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Web3 網絡效應:五種心智模型

Web3 網絡效應將需要一個全新的劇本。

在過去的十年裡,網絡效應推動了Web2 平台的崛起,也奠定了其主導地位,同時激發了建設者和投資者的想像力。一些人認為網絡效應在Web3 中會更加強大,而另一些人則認為Web3 會扼殺網絡效應。

在今天困擾Web3 話語的所有炒作中,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重塑我們關於網絡效應的心智模型。我們在Web2 世界學到的東西可能不會直接應用於Web3 世界。想要理解Web3 世界中的網絡效應,那麼從基本原理重新思考網絡效應並理解當我們從Web2 轉向Web3 時發生了什麼變化是有幫助的。

本文將深入探討五種心智模型。

Web2 和Web3 中的網絡效應:四個關鍵區別

要理解Web3 生態系統中的網絡效應,我們首先需要限定Web2 和Web3 生態系統之間的差異,並理解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網絡效應的產生。

首先,在Web2 生態系統中,市場基礎設施是由平台提供商創建的。另一方面,在Web3 生態系統中,市場基礎設施不是由平台提供商提供的,而是需要由生態系統來構建,既可以通過資源承諾(如存儲容量承諾),也可以通過基礎設施開發。因此,創造和擴大網絡效應對Web3 生態系統提出了獨特的挑戰,不僅需要協調市場活動(像web2 平台那樣),還需要協調市場基礎設施的發展。

其次,代幣價值為啟動和擴展網絡效應提供了額外的價值槓桿。市場活動通過代幣進行管理。生產者可能會受到激勵,儘早為平台提供供應,以換取隨著市場活動增加而價值增值的代幣。同樣,負責構建市場基礎設施的開發人員可能會受到激勵,以創建核心基礎設施組件來交換代幣。代幣提供了一種新的激勵機制,這在Web2 生態系統中是沒有的。

第三,數據和信譽的可移植性,再加上技術的互操作性,使得網絡效應在Web3 中防禦性大大降低。即使Web3 生態系統迅速建立起網絡效應,他們也不能像Web2 那樣有效地從用戶數據中提取剩餘價值。

最後,Web2 生態系統主要由市場參與者組成。 Web3 生態系統不僅需要考慮市場層的參與者,還需要考慮基礎設施層、融資層和治理層的參與者。像Etsy 這樣的Web 2 市場對第三方賣家開放,但主要是在內部創建核心市場基礎設施,並集中管理資金和治理。相反,Web3 商業協議需要:

圍繞基礎架構層的協議來組織市場基礎架構的創建,

管理代幣流動性,以推動融資層的融資和代幣價值增值(這反過來會激勵所有參與者),

在治理層,將治理擴展到生態系統參與者,超出初始團隊。

讓我們在討論圍繞Web3 網絡效應的各種心智模型的同時,對這些進行分解。

心智模型#1:價值的本質

Web2 網絡主要依賴於兩個價值來源:獨立/產品價值和網絡價值。 Web3 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價值槓桿:代幣價值。在規劃web3 網絡效應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槓桿。

獨立價值(STANDALONE VALUE):在一個平台上沒有人使用時存在的價值,僅來自於基礎產品,這種價值稱為獨立/產品價值。這是用戶在平台上體驗到的獨立於其他用戶使用平台的價值。第一個使用該平台的用戶可以從這種獨立的價值中受益。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平台的獨立價值將保持不變。獨立價值通常以平台技術提供價值的形式呈現。

網絡價值:由於平台上的其他用戶使用而賦予到平台上的價值稱為網絡價值。這是通過其他用戶的活動和使用在平台上創造的價值。當一個平台開始時沒有用戶,它就沒有網絡價值。第一個登陸平台的用戶並不能從網絡價值中獲益。然而,隨著其他用戶使用平台的頻率增加,平台上的網絡價值也會隨之增長。

在Web2 平台上,社區主要由平台用戶(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在Web3 平台上,網絡價值進一步提升,因為在Web3 生態系統中幾乎所有的價值創造都是由用戶社區推動的。

有許多例子可以說明上述差異。 Instagram 一開始只是一款帶有漂亮濾鏡的獨立應用程序,後來才以一個成熟的社交網絡開啟網絡價值。 Square 最初是一個把手機變成信用卡終端機的東西,然後才開始使用Square Cash 應用程序和Square 生態系統的其他組件構建網絡。

代幣價值:在Web3 平台上,與協議相關聯的原生代幣中產生的價值稱為代幣價值。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

協議——更具體地說,是無需許可的區塊鏈協議——提供了一種新的組織和治理機制來組織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與平台不同,協議不提供端到端的市場基礎設施,也不內部化交易監管和驗證。由於協議本身並不提供市場基礎設施或內部化交易監管和驗證,因此它們需要為其他生態系統參與者提供這些服務的經濟激勵措施。他們通過發行代幣來獎勵生態系統中的理想行為來實現這一目標。隨著生態系統中市場活動價值的增加,與協議使用掛鉤的代幣價值也會增加。

隨著協議的使用量的增加,與協議相關的代幣的價值也會增加。早期用戶(被代幣激勵/獎勵)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代幣價值的增值中受益。因此,代幣價值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價值槓桿,以啟動和擴大網絡效應。

代幣為創造網絡效應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然而,正如我們將在未來幾週的後續文章中指出的那樣,代幣並不是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代幣需要精心設計,以確保它們對影響網絡效應的核心行動起到激勵和抑製作用。

