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财经| Anchor聯合創始人:標準創新悖論對web3有何啟示

本文作者Michael Mignano 2015年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當今全球最大播客平台Anchor,後被Spotify收購,目前負責管理Spotify播客、直播及視頻戰略相關業務。 Michael還是位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和顧問,接受其投資和建議指導的早期科技公司逾50家,發表於Variant Fund聯合創始人Li Jin的substack,對基於開放協議和標準的web3或許有所啟示。

標準,如播客的RSS,使新興技術能夠輕鬆地插入現有的生態系統,從而在信息時代廣泛傳播。但標準化最終是有代價的,創新也因此而受損。例如,這就是為什麼播客格式在其20年的歷史中幾乎停滯不前的原因。

技術標準是個極好的發明。標準幫助研發團隊節省時間和成本,讓他們使用通用語言實現產品間的相互交互,不必在同一個市場內分別研發各組件,也不必重新定義系統間該如何交互。例如,一個團隊研發創建了一個新的郵件客戶端,他們不需要重新發明格式以實現郵件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傳輸;他們只需採用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是定義郵件傳輸的標準),重點關注如何為用戶打造極佳應用體驗,不必顧慮其他。這意味著當有人想要做一件前人做過的事情,不需要再重新發明輪子——他們只需要採用標準,加速產品研發進程,抵達他們的受眾——當產品與市場相契合——抵達用戶的速度遠比創建完全專有產品要快得多。

儘管基於標準的產品可以更快抵達受眾,但較低的准入門檻意味著會有更多同類產品,導致市場分割,最終導致創新進程緩慢。有得必有失,我把這一所失稱為標準創新悖論。下面我將做詳細解釋。

但首先……標準究竟是什麼?

簡單說,一項標準就是一個具體規格,決定某技術(硬件或軟件)應如何與其他技術對話。標准通常是由社區研發的,經委員會共識核准和維護,委員會通常對所有人開放,人人都可參與做出貢獻。 HTTP(用於網絡瀏覽)、SMTP(用於郵件傳輸)、RSS(用於內容聚合,例如博客或播客)或SMS(用於發送/接收短信)就是現代技術標準的典型。

標準化的好處

想要全面理解標準化為研發團隊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拿一個例子做解析說明。以應用於播客的RSS(簡易信息聚合)為例。 RSS早已成為播客的支柱,為創作者提供強大的分發機制,讓創作者可以從一個單一端點發布音頻並立即同步內容到任一想要接收此內容的消費平台。過去的20年裡,通過定義一種通用語言,巨大的播客網絡和播客收聽app間可以相互交流,RSS讓播客得以在開源互聯網上蓬勃發展。若要通過RSS發布音頻,創作者(或代表創作者的播客平台)必須使用具體格式發布播客,只包含此標准定義的參數,例如指向播客封面、選集列表等等的URL參數。

我曾長期從事RSS相關工作,作為合夥人創立了Anchor——一個播客創作平台,該平台於2019年被Spotify收購。 Anchor讓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輕鬆從iOS、安卓系統或者從他們的瀏覽器上發布播客,不需要有任何相關經驗或技術知識。 Anchor對創作者來說最神奇的一點要屬它可通過RSS標準一鍵發布播客,所有播客收聽平台都可以接收內容。這一強大的分發能力是Anchor得以急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最終讓Anchor成為全球最大的播客平台。

我們創建Anchor幫助播客創作,RSS在其中確實居功至偉,同時,RSS也是播客消費端的有力工具。幾乎世上所有現存的播客收聽app(例如Apple的播客、Spotify、Overcast等)都支持基於RSS標準的播客。這樣做有巨大好處:如果一個播客收聽app應用此標準,就能立刻自動將當今所有播客展現給其用戶。和我上面提到的電子郵件的例子類似,也就是說這些播客收聽app可以把重心放在創造極佳的用戶體驗上,不必擔心內容方面的問題;內容已經存在於開源互聯網,可以讓用戶輕鬆收聽。

