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社交再起波瀾,friend.tech、Telegram 等誰能成為下個現象級應用

這是白話區塊鏈的第1985期原創
作者| Terry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Web3 社交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最近大熱的Web3 社交新貴friend.tech 憑藉社交裂變和IP 貨幣化套路玩法,在加密社區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旋風,也把Web3 社交等概念重新帶熱了起來。

實際上,截至目前,整個Web3 社交賽道的發展實踐仍處於早期階段,包括對於Web3 社交的定義,加密行業一直莫衷一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一方面,冠以「Web3 社交」的項目魚貫而出,不僅包含內容平台、社交平台、即時通訊等單一應用類項目,還有社交媒體協議、資產數據化協議、去中心化社交圖譜等基礎設施類底層協議,令人目不暇給;

另一方面,所有希望描繪出Web3 社交可行願景與未來的項目都還沒有拿出足夠讓大家都信服的產品,各家的「Web3 社交」探索都還是盲人摸象式的一家之言。

01
主流的Web3 社交協議

目前Web3 社群的「應用層」探索,主要可以細分為內容平台、社群平台、即時通訊、社群工具等賽道,我們就其中的典型主流項目進行觀察。

  • friend.tech:Web3 社交新貴

friend.tech 的模式是將個人的社交影響力Token化,粉絲或其他用戶可以購買KOL 的股份並獲得與其私聊的機會,同時其股份會隨著買入的人增多而升高,給持有者創造盈利的機會。

friend.tech 的優點在於良好的用戶使用體驗與「準龐氏的玩法」,前者體現在一些細節中,譬如新用戶只需要使用谷歌或蘋果帳戶登錄,並為自動生成的錢包充值,且最近friend .tech 也推出網頁版,使用者可在瀏覽器中使用friend.tech。

而後者更為關鍵,這種準龐氏的玩法一旦開始轉起來,確實很容易打開局面並引發FOMO 情緒:

早期投資者更具優勢,同時也能激勵新用戶快速加入併購買KOL 股份,由於股價會隨著參與度的增加而上漲,早期參與者會受到激勵積極推廣該平台,從而助力平台用戶增長。

  • Lens Protocol:「Web3 化的推特」

Lens Protocol 的願景很像「Web3 化的推特」——主要基於用戶所創作的新內容(貼文、圖片、音樂等),將單一地址的所有社交活動(Post、Follow、Comments、Mirrors 等)記錄並鑄造為NFT,透過內容NFT 化來確權。

此外Lens Protocol 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模組化,定位是通用型協議,可作為中間件支持任何平台來接入使用,其他任何想做Web3 社交的項目都可以使用Lens Protocol 的社交圖譜,按照統一的底層標準進行產品建置。

簡單來看,Lens Protocol 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Web3 社交關係圖(Social Graph),它偏向於社交媒體功能(推特、微博之類的功能實現)的“熟人社交”,結合粉絲經濟,透過NFT 來確權創作內容和社交行為,最終形成社交圖譜:

也即Lens 聚焦創作者擁有自己與社群之間的社交(Post,Follow,Collect,Repost),讓創作者擁有和社群之間的關聯,是圍繞著創作者的一個個小中心社交圖譜。

  • Cyber​​Connect:開發為導向的社交圖譜協議

Cyber​​Connect 則是在Web3 中建立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協議,這些社交圖譜數據不僅僅是錢包地址以及相關資產和鏈上交易活動數據,還有鏈下數據和例如在Twitter 等社交網站中的連接數據,以及關注或被關注的錢包列表等。

所以Cyber​​Connect 主要為不同應用的開發人員提供基礎設施整合服務,讓這些應用程式可以有效率且快速地採用Cyber​​Connect 的社交圖譜數據,或是針對具有某種特性的位址精準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接取Cyber​​Connect 基礎架構的應用程式數量和種類增加(包括遊戲、元宇宙、NFT 市場、內容發佈、媒體、社群應用程式等類別中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帶著自己的資產資料、身份以及社交圖譜關係在多個DApp 中「漫遊」。

  • BBS Network:去中心化論壇

如果說friend.tech、Lens 等像Twitter 那樣的產品,那BBS Network 就是一個「Web3 版」的公眾留言板(論壇),類似貼吧、Reddit:

它由潛在的無數論壇組成,使用者不僅可以自由創建論壇,決定論壇的主題、營運管理等,還可以發起或參與任意討論,互相交流、發表觀點、創作內容。

總的來看,BBS Network 有四種角色:Developer(開發者)、Operator(經營者)、BBS owner(論壇擁有者)、User(使用者):

– 開發者可以基於底層資料建構更符合使用者體驗的前端;

– 營運商提供資料儲存服務;

– 論壇所有者可以創建論壇(透過BBS.market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論壇);

– 使用者創作內容並對內容做出反應。

BBS Network 將所有資料保存在區塊鏈上,每個貼文都被製作成NFT,由用戶進行買賣與收集,這樣就透過NFT 的形式將內容的所有權交還給創作者,從而完成對傳統應用收益模式的更新。

總的來看,目前的friend.tech、Lens 等的內容機制其實與傳統內容平台並無本質區別,更多是加入Token模型的因素:

一方面將創作者在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和創造力更直接轉變為一種現金流收入;

