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加密貨幣在許多方面都是多事之秋。然而,熊市的負面影響抑制了圍繞區塊鏈升級的興奮,這顯著使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更接近金融的未來。
對於比特幣來說,是Taproot 軟分叉升級,旨在提高比特幣網絡的腳本能力和隱私性。以太坊經歷了合併升級,從工作量證明過渡到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
領先的去中心化以太坊擴展平台Polygon 以基於以太坊改進提案(EIP)-1559(也稱為倫敦硬分叉)的主網升級拉開序幕。升級伴隨著Polygon (MATIC) 代幣銷毀和更好的費用可見性。
1 月25 日,瑞安·懷亞特(Ryan Wyatt) 從YouTube 辭去全球遊戲主管的職務後加入Polygon Studios 擔任首席執行官。 Wyatt 在接受Cointelegraph 採訪時討論了及時區塊鏈升級的重要性以及他對Polygon 的願景。
Cointelegraph:你對Polygon 的區塊鏈升級有何看法?討論網絡更改時需要考慮哪些關鍵點?
Ryan Wyatt:與我們所做的一切一樣,Polygon 採用整體方法進行升級。每個問題總是有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因此盡可能多地探索它們會更有成效。當談到以太坊擴展時,有許多路徑需要探索,將多個解決方案聚合在一起代表了最有前途的戰略方法。
最近:美國大選更新:支持加密的候選人在大選前站在哪裡?
例如,我們最新的升級zkEVM——第一個與以太坊虛擬機(EVM) 完全兼容的零知識匯總——主要旨在解決以太坊的高交易費用和延遲問題。而我們在zkEVM 之前不久宣布的Polygon Avail 通過採用模塊化方法(將事務執行與數據可用性解耦)解決了數據可用性問題。
已經很清楚,不可能有“一個解決方案來統治所有這些”,需要開發一整套擴展產品,以使以太坊和Web3 普遍採用。
CT:你認為公眾如何看待區塊鏈升級?而且,它對開發人員的決策過程有什麼影響(如果有的話)?
RW:去中心化、可用性和以用戶為中心是Web3 的核心原則,因此網絡升級往往反映了這些理想。我們相信人們通常會欣賞旨在提高區塊鏈整體效用和可用性的升級。同樣,開發人員在討論和實施升級時傾向於優先考慮社區的需求,因此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CT:像Merge 這樣的區塊鏈升級對直接或間接連接到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其他生態系統有什麼影響?
RW:在合併之前,Polygon 上幾乎所有的碳排放——大約99.9%——來自以太坊網絡上的智能合約和資產。隨後,由於合併現在已經大量減少了以太坊自身的能源消耗和隨之而來的碳排放,這種積極影響也影響到了Polygon 和相關平台,使它們也更具可持續性。
然而,縮放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向PoS 的過渡為分片和其他擴展技術奠定了基礎,但它對解決費用高和交易速度慢的問題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像Polygon 這樣的第2 層解決方案仍然具有無價的實用性。隨著以太坊變得更具可擴展性和效率,Polygon 也將如此; 對以太坊所做的每一項改進都會增強Polygon 的現有優勢。
CT:Polygon 成為加密貨幣領域大腕之一的秘訣是什麼?另外,你打算如何在未來保持主導地位?
RW:Polygon 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協作建立一個更公平的互聯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機會。我們為一個新世界提供基礎設施,在這個新世界中,人們和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自由地協作和交易所價值,無需看門人或中介。
為此,Polygon 正在招募來自Web2 和Web3 的世界級新人才,以提供確保項目長期成功所需的技術堆棧和基礎設施。 Polygon 的招聘活動包括來自EA、亞馬遜和谷歌等領先公司的頂級人才。
同時,Polygon 的開發者網絡不斷擴大,目前已超過37,000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而超過60 個元宇宙平台支持Polygon,包括Sandbox、Decentraland 和Somnium Space。
Polygon 還幫助包括星巴克、Adobe、倩碧和Stripe 在內的許多Web2 公司集成Web3 功能,並在2 月份籌集了4.5 億美元,以進一步推動其以Web3 為重點的計劃。
CT:以太坊的最新升級是否有助於改進Polygon?
RW:由於合併,Polygon 生態系統中的所有DApp 現在都受益於顯著降低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這與我們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努力相結合,今年該網絡實現了碳中和——使數千個Polygon DApp 受益,碳足跡可忽略不計。
最近:WhatsApp 崩盤: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信使是真正的替代品嗎?
到今年年底,Polygon 的目標是在繼續支持Web3 的項目時實現碳負排放。加密貨幣業務在構建Web3 解決方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Polygon 等區塊鍊網絡已準備好加入,實現與其他生態系統的交叉兼容性,並提高此類產品的整體性能。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OINTELEGRAPH。版權歸作者Arijit Sarkar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