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如果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會怎樣?

最終,CBDC 的基礎技術將是區塊鏈,即支持比特幣的技術。

概要。貨幣已經是數字化的,而且已經存在多年了。但銀行業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改變。這是因為該系統基於這樣一種概念,即商業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可以轉換為紙幣現金,而紙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本文探討瞭如果中央銀行開始直接發行數字貨幣會發生什麼,這正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目前正在探索的。金融科技專家Ajay S. Mookerjee 認為這將顛覆傳統銀行體系。他認為,轉向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 對儲戶來說會更安全(因為CBDC 是發行機構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而不是商業銀行的負債),這將消除商業銀行直接從消費者和家庭那裡吸收存款的需要,這也使銀行業的大部分物理基礎設施變得多餘,這也使得能夠更有效地監控和監管金融體系,並更具包容性。僅在美國,每年可節省的成本就達到7500 億美元,與該國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一樣多。

今天流通的貨幣中超過97% 來自支票存款——在線存入的美元,並由商業銀行轉換為一串數字代碼。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的數字化以及銀行應用程序的開發已將許多傳統的基於現金的交易轉移到數字領域。

到目前為止,向數字化的轉變對銀行業的影響相對較小,至少在西方是這樣,在那裡,像貝寶這樣的新玩家仍然依賴客戶將服務與他們的銀行借記卡和信用卡聯繫起來。一些純在線的銀行已經在實際運營,例如Chime 和Nubank,但同樣,這些銀行也是在現有的軌道上運行。中國金融業出現了更多顛覆,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和騰訊的微眾銀行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它們利用更寬鬆的數據隱私保護和智能數據分析來主導消費者支付,並且還進入了零售和小企業銀行業務。不過,從廣義上講,傳統銀行已經很好地適應了貨幣的數字化。

這可能即將改變。

更激進變革的動力來自中國,中國央行一直在試驗一種名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形式的現金,將其設想為未來的現金,最終消除對紙幣的需求.

在CBDC 世界中,每個虛擬貨幣單位的數字代碼將保存在數字錢包中,並由錢包持有者無縫轉移到其他人的數字錢包,這與我們今天在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數字錢包中看到的非常相似(想想Venmo和ApplePay) 以及傳統銀行提供的錢包(例如Zelle,由大通、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等六家銀行組成的合作社)。在中國,這些服務將被授權給四家國有銀行和三家電信公司,他們將充當錢包分銷商而不是現金存管機構。用戶將掃描手機上的條形碼以進行店內付款或向其他移動錢包匯款。中國人民銀行(PBOC) 將定期收到客戶交易的副本,這些副本存儲在混合的中心化數據庫和區塊鏈數據庫中。

中國的試點首先在深圳、蘇州、成都、雄安和北京2022 年冬奧會等城市通過紅包形式分發1 億元數字人民幣。到2021 年9 月底,數字貨幣試點已記錄了約5 億筆交易,擁有1.4 億用戶。數字人民幣將在2022 年2 月的冬奧會期間全面推出,如果與外國貨幣當局達成雙邊協議,前往中國的遊客和商務旅客將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獲得一個中國電子錢包。

中國引入CBDC 的部分動機是為了減少該國對支付寶和微信的依賴,支付寶和微信目前佔在線交易的94%,價值16 萬億美元。它還有助於減少來自比特幣等獨立數字貨幣的威脅,這可能會威脅到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這不是中國政府想看到的情景。

但中國並不是唯一對CBDC 感興趣的國家:瑞典、新加坡和韓國等13 個國家正在測試試點。美國很可能會效仿;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目前正在設計CBDC 原型。可能美國擔心被拋在後面,以及中國數字人民幣的潛在威脅以及它可能成為取代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

最終,CBDC 的基礎技術將是區塊鏈,即支持比特幣的技術。它由帶有加密交易活動的時間戳記錄區塊組成,由所有經過驗證的網絡參與者持續審核。區塊鏈實現了貨幣的存儲和可信傳輸的分佈式處理。儘管區塊鏈仍然很慢,尚不能支持大規模應用,但該技術有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熟,並有可能克服其局限性。因此,在某個時刻,現有的數字基礎設施將被取代,這將消除新進入者對現有金融機構控制的資源和能力的依賴。

CBDC 將如何改變銀行業?

