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瞻未來的視角,有必要去分析一下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以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連接,到底可能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作者:吳晨
有人評論是元宇宙是虛火旺,有人擔心元宇宙會吹起又一場投資泡沫。但從前瞻未來的視角,有必要去分析一下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以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連接,到底可能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近日,Facebook發布了可以主觀視角拍照、攝像以及語音通話的Ray-Ban眼鏡,向更輕便的可穿戴虛擬頭顯設備邁出一步,不少人揣測蘋果也正準備憋大招。同樣,剛剛推出的虛擬世界辦公套裝Horizon Workroom(地平線工作室),更暴露了小札從遊戲和社交媒體進軍元宇宙商業應用的野心。與微軟的Teams應用中的共聚(Together)功能一樣,Facebook也希望疫情催生的混合辦公熱潮會讓在虛擬空間中開會、研討、協作變得更自然也更時尚。
遊戲、娛樂、社交和工作都是虛擬現實一直在努力實現的一系列場景,而這些努力因為今年上半年全都被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囊括其中而爆火。有人評論是元宇宙是虛火旺,有人擔心元宇宙會吹起又一場投資泡沫。但從前瞻未來的視角,有必要去分析一下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以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連接,到底可能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本文將試著從三個維度去理解元宇宙的未來。
第一個維度,元宇宙是“升維的互聯網”。
什麼是升維的互聯網呢?可以先梳理一下過去一個世紀人類獲取知識渠道的改變。一百年前廣播的興起讓我們更方便通過聽覺來獲取知識;20世紀五十年代電視的出現,讓我們從單個聽覺感知的維度升級到視聽維度,是第一次升維;從視聽到互動的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成為我們身體延伸一部分的移動互聯網,是又一次升維;而這一次被命名為元宇宙的升維則是從互動升級到逼真的參與感和沈浸式的虛擬體驗,讓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分身成為可能。
怎么理解这种沉浸的互动式的参与感?首先增加了体感的维度。在不断进化的VR世界中,最显著的升维体现在其他感官的参与。元宇宙的升维——更加逼真的虚拟世界——给了我们以更为丰富的体验,从视听,延伸到手柄的触觉。未来这种感官的体验会更真实更丰富,不仅有触觉(手套),甚至增加全身肢体的感受(已经有人在制造感知背心)。在美剧《上载人生》(Upload)里就有帮助人全身感官体验的服装,覆盖全身好像布满了电线的鲨鱼皮,让现实世界中的人可以与虚拟世界里的人亲密接触。
人腦的研究特別強調感知推動人類智慧發展的重要性。我們的肢體、我們的各種感知,並不僅僅是蒐集訊息的器官,或者執行大腦指令的工具,它們同時也是與世界互動中產生智慧的器官。人類需要用腳來丈量世界,用手來探索未知。由此推演,更逼真的虛擬世界可以讓我們更自然的利用各種感官的探索來獲得新知。
逼真的虛擬世界會讓大腦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真實,從而讓逼真的體驗幫助大腦形成“肌肉記憶”,在再次遇到相同情況時產生不自覺的反應。這在現實世界中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
北京的一家駕校就已經開始利用沉浸式VR來進行駕駛教學,學員路考的通過率提升很快。原因有兩個:虛擬現實可以營造出大量逼真的場景——晴天雨天下雪天、堵車塞車突發事件——這些都可以訓練學員的應變能力;在虛擬世界中犯的錯誤也會留下深刻記憶:如果剎車不及時,出現追尾的事故,一番驚心動魄留下的“肌肉記憶”比教練的多少次訓斥都有效。
再進一步逼真的虛擬世界也可以讓人們更直觀的去換位思考,用他者的視角觀察世界,通過體驗來剖析複雜難題。微觀世界的紀錄片很吸引人,但如果能站在蟲蟲的視角,通過複眼來觀察這個世界,感受會大不同。同樣無論是理解生物構造,了解太陽系的奧秘,虛擬空間的三維展示會給學生完全不同的體驗,鼓勵他們去探索。
升級版的互聯網是解鎖元宇宙的第一把鑰匙。如果說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台蘋果手機標誌著智能手機成為人機交互新紀元,那麼元宇宙的世界將開啟下一代人機交互的方式。之前的人機交互,無論是打字還是觸摸屏,都是人遷就機器的方式。新一代的交互方式變成了在機器生成的虛擬世界中更自然的按照人的方式去互動,讓人在虛擬世界中用手和腳,用身體、味覺、嗅覺,用眼神,用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去互動。
第二個維度,由無數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大的元宇宙。
很多人會問,未來到底會是一個元宇宙,還是會湧現出許多個元宇宙?是不是每個互聯網巨頭都會製造出自己的元宇宙?如果從升維互聯網的思路來推演,既然只有一個互聯網,之上有無數個社群,未來也只會有一個元宇宙,但元宇宙中會包含各式各樣的小世界,彷彿一個又一個的各異的房間,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劇場。
