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作者白丁和極客web3在文章中探討了公共財的概念,指出其需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正外部性。文章介紹了Vitalik提出的收入-弧形曲線理論,用於快速實現公共物品貨幣化後可能帶來的傷害。在Web3生態中,公共財是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物品屬性。透過對Web3計畫公共生態的描述和展望,文章強調了公共計畫對Web3生態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公共計畫持續發展問題的措施,如轉讓、CSR收入、DAO+Token模式等。文章也指出了公共工程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白丁,極客web3

摘要:

·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公共財需要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排他性是指,某物品不利於被許多人同時使用;競爭性是指,某物品被人們使用後,其他人能使用的該物品數量與品質排名第一(被消耗)。

·除了非他排性和非競爭性外,公共財還應具備正外部性。所謂正外部性,就是指某物品為群眾帶來了好處,但未收取等價的費用。

·關於公共物品決策理論,Vitalik提出過“收入-弧形曲線”,用於快速實現公共商業化/貨幣化之後,會正性對外部帶來很大的傷害。公共物品是免費的軟體,最不需要轉讓開源普通商品賣家;

·其實,專案公共轉讓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帕累托最優化”,在這種狀態下,社會整體或行業整體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要重新啟動該狀態,有必要對公共物品的允許募集者進行傳導遷移,或其傳導貨幣化/商業化,這可以讓募集者與需求者的利益達成最大程度的共贏。

·在Web2中打造一個產品,一定是透過產品、數據、技術等建立壁壘,從而獲得其中的排他性與競爭性。而Web3的產品邏輯是完全相反的,一定要與用戶的連接足夠強才能使產品增加優勢,所以一定要具有足夠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資源性、開源的公共物品會催生Web3產品的新商業模式,主要目的是開放黑人封閉。

正文:公共財或公共財,是西方經濟學中有關社會及市場整體福利的經典概念。從宏觀角度來看,區塊鏈帶來了新的大眾產品關係,此時的「公共財」會擁有在傳統經濟學中本不具備的意義;從局部角度看,Web3中很多基礎設施,如公鏈、智能合約等,由於其去中⼼化的理念,天生態便具備公共財的重要特性。

綜合以上兩點,釐清web3語境下的公共概念,是必要的,關於Web3公共計畫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但要釐清公共計畫的概念,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隨著農產品⼒的⻜高速發展,世界經濟體系與過去西方經濟學體系建立時,農產品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彼時對公共物品的定義,在今天不再完全適用,需要更新迭代;

第⼆,Web3在傳統經濟體系之上,進行了中⼼化、去信任化的⾰命性突破,使新大眾的經濟主體與經濟模型得到大規模的量化,在此背景下,對公共產品判定公式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在本文中,我們將以讀後總結的形式,夾帶身為經濟學碩士的專業積淀,為大家介紹由LXDAO的Ray與Tiao、Uncommons的Twone、GCC的Hazel和Yuxin等人共同參與編寫的76第《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在下文中向我們簡單介紹報告中涉及的核心內容與理論架構。

綜合來看,GCC的研發從公共計畫的定義出發,闡述如何判定Web3公共,並重點分析了當前的Web3公共計畫的現狀,對其未來發展及挑戰做出了展望。可以說,這是目前關於web3公共物品的研究成果中,最有參考價值的數據之一,對於公共生態物品相對較弱的中國世界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公共物品基本概念介紹

1. 公共工程的傳統定義經濟學

如上篇文章所述,隨著生產力及生產關係的發展,公共工程的定義也應該是不斷與時俱進的。要研究Web3公共工程生態,首先要從頭到尾搞清楚公共計畫的定義。

曼昆的經濟學《原則(少數部分)》代表了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在書中,所有商品依照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被分為私人物品、俱樂部資源、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四種種類,因此首先我們需要介紹什麼是排他性和競爭性。

他性:當某個物品被使用時,具有阻止其他主體使用的特性(類似作業系統和資料庫裡的鎖)。

競爭性:某物品被某主體使用後,減少其他主體使用該物品的數量與品質的特性(被消耗)。

比如說,商場中的任何一件商品,你購買後就擁有全部的使用權,至少其他人使用這件商品,這就是排他性;採摘園裡的產品總體水平有限,你摘走後雖然別人也可以能夠繼續採摘剩下的水果,但是可採摘的總體會變少,你多摘一些,別人就只能少摘一些,所以採摘者之間存在競爭關係,這就是競爭性。

