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加密貨幣品牌的信任建設機器


未來,基於Story架構的加密貨幣原生品牌有望在61萬億美元的知識產權市場中發揮核心流動性作用。在回顧加密貨幣市場多個週期後,我們發現成功的協議層通常具備兩個核心要素:敘事和問題解決能力。有效的品牌敘事能吸引用戶,而解決市場核心問題則促進其長期發展。以太坊、Solana等項目的成功即為證明。

Story協議通過以“IP上鍊代幣化”為核心,構建了基於PoC(創造力證明)的機制,旨在增強品牌的可持續價值。其主要功能包括品牌所有權代幣化、IP數據溯源證明、可編程品牌IP及爭議解決機制,使品牌在代幣化時更具靈活性與安全性。

此外,$IP作為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價值交易所媒介,採用質押和流動性機制,幫助品牌克服初期信任危機,促進生態化發展。通過集成多方利益相關者,Story在保護品牌資產的同時,提升了市場信任效率。隨著加密貨幣市場成長,Story有潛力成為推動新品牌及其信任的核心基礎設施。

未來,基於Story 發行的加密貨幣原生品牌有潛力在規模達61 萬億美元的龐大IP 市場中發揮核心流動性作用。

回顧加密貨幣市場的多個週期,每個週期中引領市場的協議層始終具備兩個核心要素。

其一是敘事。新的協議層必須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讓用戶相信它能夠實現以往無法做到的創新,並對其充滿期待。同時,它還需要具備足夠的市場吸引力,能夠推動代幣市場的發展,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另一個核心要素是,協議層必須能夠解決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問題。

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品牌塑造和問題解決能力。以以太坊、Solana、Uniswap 等成功的加密貨幣項目為例,這兩個核心要素看似容易用語言描述,但在實際搭建項目時,哪怕只是做好其中之一,都極具挑戰性。

本文將探討Story在2025年加密貨幣市場中如何同時滿足這兩個核心要素,並分析其對未來市場的潛在影響。

加密貨幣敘事的缺陷如何解決?

將敘事變現對怀揣創業夢想的人來說,確實像是一個美夢。因為即使尚未建立穩固的商業基礎,只要能構建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敘事,仍然有可能獲得大規模資金支持。不投資加密的人可能很難理解meme 幣敘事的價值。那麼,我們不妨用黃金這個所有人都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吧。

黃金同樣是由敘事塑造的典型幻象資產。儘管有許多比黃金更稀有的金屬,但它們並未像黃金一樣,成為公認的價值儲存工具。事實上,黃金之所以擁有今天的資產地位,完全是因為“黃金珍貴”這一長期流傳的敘事所賦予的。

當我們介紹比特幣時,可以將其描述為一種基於分佈式賬本和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現金系統。然而,對那些具備敘事敏感度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直接稱其為“數字黃金”。比特幣不僅具有與黃金類似的稀缺性敘事,同時在所有權管理、追踪、存儲和交易等方面,比黃金提供了更加優越的用戶體驗。

用戶方並不需要深入了解比特幣的技術優勢,只要“數字黃金”這一敘事能夠廣泛傳播,並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強化,比特幣作為資產的地位就可能超越黃金。事實上,比特幣僅用了16年,就已經成長為一個具備與沈淀了一萬年的黃金相媲美品牌價值的資產類別。

作為市值排名第二的加密貨幣,以太坊的敘事邏輯相比“數字黃金”不那麼直觀,但仍然相對容易理解。以太坊利用智能合約技術,使任何人都能基於代碼創建合約,並通過區塊鏈記錄信息,從而構建了一個無需中介即可自動運行的“世界計算機”。以太坊的原生代幣ETH 就是驅動這一世界運作的燃料。因此,使用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人越多,ETH 的價值自然會上漲。

在加密貨幣正式興起的2017 年前後,這種敘事驅動的經濟模式異常活躍。只要擁有一個好的願景,並精心編織敘事,就能輕鬆籌集資金。然而,加密貨幣生態的參與者很快意識到,依賴敘事的經濟模式存在嚴重問題。他們發現,許多人通過花言巧語編造看似合理的敘事,在社區裡募集資金後卻不履行承諾

