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圈的KOL們擅長語言藝術,通過“長期主義”美化市場走向。他們在推特上頻繁使用“alpha呼叫”,試圖吸引人們投資,實則自利。在項目宣傳中,KOL們常用誇張論調和模糊的經濟模型來吸引註意,實際上背後是注意力套利。他們利用免費的社群吸引會員,卻通常發布低質量的分析。整體上,KOL們並未創造價值,反而通過情緒價值換取流量和金錢。當市場眾多KOL存在時,真正有價值的個體將脫穎而出。
加密貨幣圈的kol們,可能是這行業裡最懂語言藝術的群體,他們能用「長期主義」美化歸零曲線
「alpha呼叫」
「alpha呼叫」是kol推特中最抓人眼球的招牌詞,翻譯過來就是「我發現了個寶藏項目,快上車」但真相往往是,快上車」但真相往往是
喊alpha呼叫的kol就像賭場裡的荷官,喊得越響,手裡的籌碼越燙,他們不怕你輸,就怕你不上桌。 ,就怕你不上桌。
草台行為:
經濟模型對標$doge,但銷毀機制更激進————我們給土狗戴了頂數學家的帽子社區共識極強,電報群三小時破萬————機器人已就位,就差真人進場填坑MIT和NASA – 創始人可能叫米切爾,伊恩·托尼
你跑不跑我不管,反正我一收到幣就跑
「看好」是kol推文中出鏡率最高的詞,言簡意賅,情緒到位。至於「長期看好」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神器。萬一漲了,那就趕緊翻出舊推:「看吧,我早就看好它了」短期暴跌那就是「市場情緒波動
真相可能是項目方用幣代替宣發費用,幣一打到地址kol立馬就換成了u。
經典話術:
第一周:短期回調是健康洗盤第一個月:熊市正好打磨產品第三個月:團隊正在開發新鏈遊,雙賽道佈局
半年後:警惕假冒官網,認准社區重建版
字多就是投研
kol會把項目方給的宣傳資料稍作加工,加點技術術語和K線走勢圖,搖身一變成「深度分析」。至於分析準不准不重要,長篇累牘反正字多粉絲看了覺得專業就行。更有甚者直接用chatgpt生成的內容直接放到推文裡
投研不是研究,是「投錢研究」,kol賺的是廣告費,散戶虧的是真金白銀。 ,散戶虧的是真金白銀。
此外,kol還把「很多機構投了」當作免死金牌,既能抬高項目逼格,又能給自己洗白————「這麼多人投了,虧了也不能怪我吧?」至於機構是誰、投了多少
草台行為:
戰略投資———送了5%代幣求掛名生態合作———拉了個機構實習生進電報群機構矩陣———同一個老闆註冊了7家離岸公司
對標文學
「對標xx,還有xx倍」是kol最愛用的估值套路。比如「$xxx對標eth,目前市值才千萬
經典話術:
吞吐量是以太坊100倍————測試網都沒上線生態基金規模超5 億-——代幣解鎖後市值自動增加已與亞馬遜雲合作———用了aws服務器
免費群「陷阱」
一些kol建立的免費群要求成員使用指定交易平台鏈接,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群文件裡的「投研報告」實為谷歌翻譯版白皮書,當成員質疑為何推薦的幣全數腰斬時,管理員說:「認知不到位
經典話術:
知識付費———賣課+拉人頭限時福利———再不接盤我咋出貨獨家策略———用你的手續費養我的保時捷
加密貨幣圈的kol經濟學本質是「注意力套利」,用情緒價值置換流量,用流量置換金錢
本質上,kol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和正外部性,而當服務方、上漲方成為市場最大的利益群體,整個市場就像長了腫瘤的癌症患者,最後的終局一定是癌細胞越養越肥,宿主養分抽乾之後凋零衰亡。 ,宿主養分抽乾之後凋零衰亡。 ,宿主養分抽乾之後凋零衰亡。
如果「人人都是kol」,那麼真正的kol將不再是「擁有一定粉絲量」的人,而是那些能夠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建立深度信任、並具備商業變現能力的個體。這意味著kol的門檻會提高,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 ,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
當kol說格局時,韭菜的錢包正在縮格,當kol談信仰時,項目方的代幣正在跑路。當所有人都在教你如何暴富時,不成為燃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畢竟在加密貨幣世界,活得久的才是贏家。評測區裡可以說說你還見識過哪些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Lawrence,火星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