根據是否存在兩種性質,商品在傳統經濟學中被分為四類: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公共性對於專案的定義,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西方。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這種定義經濟學有兩個問題:

第一,參考標準的改變,會導致對立面之間的矛盾,例如一個國家的國防,對於該國則具有排他性,而對於其他國家則具有排他性。

第二,商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不是簡單的二元論,而是在私人到公共物品之間,形成了一個二維的「廣泛光譜」(如圖一)。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上面,Alice擁有1000枚ETH需要出售,Bob經營運河並銷售工資,Charlie建造橋樑並收取通行費,David發布了播客,Eve發布了一首歌曲,Fred發明了一種更好的密碼學演算法。

這6個例子並不能按照有無排他性、有無競爭性這種簡單粗暴的二元論來分類,而是按不同強弱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分配在坐標系中(其中查理是特殊的,他造的橋)顯然,傳統的二元論無法對它們進行有效的土地分類,判斷哪些屬於公共財。

2.項目公共概念的發展

這樣傳統經濟學中對公共財的定義存在不足,許多經濟學家都嘗試進行改良,但都有時代局限性,並可能形成相互排斥。當然,這不是經濟學家的問題,任何「絕對真理」 「都會隨著世界的發展,弱化為相對真理。對於公共項目,我們需要找到適合當今時代的定義與主權,才能對我們的實踐行為產生指導意義。

在《Web3公共計畫生態研究報告》中,考慮到公共定義對Web3建構者的意義,綜合各種觀念,最終對公共計畫提出了兩個參考點:邊際成長和正外部性。

2.1 邊際報酬遞增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參考點,《報告》原文僅限於能量,也沒有花太多篇幅展開論述,但在Vitalik Buterin、Zoé Hitzig 和E. Glen Weyl 合寫的《A靈活設計》中提到過資助公共物品」中公共財的定義:

我們所謂的「公共財」是指任何回報遞增的活動,即該活動的社會有效價格(邊際成本)遠低於創造該物品的平均成本。 (所謂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逐漸回歸的活動。這意味著這些活動提高了社會效率價格(邊際成本),顯然低於創建該物品的平均成本)

該文章與以太坊中公共項目資助的興起有很多聯繫;除此之外,文章作者傾向於採用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框架,而是用項目的遞增回報與巨大成本之間的⽭盾,去定義公共項目,公共項目的範圍變得更龐大了。由於這個參考點過於複雜,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加其他說明,若有興趣可以閱讀GCC和LXDAO的《報告》原文。

2.2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經濟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經濟活動對第三方的影響並沒有反映在價格/價值交易所。

例如說明,造紙廠排污水給附近居民造成了健康損害,但因此給予了居民補償交稅來承擔責任,或者這對第三方造成了負面影響卻沒有進行補償,則說造紙廠對社會產生了“負外部性」;而接種疫苗者付費付費,除了自己接種疫苗的人感染風險外,還降低了沒有打疫苗的人的感染風險,而接種疫苗者沒有向其收取費用,對第三方造成了正面影響卻沒有要求回复,則表示接種疫苗的人對社會產生了「正外部性」。

公共項目不會向用戶限制任何費用的,也不會任何人使用,但卻為社會帶來了收益(收益或會計收益),再加上經濟上區塊鏈等技術進步為社會帶來了收益另外,我們可以定義:如果某項活動能帶來一定的正外部性,我們就說它是一個公共計畫。

3.帕累托模式

帕累托最優化是理想的資源狀態分配,是社會在當前生產力前提下,達到整體收益最大化的狀態。此時,除了生產力的進步,無論如何調整社會的參數/內部結構,都不會使社會變得更好,屬於理想化的社會狀態。

公共計畫與社會整體的利益息息相關,而帕累托又是社會整體利益的重要評判標準,所以這個概念對於理解後面的比較關鍵的內容,我們在此詳細闡述。

理解帕累托最優化的最大障礙是,我們在社會中感覺到感知商品的價格越低,對於社會上的個體利益就越大,進而整個社會的整體實現就越好。但實際上,這種物價水準遠未達到帕累托最優化,因為社會上的經濟角色可以分為生產者(營收)和消費者(需求)兩類,低物價忽略了生產者的利益。