元宇宙是一個大的基礎設施,但元宇宙中無數個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設計。每個人在小世中可以互動,也可以帶來改變。
創造這一個個小世界需要硬件和軟件的持續迭代。相比較2016年至2017年時那一波VR/AR的炒作,構建元宇宙的硬件技術和基礎設施顯然已經完備地多。 VR頭顯/眼鏡迭代的速度更快,一體機(不再需要電腦或者手機來驅動)的解析度更高,可以掃描虹膜來登陸的VR眼鏡,可以跟踪眼睛的視線來調節虛擬世界的顆粒度,增加視線中圖像的清晰度,也可以讓一體機變得更輕薄。 Facebook的目標是把每天在手機屏幕上平均35分鐘瀏覽社交媒體的時間,變成每週35小時沉浸在虛擬世界中,這就需要接連幾個小時帶著VR頭顯既不累也不暈。
更重要的是,搭建一個又一個虛擬世界,需要強大的引擎。遊戲其實已經搭建出了比較真實的世界,但遊戲中玩家與世界的互動仍然是簡單的——《失控玩家》中最大的梗其實是玩家坐在PC前的視角和可操控的動作有限,與NPC在虛擬世界中的視角和感知,至少要差好幾個維度。比如那場Guy與人類玩家的吻戲,就語焉不詳,很難通過手柄或鍵盤來表達如此纖細的動作。下一步是需要把這個世界變得更纖細,更逼真,才能讓人在虛擬世界中更容易去探索。 《失控玩家》也讓NPC(非玩家角色Non Player Character,即遊戲中程序化的虛擬人物)變得廣為人知。我們可以通過透過劇本殺來理解NPC對於構建元宇宙的世界有多重要。一般人會認為,劇本殺最主要的成本是場地成本,業內人會告訴你,其實劇本殺最大的成本是NPC。劇本殺之所以逼真,因為有專業的演員陪著你玩,他們其實就是現實世界中的NPC。問題是,在同一個劇本中扮演NPC的工作人員,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他們的角色,而這樣的角色,如果由AI來扮演的話,要容易得多,也經濟地多。
元宇宙的一個個小世界,也可以用劇本殺來理解。他讓你可以換上一個馬甲/數字化身,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劇情的世界——體驗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要讓元宇宙的世界達到逼真的程度,不僅僅需要遊戲引擎所創造的真實空間,也需要更為真實的虛擬人。
AI的進步恰到好處。例如AI實驗室OpenAI開發的語言模型GPT-3智慧引擎已經展現出下一代人際互動的可能。只要給它一個開頭、一個場景、一組條件,智慧引擎就可以寫詩、寫小說、編程,這意味著很快它可以替代不少更加複雜的人的工作,也可以更好地與人互動。 GPT-3賦能的NPC可以扮演更豐富的劇本殺中的配角,與人類的互動也會真實到真假莫辨。
元宇宙還可能帶來更加多元的體驗:和你在一個劇場的人,可以是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不同膚色、背景和階層的人,AI的翻譯也會讓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更順暢。不過要保證這樣多元的效果,自然這也需要元宇宙的第三個維度。
第三個維度,元宇宙確保不同的小世界之間互聯互通。
元宇宙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特點就是要保證元宇宙裡面千萬個小世界能夠互聯互通。
小世界的互聯互通,需要有一個共通的介質。作為去中心化信任機器的區塊鏈就被很多人認為確保元宇宙是共同平台的重要介質。互聯互通最基本的要求是,在一個小世界中獲得的虛擬產品/虛擬財產/虛擬裝備,在另一房間/劇場中仍然能通用。這就需要有通用的貨幣,有通用的關於私有財產保護的準則等等。
目前不要少研究者的出發點是如何在虛擬世界中實現現實世界中關於財產和占有的概念,在虛擬世界中引入現實世界的商業規則。不可否認,在虛擬世界中快速致富會是推崇元宇宙的一股巨大推動力。就好像元宇宙作為一個概念火起來的典型標誌就是各路資金都在追逐元宇宙概念的公司,在虛擬世界,這樣的追逐只會變得更容易,更火爆,當然也會帶來更多的波動和更高的風險。
這種互聯互通甚至還會可能讓“穿越”成為可能。元宇宙的世界,也可能是一個被完全記錄的世紀。想像一下,如果2007年喬布斯發布蘋果手機的發布會在元宇宙中直播並留存下來,你可以在十幾年後穿越到那個時間現場,可以第一人稱視角看到喬幫主改變世界的時刻,同時也可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觀察那一千多位有幸在現場見證這一時刻的每一位觀眾的表情。
在互聯互通的維度去探討元宇宙,會延續之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系列議題的討論:如何打破平台壟斷的問題?如何在虛擬世界保護隱私?虛擬的世界會因為更富足——畢竟無論是實和虛的東西都唾手可得,你可以選擇開一輛蘭博基尼的跑車,也可以要求添加宋徽宗瘦金體的書法能力(是否需要付費,怎麼付費,元宇宙的商業模式還有待進一步討論)——而變得更平等也更平均麼?
當然,最重要的議題或許是:在日益逼真卻極大豐富的虛擬世界,到底需要保留哪些現實世界的法則,又可能演化出哪些全新的行為準則?
要實現與現實世界一樣沉浸逼真體驗的虛擬空間,元宇宙需要硬件、軟件和平台的升級,需要更多的創作者來與巨頭抗衡——UGC的小世界能否與現有互聯網巨頭和遊戲平台競爭,取決於此——需要更多參與者來嘗試全新的應用場景,當然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
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元宇宙的爆火,可以被認為是實現夢想的極大助推。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