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付款:從“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與Linlin @SunLilin 相識是在X 社交平台,大家都痴迷於對Crypto Payment的探究,看到了Blockchain/Crypto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巨大潛在影響,如同我眼前冉冉升起的這片朝陽,正慢慢點亮廣闊無垠的塞倫蓋蒂草原。

Lilin 與我分享了他在2023年4月9日寫的這篇文章,在同意後轉載於此。

在與Lilin 短暫交流和文章的字裡行間,能夠看到他的深刻和博學。 Lilin說這只是拾人牙慧,我說我來繼續接力,「總有某一個人點亮某個階段前面的路。我們的最佳選擇就是跟隨諸多先賢的腳步,行在高處,審慎的實踐理念的力量。

Blockchain技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對交易的全部構成(支付-清算-結算)進行重新審視和處理,我們由此不會再束縛於傳統銀行/支付體系,意識應該發生轉變,用一種更為根本的方式去思考:什麼是Crypto Payment?如何透過Blockchain來建立全球支付,以及支付中的信用?面對全球性的支付體系,又該用什麼樣的組織形式來治理?

這篇文章彷彿是Lilin與Dee Hock前輩在時空交錯之間的對話,為那些疑惑指明方向,為這些方向帶去信念的力量。

以下,enjoy:

2017年底,因為先前參與某中央證券登記機構的區塊鏈業務平台,曾與SWIFT交流過區塊鏈技術,受邀參加SWIFT中國區年會來做一個區塊鏈技術的專題報告。在從東向西的四小時飛機旅行中,又順便重讀了《One From Many-Visa and Rise of Chaordic Organization》,中文譯名為《隱形VISA:面向未來的混序組織》,作者是參與籌建VISA並出任第一任CEO的Dee Ward Hock。

2007年剛進銀聯戰略部,剛好翻譯過Visa內部的文檔,名為《理念的力量》。當時網路/行動支付創新策略的佈局與思考也都是基於Visa/運通的策略對比起步,深受Dee Hock前輩們的理念影響。時隔十年重讀此書,才發現在「去中心化」的Blockchain/Crypto視角下,許多他的思考和表達竟然如此深遠的穿越了歷史。適時此時平流層上的陽光穿越舷窗,照在書頁的字裡行間,有深刻的感動湧起,只覺得此生若專心做好支付清算這一件事,也就心甘情願、廬幾無愧于己了。

他在後來總結過一段話:

「Visa真正且持久的成功將會屬於兩件無可比擬的事:

a. 與不同夥伴間合作關係的品質;

b. 多大程度上成功地為社區整體提供服務以及提供更大的利益。 」

這應該算是當下所謂「社區高於代碼」在五十年前的注疏版本。那個年代Visa也還不叫Visa,一個新的全球電子支付網絡在籌備多年之後,也逐步帶動了數據中心、POS終端、信用卡等多項創新技術與業務的興起,其歷史性的創造與建構從歷史的路徑積分來看,遙遙領先中本聰/賽博朋克們創建的電子現金,更不用說後來的Blockchain/Crypto浪潮了。

如同“自由並非代代相傳,每一世代的個體都必須不斷捍衛並奮力爭取”,對於絕大多數基本問題的探求和常識的獲取也是如此。世人皆知KK失控/主權個人/網路國家/可程式貨幣等等時鮮新品,Visa的創辦人Dee卻被大眾遺忘,潛藏在時光的角落。

Dee這一生以Visa網路成功求索、驗證了許多理念和判斷。包括但不限於:

a. 什麼是貨幣? 什麼是貨幣的「價值交換網」?

b. 什麼是「去中心化」?何等的機構可以成為「去中心化組織」?如何治理一個去中心化組織?

這兩個問題在今天被表達為Web3世代的核心特徵,既Crypto和DAO。

基於《理念的力量》與《混序》兩本書略作整理,汲取部分精華,稍加評點。並不存在一個具體的先賢完全奠定了完整的路徑,但總有某一個人點亮某個階段前面的路。我們的最佳選擇就是跟隨許多先賢的腳步,行在高處,審慎的實踐理念的力量。

註:以下以「DEE」開頭的段落代表原書中引述文字;以「Lilin」開始段落代表我的個人評述。

1.關於貨幣

DEE:「如果大部分資料開始移動得像電子脈衝— — 無線電波— — 甚至光束那麼快,那又將如何呢?很明顯,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並且不斷地加快步伐。 我們的陳舊觀點逐漸消失,傳統觀念開始轉變。觀照萬物。

