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DePIN專案做「資料層」:Roam正在打造一條硬體L1

作者:微知;來源:BlockBeats

最近看到《Pokemon Go》開始進軍NFT 市場,沒想到這款超級大IP 也在想辦法與區塊鏈技術結合。

結合線上線下的玩法固然有趣,但這款遊戲始終有個無法擺脫的問題,即用戶可以透過外掛工具以位置數據作弊的方式捕捉到世界各地的稀有精靈。雖然還不知道寶可夢這次會具體推出什麼NFT 玩法,但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機制,那可能又是一場「科學家」的內捲遊戲。

但這個問題並非無解,假如有一種能定位驗證的機制呢?熟悉DePIN 賽道的讀者應該知道,Roam 的方案可以解決這種GPS 作弊問題。

Roam 作為全球無線寬頻聯盟(WBA)唯一的Web3 IDP 專案方,致力於建立一個統一的全球去中心化WiFi 漫遊網路。深入研究後,筆者發現Roam 與其他應用場景較為垂直的DePIN 專案不同,它更像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的基礎是一個連接真實用戶的實體設備的網絡,項目方可以在其基礎平台上構建各類去中心化、基於Roam 數據場景的應用,與此同時Roam 還可以和其他合作項目方之間進行資料儲存、CDN 等服務。以此如果擴大想像,解決GPS 作弊這種問題只是Roam 落地場景的冰山一角。

Roam:進入全球WiFi 網路的「拓展塢」

在討論Roam 整體生態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Roam 協定。

Roam 最初的願景,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去中心化的WiFi Open Roaming 網路。目前Roam 網路已經在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七十多萬的自建WiFi 節點。 Roam app 用戶可在全球三百五十萬個OpenRoaming 節點以及這七十萬個自建節點之間實現無縫WiFi 漫遊,無需重複註冊登錄,就能流暢且不間斷的實現互聯網訪問。而這龐大的潛在市場也讓Roam 拿到了Volt Capital,Anagram 以及SamsungNext 的投資。

站在用戶視角,手機可以自動連接WiFi 是最直接的便利體驗,而在這無感漫遊的背後是OpenRoaming 安全證書以及DID+VC 技術在用戶隱私和數據驗證方面發揮的作用。

Roam 協定的運作機制大致可以這麼理解:當使用者首次下載並開啟Roam 應用程式時,系統會自動為使用者產生DID(數位身分),並設定Open Roaming 安全協定。在此基礎上,用戶的VC(可驗證憑證資料)被Raom 儲存在區塊鏈上。當使用者再靠近Roam 的路由器時,使用者的裝置會自動傳送對應的VP,系統就會辨識並允許使用者連接網路。

透過DID+VC 技術,使用者在連接到Roam 的開放漫遊網路時,身分認證流程將在去中心化鏈上進行,從而確保了使用者的資料隱私安全。疊加全球超四百萬WiFi 節點的規模優勢,讓Roam 在去中心化WiFi 領域中脫穎而出。現在,在DePIN 這個賽道,Roam 已經有了更超前,更多維度的佈局。

Roam APP、Roam Rainier MAX60、Roam eSIM

Roam 應用程式於2023 年6 月上線,用戶只需下載應用程式、系統會自動幫助用戶建立DID,並設定安裝OpenRoaming 憑證,隨後用戶即可開始無縫漫遊到全球任何OpenRoaming 網路以及Roam 自建的WiFi網路。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式參與Roam 網路建設並獲得相應獎勵(Roam Points),這些積分代幣將在TGE 之後可以燃燒為$ROAM 代幣。目前,Roma 應用程式註冊用戶超過75 萬人。

軟體產品之外,Roam 還推出了第二代硬體產品Roam Rainier MAX60,這是一款結合高速WiFi 性能與區塊鏈挖礦功能的硬體設備,它在提供高達6000Mbps 的網速、支援200 多個設備連接的同時也具備挖礦能力。用戶透過保持裝置運作每天可賺取Roam 積分,並透過分享WiFi 連線用戶累積更多積分,這些積分未來均可在專屬的燃燒池中兌換為$ROAM 代幣。

