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應用代幣的新財務模型如何產生現金流

  • 基礎設施代幣——對應於第1層網路(或計算棧中的相鄰部分,如第2層)——其經濟模型已發展成熟並被廣泛理解,這些模型基於對區塊空間的供需關係。但對於應用代幣——在區塊鏈之上部署服務的智能合約協議,它們傳遞了「分散式業務」中的權利——經濟模型仍在解決之中。

  • 應用代幣的商業模式應該像其底層軟體一樣具有表現力。為此,我們引入了應用代幣的現金流——這種方法使應用程式能夠創建寬容、靈活的模型,用戶可以選擇他們如何因提供的價值而獲得獎勵。這種方法從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合法活動中創造費用,鼓勵更大的合規性。同時,它也最大化了協議累積的價值,同時鼓勵治理最小化。

  • 我們在這裡分享的原則適用於所有web3應用程式——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到去中心化社交應用程式、DePIN網絡,以及兩者之間的所有領域。

代幣模型面臨的挑戰

基礎設施代幣受內嵌的供需關係影響:需求增加時,供應量減少,市場隨之調整。許多基礎設施代幣的這種原生經濟基礎因以太坊改進提案1559(EIP-1559)而加速發展,該提案為所有以太坊交易實施了基礎費用,這些費用將被燃燒。但儘管有零星的購買和燃燒模型嘗試,應用代幣並沒有類似EIP-1559的模型。

應用程式是區塊空間的使用者,而非提供者,因此它們不能依賴從使用它們區塊空間的其他人收集的燃氣費。這就是為什麼它們需要發展自己的經濟模型。

這裡也存在一些法律挑戰:基礎設施代幣的經濟模型由於典型區塊鏈交易的通用性質和它們使用的程序化機制,更少受到法律風險的影響。但對於應用代幣的經濟模型,涉及的應用程式可能依賴受監管活動的促進,並可能需要治理代幣持有者的中介——這使得經濟更加複雜。一個促進在美國高度受監管的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與以太坊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內在和外在挑戰的結合意味著應用代幣需要一種不同的經濟模型。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一種設計協議的方法,以補償應用代幣持有者提供的服務,同時最大化協議收入,激勵監管合規,並納入治理最小化。我們的目標很簡單:透過現金流,給予應用代幣與許多基礎設施代幣已經擁有的相同的經濟基礎。

我們的解決方案專注於解決應用代幣面臨的三個問題:

  1. 治理方面的挑戰

  2. 價值分配上的挑戰

  3. 受監管活動的挑戰

1. 治理挑戰

應用代幣通常具有治理權,而分散自治組織(DAO)的存在可能引入了基礎設施代幣所沒有的不確定性。對於在美國有重要業務的DAO,如果DAO對協議收入有控制權或中介協議的經濟活動並使其程序化,可能會出現風險。為了避免這些風險,專案可以透過最小化治理來消除DAO的控制。對於無法這樣做的DAO,懷俄明州的新分散非註冊非營利協會(DUNA)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法律實體,可能有助於減輕這些風險並遵守適用的稅法。

2. 價值分配挑戰

應用程式在設計向代幣持有者分配價值的機制時也必須小心。結合投票權和經濟權利可能會引起美國證券法的關注,特別是像按比例分配和代幣購買銷毀這樣簡單直接的機制。這些機制看起來類似於股息和股票回購,可能會破壞代幣應該與股權有不同的監管框架的論點。

專案應該探索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以一種有利於專案的方式獎勵代幣持有者對專案的貢獻。許多項目鼓勵積極的參與,包括營運前端(Liquity),參與協議(Goldfinch),以及作為安全模組的一部分質押抵押品(Aave)。這裡的設計空間非常開放,但一個好的起點是列出專案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確定應該鼓勵他們哪些行為,並決定協議透過這種激勵可以創造什麼整體價值。

為了簡化起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假設一個簡單的補償模型,即獎勵代幣持有者參與治理,儘管還有其他方案。

