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裁員,裁不碎XR與元宇宙的未來


原文來源:Metaverse元宇宙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11月7日,位元組跳動旗下PICO宣布裁員及組織架構調整。

根據先前公開資料顯示,PICO總人數在高峰期超過2000人,但本年內已經過20%-30%的裁員,此次裁員之後,員工數量規模將在數百人水平。

在11月8日的最新聲明中,官方表示:

PICO調整組織架構,是為了更好地聚焦在硬體與核心技術的長期探索和突破上,以更大的決心創造長期價值。相應的,短期投入和相關團隊規模會縮減,涉及員工300餘名,整體佔比約23%。

雖然此次裁員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XR乃至元宇宙產業範圍內的震動,但深耕產業多年同時還保留著火種的字節跳動,顯然還保留著對於產業的期許。

1 收購的兩年,PICO蛻變

位元組與PICO之間的故事,要從2021 年5 月,張一鳴卸任位元組跳動CEO 的內部信件開始:

彼時,張一鳴在信中提到“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都已現黎明之曙光”,並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隨後在8月,位元組跳動便以90億收購PICO,顯示出位元組跳動對虛擬實境技術的高度重視。

這也與「元宇宙」概念崛起的時間點相吻合,彼時「元宇宙」被視為人類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未來,是承載娛樂、社交和內容的下一代場景。

顯然,字節跳動希望憑藉其在內容與全球化上的優勢,搶先在這概念的發展浪潮中站穩腳跟。

PICO被收購後,隨即在位元組強大體系的加持下開始了快速的發展——至少在人員數量與行銷宣傳層面是如此。

被收購後的PICO 團隊規模開始迅速擴張——從200 人左右上漲至巔峰期的2000 人。

2022年初,抖音創始團隊成員、原西瓜影片負責人任利峰轉職至PICO 負責內容業務,試圖利用抖音的短影片與直播優勢,做大量明星直播內容,進一步拓展PICO的內容生態。

2022年2月PICO在抖音平台發起了#玩VR選PICO#的活動,吸引了近200位網紅參與,相關參與影片播放量超過2億次。參與的網紅包括千萬粉絲網紅「河馬君」、「萬寧叔」、「衝浪達人阿怡」等。這次活動也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為PICO在市場上的曝光量提供了強勁的助力。

張晉、蔡少芬、楊迪、奧運冠軍楊威等人也紛紛在抖音平台上以#花式VR 過新春#為話題宣傳PICO,相關影片播放量超過1.1億次。

在最終2022年春節假期期間,利用旗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影片等平台為PICO導流,位元組最終讓PICO的全通路曝光超過11.3億人次,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的初步教育。

一段時間的鋪墊之後,2022年9月PICO 4正式發表。

期間,音樂人竇靖童、乒乓名將孫穎莎以及頭部科技部落客何同學等成為PICO 4 代言人。科技媒體和三方UP主也參與了鋪天蓋地的推廣活動,進一步提升了PICO在市場上的知名度。

同時在內容層面,PICO也逐漸發力。

目前,PICO應用商城內的應用數量已經達到350+的數量級,這在同類設備中其實是個不錯的成績。

除了應用程式外,從去年到今年,王晰、鄭鈞、A-SOUL、汪峰、李玟等藝人也都已經在PICO中舉辦過VR演唱會,同時去年6月上線的《PICO視頻》特集成了直播、電影、短影片等多種不同形式的影片資源,用戶可以在PICO影片上觀看百部3D片源,觀看直播與抖音影片等。

遊戲內容上,PICO在PICO 4發表會上就已經宣布《超燃一刻》《萊美搏擊》等50餘款運動健身應用程式登陸PICO商店,還和運動品牌超級猩猩聯合打造VR運動空間。

根據媒體報道,PICO 曾開出約2 萬美元 / 人的價格,吸引遊戲開發者從Quest 移植遊戲至PICO,相關業內人士曾表示,PICO 在被收購後對內容引入的預算基本翻倍。