得失權衡下的“失”

既然採用RSS標準讓播客收聽app不必重新發明在播客生態系統內的內容流動方式,從而節省了大量時間和金錢,這也就意味著為這些app找到聽眾的門檻降低了。結果就是,在長達20年的播客生態系統內有太多這樣的app,導致市場分割加劇。如果你曾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應用商店搜索過某個播客app,你會看到大量的搜索結果。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市場分割對用戶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意味著用戶有海量選擇,可以靈活使用產品收聽播客。但與此同時,這種分割對創新是不利的,基於RSS標准進行應用體驗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播客收聽體驗停滯不前,這麼多年來幾乎沒什麼發展變化。為什麼?正如前面所說的,標準受共識驅動,驅動這些播客app底層語言的變革不會輕易發生。下面我們以規劃度假為例,以便更好理解這一切。

家庭旅行

設想一下,你和你的另一半到一個之前沒去過的國家共度為期兩週的假期。因為只有你們兩個人,在旅途中你們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想要取消今天的晚餐預定去聽音樂會?可以。明天不想參觀博物館了,想要租車去另一個城市轉轉?可以。

現在,再設想一下同樣的旅程,但卻不止你們兩個人,還有你們的孩子,你們的父母,三個朋友,你的哥哥和嫂子,還有他們的四個孩子全都一起來了。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旅行,確實。在這個版本的旅行里,所有事都要認真計劃。如果你決定改變一下行程,需要徵求所有人同意,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次旅行讓你和許久未見的家人、朋友共度了愉快的時光,但因為這是個共識驅動的旅行,所以也就沒那麼有趣和獨特了。

在一個大規模廣泛應用的標準之上建造產品,正和這樣的家庭旅行類似。一旦某個團隊想要做些新鮮有趣的超越標準界限的事情,他們須讓應用此標準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一起做出改變,否則單方面的變化是無用的。並且,無論如何,一旦你突破標準做出改變,便會失去標準帶來的諸多益處。讓一群朋友和家人在旅行中改變行程計劃已經夠困難了,試想一下要和眾多大大小小不同潛在競爭利益、不同性質的公司周璇該有多困難。這是基於標準研發建造面臨的悖論。

標準創新悖論

標準創新悖論是產品團隊基於標準研發建造新產品時面臨的權衡結果;產品可以快速適應市場,為產品找到受眾相對容易些,但由於市場惰性和基於共識驅動標準的研發,讓創新終歸於失敗。如果且當一個團隊在沒有其他所有利益相關者支持的情況下決定為創新突破標準,標準帶來的那些益處也就消失不見了。在一個生態系統裡利益相關者越多,需要徵得同意的人也就越多(所以,改變也就越困難)。

現在,設想一下在一個不基於統一標準的封閉的專有系統內研發建造產品。在從無到有的創建中,團隊可以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情況下自由實施、改變技術,不需要擔心和他們不在一條戰線上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是否會買賬。當然也有缺點,那就是研發成本更高,找到產品和市場的契合點也更具挑戰性。然而,一旦這樣的產品找到了與市場的契合點,便沒有標準帶來的天花板阻礙此團隊加速創新發展的步伐。

標準創新悖論迫使團隊在研發創建新產品的時候做出選擇(應用標準可加速產品研發):是應用標準,在現有的汪洋大海般的產品生態系統裡獲得即時的分發/可交互性利益(以犧牲未來創新為代價),還是從無到有研發創建產品,獲得最終的靈活性和創新潛力(以犧牲融入現有受眾為代價)?