而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戶出行需求,Roam 也推出了Roam eSIM,讓用戶在不需要實體SIM 卡片的情況下進行無縫、安全且靈活的國際數據漫遊。

了解到這裡,可能以為Roam 只專注於用戶使用WiFi 這個場景,實際上,Roam 將搭建去中心化數據漫遊網絡視為之後發展的基礎,Roam 真正想做的,是成為“去中心化電信數據層」。

做DePIN 專案的「去中心化電信資料層」

如果將先前的DePIN 專案、使用者和其所在的公鏈L1 視為運輸車輛、乘客和公路的關係,那麼Roam 想要做的「去中心化電信資料層」就是為這條運輸生態服務的電信數據網路和電網設施。可以用「物理層L1」更像地理解Roam 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透過硬體鋪出一個多功能網路的最基礎資料層。

Roam 能夠提出做「資料層」定位,首先來自於其在DePIN 市場上的規模化優勢,在DePINscan 上,Roam 的節點數量已經突破60 萬個,在DePIN 項目中排名第三,超過了Helium、Hivemapper和DIMO 等曾經的明星項目。

DePIN 專案節點數量排行榜,以及Roam 的節點覆蓋情況,圖源DePINscan

龐大的使用者數量和節點資源只是Roam 向資料層靠近的第一步,透過無縫連接、去中心化的安全機制、經濟激勵和全球覆蓋優勢,Roam 重新定義了硬體、使用者以及資料的關係。理解Roam 新的定位,需要結合Roam 為其他DePIN 專案運作提供電信資料資源和物理設備這一發展潛能,就像Layer1 是區塊鏈應用的基礎層那樣,Roam 的功能類似於就像硬體「物理層L1”。

基礎功能:無縫、安全的網路連接

在Layer1 中,資產的流動依賴網路的基礎設施。 L1 提供了核心的交易處理能力,確保資產在網路中的穩定流通與安全處理,就像區塊鏈的地基一樣確保所有交易和智慧合約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而Roam 在電信數據領域中發揮了類似的作用。在功能上,透過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就像L1 為區塊鏈上的資產流動提供基礎保障一樣,Roam 也為用戶提供了在全球範圍內的穩定WiFi 連接,確保用戶在不同地點之間的WiFi 連線能像鏈上資產流動體驗一樣穩定可靠。

在實現機制上,L1 透過高效的共識機制和基礎設施減少交易確認時間,實現資產便捷地在全球流動。而使用者在連接Roam 的WiFi 網路時,只需首次設定一次,之後所有Roam 網路支援的WiFi 節點連線就能在背景自動完成,無需再次輸入密碼或進行額外設定。

去中心化:用節點做一張「全球物聯網」

在Roam 擁有的海量電信資料存取節點中,每個節點都為使用者提供網路服務,同時產生身份,位置和時間資料。這些資料的帳本將即時同步上鍊至Solana,未來Roam 也將圍繞這些關鍵數據透過數據跨鏈橋為其他公鍊如Arbitrum、IoTeX 鏈上的生態項目方開展服務合作。

這樣的機制是對傳統物聯網的革新,一般的WiFi 網路依賴中心化的伺服器和資料庫來處理使用者的識別資訊和連接請求,使用者在連接WiFi 時通常需要輸入個人資訊或登入帳戶,這些資料儲存在服務提供者的中心化系統中,一旦系統被攻破,使用者的資訊可能會被洩漏或濫用。

相較之下,Roam 透過引入去中心化身分(DID)和可驗證憑證(VC)技術,大幅提升了使用者隱私保護。當使用者在Roam 的WiFi 熱點連線時,身分驗證流程依賴區塊鏈上的加密技術,確保只有在使用者授權的情況下才會驗證其身分資訊。