另一方面去除傳統網路「中介平台」的掣肘,使得創作者無需透過任何中心化平台或受到任何中心化平台的限制與「盤剝」(當然像friend.tech 也有抽水)。

02
Telegram 的新嘗試

Telegram 與上述所述的Web3 原生社交專案相比,則可視為另一條相反路上的嘗試。

區塊鏈世界向來缺乏真實的增量用戶,這是公認的痛點和困難。頭部CEX/DEX之外,像業界流量靠前的Brave 等Web3 專案雖然都號稱千萬日活,但在坐擁數以8 億計活躍用戶的全球最大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 面前,恐怕都難以相提並論。

而上文提到的Lens、Cyber​​Connect 等Web3 社交專案自然更是不在同一個數量級,這種擁有廣泛使用者基礎且足夠開放的特性,也是Telegram 相比許多原生Web3 專案最大的競爭優勢。

同時,自從2018 年開始推出TON 的Token融資計畫以來,Telegram 也確實就一直在向加密項目和區塊鏈靠攏。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Telegram 正在嘗試基於其廣泛的用戶基礎,試圖完成從通訊協議到社交平台,最終成為超級應用的三級跳。

譬如近期的Telegram 機器人,撐起了一條單獨的賽道,各種新生的項目與仿盤不斷湧現,其中TON 基金會還在今年8 月份上線了Telegram Apps 應用中心,集成了Telegram 當中各種各樣的應用,從遊戲、皮夾到實用工具。

由於Telegram 用戶端的開源特性、各種豐富的SDK 和官方為開發者提供的完善的Bot API,無數開發者可以自行創建各種服務機器人,並且自由的與官方應用程式公開競爭。用戶已經可以輕鬆的在Telegram 上找到類似音樂、影視、書籍和遊戲等各種服務功能。

TON 基金會主席Steve Yun 和Telegram 首席資訊長John Hyman 在TOKEN2049 也發表了「使用Toncoin 將Telegram 轉變為Web3」的演講,表示目標是將TON 整合到現有Telegram 應用程式中,鼓勵專案利用小型應用程式作為用戶層,以擴大影響力和採用率。

03
Web3 社交向何處突圍?

其實回歸根源的話,社交的本質上是個人價值的彰顯,而在區塊鏈的加持下,這種價值能夠以金錢(Token)的形式直觀表現——用戶透過將自己的社交影響力金融化,以Token 形式直接方式獲得收益, 無平台等第三方抽成等問題。

這也是NFT 一直與Web3 社群媒體淵源頗深的核心原因——借助NFT 非同質化的特性,完全可以映射一條條與眾不同的創作內容,將其上鍊,從而用NFT 作為Web3 社交的基礎載體。

就像上文提到的Lens,它將單一地址的所有社交活動(Post、Follow、Comments、Mirrors 等)記錄並鑄造為NFT,透過內容NFT 化來確權,且Lens 功能的可組合性與無須需可都是以NFT 為中心,透過NFT 的屬性來確保此功能。

而底層協議就可以對每條NFT 推文收費,幫助創作者在每次的查看、轉發中直接獲利,將內容創作者的小費或用戶的支付形式Token化。

所以當馬斯克收購推特時,才會有那麼多人期待他能使用狗狗幣或其它加密貨幣來實現推特的Web3 化。

只不過「社會金融化」這條路到目前都還沒有大規模走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去中心化與用戶體驗難以兩全;用戶基礎與體量限制,增量遲遲找不到入口;玩法鮮有創新。

從這個角度來看,Telegram 目前是最有希望的突圍方向之一——Telegram 中帳戶與帳戶之間的社交場景本質上都可以插入金融化的功能,當然Telegram 也是在這麼做的:

– Unibot 推出穩定幣兌換功能,用戶只需使用主選單中的標準買入和賣出選項即可使用該功能;

– 在Telegram 推出自架錢包;

– EthSign 與TON 合作推出EthSign 機器人,支援在Telegram 內簽署合約;

– 加密支付解決方案Wallet Pay 支援用戶在Telegram 介面向商家內支付比特幣、Tether 和Toncoin;

– TON 引入加密訊息功能,採用端對端加密,確保只有發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訊息內容。

這也意味著將所有的金融場景(轉帳、交易、支付等)社交化,實現轉帳交易、資金流動、資產託管等社交+金融功能場景,疊加8 億的用戶量,想像空間巨大。

這也是Web3 社交頗具想像空間的未來方向——在底層協議層面將支付、打賞、交易等結清算模組自動化、Token化,那將是完全不一樣的全新Web3 社交圖景。

END

上一篇:Calaxy 共同創辦人:下一輪加密貨幣牛市或將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新世界?

推薦閱讀
Optimism角逐Layer2之王的利器:不斷成長的OP Stack 生態系統
熊市指南| 一些本質的教訓與具體的生存法則
加密簡史:從BTC 到Web3,十五年見證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熊市依然瘋狂「吸金」的10大Web3應用
熊市倒逼鏈上創新,這些最新火起來的項目值得關注嗎?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白話區塊鏈立場,本內容僅供廣大加密愛好者科普學習和交流,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請理性看待,樹立正確的理念,提高風險意識。文章版權和最終解釋權歸白話區塊鏈所有。 ’

喜歡請點「在看」👇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