心智模型2:管理市場活動vs 市場基礎設施

Web3 網絡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對網絡構成的定義。 Web2 網絡主要包括參與價值創造和交換的市場參與者:生產者和消費者。雖然開發人員可以擴展Web2 平台,但核心市場基礎設施是由平台所有者提供的。

在Web3 中,市場基礎設施是由參與者創建的。資源(例如計算、存儲等)可以由生態系統參與者提交,而不是集中設置。開發人員圍繞協議構建市場基礎設施,提供生產者和消費者參與市場的功能。

如Unbundling the unbundlers 中解釋的:

在Web2 世界中,市場基礎設施和市場治理被平台捆綁在一起。亞馬遜、Ebay、Upwork、Uber 和其他類似的市場將市場基礎設施(就亞馬遜而言,甚至是通過FBA 和亞馬遜物流的實體基礎設施)和市場治理捆綁在一起。

在Web3 世界中,市場基礎設施與市場治理分離開來。雖然市場治理的核心組件被編碼到協議層中,但市場基礎設施的組件可以由圍繞協議的生態系統構建。

由於市場基礎設施需要外部建設,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與市場活動的規模管理同步進行。

在管理Web2 平台上的網絡效應時,平台管理者需要管理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匹配。例如,如果Airbnb 早期的房源都在丹佛,但用戶搜索的是紐約房源,那麼交易就不會發生。 Web2 網絡效應需要管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重疊和匹配,而Web3 網絡效應管理需要在建立的市場基礎設施和支持的市場活動之間進行額外的協調和匹配。舉個例子,如果web3 平台上的用戶尋求一種特定類型的搜索界面,那麼該平台可能需要通過提供獎勵來吸引開發人員參與該特定項目,從而鼓勵搜索界面的創新以滿足這些要求。

總之,管理Web3 網絡效應不僅需要啟動和管理市場活動,還需要管理其與市場基礎設施規模的協調。當Web3 生態系統達到這種平衡時,它們會從一個積極的反饋循環中受益,進一步放大了這些生態系統:

心智模型3:對抗轉換,建立防禦能力

web2 和web3 的關鍵區別之一是web3 對網絡效應的防禦能力相對較低。

Web2 的防禦能力來源於四種形式的存儲/累積價值:平台獲取的數據、提供給平台的內容、在平台上建立的聲譽和在平台上創造的影響力。

就像我在2012 年的一篇文章中解釋的那樣:

創意內容:用戶投資創建創意內容組合,這是他們在平台上互動的基礎。

聲譽:在平台上建立聲譽需要持續提供高評價的服務,可能還需要符合平台規定的一些最低標準。因此,一旦服務提供商在一個平台上建立了聲譽,這就阻止了她遷移到競爭對手的平台。

使用數據:用戶通過平台消費的信息越多,算法向用戶推薦相關內容的智能化程度越高。

影響力:隨著用戶追隨者數量的增加,網絡中的存儲價值和保持積極參與的動機也會增加。

所有四種形式的累積價值,在web2 中都與特定的平台綁定,在web3 中都可以輕鬆地跨平台轉移。新的市場可以很容易地聚集可用的NFT,並將用戶拉向他們的方向。用戶可以輕鬆地將他們的數據和活動移植到新的平台上。

雖然web3 具有引發創新爆炸的潛力,但單個平台保留創新、讓其持續增值的能力卻在下降。

任何在web3 中構建網絡效應的策略都需要考慮到其缺乏累積價值的一面。也需要考慮較低的轉換成本。正如我們將在即將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的,Web3 需要一組新的因素來為網絡效應提供防禦能力。

心智模型#4:管理的“抽取”

高轉換成本的防禦性網絡效應使Web2 平台沉溺於(並受益於)過度抽取(無論是收取費用還是數據)和控制(通過誘餌和轉換、鎖定、商品化等)。隨著轉換成本的崩潰,抽取將導致網絡效應的反向瓦解。

Web3 中網絡效應的創建和管理需要解決易於切換的問題,因此需要解決抽取問題。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與Web2 不同,Web3 中的市場基礎設施和資源是由生態系統提供的。為了提供資源和創新能力,生態系統參與者需要確保其投資能夠獲得適當的回報,並有足夠的機構保護這些回報不受商品化和政策變化的影響。

在Web3 生態系統中,抽取是管理網絡效應的關鍵。在一個開源協議的世界裡,過度的抽取將導致分叉,生態系統參與者的活動將遠離原始協議。 Web3 中的高級協調機制也允許生態系統的參與者放棄一個協議並圍繞一個分叉的協議進行組織。

心智模型#5:管理角色代理和風險

高轉換成本也使得Web2 平台可以誘騙和轉換、改變政策,並剝奪生態系統參與者的權利。

由於Web3 中切換成本較低,管理角色代理將是管理和保持網絡效應的關鍵。

管理角色的代理是管理網絡效應的關鍵。管理機構將需要構建和分發治理代幣,以便在創始團隊(和其他內部人員)之外分配平台的代理、控制和管理。

隨著協議變得更加成功,相關的治理代幣可能會變得更有價值,從而進一步加強網絡效應,因為持有代幣的關鍵貢獻者不僅可以從回報中受益,而且還有能力塑造未來的發展路線圖並組織資源分配和相應的參與激勵。

結論

Web3 的網絡效應是不同的。它們帶來了新的協調挑戰,支持新的激勵機制,改寫了傳統的防禦和抽取規則,重構了平台與生態系統的權力平衡。正如上述5 種心智模型所說明的,Web3 網絡效應將需要一個全新的劇本:新的引導和擴展模型,新的治理機制,新的競爭優勢來源,以及新的價值獲取形式。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