3. 受監管活動的挑戰

促進受監管活動的應用程式在設計代幣持有者價值累積機制時也必須小心。如果這些機制從未經許可的前端或API中累積價值,而這些前端或API並未遵守適用法律,代幣持有者可能會從非法活動中獲利。

大多數針對這個問題的提議解決方案都集中在限制價值累積到在美國被允許的活動中——例如,只對涉及某些資產的流動性池的協議費用進行激活。這使得專案受到監管方法的最低公共分母的限制,並破壞了全球自治軟體協議的價值主張。這也直接破壞了治理最小化的努力。確定哪種費用策略從監理合規的角度來看是可行的,不是DAO的適當任務。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計畫應該能夠在任何活動被允許的司法管轄區收取費用,而不必依賴DAO來確定什麼是被允許的。解決方案不是要求在協議層級遵守監管,而是確保只有當產生費用的前端或API在前端所在地遵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時,才會傳遞協議產生的費用。如果美國規定對某個應用程式促進的某種類型的交易收取費用是非法的,即使這種活動在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國家都是完全被允許的,那可能會導致該應用程式的代幣經濟價值降至零。在費用累積和分配方面的靈活性最終等於面對監管壓力時的韌性。

一個核心問題:追蹤費用

費用的可追溯性對於解決不合規前端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至關重要,同時不引入審查風險或使協議需要許可。有了可追溯性,應用程式可以確保代幣持有者累積的任何費用僅來自代幣持有者所在司法管轄區合法合規的前端。如果費用不可追溯,將無法將代幣持有者與從非合規前端(即,由非合規前端收集的費用)累積的價值隔離開來,這可能會使代幣持有者面臨風險。

為了使費用可追溯,協議可以使用一個兩步驟應用程式代幣質押系統設計。

步驟1:確定產生費用的前端,

步驟2:根據自訂邏輯將費用路由到不同的資金池。

映射前端

費用可追溯性要求將一個網域對應到一對公/私鑰。如果沒有這種映射,惡意前端可能會偽裝交易,假裝它們來自一個誠實的網域。密碼學允許我們「註冊」前端,將網域到公鑰的映射不可變地記錄下來,證明網域確實控制著那個公鑰,並使用所謂的私鑰簽署交易。這使我們能夠將交易,因此也就是費用,歸因於特定的網域。

路由費用

一旦費用來源可追溯,協議就可以決定如何分配這些費用,既能保護代幣持有者不接收來自非法交易的費用,同時也不會增加DAO的去中心化治理負擔。為了幫助說明這一點,可以想像應用代幣質押的可能設計範圍,從為每個前端提供一個質押池,到為所有前端提供一個質押池。

在其最簡單的構建中,每個前端的費用可以被路由到一個特定的前端質押模組。透過選擇質押給哪些前端,代幣持有者將能夠決定他們接收哪些費用,並避免任何可能使代幣持有者處於法律風險的費用。例如,代幣持有者可能只選擇質押給與一個在歐洲獲得了所有監管批准的前端相關聯的模組。雖然這種設計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相當複雜。如果有50個不同的前端,就可能存在50個質押池,費用的稀釋可能對代幣價值產生不利影響。

在設計譜系的另一端,每個前端的費用可以集中在一起——但這違背了費用可追溯性的初衷。如果所有費用都集中在一起,就無法區分合規前端和不合規前端的費用——一個壞蘋果會毀了整桶。代幣持有者將被迫在不接受任何費用和質押在一個他們將從其管轄區域內不合規前端的非法活動中受益的池子之間做出選擇——這個選項可能會阻止許多代幣持有者參與,或可能導致系統回到目前次優設計,即DAO必須評估費用可以應用在哪裡。

透過設定解決費用可追溯性問題

這些複雜性可以透過設定來解決。考慮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為其創建前端,任何前端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質押模組的無需許可的智能合約協議應用程式。讓我們將這個協定應用程式的一個前端稱為app.xyz。