在傳統的銀行業模式中,大約有兩個世紀的歷史,個人或機構收到他們存入銀行的錢(來自投資或支付),然後用這些錢發放貸款,留出(即保留)監管機構規定的一部分(通常為10%)可供存款人提取和轉換為現金。由於銀行向存款人支付的(主要是短期的)利息與其向商業客戶提供的貸款的利息或對等金融證券(例如公司或政府債券)的投資之間存在利差,銀行由此可以盈利賺錢。

雖然監管確保個別銀行的貸款不超過其總存款減去準備金,但它已經使整個銀行系統的信貸水平膨脹。當銀行發放貸款時,借款人將收益存入他們的賬戶,然後將其視為新存款,減去準備金,再次貸出。這個過程被重複多次,這意味著美國16 萬億美元的存款導致銀行為直接貸款和債券發行提供50 萬億美元的資金。這種乘數效應推動了經濟增長,但所創造的新貨幣供應是以風險信貸的形式出現的。違約率很高——正常情況下每年高達2000 億美元,但在危機時期可能高達三倍。而且,正如2008 年的崩盤所表明的那樣。

銀行業務存在多種風險:借款人可能違約,短期利率可能高於長期利率,存款人可能尋求提取比可提取現金更多的現金。通過股權資本、政府支持的可能性(通常通過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和零售存款保險計劃來緩衝風險——所有這些都是有代價的。

CBDC 與商業銀行發行的常規數字現金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個CBDC 單位的現金都將具有唯一的、不變的數字身份。它也將是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就像目前的紙幣或人民幣一樣。這是與今天的數字貨幣的一個關鍵區別,後者是發行銀行的負債,儘管理論上它可以按需轉換為紙質現金——這一特徵取決於銀行可以以實物形式獲得現金。正是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CBDC 可能會破壞銀行系統的基本模式,該模式一直基於紙幣(或可兌換成紙幣)。

讓我們來看看基於CBDC 的銀行模式的主要影響:

· 銀行擠兌的終結

紙幣本質上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不記名借據,供不記名者在任何給定時間消費(或放在床墊下)。今天的數字貨幣是建立在商業銀行發行的數字代碼可兌換成紙幣的基礎上的,而這反過來又取決於商業銀行手頭有紙幣用於兌換。正是這種與紙幣的聯繫賦予了商業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價值並確保其使用安全。

但CBDC 是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就像紙幣一樣,這使得CBDC 是一種比商業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更安全的數字貨幣形式。這種情況相當於每個公民本質上在中央銀行都有一個支票賬戶。他們的工資和投資支出到達他們的中央銀行賬戶,他們可以將現金存入那裡,中央銀行可以選擇支付利息。然而,與商業銀行的傳統存款或支票賬戶不同,存款人沒有風險,因為中央銀行是一種主權信用,歸根結底是由政府徵稅能力支持,而不是靠儲備金和股本。中央銀行沒有“擠兌”風險,這消除了通過保險計劃保護存款人免受銀行擠兌的必要性。在整個銀行系統的層面上,所有流動性(和信用)風險都分佈在整個人群中,而不僅僅是每個銀行的儲戶群體。

· 紙質現金和私人銀行存款的終結

隨著中央銀行有效地成為金融交易的唯一中介,銀行將不再競爭零售或企業現金存款人,目前它們的大部分市場價值是成功的基礎。相反,他們基本上都會從中央銀行大量借款來為其貸款活動提供資金——中央銀行因此成為第一貸款人,而不是最後貸款人。在資金有保障的情況下,銀行間競爭將完全基於對優質貸款的識別和定價能力,以及有效銜接短期和長期利率的能力,這將降低該業務的利潤,有利於優質借款人,參與創造價值的項目。

CBDC 還將促進金融科技新參與者的進入,因為老牌銀行作為人們資金安全保管人的品牌聲譽將不再是進入的障礙——它們的分支機構和現金網點網絡也將不再是障礙。每個人的現金的保管人和所有交易的清算者現在將是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不需要紙幣可以兌換,因為CBDC 單位本身就是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完全等同於紙幣,而不僅僅是可以兌換成紙幣,這使得紙幣變得多餘。人們將不再需要現金網點,也不再需要存放現金或其他貴重物品的地方。

· 更容易監管和政策執行

在CBDC 世界中,理論上可以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監控所有交易,以便更快地識別陷入困境或從事可疑交易的銀行。目前,金融監管機構必須依賴銀行提供的報告,這意味著補救行動遲到且往往成本更高。此外,在清算機構可以看到數字銀行代碼的CBDC世界中,當局更容易識別交易各方,這大大簡化了犯罪活動的檢測並消除了主要以實物貨幣進行交易的國家的黑市。美國金融服務公司的欺詐成本估計為收入的1.5%,即每年約150 億美元。