在早期的加密貨幣社區,用戶們成功利用代幣為敘事賦予了經濟價值。然而,他們並未同時發明一種機制,來確保這些敘事能夠持續存在並真正落地。敘事的代幣化取得了成功,但信任的代幣化卻以失敗告終。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密貨幣世界中各種砸盤愈發猖獗。儘管比特幣現貨ETF相繼推出,越來越多的資本從傳統金融流入加密貨幣市場,但諷刺的是,敘事領域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就這樣,我們來到了2025年。

如果要選出2024 年加密貨幣市場的爆款產品,毫無疑問,meme 幣當之無愧。只要流動性充足,meme 幣就能順利交易,並不需要復雜的敘事支撐。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市場上只會不斷湧現新的meme 幣,而用戶可能會逐漸失去對加密貨幣行業創新產品的期待。如今,市場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實現信任代幣化的平台。

同時解決IP 保護與鏈上信任問題,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從過去的牛熊市場來看,每個週期中,敘事代幣化市場都蘊含著超過100 億美元的潛在價值,這無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縱觀歷史,以太坊、Solana、Uniswap 等協議層項目成功解決了資本效率、流動性、用戶體驗(UX)等加密貨幣行業的核心問題,因此始終佔據著該市場的最佳位置。同時,它們作為時代的標誌性項目,在下一輪週期中依然保持著長期的影響力。

每輪牛市都會湧現出大量新的協議層項目。有趣的是,它們的成功模式正在不斷演變。過去,以通用性為核心構建的協議層更容易受到市場關注;而如今,重點解決加密貨幣市場的核心問題並推動其擴展的策略變得更加重要。因此,相較於過去,新項目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市場中的價值變得更加突出。

最近,Sui 和HyperLiquid 是成功採用這一策略的代表性協議層項目。

Sui 選擇專注於優化用戶體驗,而非沿用以太坊官方EVM 生態下的通用協議層架構,該架構繼承了以太坊的用戶准入壁壘和高延遲問題。 Sui 通過優化底層生態,提升低延遲性和快速交易處理能力,並結合零知識證明(ZK Proof),推出了zk Login,讓用戶無需理解錢包原理,僅通過Google 賬戶即可使用錢包。這種創新使Sui 讓用戶能夠像在Web2 環境中一樣輕鬆使用加密貨幣生態,從而成長為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協議層。

HyperLiquid 專注於滿足對長尾資產交易需求旺盛的鏈上市場,提供強大的流動性和媲美CEX 的卓越用戶體驗。相比其他永續合約交易平台,HyperLiquid 具有更低的交易費用,並支持多種長尾資產交易對。此外,用戶可以通過Hyperliquidity Provider(HLP)提供流動性,從而在無流動性風險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同時,HyperLiquid 並未採用Cosmos SDK 或OP Stack 等通用協議層框架,而是構建了專為Perp 和DeFi 設計的定制化並行EVM L1,以進一步強化其現有產品的PMF(Product-Market Fit)。

Sui 和HyperLiquid 的共同點在於,它們精準識別了加密貨幣市場長期增持的問題,並推出了符合PMF(Product-Market Fit)的協議層。因此,它們成功贏得了大量用戶的認可,並吸引了高市值的資金流入。

Story 是一個以“IP(知識產權)上鍊代幣化”為核心敘事的協議層。它最大的特點是,並未僅依賴智能合約來賦予信任,而是構建了協議層級的PoC(Proof of Creativity)機制,以此為基於代幣化的品牌提供可持續的價值支撐。目前,Story 的PMF(Product-Market Fit)尚未完全明確,但由於其所挑戰的是業界尚未解決的核心問題,因此具有極高的市場關注度。

Story:加密貨幣品牌的信任機器

我們經常聽到“IP 強國”或“名門IP”這樣的說法。然而,無論是強國還是名門,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過漫長的增持才得以建立。像迪士尼、漫威這樣的巨型IP,都是在數十年的時間裡不斷重塑敘事,並投入天文數字的資金來構建法律保護體系,最終才得以誕生。從本質上看,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在IP 網絡之上建立價值保護機制,從而創造一個讓大眾可以信任的環境。

讓我們更具體地探討一下。 Story 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品牌所有權的代幣化