DEE:「金錢將會成為以規律的能量脈衝為表現形式的字母性數據,並將以光速通過整個電磁光譜的無數路徑向全球範圍移動,而且成本微不足道。任何機構若能移動、操控及保證這種以規律的能量為表現形式的字母性數據,同時這些由字母性數據作為等價測度與交換中介被大家普遍使用和信賴,那麼,這類機構就是銀行。金錢的這些內在屬性有可能會導致一種新形式的全球貨幣的生成。

Lilin:由此誕生了不同的「字母性資料」的貨幣,也有不同的「等價測度與交換中介」。在我們曾經歡呼雀躍但又早已習以為常的「網路/手機銀行」時代,有銀行/支付機構作為代理人來記錄、保管、轉移貨幣。但Blockchain改變了一切。

DEE:「如果電子技術繼續發展,那麼,似乎顯然易見的是,200年來銀行業對貨幣的保管、借貸及交換的寡頭控制,將會無法挽回地被摧毀掉。國家對貨幣發行和控制的壟斷權也將受到侵蝕。優勢將會落到那些組織上,它們最為擅長處理和保證以有規律能量粒子為表現形式的字母價值數據。

Lilin:儘管Dee並不能預見全部的技術創造,但仍然給出偉大的猜想:以Blockchain為代表的新形態基礎設施及其組織確實是“最為擅長處理和保證”價值數據“,而”有規律能量粒子「則以Crypto/Token的形式出現了。

2. 關於信用卡及其業務本質

DEE:「我們所從事的信用卡業務的本性是什麼呢?信用是否真的就是我們業務的本性?當顧客遞給商家一張塑膠卡付帳時,這種交易的實質是什麼呢?很明顯,它表示商家願意把商品賣給那些希望購買其商品的預期的客戶。項主要的功能就是讓賣者認同買者,也讓買者認同賣者。

Lilin:Dee善於第一性的思考業務本質。不管表現為何種交易終端、介質和形態,交易的本質就是交易雙方的「信任「和」履約」。信任的背後則存在一系列的”授權“或”委託“,也存在針對交易雙方的”驗證“。是不是很熟悉? Don’t Trust, Verify It!

由此又展開了第二個問題,現有的金融體系為什麼是「中心化」的?因為能夠得到“信任”的機構,作為被“授權”/“委託”的對象,必須符合若干資質或者憑證,即所謂“持牌機構”,所有的金融遊戲都是在這些機構之間的“機構間」業務,而各種原因無法取得牌照的機構,當然無法列入其中。回到每一種交易的原初,大家當然會選擇自己信任的“代理人”,而不具備資格者則天然會試圖顛覆與革新,是為所謂的“金融創新”。

但實際上金融體系又早已是「去中心化」的,範圍局限在機構之間,為了避免單一機構完全掌控全部交易,從而篡改/偽造/毀壞交易本身,需要解耦金融機構。去中心化的前提或本質就是對於「授權」/「委託」雙方的本體和agent,認定其風險責任主體,並不斷的解耦其交易關聯。讓「信任」變得更「簡單」和「物件導向」。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實際上,「因為簡單,所以信任」。

DEE:「顯然,信用卡保證了買賣雙方都能安全地交換價值: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務,顧客在銷售票據上簽字確認,而此票據則被商家儲存以作為貨幣賒欠的憑證。賣方收到的貨款是當地的貨幣,而買方日後也是以自己本國的貨幣付帳。

DEE:明顯地,信用卡系統保證了買賣雙方不必了解彼此的語言、法律、貨幣、習俗或文化,即可啟動交換機制。事實上,許多發卡銀行允許客戶在交易後的一段時間內支付款項(銀行界的行話叫做「延期信用」),但這不過是一項輔助性服務,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功能。當把信用卡放到讀卡機上刷卡時,只是創造了一項以字母性資料為形式的金融資訊— — 取代了紙和筆。由是觀之,信用卡的第三項主要的功能就是價值資料的創造與轉移。

Lilin:Blockchain技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對交易的全部構成(支付-清算-結算)重新審視和處理,讓我們忘掉Layer0/1/2和密碼學當中的各種技術噱頭和看似層出不窮實則老調重彈的概念們,從業務本身出發,才會有生態的真正繁榮。回頭看,不會有人記得3G前夕WCDMA/CDMA2000/TD-SCDMA那些繁複精巧的概念,大家只關注我的外送幾點到。而儘管當年國貿的3G大會之一票難求,遠超過今日的共識大會和各種Web3峰會。

