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nt聯合創辦人:智慧合約區塊鏈的未來十年

作者:Jesse Walden,Variant Fund共同創辦人;編譯:0xjs@黃金財經

智慧合約區塊鏈的頭十年誕生於比特幣最初的密碼龐克價值觀:抗審查、開源、無需許可,以及在共享世界電腦上建立民主/公平互聯網的新希望。
如今,這些意識形態價值觀正面臨市場壓力,因為主流市場重視不同的東西:性能、成本、獲利能力、合規性。

強大的技術很少能按照其創造者或早期採用者的意圖去使用。看看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與比特幣ETF或USDC 的比較。

隨著智慧合約區塊鏈的原始價值與主流市場價值融合,未來十年可能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智慧合約平台的許多日益增長的用例(法定穩定幣/RWA、開放式金融、許多DePIN 網路)既不是去中心化的、無需許可的,也不是抗審查的,而只是利用底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實現開放性、互通性和結算。應用程式也越來越多地抽象L1 加密貨幣,這些貨幣在歷史上被視為抗審查的“互聯網貨幣”,導致許多人重新思考最大市值代幣的價值主張,包括下一代公鏈的基礎資產。

對於早期採用者來說,這可能很難接受。這不是行業許多人所期待的。這是否意味著它結束了?

我不這麼認為。但這可能只是序章的結束。

為了滿足市場對其價值的要求,加密貨幣正在商業化。商業化,特別是開放/ 無需許可的軟體的商業化,是將好主意帶給最大受眾的形式因素,從而對世界產生最大的影響。

商業化往往伴隨著妥協。機會在於塑造這些妥協的性質,從而塑造商業影響的結果。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放棄意識形態的教條,適應場上的遊戲,競爭,並嘗試引導事情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例如,為了擴大規模而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出妥協(無論是透過Rollup還是整合架構)可以更好地服務將錢包交到人們手中的用例。如果這可行,下一個機會就是改善去中心化——然後,教會更多的人學習傾向於原始意識形態的新事物。

對我來說,這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我非常在意最初的意識形態;正是這種吸引力把我帶到了這裡。話雖如此,我更在意的是影響力。我在一個不同的創意場景中學到了這個教訓。我在蒙特婁上大學,當時那裡的文化場景異常豐富(Arcade Fire、Tiga、A-Trak、Chromeo、Grimes、Vice、American Apparel 等)。從這個當地場景中湧現出來的事物也迅速走向了全球,透過網路傳播並與其他時髦場景融合,尤其是2004-2012 年的音樂部落格(Hype Machine,有人知道嗎?)。

很快,這種場景就與主流市場融合了。這種融合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老套的藝術家和品牌來獲取聲音和文化的精髓,去除細微差別,以一種流行但乏味的方式包裝成零售品。同時,少數開創了這種原始場景的藝術家和創意人士堅持了下來,成為流行文化的固定人物。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通常必須在原始運動和大眾可以感知到的東西之間做出足夠的妥協。這種決心和務實的結合令人欽佩,因為它具有最大的影響力,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動文化向前邁進了一步。

因此,如果你覺得讓你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價值觀正在被主流市場稀釋——我聽說了這一點,但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它——因為就影響而言,加密貨幣的商業化可能意味著真正的機會才剛開始。我將嘗試更具體地寫出這個機會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例子。我在昨天關於「只有加密貨幣」/「有加密貨幣更好」的文章中對此進行了粗略的闡述,但還有更多要說的。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