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偽AI”質疑後,商湯科技折射出行業困境


來源:騰訊新聞

作者: 柴狗夫斯基

本意是“秀肌肉”的產品展示,卻將被譽為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推到了懸崖邊緣。前不久,商湯在技術交易所日推介大模型體系——“日日新”。不過,該公司的AI技術並沒有因此引發高度關注,反而是其“造假”風波,將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次“造假”風波的起因是,ChatGPT熱潮下,商湯科技也不甘落後,隨即推出了新鮮出爐的大模型產品日日新。商湯在展示產品時,有網友發現,商湯文生圖創作平台,其中一張展示圖片,來自其他網站。該話題發酵後,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AI四小龍,也引發了高度關注。

據商湯方面回應表示:秒畫SenseMirage包含商湯自研AIGC大模型,也提供第三方社區開源模型支持導入多個平台的開源模型或上傳用戶本地模型。用戶可免除本地化部署流程,並基於開源模型自訓練模型,高效地生成更多樣的內容。

實際上,對比AI四小龍的雲從、曠世、依圖等,難於商業化以及長年虧損,是AI四小龍遇到的共同難題。例如,雲從科技2022年營收5.3億,同比降51%,扣非後淨虧9.27億。而據商湯科技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2022年營收下滑近兩成、巨虧60億。

更令人唏噓的是,另外兩家公司頻繁傳出IPO消息,卻最終沒有下文。而在ChatGPT帶動的AI熱潮下,AI四小龍能否保持先發優勢,繼續一路狂奔?未來又將何處何從?答案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AI四小龍,誰也繞不開盈利難題

科技巨頭的逐夢之路,從來都沒有捷徑與坦途。商湯科技的創業之路,同樣一波三折。 1992年,湯曉鷗先後從985、211雙一流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畢業、並進入到計算機視覺(CV)研究的最高殿堂——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博士,在這裡一待就是5年,與人臉識別結下不解之緣。

幸運的是,由於湯曉鷗博士畢業後帶著國內、國際高等學府的耀眼光環,其創業之初就獲得了眾多人才與投資者的青睞。商湯科技甚至在2014年成立當年,就獲得了明星資本IDG的注資,正式帶領商湯科技一路狂奔。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曾表示,商湯科技是IDG唯一一個沒看產品就投資的項目。而且,四年後,世界公認的“AI商用元年”正式到來,商湯科技也趕上了前所未有的行業紅利期。

泡沫破滅之際,ChatGPT熱潮成為商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過,差強人意的產品和“造假”爭議,不但沒有讓商湯憑藉這波AI熱打一場翻身仗,反而走下了神壇。

無獨有偶,隨著2022年底ChatGPT的概念火熱,與商湯科技股價一同飆升的雲從科技,也被冠以“流血上市”的標籤,讓投資者有些望而卻步。

至於另外兩家公司,一直有上市擱淺的態勢。其中,曠視科技早在2021年9月便提交上市註冊,然而後續進展緩慢,卡在了提交註冊環節,同樣,依圖科技在2021年上市鎩羽而歸,後續也未有新的消息。

據觀察,AI頭部企業之所以都難以逃脫長期虧損的命運。歸根結底是因為AI目前尚且處於概念期、市場教育期,因此燒錢投入研發、營銷也在所難免,融資續命便成了這類企業的共同選擇。

業績表現不濟,股價自然也難有支撐。據了解,商湯科技只在ChatGPT概念風口正盛時,拉升了一下股價。上市至今,股價早已難以回到從前。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2022年,合計虧損超過400億元。更為致命的是,商湯科技的持續虧損,也讓二級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信心受挫、叫苦不迭。例如,2022年6月30日,隨著解禁期臨界,商湯迎來上市後“最黑暗一天”,商至於雲從科技,自去年5月份上市後只短暫地上漲了幾個交易日,此後股價便開始進入下行通道,期間最大跌幅超56%,也出現腰斬。

由此可見,所有佈局AI的企業,都不約而同面臨著技術很硬核、卻難於進行商業變現的困境。

AI商業模式難跑通,轉型大模型勝算幾何?

AI頭部企業雖有規模則難於盈利,因此只能靠資本輸血才能得以持續,這也側面印證了,傳統的智能軟件、硬件模式,或許不足以支撐企業實現規模化盈利乃至長遠發展。因此,如何進行產品線延伸,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也便成了這類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

以商湯科技為例,儘管消費市場對商湯的認知,其核心技術是人臉識別。但是其目標卻不局限於一家人臉識別公司,而是致力於打造深度學習平台,要做“全能型”選手。以至於其聯合創始人徐立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我們是中國擁有原創技術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不是一家人臉識別公司。”

實際上,商湯科技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主要是面向政企提供2B、2G的人工智能產品與解決方案。

而商湯科技能讓終端消費者有所感知的技術,還包括其推出的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字識別、圖像視頻分析、圖像及視頻編輯、智能監控、自動駕駛、遙感、醫療影像識別等各類智能視覺技術。例如商湯的“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解決方案”,就已經滲透到了人們日常居家生活。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名聲在外的商湯科技,因此也承載著資本市場的諸多期待。在資本市場春風得意之時,商湯的AI技術應用也逐漸規模化落地、商業化也隨之加速。

從“小咖秀”等美顏相機,到目前國內大部分安卓手機的面部識別解鎖技術,商湯科技基本形成壟斷之勢。 2021年,商湯科技還發布了智能汽車應用平台“SenseAuto絕影”。