品牌的整體所有權將通過IP 賬戶(基於ERC6551++)進行代幣化。

該代幣具備錢包功能,並可用於品牌內部多個IP 的代幣化,實現所有權管理。

品牌代幣的所有權可通過個人、Multi-sig(多重簽名)、DAO 等多種方式進行可編程控制。

IP 數據溯源證明

通過PoC(Proof of Creativity),可以從品牌創建的IP 生產階段開始,對數據進行追踪與實時更新,從而驗證數據是否被篡改。

可編程品牌IP

當品牌創建者基於Story 發行代幣時,可以自定義品牌價值保護機制。

例如,可編程設置僅限授權用戶進行代幣購買、IP 租賃、二次創作及版稅收益的自動分配等功能。

通過糾紛保護資產價值

當品牌IP 發生爭議時,可結合去中心化的鏈上/鏈下預言機進行Arbitrum。

此外,還可利用鏈下法律框架制定版權侵權判定標準。

Story 通過強化所有權、收益權和資產保護權,來保障品牌價值。品牌在進行代幣化時,可以設定細化的權限配置,從而有效地使利益相關方達成一致。這不僅有助於降低IP 交易成本,還能促進符合品牌定位的二次創作,為品牌價值增長提供無限擴展的可能性。

此外,Story 的爭議解決模塊可在無需複雜共識流程的情況下,防止品牌價值受到損害。如果有人惡意分叉品牌,系統將根據仲裁結果執行Slashing 機制,以確保品牌不能被無成本地分叉。通過這一機制,所有在Story 上完成代幣化的品牌,無需額外構建基礎設施,即可內置協議層級的共識機制。

$IP 是加密貨幣品牌的加速器

Story 結構的核心在於$IP。

$IP 本質上是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價值存儲和交易所媒介,並在品牌價值鏈中扮演基礎貨幣的角色。

此外,$IP 採用PoS 機制,並伴隨一定的通脹,其中一部分用於品牌建設,幫助初創品牌克服冷啟動難題,實現早期引導增長(Bootstrap)。

早期的加密貨幣品牌通常會提出宏大的敘事,但由於缺乏信任,難以吸引利益相關者。由陌生品牌發行的代幣往往風險較高,因此很難形成網絡效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品牌在發行代幣之前,會先向$IP 持有者傳達其敘事並獲取委託(Delegation)。通過委託機制,品牌可以獲得部分質押利息,用於早期IP 及代幣的準備,而用戶則放棄這部分利息,換取品牌未來發行的IP 代幣獎勵和收益。這一模式使$IP 持有者能夠在承擔較低風險的情況下,與品牌建立長期的利益關係。

此外,如果被委託的$IP 進入流動性市場,還可以進一步用於DeFi 生態,實現流動性收益。流動性越高的$IP 代幣,將使品牌的IP 生態價值更大,從而推動品牌價值增長,增強Story 協議的安全性,並進一步提升$IP 代幣的價值。

此外,品牌不僅由其自身發行的IP 代幣構建生態,同時也受到委託$IP 持有者的支持,從而形成廣泛的利益相關方網絡。如果出現惡意分叉並試圖發行新的品牌IP 代幣的行為,系統可以啟動爭議解決機制進行Arbitrum。在這一過程中,$IP 持有者、品牌創建者以及IP 代幣持有者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將共同參與,以達成公正的共識,並對攻擊者施加懲罰性削減(Slashing)機制。隨著品牌價值受到$IP 持有者的強化,攻擊成本也相應提高,從而降低惡意攻擊的可能性。

結論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增長至3 萬億美元,每個週期都會誕生新的基礎設施,以提升信任效率並創造新的流動性,從而實現標誌性增長。例如,基於PoW 機制構建的Dogecoin 在7 年內達到了800 億美元市值,而Shiba Inu 僅憑簡單的代幣化,在1 年內便達到了400 億美元。由此可見,未來通過代幣化提升信任效率的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目前,meme、AI 等加密貨幣原生品牌頻繁面臨價值受損的風險。由於這些品牌是在特定的代幣標準下發行,並具備可無風險分叉的結構,因此導致了PVP 形式的零和競爭,最終往往導致價值的喪失。

從Story 的架構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從鏈下起步的品牌提供支持,但由於鏈上和鏈下之間的利益關係尚未完全對齊,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因此,Story 更適合作為最初就在鏈上構建的加密貨幣原生品牌的基礎設施。

Story 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引入新的代幣標準,幫助加密貨幣原生品牌吸引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並提供建立可持續品牌所需的信任效率。未來,基於Story 發行的加密貨幣原生品牌有潛力在規模達61 萬億美元的龐大IP 市場中發揮核心流動性作用。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