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支持參議院委員會促進FinTech(金融科技)和RegTech(監管科技)行業高效和可持續增長的目標,以提高澳大利亞的生產力和經濟競爭力。
作者|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編譯| 楊澤棲
澳大利亞支付系統的最新趨勢和創新
支付服务供应方面的技术创新刺激了澳大利亚人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近年来,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地选择更新、更方便的支付解决方案,从现金和支票到电子支付方式,人们的支付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图1)
圖1 澳大利亞各支付方式人均交易額
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借記卡和信用卡進行支付,收單機構推出的新技術使非接觸式“即插即用”卡支付得到了廣泛的接受。電子商務的增長也與在線卡支付的增加有關,澳大利亞人均卡使用率高於大多數其他可比國家。 (圖2)
圖2:世界人均電子支付額
最近的支付創新包括:
•移動支付平台或數字錢包: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程序,是存儲支付卡的電子形式,可用NFC或二維碼功能支付。
•BNPL:通過低利息或零利息分期付款方式延遲向BNPL提供商付款。
•將支付嵌入交易的應用內支付:一次獲取客戶詳細信息,然後無需後續交易授權。這些支付方式通常用於基於應用程序的打車和送餐服務。
•國際匯款的數字(僅在線)提供商:繞過傳統的代理銀行流程,使用當地銀行賬戶在各國收集和分散資金,提供比許多銀行更便宜、更快的資金轉賬。
澳大利亞的支付系統監管
根據1959年《儲備銀行法》,支付系統委員會(PSB)負責確定銀行的支付系統政策,以控制金融系統風險、提高支付系統效率和促進支付服務市場競爭的方式開展工作。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擁有多項權力來實現這些目標,其中包括指定一個支付系統,然後根據公共利益對該系統施加准入制度。然而,部分依賴於行業自律規則(如澳大利亞支付網絡管理的支付清算系統框架),只有符合公共利益的必要情況下,以及該行業無法或不願解決該行的擔憂時,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才實施監管。這種方法的結果是,銀行的監管範圍相對狹窄,主要包括與卡系統中商戶相關的交換費和方案規則限制,以及多個卡系統和ATM系統的訪問機制。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不對支付服務提供商施加任何許可或授權要求。因此,希望提供零售支付服務的FinTech或其他實體無需從儲備銀行獲得任何經營許可或授權,儘管其可能需要與其他監管機構(如ASIC)簽訂許可證。只有當金融科技公司是指定支付系統的參與者時,該金融科技公司才會受到儲備銀行的監管。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與FinTechs的合作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與支付系統中的各種利益相關者廣泛接觸,包括以支付為重點的金融科技公司和相關行業機構。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最近與支付行業參與者合作的重點是支付系統中新技術和創新的應用,包括分佈式賬本技術的使用和更廣泛的支付相關金融技術活動。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與利益相關者的接觸可能採取與利益相關方舉行非正式會議、參加行業論壇以及針對性聯絡等形式。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是數字金融諮詢小組(Digital Finance Advisory Panel)的觀察員,該小組就FinTech和RegTech相關事宜向ASIC提供諮詢。
與FinTechs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聯絡也是就特定政策或監管問題進行正式公共協商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最近進行的磋商包括:
•2018年11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開始就NPP的功能和接入進行諮詢,並於6月公佈其結論。此次磋商在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投入和協助下進行。本次審查的動機包括各利益相關者(包括金融科技公司)對主要銀行緩慢推出NPP服務表示的擔憂,開發利用NPP覆蓋服務的能力,以及實體連接到NPP的潛在限制。
•2019年4月,就澳大利亞支付系統的ISO 20022遷移問題進行公眾諮詢,該諮詢正在與澳大利亞支付委員會(APC)共同進行。該諮詢正在就將部分支付系統中使用的消息傳遞遷移至ISO 20022標準徵求利益相關者的意見。
新支付平台(NPP)
NPP於2018年2月啟動,是一個由包括儲備銀行在內的13家金融機構組成的財團開發的快速零售支付系統。 NPP提供清算和結算基礎設施,通過該基礎設施,金融機構可以為其家庭、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全天候快速、多功能和數據豐富的支付能力。 NPP由NPP澳大利亞有限公司(NPPA)擁有和運營,其股東為13家金融機構,包括為NPP開發提供資金的儲備銀行。
支付服務的大多數最終用戶,如家庭、企業和政府實體,將通過其賬戶所在的金融機構以商業形式提供的服務,訪問NPP功能(即發送和接收付款的能力)。對於向這些最終用戶提供支付服務的實體,有多種方式可以訪問中央基礎設施,每種方式都適合不同的業務模式和目標。 NPPA制定了適用於每種訪問方法的分級和基於風險的資格標準,旨在平衡鼓勵參與的意願與維護實時支付基礎設施安全的需要。企業可以通過四種方式連接到NPP。
