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紮實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工作

持續推進數字人民幣無障礙和適老化能力建設,完善無障礙產品規範和標準體系。繼續深化國際合作,深度參與數字貨幣領域國際治理建設。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作者:數字貨幣研究所

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紮實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各項工作,堅持人民性、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歷經理論研究、閉環測試、開放試點三個階段,推動數字人民幣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

我國是法定數字貨幣研究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就開展了系列研究。 2016年,人民銀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以下簡稱“數研所”),作為具體推進數字人民幣工作的金融基礎設施單位。 2018年,人民銀行製定了數字人民幣研發框架,作為研發工作的基礎性指引。 2021年7月,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首次系統披露頂層設計思路,即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一方面,央行通過實施中心化管理保證對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商業機構現有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通過市場驅動、競爭選優,分散化解風險,避免“金融脫媒”。

在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試點的同時,人民銀行不斷夯實制度和規範保障,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數字人民幣遵照《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洗錢法》等法律法規,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術手段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同時防範違法犯罪風險。

二、試點應用和場景建設進展順利

截至目前,人民銀行先後選擇15個省(市)的部分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並綜合評估確定了10家指定運營機構。數字人民幣雙層運營架構等頂層設計已通過全方位測試,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驗證。開放型數字人民幣生態和競爭選優的機制,不僅有效調動了市場機構的積極性,也為其營造了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數字人民幣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已形成一大批涵蓋線上線下、可複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截至2022年8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累計交易筆數3.6億筆、金額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560萬個。 2022年以來,各試點地區政府圍繞“促進消費”“抗擊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題累計開展了近30次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活動,各商業機構還開展了多次市場化推廣活動,有力促進社會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數字人民幣作為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成果精彩亮相,滿足了場館內觀眾的移動支付需求,也為境外來華人員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創新支付方式。以數字人民幣結算的碳普惠平台、綠色騎行活動,為實施“雙碳”戰略提供新抓手。多地電子政務服務平台開通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支持線上線下渠道辦理各類公共事業繳費,利用數字人民幣發放退稅資金、醫保月結款專項資金、困難群眾幫扶資金、“專精特新”企業扶持資金等。此外,數字人民幣服務下沉到縣域農村,基於農產品銷售、惠農補貼發放等特色場景拓展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助力“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建設。

三、產品研發和服務升級持續推進

強化基礎產品供給。通過“數字人民幣”APP,便捷提供兌換、支付、錢包管理等服務,支持線上線下全場景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出多種形態的硬件錢包,探索軟硬融合的產品能力,並針對“無網”“無電”等極端場景,研發相應的功能。發揮數字人民幣高效率、低成本等優勢,推出差異化的對公支付結算方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探索智能化產品應用。作為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在建立支撐智能合約應用的生態方面有信任優勢、互通優勢和後發優勢,有利於提升交易透明度和資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結算和合規成本。目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經在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

完善無障礙適老化設計。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重視無障礙服務能力建設,著力彌合“數字鴻溝”,把踐行普惠金融、打造符合“人民性”原則的數字人民幣產品體係作為數字人民幣研發的重要理念,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將無障礙納入全盤規劃之中。基於數字人民幣的特徵,人民銀行提出了“控源頭、建體系、可擴展、有溫度”的包容性設計理念,並對軟硬件產品都進行了適應性改造。

堅守安全底線。人民銀行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縱深防禦體系,將安全底線始終貫穿於數字人民幣應用全生命週期。為確保技術先進性,人民銀行不預設技術路線,堅持長期演進、持續迭代、動態升級理念,採取競爭選優策略,支持穩態與敏態雙模共存,基於多地多活、單元化、分佈式、松耦合架構設計原則構建央行端系統架構。指定運營機構根據自身需求及技術優勢自行選取本機構技術路線,確保系統滿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擴展性、高並發量以及各項業務連續性要求。自試點以來,數字人民幣相關業務運行平穩,未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四、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標準制定

人民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和雙邊交流合作,響應二十國集團(G20)等關於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秉持“無損、合規、互通”原則,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領域的適用性。

一是積極參與國際清算銀行倡導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以下簡稱“貨幣橋”項目),探索建立基於法定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多邊合作機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礎設施與安排。

二是啟動內地與香港跨境支付技術測試,探索數字人民幣系統與香港本地“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支持香港當地居民和商戶的港幣結算需求。

五、繼續推動數字人民幣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產品服務。統籌兼顧客戶隱私保護和安全合規,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充分保障公眾合理的個人信息保護需求。推動對公業務與個人業務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支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利化的資金管理、薪資發放、進銷存等服務。支持在財政、稅收、政務等對公領域發揮數字人民幣優勢,為政府數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進的支付服務。實現數字人民幣體係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讓消費者可以“一碼通掃”,商戶也盡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類支付工具。持續推進數字人民幣無障礙和適老化能力建設,完善無障礙產品規範和標準體系。繼續深化國際合作,深度參與數字貨幣領域國際治理建設。

二是堅持法治化規範化建設,夯實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法治和監管基礎。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配套政策,夯實數字人民幣法治基礎,鞏固數字人民幣法償性地位。發揮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強化對數字人民幣業務、風控、技術、安全等方面的統籌協調,牢牢守住安全運營底線。

三是堅持市場化發展,激勵各方合作共贏。在堅持中心化管理和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市場主體自主開展推廣活動。利用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特性,打造開源生態平台。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大資源投入,促進受理環境建設提質增效。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