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佐爺;來源:佐爺歪脖山
肥瘦相間,不知火舞,饕餮盛宴,而今安在哉?
Bitcoin is Time, ETH is Money, so What is Crypto?
多年前,我曾讀過一篇文章,《Bitcoin is Time》,比特幣的價值會透過時間表現出來,每當行業和個人迷茫時,我都會反覆閱讀,相信時間的偉力會改變人們的既有認知,如果人們不改變,那就消滅他們,就像歷史上的任何技術進步都需要獻祭「老航太」一樣。
加密技術早已有之,去中心化的貨幣也曾在貝殼中體現,貨幣的非國家化也是無政府主義的精神文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技術敘事的乏力,去中心化變的不再重要,而國家化以合規之名大行其道,跟政府合作、跟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聽起來比和地下世界合作更上得了檯面。
BTCFi 也許是華爾街和Crypto OG 最主要的共識交叉地帶,但這會在根本上改變Crypto 的非國家化導向,如果利用加密貨幣對抗俄羅斯和北韓是自由主義,那麼順應美國也是嗎?
至少CZ 和SBF 認為是,或許還有Vitalik。
隨著Bankless 的影響力,針對ETH is Money 的屬性判斷成為行業熱點,雖然在大A 的狂暴表現下熱度不及以往,但至少慶幸還有人在思辨加密貨幣的現在和未來,而Solana Firedancer 的火舞確實沒有太多人關心,性能之戰已無人問津。
仔細想了一下,人們對底層公鏈技術的最後一次爭辯是以太坊的The Merge,之後人們習慣了接受,因為去中心化的治理架構下的Core Memeber 仍然有效控制著公鏈生態的整體走向, TheDAO 之時,TheMerge 之時,皆是如此,那就不需要爭辯,接受就好。
科技的乏力,市場以排斥VC 幣的方式表現出來,2024 年的主旋律是對交易所上幣節奏的反抗,這種暴烈的反抗帶火了TON 和Solana 上Meme Coin,但和初代Dogecoin 的戲謔精神不同,本輪Meme 熱潮中受益最大的是Meme Coin 發射平台,而Memecoin 自身,則市值愈發變小,一代不如一代。
時至如今,市值排名最高的仍是初代Meme,一如公鏈賽道只能容下BTC 和ETH,剩餘的鏈只能爭奪「第三條鏈」地位,上個週期是Avalance/Near 和Solana ,這一輪是Solana 和TON,而Solana 和TON 的重點也不約而同放在Meme、小遊戲等具有高度PVP 色彩的線上菠菜遊戲。
在最近的半年裡,我一直沿著加密技術的發展史去推演未來,從橢圓曲線演算法到施諾爾簽名,再從ZK 到FHE 密文可計算的願景,但很可惜,技術敘事似乎已經走到盡頭,為什麼?
繼續回想,中本聰製造比特幣,只用到了加密技術,只想做支付這一件事,而後的以太坊借助智能合約提出世界計算機的宏偉願景,在分片短期無法實行後轉向PoS 和以Rollup 為中心的擴容路線,因此製造了從繁榮到混亂狀態無縫銜接的的L2/Rollup 體系,直至如今MegaETH 和RISE Chain 等極致利用硬體優化體驗的高性能L2 成為Vitalik 的新歡。
無獨有偶,硬體、優化Gas Fee 和高性能,這基本上就是Solana 1.0 和Solana Firedancer (2.0) 的全部要義,如果沿著這個方向發展,那Crypto is TPS.
如果此路可通,那Solana 就是第三條鏈,如果此路不通,那麼Crypto 的技術敘事還需要給出新的答案,究竟何種能力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而不是Buidlers 和VC 們需要的。
應用匱乏時代的速食協議
2016 年的《Fat Protocol》以預言的方式寫明了以太坊的協議價值成長之路:
-
ETH 會成為早期參與者的激勵,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建造一個人類歷史上首個超級經濟體,不屬於國家,不屬於個人;
-
以太坊會改變網路協定層無法捕捉價值的窘境,創造人類新一代通訊底層的人們理應得到最豐富的獎勵,而這種獎勵會被動增值;
如果要真正理解當下以太坊和ETH 的乏力,那就要回到這篇文章,某種意義上,這比以太坊黃皮書和IXO 事件都重要,在此之前的互聯網都是「協議——>應用——>使用者」三層結構,而這些應用程式後來變成了我們熟知的大公鏈們,在網路效應的加持下,他們在左邊吃天才程式設計師的免費創意,在右邊無休止的吞噬用戶的隱私。
而區塊鏈/Web 3.0/以太坊給的另一個答案是去掉應用層,直接讓協議和用戶互動,在這套體系中,所有的經濟活動以ETH 為計算尺度, 所以說ETH is Money .