App.xyz 可以遵循其所在地司法管轄區的特定合規規則。從app.xyz 起源的應用程式活動會產生協議費用。 App.xyz 有自己的質押模組,代幣持有者可以直接將他們的代幣質押到該模組,或者質押給一個想要單獨挑選他們認為合規的前端組合的設定人。這些代幣質押者將以他們質押的前端集合的費用形式獲得收益。如果一個前端產生了100美元的費用,並且有100個實體各自質押了1個代幣,那麼每個實體有權獲得1美元。設定人最初可能會為他們的服務收費。未來,政府可能會對其司法管轄區中合規的前端進行鏈上認證,以幫助保護消費者,附帶好處是自動化設定。

這種模型中一個潛在的風險是,不合規的前端可能因為缺乏合規前端的行政開銷而更便宜地運作。它們還可能設計模式將前端費用回收給交易者,以進一步激勵他們的規避行為。兩個因素可以減輕這種風險。首先,大多數用戶實際上希望前端遵守他們當地的法律和法規。這對於大型、受監管的機構尤其如此。其次,治理可以作為最後的手段或對一再違反規則並危及應用程序可行性的不合規前端的“否決權威”,從而抑制不良行為。

最後,所有不是透過註冊前端啟動的交易產生費用將存入一個統一的質押模組,使協議能夠捕獲由機器人和其他直接與協議智能合約互動的交易產生的收入。

從理論到實踐:將方法付諸實踐

讓我們更詳細地重新審視應用程式代幣堆疊。為了方便前端質押,協議需要建立一個註冊智能合約,前端需要在此註冊。

  1. 每個前端或API都可以在其網域的DNS記錄中新增特殊的TXT記錄,如ENS DNS整合。這個TXT記錄包含前端產生的一對金鑰的公鑰,這個公鑰一旦產生就被稱為憑證。

  2. 前端客戶端隨後可以呼叫一個register() 函數,並證明它擁有其網域名稱。將網域名稱對應到憑證公鑰,反之亦然,這些資訊被儲存起來。

  3. 當透過客戶端建立交易時,它也會使用其憑證公鑰簽署交易負載。這些資訊被捆綁在一起傳遞給應用程式的智慧合約。

  4. 應用程式的智能合約驗證證書,檢查它是否對應正確的交易主體,並且已經註冊。如果是,交易就會被處理。交易產生的費用隨後被發送到一個FeeCollector 合約,同時附帶網域資訊(來自註冊表)。

  5. FeeCollector 允許設定人、使用者、驗證者等直接對一個網域或一組網域質押代幣。這些合約必須追蹤每個網域上質押的代幣數量、每個地址在該質押中的份額,以及他們質押的時間長度。流行的流動性挖礦實現可以作為這個合約邏輯的起點。

  6. 已經對設定人質押(或直接對費用管理合約本身質押)的用戶隨後可以根據質押到域名的應用代幣數量提取相應的費用份額。這種架構可能類似MetaMorpho/Morpho Blue。

這種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應用程式DAO治理負擔的情況下引入。實際上,治理責任可能會減少,因為費用開關可以對協議所促進的所有交易永久開啟,從而消除DAO對協議經濟模型的控制。

基於應用程式類型的額外考慮

雖然這些原則廣泛適用於應用程式代幣經濟模型,但根據應用程式的類型,也可能有其他的費用考量:建立在第1層或第2層的應用程式、應用程式鏈,以及使用rollups建構的應用程式.