截至11月底,通過NPP可訪問的澳大利亞銀行賬戶超過6500萬個(估計約佔最終可訪問的所有賬戶的90%),約380萬個PayID已註冊。在2018和2019年,該平台處理了約1.5億筆付款,價值1300億美元。雖然與澳大利亞的其他零售支付系統相比,NPP交易金額仍然非常低,但NPP的採用速度至少與其他國家推出的一些可比快速支付系統一樣快。 (圖3)
圖3:快速支付系統使用情況
加密貨幣
許多澳大利亞金融科技實體正在提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服務,它既是一種支付手段,也是一種投機資產。多年來,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一直密切關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發展。目前的評估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加密貨幣沒有提供貨幣的常規功能,這解釋了為什麼它們沒有在澳大利亞廣泛用作支付手段。然而,新的加密貨幣正在出現或被提出,它們試圖解決前幾代的一些缺點,並可能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貨幣的經濟學定義通常要求一種工具發揮價值儲存、記賬單位和支付手段的作用。第一代加密貨幣,如最大、最知名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波動較大,這意味著它們的價值儲存能力較差。加密貨幣很少用作記賬單位,因為商品和服務通常以相關國家貨幣定價。雖然加密貨幣可以用作支付手段,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使用或接受。
在澳大利亞,不確定全球穩定貨幣是否會有強勁的需求,即使它們確實滿足所有監管要求,特別是國內支付。澳大利亞已經有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的實時支付方式,如NPP,利用審慎監管金融機構賬戶中的資金。此外,儘管過去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銀行可能沒有很好地為澳大利亞人提供服務,但近年來,一些新的非銀行數字玩家進入市場,提供了更便宜、更快的匯款服務。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在過去幾年中,對私人發行的加密貨幣的興趣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央銀行是否應該以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形式發行新形式的電子貨幣的討論。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的評估與大多數其他央行的評估一樣:發行供家庭使用的CBDC的理由尚未成立。一種可能性是,家庭對這類資產的需求很小,因為他們已經能夠很好地獲得以商業銀行存款形式提供的數字貨幣,這些存款提供支付服務,有利息,並且受到金融債權計劃的保護(每個賬戶最多25萬美元)。然而在不確定時,CBDC可能會出現更大的需求,如果很容易從商業銀行存款轉換,那麼CBDC可能會在這種時候促進銀行擠兌。因此,需要仔細考慮CBDC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或者如果家庭對CBDC的持續需求很大,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存款將減少,向家庭和企業提供貸款的資金將減少。因此,需要仔細考慮CBDC對金融體系結構的影響。
另一種可能性是中央銀行發行CBDC,供批發市場參與者在專門的支付和結算系統中使用。雖然在這些類型的系統中使用CBDC的情況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可能會產生一些潛在的好處,例如:
•完全集成到區塊鏈平台中的CBDC可以實現參與者之間的實時和全天候支付,而無需依賴外部支付系統。實現支付的速度、成本和穩健性。
•集成在區塊鏈平台內的CBDC可以更容易地允許“原子”交易。原子事務是“全部或無”,這意味著要么執行事務的所有部分,要么根本不執行。當應用於付款收單時,這可以降低結算風險,因為付款和相應資產可以同時交換。
•CBDC與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相結合,可以實現新型的“可編程貨幣”。這是指對資金的使用或轉移附加條件的能力,這些條件可以自動執行,而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目前未考慮將CBDC用於零售,但注意到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批發結算代幣的可用性可使支付和結算流程與其他業務流程更加集成。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需要CBDC進行批發結算。
2018年末,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成立了一個小型內部創新實驗室,以加強對與其政策和運營職責相關的新技術和新興技術的參與和理解。創新實驗室被用於探索數字澳元(即澳大利亞CBDC)在銀行發行貨幣和監督支付系統的職責範圍內是否發揮作用。銀行創新實驗室在這一領域開展的工作的一個例子是開發了一個批發結算系統的概念驗證,該系統運行在一個私有的、經許可的以太坊網絡上,模擬了向商業銀行發行中央銀行貨幣、交換外匯結算賬戶餘額、商業銀行之間交換代幣、以及最終向中央銀行贖回代幣。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計劃可能在未來一年內通過與一個或多個外部合作夥伴的合作擴展這項研究。
以下為部分報告截圖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