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創板日報》
記者張洋洋
圖片來源:由無界版圖AI工俱生成
數字虛擬人正加速到來。近期,對話式人工智能小冰公司完成了總額10億元規模的新融資,公司方面稱,這筆融資將用於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術研發,推動數字員工普及。
▍前微軟技術“大牛”任董事長
小冰公司前身為微軟人工智能小冰團隊,為適應中國生態,2020年被分拆為獨立實體,以實現完全本土化。
加速推廣的AI Being是小冰公司對虛擬人的叫法,其正在運營的AI Beings包括紅杉中國虛擬分析師“Hóng”、虛擬歌手“洛天依”、万科集團數字員工“崔筱盼”等。
在商業化方面,小冰公司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主要收入來源於to B端,長期看重to C領域,如AI Beings產品,這是明年的重要方向,“通過B打C”。
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大火之後,虛擬人作為個性化虛擬形象和統一的虛擬身份為下一代互聯網形態關鍵構成要素,受到市場關注。
虛擬人作為受到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合成等AI技術共同影響的產物,入局玩家的技術能力,同樣不可忽略。
根據《2022年中國虛擬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廣義上的虛擬人是指通過CG 建模等方式完成虛擬人外形製作,再通過中之人聯合動捕、面捕技術實現驅動的虛擬人;另一類是另一種是AI being(超級自然虛擬人):通過AI技術一站式完成虛擬人的創建、驅動和內容生成,並具備感知、表達等無需人工干預的自動交互能力。以AI技術起身,小冰公司走的是第二條路線。
一名關注虛擬人行業研究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小冰來做虛擬人,再合適不過了,本身就具備AI基因”。這從管理層團隊也可窺見一二。
小冰公司現任董事長為沈向洋,其主要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統計學習、模式識別和機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沈向洋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亞洲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和統計學習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均取得了矚目成績。
根據小冰公司公告,近期其將對人工智能數字員工(AI Being Employee)產品線升級,內容包括大模型對話引擎、3D神經網絡渲染、超級自然語音及AIGC人工智能內容生成。這其中的部分新技術,已提前在招商局集團推出的“招小影”、冬奧數字教練“觀君”等數字員工中交付。
該公司同時還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計劃在未來一個季度內,完成當前小冰框架中運行的全部30萬名數字員工升級。
▍B端是目前應用和營收主力未來將向C端滲透
從整體市場趨勢看,得益於虛擬人自身供給優化,以及市場對於元宇宙概念的關注度提升,2021年以來虛擬人行業熱度持續走高。
根據速途元宇宙研究院測算,2022年虛擬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4.5%,增速達到近三年峰值,未來成長空間較大。
但需要明確的是,虛擬人究竟能帶來什麼價值?這決定著這個行業的天花板,以及產業鏈相關參與方如何商業化。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唐文卿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通用性能不同,超級自然虛擬人可分為虛擬員工、虛擬專家、虛擬陪伴以及虛擬偶像四大類。
從應用端分析,虛擬員工與虛擬專家主要面向to B端,主要係企業端有較多專業化、通用性程度較高的工作,可通過超級自然虛擬人的協助提升整體營運效率,實現科技聚合。
虛擬陪伴和虛擬偶像更關注於to C端的應用,其核心價值體現為超級自然虛擬人與用戶間的情感紐帶。通過實時交互能力疊加自動內容產出性能,超級自然虛擬人可實現與用戶隨時隨地溝通,打破傳統時空的限制。
在商業化方面,行業基本達成共識,to B是應用和收入的主力,to C市場的商業化,行業還存在爭議。
“目前數字人應用場景主要中心化在B端,未來將逐漸向C端滲透,最終實現B端與C端應用成熟互通。”唐文卿進一步說道。
一名虛擬人行業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虛擬人單次開發成本很高,但是完成後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如果有眾多B端用戶應該是能回本,“to B市場好一些,万科這樣的公司願意出點錢趕個時髦”。
万科集團此前引進了虛擬人“崔筱盼”,用於負責催辦預付應收逾期單據工作,因核銷率91.44% 的好成績,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其還獲得了万科2021 年度優秀新人獎。
“to C市場的虛擬人變現途徑可以做廣告、直播、帶貨,”該人士說,“但這個市場一地雞毛,終端消費者並不買賬”,“真能實時帶貨那說明AI水平極高,但是我現在沒看到成功案例”。
不過,另一行業人士則認為,虛擬人是目前的市場熱點,而且與次元融合是必然,“年輕群體確實吃這個”,打造一個虛擬人,如果形成IP,還可以開發周邊賺錢,另外,從財務角度來看,還可以衍生成資產項,“投入的錢變成商譽資產”。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