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oc中的金融:所有人為所有人謀利的邏輯分析與價值機遇(上)

撰文|Spike 編輯|Jerry Crypto

出品|ThePrimedia

「DeSoc」的深層含義是「去中心化社會」,「DeSoc中的金融」是指」去中心化社會的金融,其特點是具備普惠屬性,人人皆節點,人人是用戶,是去中心化社會的基礎設施。現階段的Defi,正是未來「DeSoc中的金融」的基礎要件。

壞消息是,目前Defi似乎陷入泥潭,高槓桿引發的連環清算、循環借貸催生的虛假繁榮、治理模式”DAO”向的偏離,對用戶資金暗箱的操作、代幣機制的濫用……可謂無邊落木蕭蕭下,緩緩走向至暗時刻。

但無法否認的是,Defi可謂「DeSoc中的金融」的前哨,以先行者的姿態,展開對Web 3金融領域的探索,一步步引導去中心化金融開枝散葉。

Defi目前的問題在於——「要改變傳統金融的DeFi,卻被中心化世界改變了」。其底層並未同步去中心化,而是呈現出「前端入口去中心化,但是後端仍舊是中心化機構繼續運營」的局面。表面看是DEX和CEX的交易所模式之爭,但是其做市商可能是同一家中心化機構,那麼用戶的資金從哪個閥門流入都無法保證不被挪用。

DeSoc中的金融將徹底走入去中心化的路程,鏈上資金透明、治理過程公開,我們將首次拋下一切中心化的饕餮,去建構屬於未來、屬於Z世代、屬於永存的去中心化主流金融市場。 DeSoc下的DeFi,會成為破土而出的新芽,引領走向加密世界的下一輪創新之路。

本文將分為上中下三篇依次發布。

上篇:DeSoc中金融,一種點對點的個人互市體系​​

走向DeSoc中金融的第一推動力,注定是一場從機構互利到個人互市的征途。

技術背後的操控者不能是機構。目前為DeFi提供流動性的是AMM,俗稱做市商自動化機器人,是依靠公式進行自動交易的撮合機制,現今主流DEX, 如Uniswap、Curve都使用了這一機制的不同變種。但為DEX們提供流動性的,依然是中心化機構,而不是去中心化的節點。

技術背後的操控者永遠應該是人。 「個人互市」即個人成為AMM體系的血肉和骨架。這才是DeSoc中金融的正確打開方式, 進而延伸至DeFi的各種環節,出於需求而使用,每個人都是對方的做市商。從DEX市場主體化角度而言,排除機構做市商,進而完成DeFi的去機構化進程。

這就是「個人互市」——所有人為所有人服務。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將DeFi以更高維度的視角聚合在一起,真正依靠區塊鍊網絡本身去建設金融服務,讓個人在DeSoc中使用金融服務就像刷短視頻一樣簡單自如。

要擺脫機構的羈絆和控制,實現「個人互市」,就需要DAO治理。在這種治理方式下,無摩擦的直接民主將帶來個人無摩擦地參與金融。無論是能由社區自治做出的投票,還是能直接反映DAO成員偏好的決策,抑或能被透明訪問的社區規則……在底層DAO智能合約和技術工具支持下,都為個人互市帶來生長的土壤和養料。

DAO治理消除了摩擦成本。因為DAO治理不需要繁瑣的官僚機構,更不需要收取巨額溢價或費用的管理者,所以金融的摩擦成本幾乎為零,個人使用金融服務也就不需要各種手續費、中介費、過橋費等,這為推動個人互市的進程提供了動力燃料。

穩定的代幣機制可以讓DAO治理的參與者獲得穩定的收益和體驗。而以太坊轉為POS機制之後,以太坊的拋售壓力將急劇減少,促進了以太坊轉向的通縮機制,亦提升了價值傳遞的穩定性。

低延遲性是提升DeSoc中金融效率的破局點。以太坊的出塊時間將由之前的平均13S變為穩定的12S,並且不再需要分叉,而是利用安全頭塊來確定區塊狀態。鏈上金融的確定性將和目前的傳統金融日趨同效,DeFi將打破目前等待時間長、傳輸不穩定、安全機制漏洞等效率和速度方面的魔咒。

POS機制將穩定DeFi用戶數量。當前以太坊地址數為83,662,470,再創歷史新高;BTC非零地址數為42,329,272,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相當於從BTC這一個支柱,變成了兩個價值支柱。鏈上用戶的激增,將為DeFi創造個人使用者,打造無機構、無許可的鏈上金融市場。