反過來,高物價也不行,只有「合適的價格」才是達到帕累托最優化的關鍵。這裡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供需曲線來說明: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假設某個社會只有一種商品,該商品的價格代表整個社會的物價水準。圖一是該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在價格P=5時,供給者願意提供5件商品,消費者願意購買5件商品,供給與需求完全平衡;

如果價格降低為P=2,那麼物價降低了,社會收益提升,但根據估算水平曲線,生產者為了不賠本,只能賣出2個商品,消費者雖然想購買8個商品,但由於只有2個,所以只能買2個。此時,富餘的生產原料沒有被及時採用,造成了浪費,社會整體收益反而下跌;

如果將價格抬高到P=7時,道理類似。所以,P=5是“合適的價格”,這個價格使社會達成帕累托最優化狀態,除此價格之外,無論怎麼改變,整個社會都不可能變得更好。

公共物品是免費的,所以其價格一定是低於「合適的價格」的,相對而言,免費的公共物品對於社會收益不是最高的,首先需要一定的措施,使公共物品提供者獲得一定的收益,才能更好地促進公共事業的永續發展,提升社會整體收益。

公共工程對Web3 的意義

Web3對於新時代的網路和數位資產具有增值意義,而公鏈、智能合約等概念天生就具備公共物品的,W可以說,公共物品恰恰為Web3生態提供了基礎,更為其賦予了融資的人文與科技意義。

1.專案公共提供了去信任化

信任從來不是稀缺資源,到了數位網路時代更甚。 Web2世界中,無論線上或線下,經濟主體達成交易,都必須先信任關係,因而往往會造成大規模成本。而Web3生態中的公共物品如公鏈、智能合約等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每一筆交易、每一個查看以太坊智能合約的履行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可以和驗證,致使交易在形成信任這個過程被完全扼殺了之後,這個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重大意義:去信任化。這種基於透明和不可竄改的去信任化,使得公共計畫在Web3生態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2.專案公共實現了對Web3的免許可訪問

Web2世界中的資源和服務往往會受到存取限制。而在Web3世界中,公共計畫保證了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存取資源和服務。另一方面,這種免許可是透過智能合約實現的,將曼哈頓驗證權從中心化機構徵集意見出來,使得網路更加去中心化,保證了Web3生態的安全性;另外,免許可讓任何人參與Web3生態,確保了Web3公共計畫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次促進了Web3生態的發展。

3.專案公共的複雜性

除上述正面意義之外,Web3的公共專案生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不僅源自於科技的進步,也與Web3的中心化、開放性和全球性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共物品之間的轉換:在Web3世界中,Token、智慧契約、DAO、DApps等多種數位資產和服務之間的相互轉換、相互調用,這些都可以歸於公共物品的全球化,它們之間的轉換不僅為Web3世界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機遇,更帶來了複雜的風險和挑戰。

(2)不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Web3理論上的核心特徵之一,但在真正的實務中,Web3組織往往不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這種不去中心化中心化雖然為公共財提供了一定的彈性和自由性,但也使得資源的協調分配變得更加複雜,這是公共財的挑戰,也是其樂趣所在。

(3)多樣性與互通性:各種不同的公鏈、DApps、Token使Web3生態充滿了多樣性,同時也帶來了互通性的挑戰。確保不同公共專案之間的相互協作,避免「孤島效應」與碎片化,是Web3公共專案前需解決的問題。

4. 公共工程的貨幣化(弧形收入)

收集矩形曲線是由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單一研究方法和⼯具(2022),用於分析不同的貨幣化/商業化策略對公共物品的潛在危害。

根據前面文的定義,公共財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其次對社會造成了正面影響而未體現在價格中。那麼公共物品的貨幣化/商業化,即是在削減這種正外部性,由此造成的正面影響採取一定形式的收費。

這樣的結果,是使公共工程完成生產,但會因損失正外部性而減少整個社會的利益。那麼這種使自己增加而損害公共利益的程度,在收入曲線中被描述為收入曲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對於公共全新的評價標準,也許更適合Web3。圖一所示六例收入曲線圖如圖三。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由圖三可知,邪惡程度雖然是獲取個人利益的傾向程度,但由於六個人所擁有的商品屬性不同,提升邪惡,導致最終獲取的真實個人利益也不同,分析如下:

