探索這一領域通常被定位為進入一個充滿吸引力潛力的領域發現之旅,可以創新的投資產品,以觸及以前未出現的消費者和流動性礦池,並採用新的數位化營運模式,並具有可行性的市場結構。只有時間(和創新)才能證明DeFi是否會以其最純粹的形式存在,或者我們會看到一種妥協,使得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能夠實現金融世界的橋樑作用。
在本白皮書中,我們回顧了DeFi 的最近歷史,試圖揭開一些常用術語的面紗,然後仔細研究DeFi 領域的一些關鍵推動力。最後,我們將考慮在通往DeFi 機構的道路上,機構金融服務社群將面臨什麼。
DeFi 景觀解析
1.1什麼是DeFi?
DeFi 的核心是在鏈上提供金融服務,如借貸或投資,而無需依賴傳統的中心化金融中介。在快速發展的領域中,沒有官方和普遍認可的定義,典型的DeFi 服務和解決方案可以識別出以下元素:
自託管金鑰,是指股東作為自己託管的人。
使用程式碼維護和管理數位資產託管的智慧合約託管。
使用代碼根據資金價值和/或變數計算和分配獎勵的質押合約。
允許一種資產與另一種資產交易所並在藉貸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不同於資產交易所協議,如Uniswap,這是DeFi 類型的早期參與者之一,使用智能合約執行交易。
發行基於底層「盤點」資產的不同資產化和再質押結構,其中發行資產可以有二級市場價值。
1.2什麼是機構DeFi?
機構化DeFi – 本文的重點-參考DeFi結構的機構採用和適應,以及在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或解決方案中的機構參與。我們在金融業監管框架內提出了這個主題,可以將DeFi的優勢拋棄傳統金融市場,為創造新的成本效率和效果開啟的可能性,同時也為新成長路徑道路。這些新路徑包括物資產和的代幣化,以及將可編程性整合到資產類別中,並出現新的營運模式。
機構DeFi 與傳統DeFi 的差異如圖1所示。
1.3 DeFi – 歷史
在開放的介紹中,DeFi 相關項目在2020 年夏天激發了加密貨幣市場,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由於其高流動性、昂貴資產和高挖礦回報,DeFi 在美聯儲(Fed)因應對新冠疫情而大規模量化寬鬆(QE)期間迅速崛起,DeFi 服務中的總資產(總鎖定價值,TVL)從年初的10 億美元上漲到年末的超過150 億美元。
在此期間,新的DeFi專案得到了大量資金支持,專案和相關代幣數量相對飽和,試圖乘勢而上。 2021 年底,總DeFi 用戶數大幅上漲,超過750 萬獨特用戶在DeFi 生態系統中進行交易,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50%,TVL 在2021 年11 月達到1690 的峰值(基於DeFiLlama 數據)。如Uniswap 和Yield Farming 等新術語和名稱被引入日常金融生活。
這一年中,由於多次上漲和通貨膨脹顯著上漲,上漲中一些不合法的行為,DeFi 執行了相當多的問題,包括一些廣為人知的崩盤事件。這意味著整個市場被迫倒退一步,進入了2022 年下半年的謹慎和理性階段。
這一趨勢在2023 年初明顯,因為隨著融資成本上漲,金融科技DeFi 領域的私人融資枯竭,反映在年初至今(截至2023 年第一季度,Fintech Global Research)金融平台活動較去年同期下跌69%。這導致DeFi 系統的TVL 下跌到2023 年4 月的不到500 億美元,並在2023 年10 月底降至370 億美元低點。
儘管遭遇了顯著的復甦和同時期的「加密貨幣寒冬」(即加密貨幣資產價值的下跌),DeFi 社群的基本面依然堅韌,用戶數量穩定增長,許多DeFi計畫堅持不懈,沿著產品和能力建設前進。
2023 年底,由於美國首次批准現貨基金產品,廣泛被視為資產進一步融入傳統金融產品的重大標誌,市場出現了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為機構參與者進一步深入參與這些新興市場的流動性,並將為該領域帶來急需的流動性。
1.4 實現DeFi的早期承諾
在原生加密貨幣資產領域,DeFi 運動導致了編碼結構的變化,出現DeFi 依賴於某些中介機構參與的潛在工作,通常涉及智能合約和/ 或點對點(P2P)基礎。由於訪問成本低,DeFi 服務在初期迅速被採用,並迅速伴隨著其在提供高效資產礦池和降低中介費用方面的價值,並應用經濟行為金融技術來管理需求、供應和價格。