除了隱私保護優勢之外,Roam 打造的去中心化電信資料層在資料的傳輸、儲存和維護過程上打破了傳統物聯網的中心化模式局限,資料流通跨越了不同的硬體設備限制,真正實現「全球互聯」。

挖礦機制:使用者參與、社群賦能

社群是所有去中心化專案方使用者成長的關鍵,通常Layer 1 專案方透過社群的礦工節點來保障網路的安全和高效運行,而Roam 引入使用者打卡WiFi 的行為來驗證網路服務是否正常。同時,礦機用戶還可以部署他們的WiFi OpenRoaming 節點來共同建構去中心化WiFi 漫遊網路。作為回報,不同角色的用戶在獲得免費服務的同時也獲得了積分代幣獎勵。這種激勵機制的設計就類似於L1 中「驗證者」或「權益證明」(PoS)系統中的節點運作,它將焦點放在使用者身分的驗證和網路節點的運作上,確保Roam 網路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

如此一來,Roam 的意義不僅是作為一個全球共享的電信資料資源庫,更是一個有社群黏性、圍繞電信資料連結開發者和使用者的生態系統。

Roam 會成為DePIN 領域的「公共物品」嗎?

所以就像先有了電腦才有了互聯網,區塊鏈想要改變的是互聯網那個層面,而Roam 要改變的是電腦硬體這一層。

Roam 生態系統將由四個策略模組組成:Roam Network、Roam Growth、Roam Discovery 和Roam Community。 Roam Network 將專注於開發和維持核心基礎網路設施,例如現在能看到的Roam 應用和網路節點。 Roam Growth 和Roam Discovery 兩個模組旨在吸引企業和個體開發者加入平台,鼓勵他們創建對公司和Roam 建設者都有益的應用程序,而Roam Community 將會作為供用戶交流討論、分享信息和使用反饋的平台。

基於這套策略系統,Roam 引導使用者將參與角色從傳統的搏空投互動者轉變為專注社群的建構者。這也是當下DePIN 計畫未曾關注的方向,現有的DePIN 協議主要面向某個垂直領域,Roam 的目標是打破數據壁壘、連接設備端的用戶,並在此基礎上為個體開發者和創業者提供一個去中心化電信資料層。

更直白的說,Roam 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新礦」。

Filecoin,去中心化儲存的知名項目,一台IPFS 礦機賣出遠超自身價值的價格,但去中心化儲存為什麼只有Filecoin 能做? Roam 一樣可以,如果第三方想利用Roam 本身的資料做一套去中心儲存的網路會非常方便,畢竟Roam 裝置的數量級和服務已經完全滿足。

蘭花協議OXT,去中心化網絡的龍頭,這同樣也是Roam 可以服務的業務,利用Roam 的設備地點和數據搭一套去中心化的網絡服務,這並不難想像。

Roam 選擇了免費開放的方式,讓更多的用戶可以輕鬆上手,逐步建立一個更具黏性的用戶生態。相較於把營運成本直接轉嫁給使用WiFi 的用戶,Roam 透過為第三方服務商提供服務收取商用費用,許多DePIN 專案的收入依賴礦工社區,而Roam 這樣的商業模式有望為平台創造持續的收入來源,探索出一個更永續的發展路徑。

不斷壯大的用戶社群能為Roam 帶來強大的網路效應,而這種網路效應反過來也會推動更多生態計畫的加入,進而增強平台的價值與吸引力。當Roam 的使用者社群累積到一定規模後,Roam 將擁有為其他垂直領域DePIN 專案提供平台的潛力。

在這種背景下,Roam 有望發展成為DePIN 領域中的一種「公共物品」。雖然其獲利模式依賴第三方商業服務的收費,但其開放、分享、用戶為先的特徵賦予了它公共物品的特質。就像網路的基礎設施一樣,Roam 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將使用者和裝置連接起來,未來或許能在DePIN 生態中發揮類似公共物品的作用,服務於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成為推動整個去中心化網絡發展的關鍵力量。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