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my Liu
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採用正在增長和加速,各大機構紛紛進軍該行業,比特幣已成為一種更為常見的投資方式。
Bittrex Global 首席執行官Stephen Stonberg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加密貨幣行業已不再處於初級階段。他說:
我認為,我們已經過了加密貨幣早期採用的階段。加密貨幣現已成為主流。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採用率都達到兩位數。甚至有一個國家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很多其他國家也在考慮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
「在商業層面,我們也看到了巨大的變化,」Stonberg 說,隨後引用了AMC 和Venmo 最近在加密貨幣方面的發展。
到2022 年,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AMC 電影觀眾應該能夠用比特幣支付他們的門票。 Venmo 最近公佈一項新功能,Venmo 信用卡的使用者可以選擇將現金返還獎勵直接放入加密貨幣資產中。
去年此時,MicroStrategy 是第一家將其國庫投資於比特幣的美國公司,而公司執行長Michael Saylor 從此被視為美國企業界在比特幣社區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MicroStrategy 投資比特幣一周年,共持有10.5 萬枚比特幣。
Visa 近幾年已相繼與Coinbase、Circle 和FTX 等50 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允許使用者在Visa 支付網路上輕鬆使用加密貨幣。這意味著,即使在那些不接受加密貨幣的商戶,使用者也可順暢地使用Visa 提供的相關支付服務。
美國人壽保險公司MassMutual 與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商NYDIG 合作,為金融專業人士和投資者提供比特幣基金的訪問許可權。 MassMutual 去年對NYDIG 進行了500 萬美元的股權投資,並為其普通投資帳戶投資了1 億美元的比特幣。
越來越多的機構準備出擊,貝萊德、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傳統金融機構在過去幾個月設立了比特幣基金和服務,或者承認考慮轉向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公司TP ICAP 宣布將與金融巨頭富達投資和渣打銀行一起推出一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根據區塊鏈市場情報機構Blockdata 的研究報告,資產管理規模(AUM)排名前100 位的銀行中有55 家以某種形式接觸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風險敞口,參與方式包括銀行本身直接投資或通過其子公司對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分類賬技術公司間接投資。
該研究將巴克萊、花旗集團和高盛列為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最活躍的支援者,摩根大通和法國巴黎銀行被確定為新興領域的連續投資者。
該研究還表明,加密貨幣託管是銀行深入加密貨幣領域的主要關注點。事實上,在AUM 排名前100 的銀行中,近四分之一的銀行若不是正在開發加密貨幣託管解決方案,就是正在支援為數位資產提供託管服務的初創公司。
美國、亞洲和歐洲的幾家銀行正在建設加密貨幣託管平台,作為它們進軍加密貨幣初步嘗試的一部分。
Blockdata 將銀行越來越多地參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歸因於三個主要因素:加密貨幣初創公司利潤飆升、監管進步以及銀行客戶對數位資產敞口的需求不斷增長。
然而,對比特幣潛在環境危害的擔憂、中國監管機構對比特幣交易和挖礦的打擊,以及最近底層區塊鍊網路計算能力的下跌似乎讓一些大投資者停下了腳步。
另一個擔憂是美聯儲可能會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膨。在央行數兆美元的刺激措施之後,消費者價格快速上漲的前景一直是比特幣需求的主要來源。
在疫情危機中,機構對比特幣的需求正在飆升,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和加密貨幣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 公佈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資金流入,接近10 億美元。
2020 年第二季度,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對沖基金)佔灰度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基金投資的84%,高於此前12 個月的81%。本季度,新投資者佔Grayscale 投資者基礎的57%,高於去年同期的49%。
Grayscale 研究總監Philip Bonello 在Grayscale 公佈第二季報告後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
Grayscale 不是在創造需求,而是反映了對這一資產類別的需求。
加密貨幣市場交易量已經超過16 兆美元,超過了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 和谷歌的年交易量。如此巨大的一塊蛋糕,讓機構怎能不心動呢?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火星財經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出處:比推BitPushNews)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篇文章機構投資加密貨幣已「勢不可擋」,市場會變得有多瘋狂?最早出現於區塊客。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LOCKCAST。版權歸作者區塊客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