DEE:當我們拋棄傳統的觀點並對關於現實的機械性模型提出挑戰時,我們就不再受銀行業與支付系統既有行話的束縛。屆時,我們就會用一種更根本的方式去思考,而另一次的意識轉變也會隨之出現。現在看起來這種想法似乎既普通又顯而易見,但那時卻頗具啟示性。我們所從事的並不是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這個稱呼是來自銀行業的行話,它其實是個誤稱。這種卡只不過是負載有作為貨幣價值交換的符號的一種工具。它以一張塑膠卡的形式被採用,也不過是時代和環境因素的巧合罷了。我們真正從事的其實是貨幣價值交換的業務。

3. 關於支付清算網絡

DEE:「老猴子思維和我開始急速地將這些零碎的思緒湊合在一起。如果我們的業務是保證和處理買方與賣方之間的價值交換,那麼買賣雙方會在何時何地進行交易呢?由於現代交通的發展使時間大大縮減,買方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出現,遍布全球,不分晝夜。任何時間向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

Lilin:這一點在Bitcoin開創的Crypto世代,以傳統想像不到的速度實現了。 Crypto的基本變化來自於金融基礎設施的改變:清算時間從T+N到了理論上的1秒鐘,使得傳統需要投行介入的大宗信用交易,可以變成快速靈活流動性充沛的零售類交易;取消了時間的概念代之以塊高,則無限的打破了全球時區帶來的定價壟斷。

Dee設想的7*24小時交易被充分的演進:從模擬世代的全球化交易,進入了真正的數位時代。其意義,類同於從類比通訊網絡到了數位通訊網絡,儘管訊號還是不太好,但LTE已經給出了前進的方向。人類只需要構想場景,無腦投資基礎設施,而不再需要擔憂多餘的頻寬可以用來做什麼了。儘管每個時代總有愛操心的人存在。

DEE:」令人興奮的領悟接連而來。任何組織只要能在一天24小時、一周七天,於遍及全球的任何地點保證、傳輸及處理以有規律的電子形式出現的交易,就可取得一個超乎我們想像的大市場— — 世界上所有的價值交換都在其中進行。速度加快其普及的進度。 但這有個問題:沒有銀行能做得到,也沒有大型的股份公司能做得到,甚至連國家都做不到。組織形式能這樣做。怎麼聯繫起來呢? 這就需要一個超凡的組織,以全新的方式將這些極端複雜多樣的機構和個人聯繫起來。

Lilin:Dee的技術限制顯然導致了他的過度樂觀,如同黃金時代的物理學家宣稱已經解決了所有物理問題。但預見性判斷只有一個超凡的組織才能駕馭全球的廣域交易,而不是任何單一國家/機構。從過去將近15年的Crypto演進歷史來看,根本在於全球化條件下,沒有一個單一實體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偏偏在恰當的機緣下,Bitcoin出現了。

4. 組織

DEE:」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組織,連結一個由人們所共享的理論學習與經驗學習所組成的龐大而復雜的體系,以及聯合關心製度失敗並承諾為改善這種狀況而盡一份力的各個階層的個人與任何類別的團體。具混序性的組織的概念。

Lilin:「混序」也許給了未來DAO的前進方向,絕對的「去中心化」只意味著秩序的消解與不存在。永遠需要明確風險責任主體,才是建構「共識」、達成「共和」式創新的基本路徑。

DEE:」Dee絞盡腦汁,他清楚知道,大多數公司採用的都是:他所厭惡的那種「命令與控制」僵化等級體制。現在他和他那「猴子式想法」將拋開這一切,直接切入公司本質:公司的核心是什麼? Dee在回憶錄中寫道:「商業型公司或其他組織的本質就是理念,所有的機構不外乎就是不同人為了共同的目標將各自的才智集合在一起。一個古老而權威思想將這個概念具體化為「社區」。 “社區”, 哈哈,“社區意味著共同目標”。

這也意味著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共同的理念和原則,這些是否就是構成公司的理想基因?這些能夠成為創立新的金融機構所需的象DNA一樣的基石嗎?

Dee看到前進的方向:如果我們開始研究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念和原則,這條路會指向哪裡呢?幾個小時後,Dee帶著滿腦子的想法去見他的同伴。他說:今天我們不再討論銀行、金錢和信用卡;我們討論理念,原則和共同的目標。 ……找到能將銀行聯合成自治組織的共同點,這個自治組織將如Dee預想的那樣,發展成為數據清算機構。按照Dee描述的場景,在討論理念和原則時,他和他的同事不像是談論金錢和合作機構的四個銀行家。他們似乎更像Thomas Jefferson、James Madison, James Monroe 和Alexander Hamilton討論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基本原則。事實上,Dee日後稱他們的小團體為「Visa創建之父」。

「他和他的同伴最終達成什麼樣的理念和原則呢?」正如Dee在他的回憶錄中寫的,四個男人一起列出一個大單子:

