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鑫雨
編輯| 蘇建勳
自2021年12月從遊戲發行平台轉型入局元宇宙,到今年二度遞表港交所,飛天雲動距成為國內「元宇宙第一股」僅一步之遙。
9月29日至10月7日,飛天雲動向上市最後一公里發起衝刺,正式啟動招股,擬發行2.71億股,申購價在2.11-2.88港元/股。這也意味著,本次募資的上限可達7.82億港元。
據統計,在今年港股IPO首日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5倍以上的項目中,飛天雲動是募資規模最大的標的。
在招股書中,“元宇宙”字眼出現了300多次,飛天雲動將口號喊得響亮。
從招股書的業務構成來看,飛天雲動實則是一家披著虛擬現實外衣的營銷公司。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其研發開支比例從4.4%減少到3.6%。相對的,流量獲取成本佔收入成本的比例從59.2%增加到74.2%。在對流量獲取的高額投入下,今年推動飛天雲動超7成業務的並非技術,而是廣告營銷。
靠營銷快速撈金
將自身定位為“元宇宙公司”的飛天雲動,不止一次對外表現出成為元宇宙引擎公司的決心:研發以3D渲染、全景成像等技術為代表的元宇宙引擎,賦能以AR/VR廣告、數字人等為主要形式的UGC生產。
這一決心也讓飛天雲動被外界視作“中國版Unity”。招股書顯示,AR/VR營銷服務、AR/VR內容、AR/VR SaaS以及IP是飛天雲動的主要業務。 AR/VR SaaS對標Unity的Create Solutions(開發解決方案),AR/VR營銷服務和AR/VR內容對標Operate Solutions(運營解決方案)。
對身處行業發展初期的科技公司來說,先靠廣告營銷業務快速變現,是面對不確定性和市場競爭的保守策略。
飛天雲動也不例外。今年Q1毛利佔比達72.3%的AR/VR營銷服務,是飛天雲動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業務的具體內容是:上游的媒體平台及其代理提供營銷渠道和流量,處在中游的飛天雲動以AR/VR技術為服務內容,為下游的客戶制定服務計劃、設計互動內容,並在上游平台投放,典型的應用場景如互動廣告、全景看房、全景線上店舖等。
飛天雲動業務毛利明細。圖源:飛天雲動招股書
即便AR/VR營銷服務毛利佔比最高,毛利率卻在飛天雲動所有業務中最低。究其原因為連年走高的流量獲取成本。
從2019年到2021年,飛天雲動的流量獲取成本從1.15億元增長到3.11億元,而今年光第一季度,流量獲取就花去了1.27億元,佔總營收的55.4%。
飛天雲動收入明細。圖源:飛天雲動招股書
在AR/VR場景落地的初期,流量獲取成本相對較低,以廣告營銷為主版塊的收入結構的弊端還未顯現。但一名行業分析師認為,如今一分價錢能買到的流量,未來可能需要五分價錢。
據安信國際統計,中國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有超過5000名參與者,行業競爭只會愈發激烈。處於供應鏈中游的飛天雲動顯然是被動的,一旦沒有核心獲客優勢,就難以對流量擁有議價權。
營收結構單一的弊端還在於抗風險能力低下。招股書也透露出飛天雲動的擔憂:“我們準確預測未來經營業績的能力有限,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尤其是,我們的盈利能力及前景取決於AR/VR內容及服務行業的持續變化及增長,並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在科技屬性顯著的元宇宙賽道,技術落後就會“挨打”是鐵律。判斷飛天雲動是否做好了從廣告營銷逐步轉向技術開發的準備,還需要看研發投入力度。
20%,近年來已成為元宇宙引擎開發商“研發/收益”的基準線。作為飛天雲動的行業對標,Unity近三年來的研發投入增加了172%,其中Unity編輯器是研發投入的重點。 2021年,Unity在研發上投入約6.96億美元(折合約44億人民幣),佔總營收的近70%。而在銷售和營銷費用上,Unity的投入不到研發的一半。
去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元宇宙第一股”、UGC遊戲平台Roblox錨準的是遊戲引擎這一細分領域。 2021年,Roblox的研發投入占到了總營收的28%。放眼國內,同樣是由遊戲發行平台轉型成元宇宙組織的網龍,去年的研發投入比也達到了17.7%。
研發投入比只有3.6%的飛天雲動,對技術似乎有些吝嗇。在行業觀察者看來,飛天雲動的3D開發引擎還處於較為初級的發展階段,市面上同類型的引擎較多,可替代性很強,“UGC嫌貴,PGC嫌不好用”。
招商做基建
在飛天雲動的業務佈局中,於去年年底上線的飛天元宇宙平台似乎是最點題“元宇宙”的產品。
據官網解釋,飛天元宇宙平台是一個3D虛擬世界。入駐的用戶可通過系統提供的開發引擎自主創建角色和空間,進而將平台打造成虛擬社區。
然而此次募資中,飛天雲動將40%的資金用於提升研發能力以及改進服務與產品,25%用於銷售和營銷,僅10%用於未來1-3年對飛天元宇宙平台的開發。招股書中300多聲“元宇宙”似乎有所錯付。
招股書中還指出,雖然飛天元宇宙平台已於2021年11月公佈,但由於計劃屬初步階段,並無肯定的變現業務模式,元宇宙平台的發展及未來運營高度不確定。
商業化無法落地,似乎是目前國內元宇宙平檯面臨的困境。
去年12月,百度發布元宇宙平台希壤,百度副總裁馬傑告訴36氪:“希壤的定位就是toB的元宇宙基礎設施提供平台,B端的客戶借助平台落實多元化的業務場景。”
沒有商業模式,成了一種招商手段。網龍推出的元宇宙組織同樣沒有落地明晰的商業模式。網龍企業傳播與公共事務總監劉詩詩介紹,目前網龍元宇宙組織甚至免費邀請以往的合作夥伴入駐,以實現共創。
這些元宇宙公司的意圖也很明確:讓商家幫著做基建。馬傑將希壤比作剛落成的三里屯,沒有商舖就沒有人氣。 “我們的優勢不在設計具體的toC場景,但入駐的B端客戶懂用戶的需求。”馬傑說,“我們做的就是通過落實toB,再去做toC。”
隨著同類競爭者的不斷入局,飛天雲動的元宇宙平台已經到了不得不錨準B或C一點發力的階段。但招股書中似乎也體現了飛天雲動的搖擺不定:“我們在飛天元宇宙平台上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可能無法與競爭對手推出的競爭產品及服務進行有效競爭;我們可能無法滿足終端用戶及商業客戶對質量或可靠性的期望。”
究其原因,仍然在於技術研發的薄弱——“元宇宙具有技術及標準快速演進的特點。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開發或獲得替代性的競爭技術及標準”。
“關注市場情緒”,在不少證券機構對飛天雲動的申購建議中,這個字眼被多次提及。這似乎也意指“元宇宙”目前是個溢價過高的賽道,泡沫隨時可能破裂。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