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gic;來源:LXDAO
MyFirstLayer2 由以太坊基金會贊助支持,是LXDAO “ My First ” 系列的教育計畫。我們希望透過文字+ 圖片+ 動畫+ 交互,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向Web3 用戶普及Layer 2 知識並開始安全的使用Layer 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Layer2 技術的由來和基本原理,為區塊鏈解決了「不可能三角」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然而,每項技術的成熟都離不開不斷的探索和試誤。今天,我們將深入Layer2 的歷史長河,看看在這條探索之路上,二層網路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讓我們以Alice 的例子開始。假設Alice 經常在咖啡店消費,每次購買一杯5 美元的咖啡都需支付0.5 美元的手續費。如果Alice 和咖啡店能達成協議,每次購買時只需給咖啡店一張簽了名的欠條,然後在一段時間後,咖啡店將所有的欠條匯總,一次性向Alice 結算,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這種簡單的思路,便是最早的二層網路──狀態通道的原理。
狀態通道利用多簽技術,讓兩位參與者能在一個內部通道中進行多筆小額轉賬,只有在通道開啟和關閉時,才需在區塊鏈上記錄。這不僅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成本,而且為比特幣的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路)和以太坊的Raiden Network(雷電網路)提供了基礎技術支援。
簡而言之,狀態通道的運作原理包括:
1. 建立私有通道:讓參與者在區塊鏈外進行交易。
2. 資金鎖定:為保障鏈下交易的安全,通道的參與者需在區塊鏈上鎖定一定的資金。
3. 鏈下交易:參與者在私有通道中進行多次交易,無需每次都在區塊鏈上記錄。
4. 減少交易成本和時間:只有在通道開啟和關閉時,才需在區塊鏈上記錄,大大節省了交易成本和時間。
5. 維持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透過區塊鏈上的資金鎖定和最終結算,確保了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狀態通道
雷電網路是狀態通道技術的一個優秀範例,它不僅支援通道內的快速轉賬,還可以透過多節點中轉,讓用戶向其他沒有直接連接的帳戶發送資金,隨著網路節點的增多,整個網路的交易處理規模也隨之擴大,實現了有效的擴容。
雷電網絡
然而,狀態通道技術也有其限制。例如,它需要一個中心化的節點來進行資金的質押和鏈下交易的處理。而且,雖然狀態通道適用於簡單的轉帳交易,但對於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更複雜的交易場景,它顯得力不從心。這引出了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兩個方案:側鍊和Plasma。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分別深入了解側鍊和Plasma 方案,以及它們是如何解決狀態通道所不能涵蓋的更多場景,推動Layer2 技術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