這些新優勢現已實現,因為DeFi透過智慧合約程式重新設計或取代現有的中介活動,實現更有效率,從而改變流程並轉變角色和責任。在與投資者和消費者「最後一哩路」中,DeFi 應用程式(即DApps)是提供這些新的金融服務工具。因此,現有的市場結構可以解讀。
先鋒機構DeFi 活動
從DeFi空間引入許多區塊鏈範例,利用真實資產和代幣化。
以下是一些範例,旨在概括地兌現產品的解決方案並與法規結合以創造新價值;例如為什麼機構DeFi 具有吸引力。
案例1:互通性,2023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DeFi機構領域使用自託管錢包實現分散式資產保管模型,同時提供綜合和重建數位帳戶(地址),可用於交易流動、結算和報告。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智慧合約橋,連接不同的區塊鏈,實現互通性並避免區塊鏈選擇帶來的碎片化。
適用性:作為連接公共、公共許可和汽車網路的連接點,以充分減少糾紛,同時允許高度存取和參與。
範例:https://www.mas.gov.sg/-/media/mas-media-library/development/fintech/guardian/interlinking-networks-technical-paper-vfinal.pdf
案例2:使用穩定幣再融資代幣化金融服務,2023 DeFi系統也可以用於傳統產業融資,儘管目前尚未大規模應用。例如,某些代表穩定幣的代幣可以作為質押品的智能合約「保險庫」中,並轉換為法定貨幣。
參考:https://www.sgforge.com/refinancing-dai-stablecoin-defi-makerdao/
: 第三:資產管理中的代幣化基金,2023年代幣化基金單位或代幣可以透過區塊鏈進行分發,向合格投資者開放,並在鏈上維護投資者記錄,同時智能合約允許使用受監管的幣值或近乎瞬時的認購和贖回。進一步來說,代表高品質流動性傳統金融工具的代幣化基金單位可以作為質押品。
範例:https://finance.yahoo.com/news/blackrock-launches-first-tokenized-fund-222700828.html?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YmluZy5jb20v&guce_refrefAQerrer_sig; y1t7sBzLgpCAdM7Lo3TaQqzplg62uy34Nlh0QwogpfATOLgFLlUWOrM4Jx6Qe_tYFQCjpr-QpS6Zxv 7214
DeFi 機構市場結構演變
由DeFi驅動的市場概念放棄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市場結構,其本質上是動態和開放的,其原生設計將挑戰傳統金融市場規範。這導致DeFi如何與金融業形態整合或合作,以及新市場結構採取形式眾說紛紜。
2.1 治理、信任與中心化
在機構領域,更強調治理和信任,傾向於扮演角色和功能中擁有索尼和問責制。雖然這似乎與DeFi的去中心化性質相矛盾,但許多人認為,這是確保遵守法律的必要步驟,也是為機構參與者適應和採用這些新服務提供愛的必要步驟。這種態勢催生了「去中心化幻覺」的概念、因為治理的需要不以避免地會導致系統內一定程度的集權和權力中心化。
即使有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新的市場結構也比我們今天的市場結構更加複雜,這是因為組織中介活動大大簡化了系統架構。結果是,互動的外在世界和互動的互動,從而降低了成本。在這種架構下,包括反洗錢(AML)在內的管理活動能夠提高難度。
2.2 新作用與活動潛力
機構DeFi 生態系統第1.4 節中評級先驅使用案例重點介紹了當今的市場結構如何演變下一波DeFi 創新浪潮。
這樣,公共區塊鏈就可以成為事實上的行業實用平台,就像網路成為網路銀行的交付基礎設施一樣。在公共區塊鏈上推出機構區塊鏈產品已經確定了目標首先、7中心化在貨幣市場基金領域。業界應期待進一步的,例如在代幣化領域。或虛擬基金、資產類別和中介服務;和/或具有許可層。
參與DeFi 市場在公共、私人或經許可的區塊鏈上運營
對機構而言,DeFi 本身的性質既令人生畏,又令人信服。