L1/L2應用程式的考量

在第1層(Layer 1)或第2層(Layer 2)區塊鏈上的應用程式直接在鏈上部署智慧合約。當用戶與應用程式的智慧合約互動時,會收取費用。這通常透過一個易於使用的前端(如應用程式或網站)發生,前端作為零售用戶和底層智慧合約之間的介面。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費用都將源自於該前端。上面關於app.xyz的例子說明了對於第1層應用程序,費用系統可以如何運作。

應用程式可以不依賴策展人來篩選前端費用,也可以對貢獻網路費用的前端採取白名單或黑名單方法。這裡的目的仍然是確保代幣持有者和整個協議不會因為非法活動而獲利或受益,並遵守特定於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和法規。

在白名單方法中,應用程式將為前端發布一套規則,建立一個遵守規則的前端註冊表,向選擇加入的前端發放證書,並要求前端質押代幣以接收應用程式費用的一部分。如果前端不遵守這些規則,它們將被削減,並取消其費用貢獻的證書。

在黑名單方法中,應用程式不必建立任何規則,但啟動應用程式的前端將不是無需許可的。相反,應用程式將要求任何前端在啟用前端使用應用程式之前,提供法律事務所的意見,證明前端符合其司法管轄區的合規性。一旦收到意見,應用程式將向前端發放費用貢獻的證書,只有在應用程式收到監管機構通知前端不合規的情況下才會被撤銷。

費用路徑將反映前幾節提供的範例。

這兩種方法都顯著增加了去中心化治理的負擔,要求DAO要麼建立和維護一套規則,要麼評估關於合規性的法律意見。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將這種合規負擔外包給設定人會更可取。

應用鏈的考慮因素

應用鏈是針對特定應用的區塊鏈,其驗證者僅針對該應用程式工作。

作為工作的回報,這些驗證者會收到付款。與第1層區塊鏈不同,那裡的驗證者通常基於代幣的通膨發行獲得獎勵,一些應用鏈(如dYdX)則將客戶費用傳遞給驗證者。

在這種模式下,代幣持有者必須質押給驗證者才能獲得獎勵。驗證者成為經過設定的質押模組。

這項工作設定與第1層驗證者不同。應用鏈驗證者解決特定應用的特定交易。由於這種差異,應用鏈驗證者可能承受與其促進的基礎活動相關的更高程度的法律風險。因此,協議應該給予驗證者根據其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和他們自己的舒適度執行工作自由。重要的是,如果其驗證者集合在地理上是分散的,這可以在不危及應用鏈的無需許可性或使其面臨重大審查風險的情況下完成。

希望利用費用可追溯性好處的應用鏈的架構將與第1層應用程式類似,直到費用通道。但驗證者將能夠使用前端映射來確定他們希望處理來自哪些前端的交易。任何給定交易的費用隨後將流向活躍的驗證者集合,而選擇不參與的不活躍驗證者將錯過這些費用。從費用的角度來看,驗證者執行與上文討論的質押模組設定人相同的功能,而對這些驗證者的質押者可以確保他們沒有從任何非法活動中獲得收入。驗證者也可以選出一個策展人來決定哪些前端在每個司法管轄區合規。

應用程式匯總注意事項

Rollups擁有自己的區塊空間,但可以繼承另一條鏈的安全性。如今大多rollups都有一個單一的序列產生者,負責排序和包含交易,儘管交易可以透過一個稱為「強制包含」的過程直接提交給第1層。

如果這些rollups是特定於應用的,並將它們的序列產生者確立為唯一的驗證者,那麼由該序列產生者包含的交易所產生的費用可以基於合規前端的設定集分配給質押者,或作為一個通用池。

如果rollups去中心化它們的序列產生者集合,序列產生者就成為了事實上的設定質押模組,費用管道將反映應用鏈的情況。序列產生者取代驗證者進行費用分配,每個序列產生者可以自行決定接受哪些前端的費用。

儘管應用代幣有許多可能的模型,提供策展質押池是一條向前發展的路徑,有助於解決應用所獨有的外在挑戰。透過認識到應用程式面臨的內在和外在挑戰,創辦人可以更好地從頭開始為他們的專案設計應用代幣模型。

致謝:我們要感謝Porter Smith啟動了這個專案。

這裡表達的觀點是個別AH Capital Management, LLC(「a16z」)人員的個人觀點,並非a16z或其附屬公司的觀點。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