圖源:https://ethereum.org/en/upgrades/merge/

彌散的用戶群體需要有效的自組織。自組織不需要中心機構充當管理者,或者由任何中介或子系統主導,而是可以從無序系統中產生有序組織,並達到自我協調。這種過程是自發產生的,個體在金融生活中真正擺脫機構成為了活動主體,不管是充值、轉賬、借貸、抵押……都是組成個體經濟網絡中的微行為,有效組成龐大的生態體系。

個體即節點,節點即公鏈。模塊化區塊鏈可以有效提升這種自組織的運行效率。目前的BTC、ETH、Solana等網絡都是單片式區塊鏈,即從單一系統處理交易執行、網絡共識和數據可用性等所有功能,雖然健全,但犧牲運行效率。而模塊化區塊鏈把第一層區塊鏈的核心組件分解開來,對其中某些單個部分進行高密度密度改進,甚至可使其優勢提高100倍,更有利於交易數據在鏈上存儲。

DeFi需要更具可擴展性、可組合性和分散性的系統。在模塊化區塊鏈中,可以將共識層和執行層解耦,共識層只負責證明數據可用性,而交易可在鏈下執行,這種運行模式讓節點驗證區塊時不再需要進行鏈上交易,有效節省空間,提升交易的效率。

「個人互市」除了效率,還需要考慮交易便捷度。跨鏈的出現,不僅解決以太坊高昂的Gas 費問題,也順帶提升交易流暢度,降低管理多種類型資產的難度。

多鏈並存的解決方案,讓很多類型的交易更加便捷。當各大Layer 1 和Layer 2交互更順暢,就可以不再需要中間路線的轉化,達到一鍵轉化的順滑度。比如跨鏈DeFi項目ChainHop支持用戶可以很輕鬆地把BNB 從BNB chain交換到USDC,免去了複雜的手續和中間過程,只需要在頁面填寫數量即可完成轉換。

圖源:https://docs.chainhop.exchange/user-guide/cross-chain-swap#swap-tokens-across-chains

跨鏈還給不同資產的組合提供便利,降低管理多種類型資產的難度。用戶不需要像以前一樣,不同資產放在不同平台或是錢包,管理起來費時費力,還可能因為記不住存儲位置和密碼而損失資產。在DeFi 中已經誕生了資產管理類應用,使任何區塊鏈的用戶可以一鍵訪問已支持的DeFi 策略。用戶的資產包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存儲多種類型資產,必要時進行轉化即可。

跨鏈雖好,不可貪用。在安全陰影下,其普及度始終受影響,原生資產的直接交互更具想像空間。跨鍊是借助第三方橋接,將多條公鏈資產相互匹配,以提升效率,如WBTC和xDai,但究其本質,兩者並不是BTC和DAI,而是一種映射。

從影子到真身,全鏈模式更接近DeSoc的本質。其上的交互是各鏈資產的底層互換,而不再需要跨鏈橋的中轉。以全鏈Dex為例,產品思路類似於1inch,只不過1inch聚合的是其他DEX的深度,本質上是「前端的前端,入口的入口」。而全鏈DEX的理念更進一步,通過一次開發,全鏈通關,真正讓用戶在任意鏈上進行資產的交互。

「一個嬰兒也能成長為巨人」。雖然目前全鏈DEX更像是試驗品,但有望未來成為DeFi 的流量集散地,超越萬億美元交易量的Uniswap。 Chainge就是其中代表,其入口直接是手機App,集成了13條公鏈上面的75種資產,用戶可以按照正常使用傳統App的方式去進行購買資產,其背後並不是中心化服務器,而是真正的一條公鏈在支撐其運作。

圖源:https://www.chainge.finance

在整個DeSoc中金融,彌合「前後端、上下層分離」的現狀,還需要一個適配的升級版入口,那就是DID,正如我們在《在DeSoc語境下針對DID的價值發現與精神分析(上)》中所述,「DID 是一切數字要素的流轉中樞。」 當用戶不再受困於多個賬號、密碼的混沌之中,而是多種應用「一線牽」,就從單一生態走進了區塊鏈的綜合場景,而金融場景,一定是其中熠熠生輝的那一個。

敬請期待下文分析:

中篇:DeFi折戟之殤,黑天鵝下機構互害的內在機理

下篇:DeSoc中的金融,所有人為所有人謀利價值機遇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ThePrimedia 原創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