其實可以比較一下,Web3 相較於Web2 而言,核心在於價值捕捉方式的差異,而不是去掉應用層本身,微軟等巨頭需要讓用戶為之付費,而以太坊需要搭建或催生出豐富的鏈上生態吸引用戶,即使在早期都是投機用戶。
在理想狀態下,以太坊等區塊鏈系統會逐漸取代傳統的Web2 巨頭,變身為新一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為我們的網路生活提供各類應用的去中心化鏈上版本,因為在這在套敘事中,協議層的技術最重要,使用者的需求次等重要,唯一不重要的是中間的應用層,多種類、異常豐富的dApp 會取代超級平台,人們的鏈上資料和價值可隨意流轉。
首先要承認,Fat Protocol 的敘事邏輯是完全以技術為中心,諸如使用者需求和體驗是到2023 年才被承認,以鏈抽象和意圖等概念被Crypto Native 使用者接受。
其次要承認,中間的應用層並非毫無價值,單純的Token 激勵並不會讓開發者製造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協議和生態,或者這樣說,要製止住協議一詞的濫用趨勢,以太坊是協議,Uniswap 嚴格來說不能是協議,參考SMTP 的基礎性,Outlook 只能是應用。
最後要承認,在過去的數年中,Web3 缺乏的不是對底層技術的打磨,而是對應用層的漠視,人們錯誤的認為只有協議需要重視,而應用層只需要做好交易服務即可,但根據觀察到的事實,Web2 的巨頭們並非不重視底層協議,反而可以這樣說,他們現如今才是網路協議的基石。
被誤解是巨頭的宿命
必須聲明,我無意為巨頭辯護,我們每個人都是網路的數位勞工,每天的觸網行為都是被巨頭們剝削的一部分,侵犯用戶隱私和榨取超額利潤也是事實,中外皆如此。
但這不意味著去掉應用程式層是正確的,因為只有Token 驅動的世界無法獲得真實用戶,如果給真實用戶下個定義,那麼是非交易用戶,我們可以暢想一個場景,如果一個加密用戶,既不使用幣安,也不使用Uniswap,那他是優質用戶嗎,我想絕大多數專案方都會認為不是。
Token 機制的濫用也至少保留了區塊鏈的種子用戶,而當前的Web3 現狀就是純純令人無語,Meme Coin 並未佔據市場的主流,但在聲量上壓倒了一切。
一句話總結,我想要的是火星航行,你給我的卻是$Terminus 和大小寫紛爭,如果這就是Web3 技術大航海,那也就太可悲了。
而在Web2 的商業競爭中,靠近用戶的應用層之所以獲得最多利潤,因為他們在剝削的同時會捐贈開源項目,例如Rust 基金會的白金成員分別是AWS、谷歌、華為、Meta 和微軟,甚至於FireFox 瀏覽器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競對Google的廣告費用。
其次,人們使用以太坊時的全流程依賴智能合約,為此付費十分正常,包括Blob 或者Calldata 等,本質上都是為儲存用戶資料而進行的設計,全鏈上的魔力在此,代價也在此,而傳統網路更多是設立一種規則,嚴格來說不處理使用者需求。
可以舉一個簡單例子,傳統網絡的運作就像法律和司法系統的關係,立法是全民所有的權力,法律對民眾公開,立法者只負責制定規則,日常的法律實踐需要由複雜的法律部門來處理,所以人們只需為法律實務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付費,大律和菜鳥,刑案和交通違規,依據司法系統處理內容的不同,價格也因人、因案而異。
但是在Code is Law 的鏈上世界,司法過程和立法是一體兩面的,因此效率無法提升,人們被困在了種種技術術語中,而日益鏈下化、中心化的實踐其實就是像傳統巨頭、司法實踐的一種靠攏,鏈上只做存證,運算和儲存轉移到鏈下。
從這個角度入手,才能解碼MegaETH 和Firedancer 的殊途同歸,嚴格來說沒有前後之分,如果區塊鏈要繼續前進,壓榨硬體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結語
如果簡單總結,那麼2024 年ZK 和跨鏈橋大計畫的崩盤就是技術敘事終結的預演,LayerZero 和StarkNet 用戶量和交易資料已經傾訴了一切。
在剛過去的Token2049,消費級應用是唯一可取之處,雖然沒有用戶體驗和獲客、展業、地推一樣通俗,但是最起碼不玩鏈抽象和意圖等抽象藝術了。
但是,追求科技的優越感和靠近Discord、推特的社群仍然是缺乏真實用戶的實際表現,如果有一天,B2B 企業和非洲人民日常使用Web3 應用,那才是技術落地的正確姿勢。
胖協議距今已經8 年,牢騷太盛防斷腸,希望胖應用時代能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