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與代幣化存款:為何差異如此重要

作者:Noelle Acheson,CoinDesk;編譯:白水,金財經

鑑於代幣化存款和穩定幣都是鏈上法幣,它們聽起來可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區別不僅對用例和我們對區塊鏈潛力的理解很重要,而且對監管如何發展也很重要。它們也以不同的方式凸顯了我們對貨幣的理解正在改變。

代幣化存款,有時也稱為存款代幣,是法定貨幣銀行存款的區塊鏈代表。它們由銀行發行,由這些銀行的法定存款支持,並且可以在私人或公共區塊鏈上運行(儘管由於這些實體受到嚴格監管,因此它們希望完全控制訪問權限)。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摩根大通的JPM Coin,它們用於結算摩根大通客戶之間的交易。在其他情況下,例如法國興業銀行的EURCV,它們可以轉移給沒有在發行銀行開立帳戶的客戶,但必須將其列入白名單。

代幣化存款透過消除交易和結算執行中的一些步驟來提高法定貨幣的效率,同時提高發行人的透明度和靈活性。

另一方面,儲備穩定幣* 是由法定貨幣支持的區塊鏈代幣。發行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銀行,承諾透過允許隨時贖回來保持代幣相對於所選法定貨幣的價值穩定。 (*其他類型的“穩定幣”,如演算法穩定幣和收益穩定幣,差異很大,暫時不考慮。)

這聽起來像是代幣化的存款,但事實並非如此。穩定幣不代表存款,而是透過支持儲備與法定貨幣價值掛鉤:一個小小的差異卻帶來巨大的差異。

差異是操作上的、概念的和法律上的。

它們做不同的事情

在操作方面,存款代幣從一個客戶轉移到另一個客戶通常會觸發法幣從一個帳戶到另一個帳戶的連結。代幣代表銀行存款,因此法幣帳戶餘額理論上必須與代幣帳戶餘額相符。

另一方面,穩定幣不涉及在後台調整法幣帳戶。它們在使用者之間自由轉手,底層儲備帳戶不需要關心。它只需要按需兌換,由誰來兌換並不重要(這是一個小小的簡化,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兌換,但並不重要——那些不兌換的人可以在多個平台上用穩定幣兌換法幣)。

這引出了概念上的差異。存款代幣旨在成為傳統存款的更具流動性的版本,而不是替代品。它們不是要取代法定貨幣,只是讓它更有效率。

然而,穩定幣更像是一種替代品。它們最初是為了避免法定貨幣的需求而創建的,當時加密貨幣交易所無法獲得銀行帳戶。它們迅速成為不僅是一種變通方法,而且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更快、更便宜),可以在交易所之間轉移資金,即使在有法定貨幣入口時也經常被優先考慮。

存款代幣由銀行為銀行客戶創建。它們代表銀行存款。

穩定幣最初是為那些無法獲得銀行帳戶的人創建的。它們是銀行存款的替代品。它們代表價值,而不是商業安排。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是不記名票據:誰持有它們,誰就擁有它們。它們是資產。

存款代幣不是不記名票據。它們代表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即銀行存款。

這給我們帶來了這兩個概念可能的法律演變。原則上,從監理機關的角度來看,銀行存款代表沒問題,而銀行存款替代品則更成問題。

這就是它變得特別有趣的地方,也是這兩個概念意外開始融合的地方。

這也是它變得哲學的地方。

這對於貨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貨幣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單一性”,即無論誰持有或以何種方式持有,一美元就是一美元(選擇一種貨幣)。這是監管機構希望控制美元發行的原因之一,以確保貨幣法的基本假設之一始終成立。在一個有多個美元發行者且沒有中央擔保人的世界裡,也許並非所有美元都是平等的。

正如我們所見,穩定幣並不總是滿足「單一性」。一個USDT 或一個USDC(選擇兩個最大的例子)並不總是等同於一美元,儘管它們往往會恢復到基礎價值。因此,監管機構在技術上不能將它們視為「貨幣」。此外,Tether(市場上最大的穩定幣USDT 的發行者)不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 的保險,因此1 USDT 背後的擔保與1 美元背後的擔保不同,這在理論上可能會影響貨幣價值。

那麼,如果不是“貨幣”,那麼穩定幣是什麼呢?證券,類似可交易的貨幣市場基金?這有點奇怪,因為它們被用作貨幣,而且肯定不符合豪威測試的「利潤預期」標準。 「共同企業」是另一個豪威標準,其成功與發起人或投資者池有關,也很難證明。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滿足了貨幣的「既定」定義:它們結算交易,被廣泛接受,是許多資產的記帳單位,可以長期保持其價值。

但它們打破了單一性要求,這對決定誰可以合法發行和使用它們的監管機構來說是一件大事。

如果它們最終因為缺乏單一性而被歸類為證券,類似於無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那麼我們就會有以前截然不同的概念的融合,這可能會開啟金融運作方式的更深層次的轉變。透過穩定幣,證券可能會成為廣泛接受的貨幣替代品。

一美元不是一美元

好吧,那麼在監管機構眼中,存款代幣可以被視為貨幣,而穩定幣則令人困惑地不是,對吧?別這麼急。

存款代幣可能代表貨幣,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法律上就是貨幣。首先,它們面臨不同類型的風險。銀行存款實際上並非全部存在——大多數都是藉出或投資的。因此,如果銀行倒閉,存款代幣可能會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得到支持。存款也是如此,但它們通常至少有部分保險。目前,代幣化存款沒有。

技術故障可能導致付款錯過甚至重複,可能導致存款代幣餘額與法定帳戶餘額不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誰來決定?

此外,一些創新的銀行思想家談到了引入存款代幣可編程性的可能性,以提高其效率和靈活性。有條件付款更多的是一個錢包問題。但想像一下,存款代幣包含一段代碼,可以觸發某個功能,例如訪問出價或支付股息,這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這聽起來很酷,但它將存款代幣的特徵變成了不僅僅是貨幣代表的東西。如果代幣可以變成其他東西,它還是錢嗎?它是否滿足「單一性」要求?它是否符合交換媒介、價值儲存和記帳單位的建立定義標準?

我希望,一種新型轉移技術在「老派」貨幣經濟學強大但有限的範圍內爆發所帶來的難題將使更多人意識到更新定義和概念的必要性。

就目前情況而言,監管機構被對過去理解的狹隘堅持所束縛,拒絕接受新技術需要新的思維方式。透過將「可接受」的用途限制在我們已經可以做的事情上,當局正在阻止真正的創新來幫助鞏固和改善進展。

這讓我想起了史丹佛大學教授保羅·薩福的一句話:“我們傾向於使用新技術更有效地完成舊任務。我們為牛鋪路。”

當然,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第一步是認識到新的飛牛不再需要道路,現有的貨幣定義不必要地受到限制,阻礙進步的監管機構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