Alice:邪惡程度掛單價就增加,掛單價買進者越少,而實際收入最高的點反而是邪惡程度最低的點,所以市場以價賣出ETH。

Bob:明白達到最低點即市價賣出工資。若想快速完成而低價拋售工資,使得鮑勃自己的收益減少,許多對工資有急迫需求的人也無法搶到工資,距離帕累托最優很遙遠;若想提價獲得更多收益,仍會遠離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後半段的串聯程度甚至是超線性的曲線。

查理:如果橋樑道路堵塞,則任何收費行為都會阻礙很多有需求的人,為社會帶來稅收收益,而且損害程度加大,查理自己獲得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橋樑道路堵塞,則適當的收費一定會堵塞,過高或過低的收費會使社會的整體收益降低,所以其圖形形狀與鮑勃相似。

大衛與夏娃:大衛與夏娃的商品類似,肯定是進行收費就會增加自己的收益而降低社會收益,且呈正相關;區別是大衛的播客只能採取插播廣告等收費形式,但廣告費不一定全部轉嫁聽眾,而Eve可以直接設定付費聽歌,所以Eve的歌曲其實對聽眾來說成本極大,所以Eve的曲線更加陡峭。

Fred:Fred的等等商品越來越特殊性,如果想貨幣化只能出售專利、拍賣,很容易把哪個開源的東西變成某些公司或個人壟斷下的獨家產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社會帶來的負外部性極大,所以其收入-曲線更加陡峭。

一個商品擁有正的外部性,產生更多的社會收益,是因為商品擁有者放棄了貨幣化的權利,供大家免費使用,所以邪惡程度和個人收益呈正相關的同等定義為公共物品。故在後面六例中,調整橋樑、Podcast、歌曲和ZK加密貨幣演算法則可以被解決為公共專案。

在Web3世界中,由於Token的存在,公共財的貨幣化是非常容易的。一方面,公共財的貨幣化會導致其定價更依賴市場本身的社會價值,這很容易導致價值扭曲,失去物品的公共本質。

另一方面,如果專案公共道德程度低,那麼其本身發展就會形成;如果其程度高,則道德對整個生態造成負面影響,這兩者之間就形成了悖論,需要一個框架來打破。一種方法既資助公共計畫的發展,又不損害其公共性和價值是必要的(例如適當的資助)。

更進一步來看,當公共財貨幣化(Token化)之後,公共財的收益分配也成為Web3生態中的一個複雜問題。 Token持有者和社群成員都是公共物品的重要參與者,應該如何建立一個新的治理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確保公共計畫的收益公平、透明的地分配,成為Web3生態的核心挑戰。

Web3 公共專案的重新定義

回溯前文,GCC的《報告》首先詳細闡述了傳統經濟學中公共項目的定義,然後給出了對公共項目的新時代的理解,最後引用了Vitalik的收入曲線。報告在此基礎上,對Web3生態中的公共項目概念和理解進行了探討,嘗試重新定義和解釋Web3公共項目,首先判斷資助的對象。那麼如何判斷一個Web3專案或資產是否為公共專案呢?有以下三個角度:

1.他排擠性和競爭性

排他性和競爭性仍然是判斷項目公共的標準,但如果按照二元論去分析則純粹的公共項目很少,資助的重要對象標準也很難評判,所以Vitalik在其收入矩形的描述中,按照上文的他排性和競爭性二維光譜,將資助的優先順序分為四類:

具有的⾮競爭性,要獲取價值,只能完全降低其非排他性的公共(例如究竟開源的演算法或程式碼);例如獲得廣告收益的播客); 具有一定程度的競爭性,但可以透過資助,防止其收費過高的項目(例如薪資); 可以透過市場進行調整的項目,這些需要資助,只需要作為私人項目(比如完全ETH代幣)。 2.正外部性

Web3生態中,公鏈、智能合約、領先機等許多物品都具有正外部性,對這些物品的付費使用,往往也可以為付費者外部的人帶來好處,具有正外部性,可以被認為是廣義的公共物品。

3.去中心化程度

公共財的生產和治理權應該是去中心化的,掌握在公眾手中,否則會因單點污染程度產生故障,威脅系統安全,減少公共物品對整個生態和社區的價值。

綜上所述,Web3公共專案要確保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正外部性,原則上也應具有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這是對任何好的Web3專案或資產的要求。