第一條:這個組織由全體成員共同擁有,成員間完全平等。任何一個成員沒有控制權或特權;

第二條:所有成員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條:這個組織對所有合格成員開放;

第四條:權力、職責和資源應適當地分割和分享;

第五條:權力由所有獨立機構平等享有;

第六條:盡最大可能,確保每一件事情都是自願的;

第七條:這個組織應該自然變化,而不該被迫改變;

第八條:管理機構之間是應當是平行、有彈性且永久的。

Lilin:Visa的組成當然有賴於更複雜的因素。但類似的創意建構為何一次的出現在以美國尤其是矽谷代表的現代性社會? (Visa的總部在SF,這是另一個故事,可以再寫一篇文章了。)

如同為何Crypto的核心創新都沒有出現在東方?原因並不落實在聰明、勤奮、資金等等,甚至不根源於所謂的“制度”,更不是泛泛的“人性”。 “innovation”源自於擁有足夠“正當性”與“合法性”法統的“共識”,也就是所謂的“共和”republic。如果不願意接受時間尺度上長期的看似沒有進展、各種無效甚至愚蠢的爭論吵鬧、對立分歧,而是拿破崙/高歡式的快刀斬亂麻,就會陷入「僭主式」的「彎道超車”陷阱。以追求「效率」為優先的人群,不論有多麼聰慧機敏、執行力過人,一旦決定性的走出了「激進主義」擴張和發展的這一步,就宿命式的失去了innovation源泉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加持。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本聰的退隱消失恰恰完美了解決了聖馬丁/華盛頓問題,才有了之後的「湧現」。東方社會以今生今世甚至五年十年內的成就和財富作為第一優先級,那麼就永遠失去了到達innovation源頭的機遇,遑論全球領導力和定價權了。這一點不僅解釋了華人社會在Crypto世界的真實地位與長期定位,同樣可以解釋過去四十年所有「自主創新」的迷夢,今天風起雲湧的國產LLM們又再一次走上了紅旗/龍芯前輩們的道路。當然,他們有不同的獲利模式:)

DEE:如果提煉出他們的精髓,他們基本理念和原則是:

“合作”、“合夥”、“程序民主”、“平等”、“權力共享”、“開放”、“信任”,即社團精神。

Dee感到開心,他和他的同事描繪出願景,以及指引願景實現的原則:創立一個民主、自治的銀行合作組織,銀行可以透過這個組織共同管理和清算發生在全球任何地方的信用卡交易。短期內,合作組織可以處理美洲銀行卡交易,但長遠來說,他可以發展成為Dee所描繪的樣子:全球領先的數位交易處理系統。

Dee相信新的合作組織將不會被美洲銀行或其他任何某個銀行控制。相反,他是在共同信任基礎上運作的合作機構,人們以及各自的銀行基於共同的利益和收益走到一起— — 更大的收益是他們的顧客和社區。其他人也基本上同意Dee的想法,因此,還有一個原則,儘管沒有明確聲明,但已印在他們的理念和原則中:“獨立”

Dee清楚知道:關係網絡與專家資源的整合(即建構Visa社區,而不是任何硬體或軟體,或任何交易量或成員利潤的指標)將對其終極目標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2022年7月16日,Dee在他93歲的年紀與世長辭。

故事則遠遠沒有結束。

即便是在故事的開始,也有另外一條隱密而榮光的偉大線索。那個開創了BOA美國銀行的義大利人:傳奇APGIANNINI。

2018年的7月21日,我在舊金山開會,偶遇555 California Street。

加密付款:從“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傳奇已經離開,傳奇永不落幕。

過去十年,認識了很多全球頂尖/或至少被稱為一流的經濟學家,還有大量Crypto從業的領導者/專家們,發現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有搞清楚“清算”和“結算”的區別,恰恰又都以「支付」來代稱。無數世代的人,都會忘記了「學習」的真意:如同不回到科學史則無以談科學的演進,不回到支付清算和貨幣的歷史,也同樣無法真正了解Crypto變革的偉大意義和征程上的榮耀石碑。

還好我和我的夥伴們沒有忘記這一點,「理念的力量」不同於需要充值的「信仰」們,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方可始終。還好過去五年,一個健壯、穩定、可擴展的公共帳本基礎設施和幾乎所有的周邊工具/技術中間件都已完成並經過了實際考驗。

基於此,面向業務的支付清算迫在眉睫,如同2005–2010年行動互聯網的前夜,新的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就在路上,意味著新的全球化2.0及其商業浪潮昭然若揭。 2023年即將全面揭開序幕,是為全球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序章。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