播客(Podcasts)中的悖論

在我們早期用RSS標準創建Anchor的時候就面臨了這樣的悖論,那還是在我們被Spotify收購之前。對播客格式進行創新性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其底層標準是幾乎不可更改的RSS。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為每集播客添加一個評論區,在節目的RSS提要裡實現評論功能。除非我們可以讓市場上幾百個播客收聽app應用這一改變,不然評論功能是無法獲得播客收聽方支持的。沒有這一支持,也就失去了讓創作者應用、實施這一變化的動力,這個功能會立即以失敗告終。

再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想打造一個內容更豐富更加動態的播客分析系統,可以讓創作者更好了解他們的節目表現如何,從而通過現代互聯網廣告形式提高他們的收入潛力。除非我們可以讓市場上幾百個播客收聽app全都應用所提議的改變,否則,要從收聽方app獲得更詳實的數據反饋給播客發布平台是不可能的,創新也將失敗。

RSS悖論多種多樣,過去20年間導致了大量播客收聽app的悲劇,很多欲打造不一樣的播客app的嘗試歸於失敗,因為整個生態系統是基於完全剛性不可變的標準。

短信(Messaging)中的悖論

SMS短信標準是另一個可說明基於標準研髮帶來局限性的例子。 SMS標準於20世紀80年代誕生。大約10年後,在所有必要利益相關者都使用此標准後,SMS終於在1992年首次應用於移動電話,於1999年終於達到規模化應用(注意:標準被應用需要大量的共識)。自此,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另一個使用支持SMS移動電話的人發送短信,不管是哪款移動電話,來自哪個供應商。

然後,有人有個絕妙的想法,想給短信增加一個新功能:圖片!如果可以用你的手機通過短信發送圖片該有多棒?但是因為SMS是開源標準,圖片功能不能被簡單地用代碼寫進最新的軟件更新里。標準本身必須做出改變才行,所有的手機生產商和運營商必須同意並應用這個變化才可以,當然,需要一個新的標準:MMS。所以,又差不多用了另一個十年,MMS才終具規模。

現在我們來看下Apple的專有信息服務iMessage,那根本就不是一個標準。 iMessag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大群人快速接納使用了一個雖然專有但卻了不起的產品:iPhone。使用iMessage,必須先擁有一款Apple設備,比如一部iPhone手機,這當然是種退步。如果你用一個Apple設備向人發送信息,你會得到不斷快速更新完善的服務。 Apple在自己專有的生態系統裡進行研發,得以快速創新信息收發體驗,現在它的短信服務和SMS時代已大不相同。

2BUYM0o463mozcnzEE9skVWVCZOYcoSaBIBDkeFV.png

回想一下iMessage這些年來的變化。早期的iMessage和SMS沒有多大區別。但現在,它具有極其豐富的功能特性,比如已讀回執、圖片庫、面部濾鏡和Memojis、App應用商店、語音備忘錄,等等,數不勝數。 Snapchat、Messenger、WhatsApp等其他很多專有短信平台也是如此。這些平台能夠達到這麼高的創新水平和這麼快的創新速度,唯一的辦法就是在SMS標準之外進行研發創建(雖然,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犧牲掉了與其他系統的交互性,從而限制了潛在受眾)。

Newsletters中的悖論

這裡有一個更新鮮的例子。你很可能聽說過有個很棒的Newslettes產品Substack。這是一個可以讓創作者創建、存儲並擴展其Newslettes業務的平台。 Stubstack的妙處在於它應用了開源標準——驅動郵件傳輸的SMTP——可以輕鬆向所有電子郵箱用戶分發Newslettes。

與上面播客的例子相反,任何應用RSS的平台都可以立即解決“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供應側問題,Substack的做法相反:它通過確保其所有消費者都能讀取郵件內容來解決需求方問題。這真是個絕妙的策略,作為一個平台,它發展迅速,吸引了無數知名作者和付費訂閱用戶。