目前Web3專案公共生態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基於Web3計畫公共的複雜性,GCC的報告將目前Web3公共計畫分成上下游。上游是Web3的基礎建設,如公鏈、存儲,SDK及相關代碼;中游包含中間件及服務;下游直接與一般用戶互動的應用。 《Web3公共計畫生態研究報告》對於Web3公共生態計畫的介紹十分詳細,而本文僅限篇幅,其餘部分內容簡述於表格中(表格中X表示報告中未描述)。

1.上游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2.中游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3. 下游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研究報告:概念意義、存在價值及生態展望

Web3計畫公共生態展望

1.公鏈生態提供基礎

區塊鏈以資料的不可篡改和透明性實現了去信任化,公鏈、Token和智能合約為DAO和鏈上治理提供了基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Web3公共物品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基金會和計畫方願意對公共計畫進行資助。在未來,這種趨勢一定會更加明顯。

2.公共項目-Web3產品的新模式

在Web2中打造一個產品,一定是透過產品、數據、技術等建立壁壘,從而獲得其中的排他性與競爭性。而Web3的產品邏輯是完全相反的,一定要與用戶的連接足夠強才能使產品增加優勢,所以一定要具有足夠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開源的公共項目會催生Web3產品的新商業模式,主要目的是開放封閉。

3.專案公共持續實現的路徑

如前文所述,公共財正外部性,其創造的價值一般難以體現在自己的收益中,這就很難持續,所以需要一定的外部資產或收入來幫助其實現持續性。 Web3公共專案持續實現的可能路徑:

(1)轉讓:轉讓依然是目前公共工程最通用的方式。首先對於轉讓的對象,可以根據收入曲線來判定一個公共項目貨幣化的可能,確定貨幣化可能性比較低的公共項目。

其次,捐贈有兩個問題,其一是沒有回報,可能會因為捐贈個人或機構的資金不足,導致公共物品資金來源喪失而難以持續;其二是捐贈發放後,無法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進行追踪,導致資金利用率低。 QF機制指讓社區的人決定資金的去向,可以解決哪些資助對象選擇的問題,但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問題目前還難以解決。轉移的適用場景,主要為冷啟動的、資金來源缺乏的項目。

(2)CSR收入:CSR即Contract Secured Revenue,合約安全收入,指的是EIP6968[159] ,內容分為Gas分成三部分:使用者於銷毀的⽹網絡基礎費用、使用於獎勵礦⼯的費用、以及用於獎勵合約開發者的費用。透過為契約開發者提供以太部分Gas費用,可以⿎鼓勵他們為公共物品投資購買更多的時間和精⼒,從⽽提提高公共物品的品質和可使用性。 CSR收入適用於契約類的公共物品。

(3)公鏈gas用於支持公共項目:CSR只能用來資助鏈上的公共項目,⽽Gitcoin發起的一個實驗——PGN則提出了另一類思路來資助公共項目,來自節點的Gas中分配一部分資助公共項目。這種思路適用於冷啟動的、鏈下的公共計畫。

(4)回溯性資助:指在公共計畫被驗證為價值後,再進行資助,由樂觀提出。這種模式提高了資金錯投,了資金的使用率,但無法解決冷啟動公共計畫的根本資金問題,對於所謂「價值」的日常生活標準也難以實現統一。回顧性援助適用於已經為生態做出貢獻的公共物品。

(5)DAO+Token模式:利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智慧合約和Token。運行成熟的公共物品可以發幣進行IDO,解決資金問題的同時,可以讓持有Token的人參與DAO公開透明的發展治理,掌握公共項目後續的方向,並分享公共項目的收益。這種模式適用於已經成熟運作的公共項目,理論上最不依賴後續資金,內生持續性最強的路徑。

4. 存在的挑戰

實現公共永續發展道路上的問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

(1)公眾對於公共財的認知與關注不足;

(二)物品公共管理流程不夠清晰透明;

(3)大部分公共物品缺乏影響力,難以獲得足夠的捐贈;

(4)資金利用效率低;

(5)難以確定公共財的影響力。

除了這些之外,公共計畫的可持續發展還存在著許多重大問題。 ,公共計畫對Web3生態的正面影響是巨大的,公共計畫的持續發展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而Web3底層邏輯為公共財的發展提供了適合的機制和充足的資金來源,許多基於Web3的潛力方案正在解決實現公共物品永續發展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契約智慧和Token的存在,更使得公共物品的存在的發展看到了新的希望。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極客Web3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