這種轉換還簡化了貨幣政策的執行——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在自己的賬戶中發布或取消代碼來立即改變供應。然而,通過對持有的CBDC 支付利息,央行可以直接將貨幣政策傳遞給家庭,而不是通過它在央行儲備賬戶上提供給銀行的利率來影響商業存款利率。今天,由於商業銀行持有資金,政策制定者只能間接影響消費者和商業行為。

· 更廣泛的包容性

用CBDC 進行交易不需要銀行賬戶——這在發展中國家很重要,那里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服務,但可以使用移動互聯網。 (在美國,大約5% 的人沒有銀行賬戶。)擁有Aadhar 號碼和智能手機的沒有銀行賬戶的印度消費者可以輕鬆地通過移動應用程序進行交易。這意味著發達國家將能夠很容易地將傳統上處於金融體系之外的人納入金融體系。

這一切帶來的是什麼?

這些變化消除了傳統系統中隱含的許多成本和風險,該系統是在客戶需要安全的分支機構存放現金的時候建立的。這導致在美國建立了價值萬億美元、85,000 個分支機構、運營和支付基礎設施,僱傭了120 萬人——約占美國所有卡車司機的三分之一。這種基礎設施每年運行成本約為6000 億美元,被認為是處理所有存款和支付所必需的(這個數字是美國銀行應用於約1 萬億美元相關收入的成本/收入比率約為60% ,其中一半來自商業銀行,其餘來自處理付款)。

但是,如果客戶不再需要實際存入現金,那麼每年6000 億美元在物理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就完全是浪費錢——相當於支付三分之一的卡車司機開著一輛空卡車開車一年。除了物理基礎設施的不必要浪費之外,該系統緩慢且昂貴:支付平均需要1-3 天才能結算,卡處理費佔據了零售利潤的一半。跨境轉賬是敲詐勒索——通過商業銀行向國內匯入幾百美元,移民工人可能要花費高達50 美元。

有了CBDC 和中央銀行持有存款,銀行不能像目前那樣過度擴張客戶存款,這將大大降低銀行系統的風險。此外,通過CBDC 的即時交易,貨幣流通速度更快,減少了對短期信貸的需求,這將使整體債務水平降低25%,即13 萬億美元。由於CBDC 交易數據在監控信貸使用方面的準確性,違約率的降低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將較低的債務水平與我們在歷史上依賴交易數據的國家(比美國低三分之二)看到的較低的信用違約率相結合,我估計美國的整體信用違約可能會從2000 億美元降至僅500億美元

總而言之,改用基於CBDC 的銀行系統每年可為美國經濟節省總計7500 億美元——大致相當於同期美國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

有什麼問題?

CBDC 並非沒有問題。一個明顯的風險是隱私。一些美國立法者認為,有些國家將使用CBDC進行國內監控。國會議員湯姆·埃默(R-MN) 指出:“中央銀行加強對貨幣發行的控制,並深入了解人們如何花錢,但剝奪了用戶的隱私,”並補充說,“CBDC 只有是開放的、無需許可和私人的情況下才帶來好處。”

其他擔憂圍繞中央銀行作為首選批發貸款人的角色展開。國家控制的信貸可能容易受到以部門為重點的貸款的政治壓力。是否有正式的標準來確定哪些銀行有資格獲得中央銀行的資助?以某種方式操縱它們有多容易?

也許最大的擔憂是安全,尤其是網絡安全。您可以爭辯說,由多家銀行負責自身安全的現有系統面臨更頻繁但可能更局部的安全漏洞。根據這個邏輯,如果中央銀行被黑客攻擊,那麼整個系統可能會受到致命的損害,儘管實際發生的風險可能會降低——因為中央銀行可以使用其政府的網絡專業知識。從本質上講,需要在可管理的違規行為與極少發生但災難性的違規行為之間進行反復權衡。中央銀行肯定大而不能倒。

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高度安全,交易高度分割,這意味著中央銀行有可能運行高度分散和分割的系統,從而更廣泛地分散任何可能的網絡安全漏洞的風險和後果。事實上,未來將區塊鏈用於網絡安全有望改善目前的情況。

在我看來,轉向基於CBDC 的低現金或無現金經濟社會是不可避免的,其主權貨幣機構在類似軟件的功能和成本上進行競爭。它的出現肯定會擾亂銀行業,向靈活、輕資產和精通技術的金融科技競爭對手開放該行業龐大而強大的現有企業,他們更專注於在生態系統內創造價值,而不是建立壟斷帝國。新的銀行模式將為更多人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並以更好的條件向企業提供信貸,同時保持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總體風險敞口可能會減少,雖然可能會失去一定程度的隱私,但防止欺詐和其他犯罪的好處將超過補償。

注:本文來源於哈佛商業評論編譯僅供學習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