儘管應用SMTP可以即時向讀者分發內容,這個方法也有其自身缺陷:郵件是靜態的,只要郵件客戶端受SMTP標準驅動,郵件將一直是靜態的。這意味著Substack不能使用郵件做任何動態的事情,比如在郵件客戶端將讀者的探索體驗實時個性化。或者,包含一個實時更新的動態評論區。再或者實施其他任何可以增強創作者或讀者體驗的功能特性,但這需要在郵件客戶端裡實現某種動態界面。就像上面播客的例子,要實現這些,需要互聯網上大多數主要郵件客戶端都應用Substack的創新。

所以最近他們有個非常聰明的舉動,雖然鑑於標準的局限性,也許這個舉動並不算驚人:他們推出了一款app,可以讓他們在豐富的電子郵件新聞信經驗之上進行擴展。在我看來,這麼做很有道理。如果Substack可以成功擴展它的app,便可快速創新Newslettes體驗,不再受制於SMTP標準。但是此舉會犧牲掉開源標準帶來的益處,他們最初正是憑藉這些益處才開啟了用戶對他們的業務需求。

在我看來Substack似乎受困於標準創新悖論:繼續在SMTP上進行研發,以受益於電子郵件的廣泛應用?還是研發專有解決方案加速創新?隨著其app的發布,我認為可明顯看出Substack的選擇是開始脫離標準。

打破魔咒

標準創新悖論的魔咒可能降臨在任何一個快速發展想要創新的公司,但這個魔咒是可以打破的。實際上,有個辦法可以讓研發團隊魚與熊掌兼得,他們既可以獲得標準帶來的益處,又能突破標准進行創新。

利用專有系統的分發機制

一定時間後,所有應用規模化標準的產品最終提供的體驗都會大致相同。這是因為他們能提供什麼是有天花板的,天花板來自標準的不可更改的剛性本質。有越多的產品應用標準,市場惰性就會越大,改變也就越困難。這會帶來激烈的競爭,不可能有任何一個產品會因為不同的體驗破局而出。所以,這些產品要如何突破瓶頸,找到對其至關重要的規模化應用?它們需要藉助其他非標準驅動市場內的產品。

還是以Spotify的播客業務為例。幾年前,這個音頻流媒體巨頭從僅提供音樂服務發展為提供包括播客在內的各類音頻。鑑於音樂和播客的內容和體驗不同,很多人希望該公司可以發布一款專門收聽播客的app,為用戶提供與欣賞音樂完全不同的應用體驗。然而,如果他們這麼做了,就一定要和汪洋大海般的播客收聽app競爭,因為它們受限於標準,為用戶提供的功能大體都是相同的。對於Spotify播客app來說,要突破瓶頸是很困難的,就像對其他任一播客收聽app一樣。所以,Spotify利用其現有app上的現有音樂用戶群體基礎,向數億用戶分發播客。這樣做使Spotify解除了悖論魔咒。

實現向後兼容

切記,用戶喜歡使用基於標準的產品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的選擇和數據是可移植的。如果一個基於標準的產品能突破市場分割的瓶頸脫穎而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留用戶起初獲得的標準帶給他的益處,否則,就會冒著丟失用戶、失去產品市場契合度的風險。最佳辦法是確保與標準的向後兼容。以Apple的iMessage為例。如果你曾使用過iMessage,那你基本也一定用過安卓設備發送短信。注意到iMessage是怎樣做的嗎? iMessage復用SMS標準與短信接收方交互。這對雙方用戶來說都是最好的結局。對於使用Apple設備的你和你的朋友來說,你們可以享用一個創新專有平台的所有益處。但這些益處卻不必犧牲掉基於開源標準的短信核心功能,因為你仍然可以通過SMS向安卓設備用戶發送短信。

究竟要不要使用標準?

儘管存在標準創新悖論,但我們不能忽視過去幾十年來標準化為技術成功帶來的巨大好處。然而,基於標準研發創建一個新產品,權衡利弊總是很重要的,要考慮到在團隊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後未來發展是否會受到標準創新悖論的阻礙。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