在DeFi產品開始嶄露頭角、參與營運和交易,並於2019年9月與傳統金融的閉環或私有環境相衝突,在傳統金融評估,客戶、交易對手和合作夥伴都是很有想法的,風險也是根據適當的揭露和盡職調查水準來接受的。這也是迄今為止機構數位資產領域許多發生在私人或許可區塊鏈網路領域的原因之一,在該領域,受信任的管理方協助“網路營運商”,所有者負責批准的參與者進入網路。
: 目前,區塊鏈網路具有重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為區塊鏈行業提供了重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在這些環境本質上都是去中心化的,建立單一點故障的原則,並激勵用戶「做好事」。維持區塊鏈安全性和一致性的共識協議(POS)、工作證明(POW)是不同的鏈上不同的參與者——即能夠為區塊鏈經濟做出並獲得回報的一種方式。
3.1 參與核對錶大綱
在評估任何數位資產和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參與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區塊鏈的成熟度、可達成的最終結算路線圖、流動性、區塊鏈上資產的互通性、應用前景和採用情況;還需評估網路技術投資者、網路安全性、連續性計劃以及該網路核心社群和參與者的技術標準化程度以及分類法的共同理解也可以為應用推廣道路。
理論上,私有鏈目前尚不具備吸引力,但私有鏈相對於公共鏈的較低安全性也透過以下方式實現:可用性、可依賴性、流動性以及創建、運行私有鏈的成本,這些因素可能會決定項目成敗。如果每家公司都有責任運作自己的私有鏈,那麼成本將是一個關鍵因素,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階段也需要特別考慮。
託管是企業進行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方式,託管人必須適應企業本身開展業務的效率和新的工作方式,同時在資料和資產保護方面保持自身利益和各自客戶利益的關注。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資產託管都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是要透過託管業務的資產進行延伸——即由政府部門解決這些領域的監管問題,並降低託管成本。
另一個例子是,身分非常重要,在將DeFi 制度化的過程中,部署可驗證的憑證是基本要素之一。這些憑證將促進治理,為機構在參與這些開放的區塊鏈體系時提供保障。可驗證的憑證使我能夠使用加密貨幣證明來證明其身份,無需直接共享個人身份資訊(PII),同時將此類PII 材料儲存在鏈外或加密的去中心化方式中,以增加保護。
因此,在「DApps」層中,數位化身分認證主要中心化在投資者進入DeFi平台和實現可靠的客戶信任度調查(KYC檢查和洗錢防範措施),以及避免市場波動(如投資者實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這樣,DeFI在複雜性和創新性方面的核心優勢就得以利用,並獲得了整合某些關鍵屬性的中心化能力,從而成功實現監管平衡。
閱讀更多,區塊鏈在機構方面的早期開發和評估得到了建議。請,2022 年6 月由以下機構發起的多階段產業層面的「守護者計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尋求在機構層級DeFi 的道路上取得進展。發展「開放和可互通的」社交網絡,探索互聯互通潛力。
這符合監管部門的預期目標,即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規模化、流動性和新的市場連接,同時不損害金融穩定性和金融危機。實現這目標?是DeFi機構競相萬億美元的問題。
監理方面的干擾
4.1 沒有中介機構的框架
我正在努力,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充滿了創新、探索和回顧。 DeFi 體係要求監管機構、標準制定者重新考慮他們的傳統監督框架,這些框架是與中介機構一起建立的目標。鑑於去中心化系統可能缺乏監管和監管接入點,DeFi 無疑正在推動模式轉變。
4.2 市場誠信與投資者保護