和此前的大疆車載、華為HI等類似,SenseAuto絕影定位於向車企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據其透露,截至目前,商湯科技已和30多家車企、近50個車型建立了合作,實現了2000萬台車的訂單。

實際上,業務多元化並非只是商湯科技的專利。以算法優勢著稱的曠世科技,其人工智能技術也在公共安全、金融、零售、教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Chat GPT呼聲越來越高之時,這些AI巨頭企業,都不約而同的踏入了大模型產品這條相同的河流。

據了解,曠世科技主打生成式大模型。曠視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張祥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有望突破圖像大模型的上限,並推動底層架構的統一。曠視研究院會堅定投入生成式大模型的研發。

在應用上,一方面,曠視會把頂尖的底層模型設計和工程能力開放出來,跟有場景需求和內容生成能力的合作夥伴一起,開發出有價值的AIGC 應用。

另一方面,因為曠視的選擇是專注在“AI in Physical”,所以公司會把這些底層技術研究更多應用在自動駕駛、機器人這樣的複雜決策領域。

只是,在AI這個相對尖端的賽道,從來也不只是有技術、有資本,就可以無所不能的。因此,當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產品大行其道時,商湯科技也在多元化業務方面增加了一個大模型。奈何其研發成果剛剛面世,就受到了“偽原創”的質疑,因此這條路也注定並非坦途。

而且,據媒體報導,人工智能開發公司OpenAI去年虧損達到5.4億美元左右。自2022年起,OpenAI開始加大投資聊天機器人開發,並從谷歌等科技巨頭招聘了多名關鍵員工。然而,為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公司付出的成本顯著增加,這也導致其財務狀況出現波動。因此,公司表示,未來需籌集1000億美元“過難關”。

作為大模型細分賽道的先行者,OpenAI巨額虧損、需要天價融資金額支撐發展的現狀,也足以印證,研發大模型產品,同樣是一個耗費人力、財力的浩大工程,何時能夠告別“入不敷出”的窘境,依然是一個未知數。由此也不難看出,在盈利能力不足的AI賽道,商湯、雲從、曠世,恐怕也難以短期扭轉局勢,更無法將其未來押注在前景並不明朗的大模型上。

技術應用相繼落地,卻遭遇三大攔路虎

據了解,為降低AI整體的生產成本,使其順利進入工業生產環節,商湯科技推出了“AI工業引擎”,目的是用一套“大AI模型”來覆蓋工業領域極其複雜的長尾場景。

例如,商湯科技為南方電網打造基於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換流站智能運檢系統“AR巡檢”,包括巡檢路線自動規劃、數據分析與智能協助等功能,實現了一線人員與AI的協同工作,大幅提升了巡檢的效率。

與此同時,商湯科技已為整個行業準備了一個“產業基地”和“零部件工廠”。據其招股書,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軟件平台的客戶數量已超過2400家。同時,商湯科技賦能了超過4.5億部智能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序,其中有5款月活超過5億。

圖源:鳳凰網-商湯科技西安研究院智慧城市展示

只是,在商湯科技等AI巨頭加速快跑、跑馬圈地的同時,也面臨著研發成本高、回本週期長、商業模式尚待驗證等諸多攔路虎。

其一,基於AI的技術應用,覆蓋的場景過於去中心化與碎片化、需求也十分長尾,因此導致其技術研發成本高,而且難於批量複製,由此也直接影響其投入產出比。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商湯科技上市前均處於入不敷出、巨額虧損的窘境了。

其二,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是,AI研發投入高企,燒錢營銷在所難免。正如業內人士稱,持續且高投入下的人工智能競爭,就像一場曠日持久的“燒錢”遊戲。而在所有的成本中,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佔據大頭。

以商湯科技為例。商湯匯聚了40多名教授、250多名博士,5000多名員工中有三分之二是科學家和工程師。 2018年以來,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逐年增長。

據其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2021年,商湯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和36.14億元,研發費用佔當期總收入比重分別為45.9%、63.8%、71.3%和76.89%。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營收,研發費用營收比高達107.3%。

與此同時,AI技術行業認知門檻高,市場營銷與品牌推廣都需要事先進行行業概念與認知教育,因此也間接地提升了其市場營銷投入。

仍以商湯科技為例。 2022年,公司另有銷售開支9.01億元,同比增長32.2%;行政開支15.68億元,同比減少31.8%。與此同時,商湯科技的現金流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截至2022年12月底,商湯科技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30.85億元;年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錄得79.63億元;總借款32.29億元;資本負債比率-11.7%。由此可見,商湯科技當前的處境可謂內憂外患並存。

其三,如前文所述,商湯科技對標ChatGPT押寶的大模型產品,目前也處於概念期,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且相關商業模式尚不清晰,何時盈利依然是個未知數。

通過業內佈局AIGC等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也不難看出,大模型產品的商業變現之路,同樣道阻且艱。而這類新型產品,恐怕也難以成為AI四小龍的救命稻草。

結語

一言以蔽之,商湯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雖然有強悍的人臉識別等AI技術,但是卻難以逃離行業通病,那就是為相關技術尋找用武之地。

所幸的是,商湯科技、曠世科技等企業並未坐以待斃,而是進行了多元化佈局。包括擁抱元宇宙、跟隨大模型。

只是,蹭熱點一般的轉型策略,卻並沒有讓這類企業延續往日一路狂奔跑馬圈地的勢頭,而商湯科技因為展示新產品翻車,也驚醒了很多投資者,欲速不達才是行業最大的尷尬。

但願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AI企業,終有一日,會因為其心有不甘,而重拾昔日的榮光,為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落地、商業化運營找到一條新出路。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