此外在運動領域,去年卡達世界盃期間PICO 曾藉助抖音的轉播權,成為國內少數為用戶提供VR 觀賽體驗的廠商。

同時在銷售層面,PICO也曾推出打卡返現和優惠等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例如購買PICO Neo 3並連續使用180天,每天半小時,可以獲得50%的購機費返現。

但顯然種種燒錢措施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這也與此次裁員中受影響最大的內容、營運和市場等職位相吻合。

2 產業冷靜期,火種即是希望

雖然站在時候的角度來看,相對缺乏引領行業的殺手級應用,創作類應用相對較少,限制遊戲內容和投屏等舉措,對流媒體方面的重視程度不高,同時虛擬桌面等的推出也相對滯後,都是影響產品競爭力的因素。

但近兩年來PICO在推廣和建立品牌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尤其在自建內容和市場推廣方面,推廣費用粗略估計就高達數十億元,這是一個在XR領域不算低的投入。

同時根據IDC 2023 上半年資料在位元組跳動的大力扶持下,PICO 在國內維持了接近60% 的市場份額,很顯然這並不算一個失敗的成績。

這之中最不可忽略的因素,或許是遲遲沒有起色,甚至可以說是一直穩定下坡路的XR市場。

IDC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頭顯出貨量880萬台,與2021年的1100萬台相比下滑明顯。 2023年第一季度,頭顯出貨量又較去年同期下跌50%。

2023年上半年,國內AR/VR頭顯出貨量僅32.8萬台,年減44%,PICO作為產業老大受到衝擊自然也最大。

同時2023年上半年,全球元宇宙計畫融資總額僅7億美元,不足去年全年的十分之一。可以說在產業下行的大環境下,頭部企業都難以倖免:

Meta旗下的Reality Labs部門在2022年累計虧損高達137.17億美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合計虧損高達76.92億美元,這使得該部門成為裁員的重災區。

微軟也早已宣布裁撤約一萬名員工,包括了HoloLens、AltSpaceVR以及MRTK等與XR業務相關的團隊。這顯示了微軟也正在對自己的XR業務進行調整和最佳化。

同時,Meta及PICO的產量計畫也接連下調:Meta原計畫2023年下半年生產700萬台Quest 3,但已調整為200到250萬台,2024年的出貨數量也將減少至100萬台。同時PICO也早已將年度銷售目標下修至50萬台,相較去年減少了一半。

當我們審視目前的XR產業,不難發現它正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困境。復旦大學教授,元宇宙與虛實互動聯合研究院院長趙星教授表示:

第一,硬體本身的問題,如暈眩、與現實的隔離、笨重、不美觀等,不能當做沒有;第二,無剛需內容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第三,方向選擇的問題,人們是為了暫時逃離「沉重的肉身」而奔向虛擬,不是不要現實;第四,在蘋果和Meta等重新定義頭顯後,一些企業會有巨大的機會。

站在商業邏輯的角度,企業選擇削減乃至砍掉短期沒有盈利前景的項目並不是一個多麼難以理解的決定,但當大家都在等待先行者出現帶動行業發展的時候,整合行業停滯不前,或許也並不意外。

儘管如此,XR和元宇宙產業的未來並非一片黯淡。

在被收購的兩年裡,PICO無疑推動了國內的XR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尤其在底層供應鏈技術和演算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此外,PICO在市場推廣方面也做出了大量投入,加深了大眾對XR的認知。

而面向未來,PICO的相關負責人也向媒體表示,公司將持有耐心,長遠看好XR業務,將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支援。 CEO周宏偉也指出,VR產業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並表示先前對產業和市場的發展持有樂觀態度,但實際進展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快。

11月8日的最新聲明中官方也表示:

XR (擴展現實)產業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PICO在產品體驗、使用者習慣、生態建設等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但是我們堅信,XR能夠為人們創造全新連接,拓展生活體驗,這與字節跳動「激發創造,豐富生活」的使命天然契合

其實不難看出,這是一種類似「保留火種」的舉措,而只要有火種在,元宇宙這一提前已經歷過一輪炒作的概念,就能迎來與其概念相匹配的那一天。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