自2023 年底以來,該領域發展勢頭和跨司法管轄區一直在增長: 12 月,國際證監會組織發布了《針對DeFi 的政策建議》,其中概述了針對市場和投資者保護核心風險的第九項主要政策建議。 9 在此之前,國際證監會組織於2023 年11 月發布了《針對DeFi 的政策建議》,其定位與涉及DeFi 的政策建議相輔相成。有兩項可互通的全球政策建議,一個活動如果不受一個規範約束,則會自動受到另一個規範約束。 10 因此,監管格局現在更加清晰,隨著國際證監會組織建議的基礎建設,監管格局將進一步明確。
這種行為也得益於全球監管的原則,即相同的活動、相同的風險、相同的規定以及技術中立性。 這意味著一個代幣化是金融工具應根據其作為金融工具的性質進行監管,而不是僅僅因為它被代幣化而被區別對待。 由於代幣化是一種技術過程,現有的技術風險規定將適用。 更多的政府對其承擔新科技下的資產負債管理,越來越受到如何理解和計算該技術獨特特徵所引發的風險影響。
4.3 謹慎處理
: 參與數位資產領域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是監管全球化的另一個挑戰。 巴塞爾委員會(BCBS) 關於銀行加密貨幣資產審慎處理的最終標準也於2023 年12 月發布,以徵求意見。其重點在於公認的市場群體、這體現了在公認的加密貨幣資產相關活動(本質上包括DeFi)中固有的市場、信用和流動性風險,以及定義揭露和所需的保障。巴塞爾委員會的標準也解決了根據分類標準將資產類型大致分為第1 組和第2 組需要,這些分類標準還有許多需要管理的潛在風險。巴塞爾協議關於揭露要求的另一次諮詢於2024 年1 月31 日結束。最近2024 年5 月16 日,巴塞爾委員會宣布將實施日期通知將於2026 年1 月1 日。 前景如何,如何對DeFi 機構進行分類,還有待進行的研究
它們已成為公共部門和產業進行深入宣傳工作的成果,1.理解、討論、計算和達成一致的解釋,隨著市場和技術的同步發展,這些解釋可能會為進一步的改進鋪平道路。建立並統一對如何考慮新數位領域的理解,包括參與這些領域的相關風險,代表性創新的早期關鍵基礎設施和護欄,同時提高監管部門的愛心。
許多使用案例表明,創新技術與法規的影響,代表著一股非常強大的變革力量,變革並重新安排商業模式和市場。
5.DeFi:下一步是什麼?
燈泡並不是從蠟燭的不斷改進中發展而來的,而是從解決蠟製蠟燭缺陷的替代技術不斷改進中產生的。
如果我們思考的問題,並相信廣泛監管或機構版DeFi 的潛在力量,我們必須承認,它需要一套核心信條、標準和先決能力,以建立生態系統結構。實際上,只有這樣,機構才會參與其中,才會將其增加新的成長工具,並在有足夠保障和監管確定性的情況下向前推進。
2024 年對於所有形式的DeFi 來說都是一個動盪時期,在這裡之後,2024 年將是一個決定性的那一刻。監管的實施是一種驅動力,它將繼續決定機構對數位領域的積極性和採用速度。 可以說,DeFi 擴大了風險管理、反洗錢和資訊隱私的挑戰。 然而,如果結合機構DeFi 存在的機會(包括金融包容性)來考慮,就很難忽視其在未來數位優先的金融業中為基礎設施、新服務和新營運模式帶來巨大好處。
技術本身已經趨於成熟,對它的技術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法規越來越清晰,隨著從試點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在更容易獲得必要的專業知識。法規,合規和審計等控制職能方面的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增加,有助於將DeFi 技術引入金融業。
該行業目前正處於“概念驗證後階段”,需要將可認知和成功的“產品升級為規模化商業產品。這一轉變有望實現可行性或新的增長,並進一步推動機構發展之路。涉及的因素將如何影響或抑制機構參與受監管的DeFi發展目標,我們拭目以待。
在跨鏈互通性、Oracles、數位或去中心化ID解決方案和信任錨等關鍵領域,技術、創新和監管的不斷成熟只會為達到臨界質量所需的採用勢頭上澆油。 雖然通往機構DeFi 道路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月球」,但一定會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旅程,讓我們走向一個新的、有趣的目的地。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菠菜菠菜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